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款讓你記住秋天的白茶,值得收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2017年11月7日,立冬。微雨。

街上的女生終於穿上了牛仔外套。不再是T恤紗裙蕾絲衫。

閨蜜生了一個兒子,在這之前,她已經生了一個女兒。兒女雙全,恭喜她。

坐在窗邊,喝一杯2017年的白露茶,看新刻的印章。

四方形的芙蓉石,白如凝荔,紅似絹綃,蘸滿豔紅的印泥,重重蓋在宣紙上。

白露,豔紅的兩個字,新蘇古印體,殷紅如血,濃烈似火,如朱砂點在心間。

關於白露,最美好的意境,來自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白露時節清晨,霧氣濛濛。

隔著一蓬蓬高高的蘆葦,看向遠處那個美麗的女子。

她在水邊梳著三尺長的柔順黑髮,明眸皓齒,手若柔胰,膚若凝脂。

邊梳洗,邊唱著歌。美妙的歌聲,令人沉醉。

這是愛情裡最美好的一段,互相愛慕,又互相猜測,有什麼東西在發生,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只要看對方一眼,全身的荷爾蒙就在急速上升。

因為有這個人的存在,連灰濛濛的天,白茫茫的霧,都如陽光般璀璨。

白露為霜,白露未晞。

心悅君兮,君有知。

白露茶,是福鼎白茶裡,最初打動村姑陳的一款茶。

喝2014白露散茶的時候,剛剛從岩茶的肉桂裡回過神來,這款陳化了三年的白露茶的醇厚口感,

溫柔香氣,幾乎可以無縫對接。

於是深深地沉了下去,沉到了2014白露茶的溫柔鄉里。

細數一數,為白露茶寫過的文章,應該不下十篇了。

一年時間,十來篇原創,4-5萬字左右,不同角度,不同心情。如果說村姑陳和白露茶不是真愛,太姥山都不答應。

白露茶的特點,勝在獨特的天氣。

在白露節氣期間,太姥山寒熱空氣的交替作用下,白茶們長得葉片闊大,肥頭大耳,膠質豐富,

沖泡後湯汁淋漓,飽滿奔放。

每一枝白露茶,幾乎都有著粗長的梗,葉片背後有細細的白毫,擺在桌上,似無數隻長頸白天鵝,或低頭沉思,或歡快戲水,或引吭高歌,或臨水照花,或仰天長嘯.....

細細觀察它們,與它們對話,感受福鼎名山的鐘靈毓秀。

山中無甲子,太姥日月長。

2017白露茶品鑒筆記

第1沖:蓋香清淺,是極淡的水草香。湯水中有輕微的炒小麥面的熟香,是豆類在火焰上滑過的刹那,冒出的蛋白質烤熟的香氣。

第2沖:香氣較前1沖濃了些許,草香與甜香沖在頭裡,但極淡。尾隨而來的是花香——夏夜裡,氤氳而來的不知名的那一縷沁人心脾的花香,瞬間趕走沉悶的燥熱。

湯水微薄,是仲夏夜,倒映著一輪皎潔圓月的井水,光暈染輝,清冷明亮。

第3沖:花香終於綻放在蓋碗中,湯水的稠度明顯加強,注入杯中,端起來輕輕搖晃,蕩起的不是圓圈狀水紋,而是整個水體的震動,細啜,有凝膠般的質感。

第4沖:花香盛放。第4沖,是白茶最好喝的一沖。香氣最盛,是盛年的郭靖,內力強大,勁道渾厚。湯水愈發稠了,注水時冒起的小汽泡,久久不散。新做白露茶的所有香氣,花香,甜香,草香,在這一沖裡悉數登場,全亮了個相。

第5沖:一揭蓋,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仿佛盛夏,酷熱。植物的花朵,受了整日的熱汽熏烤,一到夜晚,微涼下來,嬌嫩的花蕊裡,便盡情地釋放出馥鬱的香氛,湊近細聞,人如同包裹在一團香霧裡,融融地,極為舒服。

