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欲望,刺激,和淺薄的工資條面前,月欠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常態

“你的總資產還是正的嗎?”

今早起來,在朋友圈裡看到這麼一句話,文字下還貼著一張帳單,心裡不禁也咯噔了一下。

但看到至少十幾個共同好友在上麵點的贊後,又像被快速打進了一支鎮定劑,

偷偷對自己說一句:“沒事的,反正大家都這樣。”

只有在每個月自動還款的資訊發來時,才會“嘶”地一聲倒吸一口冷氣,皺著眉頭問自己,怎麼又欠了那麼多,開始過收斂一些的生活。

不過通常外賣還吃不到幾天,便又在某天晚上,在某家新開的火鍋店大快朵頤,全然忘記了要痛改前非的誓言。

在80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月光族”這個詞開始火起來。

沒想到,到了90後身上,

已經升級成了“月欠族”。

前段時間,我還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出租屋裡。

因為是民居,建造的時候存在著各種問題,比如朝向不收光,把窗門一關,房間裡永遠都是一片陰暗,只能靠手機上的時間去判斷白天和黑夜。

學校附近是個小村子,外來務工的人也特多,

治安自然很讓人頭疼,剛住進去三個月,我便得知了隔壁間的鎖被莫名撬開的事情。

當時每天都過得膽戰心驚,一方面很排斥回那兒待著,寧可在外面的咖啡店完成一天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著,太晚回去房子會被洗劫一空。

很多“過來人”告訴我,住一定不能住得太差,否則會讓人痛苦不已。

於是我找了好幾個仲介,花了大半個月,才定下了某個社區裡的一間公寓。

在那張租賃合同上簽字的時候,我咬咬牙對自己說:“住好一點不是壞事,之後在吃喝上節儉一些就好了。”

然後閉上眼睛,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搬進新家的時候是開心的,再也不用忍受那些黑暗和不安,但樓下的商圈和美食街又成了另一個噩夢。

每次覺得累,便到樓下“犒勞“一下自己。

心情低落時,吃一頓日料又是打針興奮劑。

每個節假日,又有了無需選擇的最佳去處。

這樣的藉口在不知不覺中被用爛,只有在月底查看帳單時,才發現自己完全沒有在任何地方作出節儉,而每個月2k的月租則鐵面無私地固定流出。

人總是雙標的,但帳單不是。

而女生在這方面的壓力往往要嚴重數十倍。

神仙水做行銷時,情感博主說,

女人的青春很短暫,要投資自己,不要在意眼前的百來塊;

又告訴你,好看的女生都是用錢燒出來的,自己賺的錢自己花,變得漂亮氣質有何不可。

最近雙11快到了,互聯網上又是一片熱騰,給了臨時額度,到處都“立降”“狂搶”“一年一次”這樣吸人的字眼。

每天上個網,都能接觸到好幾條“好的生活品質”“活得開心一點”“記得犒勞自己”這樣的廣告文案。

每每看到,都不禁一陣頭暈。

平時也常常能看到女生們互相安利的模樣,像個超強的金牌銷售。

誰買了個拍照無敵好看的相機,在朋友圈發多幾張照片,過兩天就能看到公司裡出現另一部同款。

當然,事後也同樣能聽到後悔的聲音傳出:“啊呀,這個月怎麼又花了那麼多,不行不行。”

這個時代,無時無刻都在刺激著消費。

像見縫插針一樣,誰都躲不過。

大家當然知道這是不行的。

其實沒人真的傻到隨隨便便就被蠱惑。

只不過,那些過度消費帶來的苦果,總是比買到東西時的爽快來得晚一些。

我有個群聊,群名稱是“周轉小金庫”,成員由我和四位發小組成。

因為發工資的日期不同,每個月大家都面臨著還完欠款沒錢吃飯的窘境,只能抱團互相求助,得以順利讓自己度過危險期。

而就在幾個月前,我們每個月拿著一千出頭的生活費,多多少少還能存下幾百塊。

邁出校門之後,消費欲卻像一頭脫了韁的野獸,把緩慢上升的工資條遠遠甩在了身後。

有次不知誰突然在群裡蹦了句:“畢業半年,大家有給家裡打過錢嗎?”

