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是陷阱!牛奶、食油、牙膏,哪種最好?一篇文章告訴你全部真相

脫脂牛奶、核桃牛奶、舒化奶……

海鮮醬油、香菇醬油、兒童醬油……

含氟牙膏、抗過敏牙膏、美白牙膏……

商場裡,同樣的東西花樣越來越多,價格也高低不等,還真的難選!

今天,我們就幫大家撥開迷霧,

看看每種東西的真正面目!該選哪種,答案一目了然!

1

真相·牛奶篇

早餐奶 / 核桃奶 / 紅棗奶等

奶少水多糖分高,營養不及純牛奶

早餐奶 = 純牛奶 + 水 + 糖 + 麥精 / 核桃粉 / 穀物(看你買了什麼口味)+ 營養強化劑 + 食用香精因為加了水,早餐奶的蛋白質含量比不上純牛奶;雖然加了麥精 / 核桃粉 / 穀物和營養強化劑,

但添加量非常有限;而且裡面還加了糖,這可是減分項。

高鈣奶

鈣含量高但吸收差,意義不大

如果單從數字來看的話,高鈣奶中的鈣的確會多那麼一些。但是,高鈣奶中的鈣,不是牛奶自帶的,而是額外添加的,一般是碳酸鈣或乳酸鈣,這種鈣源和牛奶中本身的鈣比起來,吸收率沒那麼好。而且高鈣奶也要添加一些添加劑來穩定其中的鈣質,

不讓其沉澱。

兒童奶

口感好,糖分略高

會加入糖或者蜂蜜等,口感更好,但會增加孩子攝入的能量,增加長胖的風險。添加的營養成分,比如魚油、益生元等,含量很少。

乳飲料

不是牛奶,是飲料

超市里,還有一種大家常常誤以為是「牛奶」的產品——含乳飲料(乳味飲料)。它們長相和名字都像牛奶,但只要一看「配料表」,就原形畢露了。排名第一位的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

第三位才是牛奶或奶粉。

含乳飲料,它的本質就是用牛奶調味的飲料,不是牛奶。而且無論是蛋白質、鈣還是其他營養成分,都比不上牛奶。偶爾當飲料喝喝無妨,但不可以替代牛奶。

脫脂奶

除了脂肪,其他營養也少了

脫脂奶用工業技術去除了牛奶中的大部分脂肪,但和脂肪一起消失的還有只能溶解在脂肪中維生素 A、D、E。且牛奶的香濃歸功於其中的脂肪,沒了脂肪,牛奶喝起來會覺得寡淡。

身體健康的人奶,不必在意牛奶中多出來的幾克脂肪。

舒化奶

乳糖不耐的福音,稍貴

舒化奶是專門為乳糖不耐受人群量身定做的牛奶。舒化奶中加了乳糖酶,可以消滅掉其中的乳糖。乳糖本身只有淡淡的甜味,加了乳糖酶後變成了葡萄糖和半乳糖,所以舒化奶喝起來口感上偏甜。

除了有乳糖這個優點外,舒化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鈣,在營養吸收上與其他牛奶並沒有其他區別。

而在價格上會貴一些。

純牛奶

便宜、營養,真牛奶

配料表裡就一味:鮮牛奶,它們營養好、零添加、價格公道、適合大部分人群。

2

真相·飲用水篇

直飲水

過濾過程中容易被污染

直飲水主要是通過物理淨水,就是通過淨水設備中的多層濾芯過濾掉水中的重金屬、大部分有機污染物、有味氣體。如果濾網過細,水中的微量元素也會被過濾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設備的濾芯如果不定期更換,還可能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純淨水

乾淨,但不建議長期喝

離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幾乎不含礦物質,用它來燒水不會形成水垢,但不建議長期飲用。

天然礦泉水

營養成分多,但有些人不宜

含有較多的礦物質,過量飲用會增加腎臟和膀胱的負擔。有慢性腎炎、高血壓、心臟病及伴有浮腫的病人不宜長期喝。

蒸餾水

沒有礦物質,有風險

蒸餾過程中,將有害物質和微生物去除,但可能濃縮氰化物和揮發酚,有可能存在風險。

白開水

最便宜,且安全

清潔無菌,煮沸後,水質和水硬度得到改善,保存適量礦物質,是最健康飲品。

3

真相·醬油篇

海鮮醬油 / 菌菇醬油

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劑

大部分海鮮醬油裡壓根沒有海鮮,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貝成分,醬油中真正起到提鮮調味作用的是琥珀酸二鈉等食品添加劑。