湯水與前1沖相比,稠度相當,顯示出生于白露節氣的壽眉特殊的個性——葉脈硬朗,果膠豐富,湯水順滑。

此沖,滾水注入蓋碗時,碗中的白露茶,尚會發出幹物遇水時的呲呲聲,說明此茶製作時,幹度是達到標準的,是一款適合收藏的好茶。

第6沖:坐杯30秒。茶湯中出現草藥香,輕輕的,極淡,像古時女子畫眉,畫時清淺入時無。湯水薄了些,內容物析出得慢了。稠度略減。舌感從溫潤的湯感,轉化為清冽的水感,將舌在茶湯中攪動,有潤澤感出現。

第7沖:坐杯30秒。茶湯顏色變深了,想來是茶黃素被滾水浸出的緣故。湯水中的草藥香依然佔據主導,說不出來是哪種草藥,但凡福建人夏天喜歡煮的涼茶,都有它的味道,它們是:魚腥草、星星草、五香草、百花蛇舌草......

第8沖:坐杯1分鐘。茶湯顏色呈琥珀色,香氣漸弱,湯感漸淡。然而,稠度仍未減少多少。湯中的膠質,仍在包裹住你的舌頭,如同一層水膜,滋潤,順滑,小水珠子們在舌面上滾動玩耍,每滾一次,便發出一陣草藥的香氛。

不由得令人瑕想,若是半年後,一年後,三年後,這茶的草藥香,將是如何一般味道呢?是香醇,還是馥鬱,抑或沉鬱,甚至高揚?

第9沖:香與水皆淡去。但養分仍在,只是因為葉厚梗粗,藏在深層的養分,僅憑滾水的沖泡,是不能夠將它們析出來的。須得用壺煮,用沸騰的熱湯浴,才能充分釋放出2017白露茶的花香沉韻。

【後記】

今年白露茶的品鑒筆記,今天補上,與喜歡白露茶的朋友唱和。

福鼎白茶的秋茶季,一個月上一款新茶,令人目不瑕接,幸福滿滿。

立秋的貢眉,白露的壽眉,寒露的壽眉,像三個固定的節日,一過了夏之後,便充滿期盼。

村姑陳盼望秋茶季,就像兒時盼望過年。

一想到五彩貢眉的芬芳花香,白露壽眉的馥鬱甜香,寒露茶的高揚花香,就欲罷不能,巴不得夏天快快坐飛機飛走。

而今,秋茶季完美謝幕,我們喝到了夢昧以求的好茶。

今年的立秋的貢眉,白露的壽眉,寒露的壽眉,又與往年不同。

首先是天氣比往年更熱,導致五彩貢眉減產,白露與寒露的產量也不如去年。

其次,日照時間的加長,日照強度的增加,令白露與寒露香氣更加豐富多變。

再其次,酷熱少雨,茶樹為了抵抗缺水,自動生長出更多的果膠,葉片更厚,蠟質更厚,葉片的果膠更飽滿。沖泡後湯水更稠滑。

最後,天公作美,太陽天多而陰雨天少,純日曬工藝給良好的茶青加分不少。

這三款秋茶,各自有各自的驚豔,各自有各自的風情,要問最喜歡誰?還真難回答。

環肥燕瘦,西施王薔。

願來年,風調雨順,好茶如潮,茶友如雲,方是好時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2017白露茶品鑒筆記

第1沖:蓋香清淺,是極淡的水草香。湯水中有輕微的炒小麥面的熟香,是豆類在火焰上滑過的刹那,冒出的蛋白質烤熟的香氣。

第2沖:香氣較前1沖濃了些許,草香與甜香沖在頭裡,但極淡。尾隨而來的是花香——夏夜裡,氤氳而來的不知名的那一縷沁人心脾的花香,瞬間趕走沉悶的燥熱。

湯水微薄,是仲夏夜,倒映著一輪皎潔圓月的井水,光暈染輝,清冷明亮。

第3沖:花香終於綻放在蓋碗中,湯水的稠度明顯加強,注入杯中,端起來輕輕搖晃,蕩起的不是圓圈狀水紋,而是整個水體的震動,細啜,有凝膠般的質感。

第4沖:花香盛放。第4沖,是白茶最好喝的一沖。香氣最盛,是盛年的郭靖,內力強大,勁道渾厚。湯水愈發稠了,注水時冒起的小汽泡,久久不散。新做白露茶的所有香氣,花香,甜香,草香,在這一沖裡悉數登場,全亮了個相。

