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廖可:戲精安倍,一邊和特朗普把酒言歡,一邊想拆美國台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廖可】

要說日本最近過得怎麼樣,我想他們應該過得並不怎麼開心。特朗普的亞洲之行已確認,訪日自然在榜單之中,伊萬卡大公主也受到了熱捧,然而日媒的精力卻集中在捕捉安倍和特朗普的微妙關係,

以及對雙邊會談悲觀的情緒上。普遍的輿論認為,就美軍基地、重回TPP、匯率操縱國等問題上雙方不會有太大的進展。

除此之外,日本從上個月以來接連碰上了一系列倒楣的事。10月27日,一份來自聯合國人權觀察機構的人權審查報告“指名道姓”地批評了日本。

報告書中直接提到了“慰安婦”這一爭議已久的歷史問題,指出“日本政府有意誘導民眾弱化對慰安婦問題的議論,

將有關慰安婦的問題從教科書中除去的行為是對公民知情權的侵害”,要求“日本政府應承認作為性奴隸的慰安婦問題,並懲罰實行者、賠償受害者。”對在歷史問題上一向嘴硬的日本,態度可以說是非常直接了。

除此之外,報告書還就並未設立獨立人權組織機構、未能有效管理近年來增加的歧視性仇恨言論、過度審查個人隱私、壓制沖繩抗議、否認琉球原住民存在等多個方面的人權問題對日本提出了質疑。

這樣的質疑力度,確實有點“不給面子”的意思。

10月28日產經新聞對報告大意的刊載,本文圖片均為作者供圖

對此,10月28日,日本《產經新聞》刊載了報告書的大意,並在頭版頭條登出題為《聯合國人權審查報告書:“要求對慰安婦實行者進行處罰”,

或被對日批判言論不當利用》的報導。

10月28日產經新聞頭版

而不久之前,中韓民間團體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關於將慰安婦作為世界文化記憶的申請,更是令日本政府和右翼團體大為光火。

目前,雖然該申請最終因為日本威脅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拒繳之前34.8億日元的欠費而以失敗告終,

但是由這份申請導致的關於日本國際形象的論戰,對日本政府的“國際大國戰略”和“國家正常化戰略”無疑又是一個打擊。

日本在國際影響力上的倒退

其實不僅僅是這件不開心的事,自從特朗普上臺後,日本的日子一直也不太好過。在國際上,日本一直謀求著作為大國的影響力,最近卻似乎一直在倒退。

首先是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上的無力。自打TPP框架被提出後,日本就打定主意跟著美國一起做這單生意,

卻沒想到老闆先跑了。原本在整個TPP體系裡作為重要一環的日本,隨著TPP框架的提出而在國際影響力上有了一定的上升;未曾想美國提前跑路、整個TPP胎死腹中的趨勢,導致日本的國際影響力反而下降了。

在美國退出後的9個月時間裡,日本既希望儘量緩解國際地位的下降,又希望通過主導TPP來再提升國際影響力,於是毅然決然扛起爛攤子。安倍在此前沿著太平洋遊說了一圈,到處親自推銷TPP,然而買帳的人一直挺少。

終於到了最近,日本好不容易把幾個國家的代表請來日本開啟正式談判,日本《每日新聞》對會議現場的描述是:“會議剛開始,各國代表都僅從本國的主張出發毫不妥協……梅本首席談判官(日方代表)以議長的許可權,對待定項目列表不斷進行提示,以圖推進會議進行,卻招來了各國代表‘怎麼這麼蠻橫’、‘應該再討論一下’等的反對。”

11月2日每日新聞關於TPP談判的報導

截至11月3日閉幕時,總共60個項目的談判,各國代表才就三分之一的專案達成初步共識,其他的則是又往後拖。更有趣的是,在會議中群龍無首的會議代表們首先達成的一些共識,竟然是各國都妥協一些以期能使美國重回TPP。可見目前的日本很難稱得上是“主導”TPP,只能說是勉強支撐。

另一方面,以日本為主導的“反核”事業也出現一些問題。作為唯一一個在戰爭中被原子彈襲擊過的國家,長年以來日本堅持著向聯合國提議各國簽署反核協定,同時也借此在國際上發聲獲取話語權。然而最近,這項事業卻也倒退了一步。

