華文網

腦卒中可防可治,高危人群須及早做腦健康檢查

腦卒中已成為導致中國居民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的疾病,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的人數超過250 萬,每年死於腦卒中的人數超過150 萬。

據估計,全國40歲以上人群中將近有1200萬人曾經患過腦卒中,

直接醫療費用高達375億元人民幣。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呈現出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經濟負擔五大特點。

雖然那卒中病勢兇險,但卻是可防可控的。專家指出,如果患者與家屬能抓住腦卒中防病前的蛛絲馬跡,就可以為患者挽回寶貴的急救時間。

至於如何預防腦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定期接受腦健康檢查,此外,對危險因素進行重點干預與管理也非常重要。卒中預防需要雙管齊下:即生活方式管理和藥物管理。

警惕先兆症狀

上海市健康大講堂“關注中老年中風風險”專場活動近日舉行。什麼是腦卒中?浦南醫院腦科主任、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宋冬雷教授在會上這樣引述:腦卒中是指腦血管發生意外的破裂出血或急性的閉塞對腦造成嚴重的損害,

其結果可能是死亡、昏迷、偏癱、失語等,有著高致死率和致殘率,是中國人口死亡原因第一位。

卒中有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兩大類,其中出血性卒中占10%~15%,缺血性卒中占75%~90%。

出血性卒中:主要是全身性疾病在腦血管的損害,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導致腦血管硬化破裂出血;腦血管自身存在缺陷,

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煙霧病、動靜脈瘺等破裂出血;腦腫瘤出血,如腦膠質瘤出血、垂體瘤出血等,俗稱所謂“瘤卒中”。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以腦動脈硬化狹窄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身體其他部位栓子脫落造成腦血管堵塞;煙霧病導致多發腦梗塞等。

那麼腦卒中可控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毫不關心,對於身體發出的各種預兆毫不重視,

那麼卒中就是不可控的,如果患者與家屬能抓住腦卒中防病前的蛛絲馬跡,就可以為患者挽回寶貴的急救時間。

其實任何卒中都有過程,都是慢性過程急性發作的結果,這些慢性過程會發出一些異常信號,比如突發一側肢體感覺減退、麻木、無力、感覺異常、面部麻痹、單眼黑朦,或者失語,癲癇樣發作,無法解釋的頭痛、頭暈、易疲勞等。出現徵兆後如果及時檢查,

發現問題後做及時的檢查與治療,就有可能避免未來的災難性後果。

以上這些先兆症狀,並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但只要有先兆症狀出現,就是腦卒中的信號,一定要提高警惕。

宋冬雷教授特別指出,在等待120急救車到來前,應注意不要搬動患者,在其倒下的地方就地搶救,如遇患者抽搐,應迅速清除周圍危險的東西。對於意識模糊的患者應維持其仰臥體位,保持氣道暢通;一旦出現嘔吐,應換側臥位,讓其吐出,以防堵塞氣道,佩戴假牙者應立即取出。

何為腦健康檢查

腦卒中雖兇險但也是可防治的,如何預防腦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定期接受腦健康檢查。

浦南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專家劉衛東博士介紹,腦健康檢查是採用核磁共振成像等進行的一系列檢查,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的風險,早期發現和預防腦及腦血管疾病。與一般體檢有所不同的是,它針對可能發生的腦部疾病,對於腦部的檢查比一般體檢更加細緻,目的在於早期發現尚無症狀的病灶和腦血管病的危險因數,從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早期治療。

劉衛東介紹:“我們通過腦健康檢查可以及時瞭解潛在的疾病或危險因素,如是否存在無症狀性腦病變,包括腦內微小病變、腦梗死、腦白質病變、腦出血等;是否存在無症狀性頸部、腦的主幹動脈狹窄、閉塞;是否存在無症狀性未破裂腦動脈瘤;是否存在無症狀性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是否存在無症狀性腦腫瘤及腫瘤樣病變。這些潛在疾病可能可以解釋某些患者一般體檢無法明確原因的頭痛、頭暈、一過性黑矇、健忘、肢體無力、麻木等症狀。”

腦健康檢查,具體查哪些專案?劉衛東介紹,包括體重、血壓、眼底等多個基本項目。除了常規健康體檢項目以外,腦體檢還會額外做一些對於腦的檢查主要有顱神經的檢查和軀體神經的檢查。

劉衛東介紹,顱神經檢查一般包括眼、耳兩部分。眼是大腦的窗口,眼球的運動是否異常,眼底的血管是否正常,眼底是否有水腫,都可以提示顱內神經和血管有無損傷,腦血管有無硬化、狹窄,顱內壓力有無增高。

聽力檢查主要是有無耳鳴,聽力下降等。軀體神經的檢查主要是軀體的運動和感覺有無異常,比如:有無四肢無力,走路不穩,身體的發麻,疼痛、冷熱感覺的減退等。主要的檢查方法有:內分泌激素的檢測;頭顱ct;磁共振成像檢查(MRI)和頸動脈超聲檢查。

