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晉城澤州民俗——清明節打錢兒

4月2日,我隨《上山下鄉吧》欄目組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南村鎮冶底村尋訪。

時值清明前夕,鄉間正是上墳祭祖的高峰。我們在街巷中採訪,探訪到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打錢兒。

(打錢兒)

打錢兒,實際上應該稱打“冥”錢兒。因為不是真正的錢兒。是用特製的工具,在燒紙上面,印出一排排的製錢模樣的印子。

作為燒紙時候送給老祖先的錢幣。這種冥幣,應該是最原始的冥幣吧。因為它還停留在製錢的樣式。

要打錢,必須有工具。這個特製工具叫做釘床。它是一個圓形的管子和一根細細的方頭鐵芯組成。細芯位於管子中心,芯頭必須是正方形的。頭和管口齊,這樣的工具印在紙上,印出來的印子,正好是一個外圓內方的製錢印兒。

(釘床)

大家都非常好奇,走上前和一位正在打錢的老伯探問。才知道,在冶底村,每到燒紙的時候,家家戶戶要“打錢”。以前,這樣的工具並不多,門口幾家才有一個釘床,大家互相借著使用,現在基本家家都有這工具。至於這傳統有多少年了,都說不清,都說是祖上傳下來的。

(打好的錢兒)

打錢時候,大家都是選擇在大門口,一來在家裡嫌聲音太吵,一來則是為圖個吉利。打的時候,要在下面墊上一塊較厚木板,把十張左右一遝一遝的燒紙鋪在木板上,手握釘床用力打在燒紙上。老把式,只需要一手列印,打的快,打出來也整整齊齊。初學者或者不急用的人則慢條斯理,

左手握釘床,右手用一木塊,擊打釘床的上面,印出的更清晰整齊。要燒紙了,滿街上到處響起啪啪啪的打錢聲,打了錢印的紙,一把一把裝入籃子裡,就準備上墳了。

(打錢兒)

我也算在鄉間長大的,卻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印製冥幣的方法。我小時候,

家裡每年也要印紙錢。但我們使用的是木模子,當然也是借來的模子。在木模子上抹上藍色墨水,印在白紙上,做冥幣。那應該屬於雕版印刷吧。冶底村的這種打鋼印式的印製冥幣的方式,應該更為古老。從現在觀念看,比去買那一遝遝的花裡胡哨的冥幣更環保一些,這方式打錢的良好民俗值得傳承下去。

(打完錢整理好備用)

(打完錢整理好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