而菌菇醬油的主要成分還是普通醬油中的谷氨酸鈉(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等,只不過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童醬油

純粹是廣告噱頭

小朋友 3 歲之前應該清淡飲食,醬油、鹽都應儘量少吃,“兒童醬油”純粹是廣告噱頭,對孩子健康有害無益。譬如某款兒童醬油,8 毫升中就有 544 毫克鈉,約是 1.36 克鹽(1克鹽≈400毫克鈉)。

佐餐醬油

可以生吃,如蘸食、涼拌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涼拌等。所以它的衛生品質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會危害健康

烹調醬油

不能生吃,必須加熱

適合烹調菜肴(如做紅燒肉)加熱後再食用(等於消毒),故其衛生指標要求低一些。

4

真相·食醋篇

香醋

去腥提鮮

香醋以糧食為主要原料,有去腥、提鮮、抑菌的作用。主要用於涼拌菜和蘸汁吃海鮮。

陳醋

味道重、顏色深

陳醋顏色呈濃褐色、醋味醇厚,常用於需要突出酸味而顏色較深的菜肴中。比如酸辣湯、醋燒排骨等。

米醋

味兒甜爽

是大米釀造的,除有特殊清香外,發酵中產生的糖使米醋有淡甜味,適合和白糖、白醋等調成甜酸鹽水製作泡菜,如酸辣黃瓜等。

果醋

好喝、保健

如蘋果醋、葡萄醋、梨醋等,多以部分水果為原料釀造而成,一般口感很好,且有一定保健作用。

5

真相·食鹽篇

低鈉鹽

適合血壓高、心臟不好的人,但也有禁忌

市面上的低鈉鹽多是含 65% 的氯化鈉,同時含25%的氯化鉀和 10% 的硫酸鎂。這樣的鹽會讓人吃更少的鈉離子,低鈉鹽適合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吃。但腎臟病人尤其是尿毒癥患者或高鉀血症不宜。

加碘鹽

分地區、分體質選擇著吃

高水碘地區可以不用吃加碘鹽,因為其平時的飲食即可補充足夠的碘。其他地區應繼續吃加碘鹽,否則碘缺乏風險很高。但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可否吃加碘鹽(包括其他富含碘的視頻)需遵醫囑。

營養鹽

不會帶來更多營養

除了低鈉鹽、加碘鹽,市場上還有加辛鹽、加鐵鹽、加硒鹽等等,這些鹽的選擇則沒有什麼特殊必要了。一則鹽的需要量在整個膳食中所占的份額很小,其中所添加的這些營養素就更少了。二則相對鈉、碘等需求較少的營養,鐵、辛等的日常需求量更高,在其他食物中補充更好。

海鹽

來源不同,風味略有區別,營養無大區別

湖鹽、岩鹽、海鹽最大的區別是鹽的來源不同,它們的主要成分氯化鈉含量通常在 90% 以上,三者營養幾乎無區別。如果不是追求海鹽特有的風味,用普通食鹽替代海鹽即可。

5

真相·食油篇

橄欖油、亞麻籽油

營養價值最高,適合涼拌

這類油屬於高油酸型植物油,營養價值和食療功效高。可以用來炒菜,但它們特有的香味在涼拌時更美味。

花生油、芝麻油等

耐熱性好,適合炒菜

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屬於均衡型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一般炒菜。營養雖不及橄欖油、亞麻籽油,但價格親民。

豆油、玉米油等

蒸煮最適合,炒菜亦可,但不適合爆炒

小麥胚芽油、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這類植物油怕熱,適合用來燉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溫度,別讓油鍋冒煙,不宜用來油炸。

椰子油、棕櫚油、豬油、黃油

風味獨特,但不適合長期大量吃

這些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用它們做菜更能給菜帶來不一樣的口感。但是其飽和脂肪酸極高,除大運動量人群外,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