劉衛東建議以下人群應及早進行腦健康檢查 :年齡40歲以上者;感覺處於“亞健康”狀態者;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房顫、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以及長期吸煙、飲酒者等;有肢體無力或麻木(即使時間短暫)者 ,頭痛、頭暈及耳鳴者 ,情緒不佳、睡眠不良者;記憶力下降或一過性健忘者;一過性黑矇者;有頸椎病者;有腦血管病家族史者以及關注自己腦健康者。

危險因素重點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個人生活方式有關,包括膳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鍛煉、吸煙和過量酒精攝入等。對此,神經內科專家王宇卉博士指出,由於多數國人缺乏對慢性病的科學認識,面對腦卒中,公眾尤其要認識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心房顫動、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腦卒中家族史這八大危險因素,當存在其中三項或三項以上就屬於高危人群,既往有腦卒中病史或有短暫腦缺血發作病史的則是高危中的高危。

“腦卒中危險因素非常複雜,分為可干預和不可干預兩類。除了腦卒中家族史外,其他的高危險因素均為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方面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重點干預與管理,可明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王宇卉博士指出: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素,如增齡、性別、民族、卒中家族史等;另一類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等心臟病、吸煙、缺乏運動、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這些因素最終主要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卒中等血管事件的發生。早在1500多年前,藥聖孫思邈就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卒中的預防也如此。健康人群要避免出現危險因素而成為高危人群;有了危險因素要預防首次卒中的發生(一級預防);卒中患者要預防復發(二級預防)。

可通過以下8項進行簡單評估,篩查卒中高危人群: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房顫或明顯心律不齊;血脂異常或未知;糖尿病;吸煙;明顯超重或肥胖BMI≥26 kg/m2;很少進行體育運動(體育鍛煉標準:每週≥3次,每次≥30分鐘/,持續1年以上;從事農業體力勞動可視為體育活動);卒中家族史。每項1分,超過3分或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者,即為卒中高危人群。

卒中預防需雙管齊下

卒中預防需要雙管齊下:即生活方式管理和藥物管理。

生活方式干預是腦卒中預防的基礎,要合理飲食(管住嘴)、適當運動(邁開腿)、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放寬心)。強調清淡飲食,但要有營養,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量逐步降至6g以下,控制總熱量,減少膳食脂肪,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有恆、有序、有度的運動,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5次以上的運動。

藥物治療主要是控制可以改變的卒中危險因素及特異性藥物。藥物預防的基石是ASA方案:即抗血小板藥物(A,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他汀類藥物(S)以及降血壓藥(A)。其他藥物包括降糖藥、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藥物等。這些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若無禁忌,大多需要終生服用。

對於已有腦卒中或有血管病變的高危人群,及早篩查出病因及病變程度,並給予適當的干預,是一項重要的防控措施。要對顱內外血管進行評估,確定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性質、是否存在血管狹窄及其程度,進而實施更加針對的防控策略,對狹窄不甚嚴重的患者及早給予行為指導及藥物干預,延緩其狹窄進展;對狹窄嚴重者採取介入或手術治療,去除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病源,減少腦卒中的發生及致殘。

搶救黃金3小時

卒中雖然危害巨大,但可防能治,需要正視。要牢記:救命4步驟,黃金3小時,切記2件事,發現1異常(嘴歪、手腳無力、言語障礙),快打120。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功能!最終能夠降低卒中的危害。

那麼,上海目前有哪些醫院設有溶栓綠色通道?據瞭解,從2012年開始,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就開始建設“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打造“腦卒中60分鐘黃金救治圈”,上海目前已初步建成市由衛生計生委和市神經內科臨床質控中心牽頭的“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全市共有11家市級醫院和25家區縣中心醫院的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進入“腦梗急救醫院地圖”。

保持氣道暢通;一旦出現嘔吐,應換側臥位,讓其吐出,以防堵塞氣道,佩戴假牙者應立即取出。

何為腦健康檢查

腦卒中雖兇險但也是可防治的,如何預防腦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定期接受腦健康檢查。

浦南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專家劉衛東博士介紹,腦健康檢查是採用核磁共振成像等進行的一系列檢查,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的風險,早期發現和預防腦及腦血管疾病。與一般體檢有所不同的是,它針對可能發生的腦部疾病,對於腦部的檢查比一般體檢更加細緻,目的在於早期發現尚無症狀的病灶和腦血管病的危險因數,從而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早期治療。

劉衛東介紹:“我們通過腦健康檢查可以及時瞭解潛在的疾病或危險因素,如是否存在無症狀性腦病變,包括腦內微小病變、腦梗死、腦白質病變、腦出血等;是否存在無症狀性頸部、腦的主幹動脈狹窄、閉塞;是否存在無症狀性未破裂腦動脈瘤;是否存在無症狀性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是否存在無症狀性腦腫瘤及腫瘤樣病變。這些潛在疾病可能可以解釋某些患者一般體檢無法明確原因的頭痛、頭暈、一過性黑矇、健忘、肢體無力、麻木等症狀。”