一片沉默。

過了很久之後,才漸漸有人發出一個悲傷蛙的表情,哭喪著臉打著一串省略號。

又有人無奈地自嘲了一句:“不跟家裡拿錢救急就謝天謝地了。”

其實很多次發工資時,我都會有打個一兩千回家的衝動,我知道這個舉動能讓他們開心大半年。

但也僅停留在衝動的階段而已,畢竟不快點把帳單交完,接下來是要付利息的。

除了愧疚,別無其他辦法。

其實很多時候會為此懊惱不已。

會突然想起小時候被大人帶去商場,看到貨櫃上的玩具時,露出的喜愛眼神。

大人們會拿著其中一款告訴我:“今天買了手槍,就不能再要四驅車了,而且這個月也不可以再買玩具。”

之後我會在收銀檯面前,糾結許久,深思熟慮之後,把沒那麼喜歡的玩具忍痛從購物車裡拿走。

而現在這個年紀,恰好是剛剛掌控到自己財政大權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拿走手槍和四驅車,讓你只能從中選一個。

我們像被解放了一般,沖進商場,把所有可能會用到的好東西,都納入口袋裡。

分不清「需要」和「必要」的我們,只會把它們統統歸為「想要」,然後付出代價。

在欲望,刺激,和淺薄的工資條面前,月欠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常態。

比起喊著要讓能力趕上欲望,其實調整好心態這件事,也許要來得更加重要。

畢竟任何好東西,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

畢竟「想要」這件事,也是永無止境的。

---END---

文/遠夏 雜亂無章

像個超強的金牌銷售。

誰買了個拍照無敵好看的相機,在朋友圈發多幾張照片,過兩天就能看到公司裡出現另一部同款。

當然,事後也同樣能聽到後悔的聲音傳出:“啊呀,這個月怎麼又花了那麼多,不行不行。”

這個時代,無時無刻都在刺激著消費。

像見縫插針一樣,誰都躲不過。

大家當然知道這是不行的。

其實沒人真的傻到隨隨便便就被蠱惑。

只不過,那些過度消費帶來的苦果,總是比買到東西時的爽快來得晚一些。

我有個群聊,群名稱是“周轉小金庫”,成員由我和四位發小組成。

因為發工資的日期不同,每個月大家都面臨著還完欠款沒錢吃飯的窘境,只能抱團互相求助,得以順利讓自己度過危險期。

而就在幾個月前,我們每個月拿著一千出頭的生活費,多多少少還能存下幾百塊。

邁出校門之後,消費欲卻像一頭脫了韁的野獸,把緩慢上升的工資條遠遠甩在了身後。

有次不知誰突然在群裡蹦了句:“畢業半年,大家有給家裡打過錢嗎?”

一片沉默。

過了很久之後,才漸漸有人發出一個悲傷蛙的表情,哭喪著臉打著一串省略號。

又有人無奈地自嘲了一句:“不跟家裡拿錢救急就謝天謝地了。”

其實很多次發工資時,我都會有打個一兩千回家的衝動,我知道這個舉動能讓他們開心大半年。

但也僅停留在衝動的階段而已,畢竟不快點把帳單交完,接下來是要付利息的。

除了愧疚,別無其他辦法。

其實很多時候會為此懊惱不已。

會突然想起小時候被大人帶去商場,看到貨櫃上的玩具時,露出的喜愛眼神。

大人們會拿著其中一款告訴我:“今天買了手槍,就不能再要四驅車了,而且這個月也不可以再買玩具。”

之後我會在收銀檯面前,糾結許久,深思熟慮之後,把沒那麼喜歡的玩具忍痛從購物車裡拿走。

而現在這個年紀,恰好是剛剛掌控到自己財政大權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拿走手槍和四驅車,讓你只能從中選一個。

我們像被解放了一般,沖進商場,把所有可能會用到的好東西,都納入口袋裡。

分不清「需要」和「必要」的我們,只會把它們統統歸為「想要」,然後付出代價。

在欲望,刺激,和淺薄的工資條面前,月欠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常態。

比起喊著要讓能力趕上欲望,其實調整好心態這件事,也許要來得更加重要。

畢竟任何好東西,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

畢竟「想要」這件事,也是永無止境的。

---END---

文/遠夏 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