調和油

營養低、價格高

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調和油都是在賣噱頭。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說,仔細查看一些穀物調和油後會發現,配料表中大多數是比較廉價的油,“往大豆油、葵花籽油里加一滴橄欖油,就可以叫橄欖調和油,價格就高出兩三倍。”調和油的業內潛規則是,哪種油貴就按哪種油起名、定價,哪種油便宜,就在配料時多加。(據《快樂老人報》)

7

真相·掛麵篇

綠豆掛麵

別選帶“精”的

只要加上“精”字,磨成的粉已經丟失了大部分維生素及礦物質。有的配料表裡甚至沒有綠豆的影子。

雞蛋掛麵

裡面加的是蛋黃粉,而且量很少

用鮮雞蛋製作掛麵過程要求嚴格,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異味、造成變質。所以,添加蛋黃粉(雞全蛋粉)成了大多掛麵生產廠家的首選。

蛋黃粉是經多道工序將蛋液乾燥成粉,這樣更易保存運輸,但會損失部分雞蛋中的營養成分。一般掛麵中的添加量大多在 5%~8%,不會超過 10%,因為若添加過多的雞蛋成分,麵條吃起來口感硬。

蔬菜掛麵

僅保留了蔬菜味道

不管是哪種蔬菜,經過打汁、和麵、乾燥等製作掛麵的過程,維生素類營養素幾乎損失殆盡,保留下來的大多只是蔬菜的味道和極少的營養物質!

8

真相·牙膏篇

含氟牙膏

6歲以下不能用

成人最好選擇含氟牙膏。試驗表明,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患齲齒的危險性降低 40%。但是 6 歲以下孩子不建議使用,此時正直孩子換牙關鍵時期,刷牙不熟練易導致體內氟攝入量增加,從而發生氟牙症。

抗菌消炎型牙膏

長期用易造成菌群紊亂

抗菌消炎型牙膏味道往往不理想。與此同時,長期使用可能有使口腔內菌群失調,紊亂其相互制約關係,產生副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抗過敏牙膏

不宜超過1個月

脫敏牙膏不能長期使用,建議用一個月即可,否則會對某種細菌產生抑制作用,但相對的其他的細菌有可能會大量孳長。如果相應的症狀消失,就可以停止使用了,更換其他牙膏;也可以兩種牙膏或多種牙膏交替使用。

美白牙膏

想要通過刷牙來美白牙齒,一點兒也不靠譜

第一,牙釉質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牙齒顯示出來的顏色主要是牙本質的顏色,而由於中國人天然基因的原因,我們的牙齒大多是偏黃色,而不是潔白的。要想通過刷牙來改變牙本質顏色,基本不可能。

第二,那些個美白效果顯著的牙膏,大多是添加了違禁成分的,比如說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或者亞硫酸鹽,這個在行業內都是公認的事實,只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不清楚。

木糖醇牙膏

不是防齲齒,而是不會引起齲齒

木糖醇類的糖,不產酸、不發酵,不會引起口腔細菌的增長。

中草藥牙膏

大量才見效,能緩解不代表能治療

以添加金銀花的牙膏為例,號稱可以清熱去火。上火時如果喝金銀花茶,要喝一大碗,而刷牙一次就用那麼一丁點牙膏,裡面能有多少金銀花?另外,某些中草藥牙膏確實能減輕牙齦出血症狀,但緩解症狀不代表是治療了疾病,只是讓症狀減輕、痛苦減輕了。

維生素牙膏

吸收微乎其微

刷牙的兩三分鐘內,維生素通過口腔黏膜能被人體吸收多少?況且還是黃豆粒大小的一塊牙膏。想補維生素不如多吃點水果蔬菜。

真沒想到,生活中處處是陷阱,如果不知道這些,真的會一不小心掉進去!