第5沖:一揭蓋,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仿佛盛夏,酷熱。植物的花朵,受了整日的熱汽熏烤,一到夜晚,微涼下來,嬌嫩的花蕊裡,便盡情地釋放出馥鬱的香氛,湊近細聞,人如同包裹在一團香霧裡,融融地,極為舒服。

湯水與前1沖相比,稠度相當,顯示出生于白露節氣的壽眉特殊的個性——葉脈硬朗,果膠豐富,湯水順滑。

此沖,滾水注入蓋碗時,碗中的白露茶,尚會發出幹物遇水時的呲呲聲,說明此茶製作時,幹度是達到標準的,是一款適合收藏的好茶。

第6沖:坐杯30秒。茶湯中出現草藥香,輕輕的,極淡,像古時女子畫眉,畫時清淺入時無。湯水薄了些,內容物析出得慢了。稠度略減。舌感從溫潤的湯感,轉化為清冽的水感,將舌在茶湯中攪動,有潤澤感出現。

第7沖:坐杯30秒。茶湯顏色變深了,想來是茶黃素被滾水浸出的緣故。湯水中的草藥香依然佔據主導,說不出來是哪種草藥,但凡福建人夏天喜歡煮的涼茶,都有它的味道,它們是:魚腥草、星星草、五香草、百花蛇舌草......

第8沖:坐杯1分鐘。茶湯顏色呈琥珀色,香氣漸弱,湯感漸淡。然而,稠度仍未減少多少。湯中的膠質,仍在包裹住你的舌頭,如同一層水膜,滋潤,順滑,小水珠子們在舌面上滾動玩耍,每滾一次,便發出一陣草藥的香氛。

不由得令人瑕想,若是半年後,一年後,三年後,這茶的草藥香,將是如何一般味道呢?是香醇,還是馥鬱,抑或沉鬱,甚至高揚?

第9沖:香與水皆淡去。但養分仍在,只是因為葉厚梗粗,藏在深層的養分,僅憑滾水的沖泡,是不能夠將它們析出來的。須得用壺煮,用沸騰的熱湯浴,才能充分釋放出2017白露茶的花香沉韻。

【後記】

今年白露茶的品鑒筆記,今天補上,與喜歡白露茶的朋友唱和。

福鼎白茶的秋茶季,一個月上一款新茶,令人目不瑕接,幸福滿滿。

立秋的貢眉,白露的壽眉,寒露的壽眉,像三個固定的節日,一過了夏之後,便充滿期盼。

村姑陳盼望秋茶季,就像兒時盼望過年。

一想到五彩貢眉的芬芳花香,白露壽眉的馥鬱甜香,寒露茶的高揚花香,就欲罷不能,巴不得夏天快快坐飛機飛走。

而今,秋茶季完美謝幕,我們喝到了夢昧以求的好茶。

今年的立秋的貢眉,白露的壽眉,寒露的壽眉,又與往年不同。

首先是天氣比往年更熱,導致五彩貢眉減產,白露與寒露的產量也不如去年。

其次,日照時間的加長,日照強度的增加,令白露與寒露香氣更加豐富多變。

再其次,酷熱少雨,茶樹為了抵抗缺水,自動生長出更多的果膠,葉片更厚,蠟質更厚,葉片的果膠更飽滿。沖泡後湯水更稠滑。

最後,天公作美,太陽天多而陰雨天少,純日曬工藝給良好的茶青加分不少。

這三款秋茶,各自有各自的驚豔,各自有各自的風情,要問最喜歡誰?還真難回答。

環肥燕瘦,西施王薔。

願來年,風調雨順,好茶如潮,茶友如雲,方是好時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