腦健康檢查,具體查哪些專案?劉衛東介紹,包括體重、血壓、眼底等多個基本項目。除了常規健康體檢項目以外,腦體檢還會額外做一些對於腦的檢查主要有顱神經的檢查和軀體神經的檢查。

劉衛東介紹,顱神經檢查一般包括眼、耳兩部分。眼是大腦的窗口,眼球的運動是否異常,眼底的血管是否正常,眼底是否有水腫,都可以提示顱內神經和血管有無損傷,腦血管有無硬化、狹窄,顱內壓力有無增高。

聽力檢查主要是有無耳鳴,聽力下降等。軀體神經的檢查主要是軀體的運動和感覺有無異常,比如:有無四肢無力,走路不穩,身體的發麻,疼痛、冷熱感覺的減退等。主要的檢查方法有:內分泌激素的檢測;頭顱ct;磁共振成像檢查(MRI)和頸動脈超聲檢查。

劉衛東建議以下人群應及早進行腦健康檢查 :年齡40歲以上者;感覺處於“亞健康”狀態者;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房顫、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以及長期吸煙、飲酒者等;有肢體無力或麻木(即使時間短暫)者 ,頭痛、頭暈及耳鳴者 ,情緒不佳、睡眠不良者;記憶力下降或一過性健忘者;一過性黑矇者;有頸椎病者;有腦血管病家族史者以及關注自己腦健康者。

危險因素重點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個人生活方式有關,包括膳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鍛煉、吸煙和過量酒精攝入等。對此,神經內科專家王宇卉博士指出,由於多數國人缺乏對慢性病的科學認識,面對腦卒中,公眾尤其要認識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心房顫動、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腦卒中家族史這八大危險因素,當存在其中三項或三項以上就屬於高危人群,既往有腦卒中病史或有短暫腦缺血發作病史的則是高危中的高危。

“腦卒中危險因素非常複雜,分為可干預和不可干預兩類。除了腦卒中家族史外,其他的高危險因素均為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方面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重點干預與管理,可明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王宇卉博士指出: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素,如增齡、性別、民族、卒中家族史等;另一類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等心臟病、吸煙、缺乏運動、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這些因素最終主要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卒中等血管事件的發生。早在1500多年前,藥聖孫思邈就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卒中的預防也如此。健康人群要避免出現危險因素而成為高危人群;有了危險因素要預防首次卒中的發生(一級預防);卒中患者要預防復發(二級預防)。

可通過以下8項進行簡單評估,篩查卒中高危人群:血壓≥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房顫或明顯心律不齊;血脂異常或未知;糖尿病;吸煙;明顯超重或肥胖BMI≥26 kg/m2;很少進行體育運動(體育鍛煉標準:每週≥3次,每次≥30分鐘/,持續1年以上;從事農業體力勞動可視為體育活動);卒中家族史。每項1分,超過3分或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者,即為卒中高危人群。

卒中預防需雙管齊下

卒中預防需要雙管齊下:即生活方式管理和藥物管理。

生活方式干預是腦卒中預防的基礎,要合理飲食(管住嘴)、適當運動(邁開腿)、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放寬心)。強調清淡飲食,但要有營養,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量逐步降至6g以下,控制總熱量,減少膳食脂肪,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有恆、有序、有度的運動,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5次以上的運動。

藥物治療主要是控制可以改變的卒中危險因素及特異性藥物。藥物預防的基石是ASA方案:即抗血小板藥物(A,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他汀類藥物(S)以及降血壓藥(A)。其他藥物包括降糖藥、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藥物等。這些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若無禁忌,大多需要終生服用。

對於已有腦卒中或有血管病變的高危人群,及早篩查出病因及病變程度,並給予適當的干預,是一項重要的防控措施。要對顱內外血管進行評估,確定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性質、是否存在血管狹窄及其程度,進而實施更加針對的防控策略,對狹窄不甚嚴重的患者及早給予行為指導及藥物干預,延緩其狹窄進展;對狹窄嚴重者採取介入或手術治療,去除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病源,減少腦卒中的發生及致殘。

搶救黃金3小時

卒中雖然危害巨大,但可防能治,需要正視。要牢記:救命4步驟,黃金3小時,切記2件事,發現1異常(嘴歪、手腳無力、言語障礙),快打120。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功能!最終能夠降低卒中的危害。

那麼,上海目前有哪些醫院設有溶栓綠色通道?據瞭解,從2012年開始,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就開始建設“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打造“腦卒中60分鐘黃金救治圈”,上海目前已初步建成市由衛生計生委和市神經內科臨床質控中心牽頭的“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全市共有11家市級醫院和25家區縣中心醫院的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進入“腦梗急救醫院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