覺得有用,也記得把文章發給更多朋友,提醒他們~

如果濾網過細,水中的微量元素也會被過濾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設備的濾芯如果不定期更換,還可能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純淨水

乾淨,但不建議長期喝

離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幾乎不含礦物質,用它來燒水不會形成水垢,但不建議長期飲用。

天然礦泉水

營養成分多,但有些人不宜

含有較多的礦物質,過量飲用會增加腎臟和膀胱的負擔。有慢性腎炎、高血壓、心臟病及伴有浮腫的病人不宜長期喝。

蒸餾水

沒有礦物質,有風險

蒸餾過程中,將有害物質和微生物去除,但可能濃縮氰化物和揮發酚,有可能存在風險。

白開水

最便宜,且安全

清潔無菌,煮沸後,水質和水硬度得到改善,保存適量礦物質,是最健康飲品。

3

真相·醬油篇

海鮮醬油 / 菌菇醬油

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劑

大部分海鮮醬油裡壓根沒有海鮮,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貝成分,醬油中真正起到提鮮調味作用的是琥珀酸二鈉等食品添加劑。

而菌菇醬油的主要成分還是普通醬油中的谷氨酸鈉(味精主要成分)、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等,只不過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童醬油

純粹是廣告噱頭

小朋友 3 歲之前應該清淡飲食,醬油、鹽都應儘量少吃,“兒童醬油”純粹是廣告噱頭,對孩子健康有害無益。譬如某款兒童醬油,8 毫升中就有 544 毫克鈉,約是 1.36 克鹽(1克鹽≈400毫克鈉)。

佐餐醬油

可以生吃,如蘸食、涼拌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涼拌等。所以它的衛生品質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會危害健康

烹調醬油

不能生吃,必須加熱

適合烹調菜肴(如做紅燒肉)加熱後再食用(等於消毒),故其衛生指標要求低一些。

4

真相·食醋篇

香醋

去腥提鮮

香醋以糧食為主要原料,有去腥、提鮮、抑菌的作用。主要用於涼拌菜和蘸汁吃海鮮。

陳醋

味道重、顏色深

陳醋顏色呈濃褐色、醋味醇厚,常用於需要突出酸味而顏色較深的菜肴中。比如酸辣湯、醋燒排骨等。

米醋

味兒甜爽

是大米釀造的,除有特殊清香外,發酵中產生的糖使米醋有淡甜味,適合和白糖、白醋等調成甜酸鹽水製作泡菜,如酸辣黃瓜等。

果醋

好喝、保健

如蘋果醋、葡萄醋、梨醋等,多以部分水果為原料釀造而成,一般口感很好,且有一定保健作用。

5

真相·食鹽篇

低鈉鹽

適合血壓高、心臟不好的人,但也有禁忌

市面上的低鈉鹽多是含 65% 的氯化鈉,同時含25%的氯化鉀和 10% 的硫酸鎂。這樣的鹽會讓人吃更少的鈉離子,低鈉鹽適合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吃。但腎臟病人尤其是尿毒癥患者或高鉀血症不宜。

加碘鹽

分地區、分體質選擇著吃

高水碘地區可以不用吃加碘鹽,因為其平時的飲食即可補充足夠的碘。其他地區應繼續吃加碘鹽,否則碘缺乏風險很高。但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可否吃加碘鹽(包括其他富含碘的視頻)需遵醫囑。

營養鹽

不會帶來更多營養

除了低鈉鹽、加碘鹽,市場上還有加辛鹽、加鐵鹽、加硒鹽等等,這些鹽的選擇則沒有什麼特殊必要了。一則鹽的需要量在整個膳食中所占的份額很小,其中所添加的這些營養素就更少了。二則相對鈉、碘等需求較少的營養,鐵、辛等的日常需求量更高,在其他食物中補充更好。

海鹽

來源不同,風味略有區別,營養無大區別

湖鹽、岩鹽、海鹽最大的區別是鹽的來源不同,它們的主要成分氯化鈉含量通常在 90% 以上,三者營養幾乎無區別。如果不是追求海鹽特有的風味,用普通食鹽替代海鹽即可。

5

真相·食油篇

橄欖油、亞麻籽油

營養價值最高,適合涼拌

這類油屬於高油酸型植物油,營養價值和食療功效高。可以用來炒菜,但它們特有的香味在涼拌時更美味。

花生油、芝麻油等

耐熱性好,適合炒菜

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屬於均衡型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一般炒菜。營養雖不及橄欖油、亞麻籽油,但價格親民。

豆油、玉米油等

蒸煮最適合,炒菜亦可,但不適合爆炒

小麥胚芽油、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這類植物油怕熱,適合用來燉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溫度,別讓油鍋冒煙,不宜用來油炸。

椰子油、棕櫚油、豬油、黃油

風味獨特,但不適合長期大量吃

這些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用它們做菜更能給菜帶來不一樣的口感。但是其飽和脂肪酸極高,除大運動量人群外,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

調和油

營養低、價格高

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調和油都是在賣噱頭。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說,仔細查看一些穀物調和油後會發現,配料表中大多數是比較廉價的油,“往大豆油、葵花籽油里加一滴橄欖油,就可以叫橄欖調和油,價格就高出兩三倍。”調和油的業內潛規則是,哪種油貴就按哪種油起名、定價,哪種油便宜,就在配料時多加。(據《快樂老人報》)

7

真相·掛麵篇

綠豆掛麵

別選帶“精”的

只要加上“精”字,磨成的粉已經丟失了大部分維生素及礦物質。有的配料表裡甚至沒有綠豆的影子。

雞蛋掛麵

裡面加的是蛋黃粉,而且量很少

用鮮雞蛋製作掛麵過程要求嚴格,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異味、造成變質。所以,添加蛋黃粉(雞全蛋粉)成了大多掛麵生產廠家的首選。

蛋黃粉是經多道工序將蛋液乾燥成粉,這樣更易保存運輸,但會損失部分雞蛋中的營養成分。一般掛麵中的添加量大多在 5%~8%,不會超過 10%,因為若添加過多的雞蛋成分,麵條吃起來口感硬。

蔬菜掛麵

僅保留了蔬菜味道

不管是哪種蔬菜,經過打汁、和麵、乾燥等製作掛麵的過程,維生素類營養素幾乎損失殆盡,保留下來的大多只是蔬菜的味道和極少的營養物質!

8

真相·牙膏篇

含氟牙膏

6歲以下不能用

成人最好選擇含氟牙膏。試驗表明,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患齲齒的危險性降低 40%。但是 6 歲以下孩子不建議使用,此時正直孩子換牙關鍵時期,刷牙不熟練易導致體內氟攝入量增加,從而發生氟牙症。

抗菌消炎型牙膏

長期用易造成菌群紊亂

抗菌消炎型牙膏味道往往不理想。與此同時,長期使用可能有使口腔內菌群失調,紊亂其相互制約關係,產生副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抗過敏牙膏

不宜超過1個月

脫敏牙膏不能長期使用,建議用一個月即可,否則會對某種細菌產生抑制作用,但相對的其他的細菌有可能會大量孳長。如果相應的症狀消失,就可以停止使用了,更換其他牙膏;也可以兩種牙膏或多種牙膏交替使用。

美白牙膏

想要通過刷牙來美白牙齒,一點兒也不靠譜

第一,牙釉質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牙齒顯示出來的顏色主要是牙本質的顏色,而由於中國人天然基因的原因,我們的牙齒大多是偏黃色,而不是潔白的。要想通過刷牙來改變牙本質顏色,基本不可能。

第二,那些個美白效果顯著的牙膏,大多是添加了違禁成分的,比如說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或者亞硫酸鹽,這個在行業內都是公認的事實,只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不清楚。

木糖醇牙膏

不是防齲齒,而是不會引起齲齒

木糖醇類的糖,不產酸、不發酵,不會引起口腔細菌的增長。

中草藥牙膏

大量才見效,能緩解不代表能治療

以添加金銀花的牙膏為例,號稱可以清熱去火。上火時如果喝金銀花茶,要喝一大碗,而刷牙一次就用那麼一丁點牙膏,裡面能有多少金銀花?另外,某些中草藥牙膏確實能減輕牙齦出血症狀,但緩解症狀不代表是治療了疾病,只是讓症狀減輕、痛苦減輕了。

維生素牙膏

吸收微乎其微

刷牙的兩三分鐘內,維生素通過口腔黏膜能被人體吸收多少?況且還是黃豆粒大小的一塊牙膏。想補維生素不如多吃點水果蔬菜。

真沒想到,生活中處處是陷阱,如果不知道這些,真的會一不小心掉進去!

覺得有用,也記得把文章發給更多朋友,提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