10月29日,《東京新聞》在頭版刊發題為“‘唯一的被爆國’存在感被埋沒,核廢除決議贊成國減少”的報導,並在報導中寫道:“日本主導的聯合國總會第一委員會(軍縮)所採納的核武器廢棄決議案中,贊成國相比去年減少了23個國家。”《朝日新聞》在對此事的報導中寫道:“核軍縮方面(的倒退),日本的影響力低下也是一個原因。”

10月29日東京新聞關於核廢棄的頭版

朝日新聞10月29日關於核廢棄的頭版

今年9月末,世界經濟論壇公佈了“2017至2018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其中日本由去年的第8位下降到了第9位,連續兩年下降。無疑,日本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有倒退趨勢的。

2017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

繼續和美國拴在一條繩子上?

日本在國際影響力上的倒退其實很值得思考,因為日本本身的情況十分特殊,它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來源不是僅來自於它自己,更來自於它背後的美國。

美國近幾年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一落千丈是顯而易見的。隨著冷戰結束後屢次干涉外交政策的失敗、自身經濟的困境以及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國所謂霸主地位已是搖搖欲墜。

而自日美安保條約簽訂以來,日本一直對美國亦步亦趨,在政策戰略方面也是儘量以輔助美國為主。東京大學教授豬口孝在《冷戰後日本外交路線摸索》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無論從國家安全、經濟金融還是思想意識形態方面來看,日本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角色就是“美國體系的支援者”,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進行支持的角色。

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走在下坡路上時,日本就有可能宛如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般,和美國一起沉淪。這也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經濟上相對恢復向上的日本,國際影響力反而下降的情況。

當然,明知船在下沉還一直呆在船上,日本也不太想當這樣的傻瓜。事實上,早在2015年奧巴馬政府的末期時,日本學界就普遍對美國的孤立主義傾向表現出憂慮,並指出如若美國選擇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收縮、把關注重心轉回國內,日本將面臨美國退出留下的巨大的影響力空白區。這簡直就是對TPP鬧劇的神預測。

面對這種情況,根據豬口孝的研究,日本國內有三種傾向的看法:一是“日本邊境論”,即以管好自己分內的事為主,和美國一樣收縮,但這樣無疑會加劇日本國際影響力的下降;二是“middle power”論,即在相對維持國際影響力的同時,注重國內經濟發展;三是“核武裝論”,即搶佔美國留下的影響力空白區,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事務,謀求國家正常化。

從現實來看,安倍政府並沒有一條胡同走到黑的打算,但是面對這份巨大的影響力留白,似乎他自己和日本政府也還未完全決定要如何走下去。日本學界仍然堅信,美國影響力下降只是暫時的,並預計2030年左右將會有大幅回復。也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安倍政府仍然不停強調以美國為中心,加強日美聯盟。

與美國日本的情況正相反,中國踏踏實實地走在上坡路上。在“2017至2018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中,中國較上年又上升了一位,目前處於全球第27位。有媒體指出,當日本還在猶豫到底是否該邁出下一步時,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勾勒出一個超級大國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雖然日本不停強調要和美國“共沉淪”,卻有意無意地釋放對中友好的信號。9月28日中國駐日大使館舉辦68周年國慶酒會上,安倍的突然出席令許多人深感意外。近期,安倍政府也努力推進中日韓三國首腦峰會的舉行。有媒體預測,明年上半年安倍將會著力於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從美國到中國,日本國內輿論風向的變化是否意味著什麼?這也很值得玩味。

安倍在此前沿著太平洋遊說了一圈,到處親自推銷TPP,然而買帳的人一直挺少。

終於到了最近,日本好不容易把幾個國家的代表請來日本開啟正式談判,日本《每日新聞》對會議現場的描述是:“會議剛開始,各國代表都僅從本國的主張出發毫不妥協……梅本首席談判官(日方代表)以議長的許可權,對待定項目列表不斷進行提示,以圖推進會議進行,卻招來了各國代表‘怎麼這麼蠻橫’、‘應該再討論一下’等的反對。”

11月2日每日新聞關於TPP談判的報導

截至11月3日閉幕時,總共60個項目的談判,各國代表才就三分之一的專案達成初步共識,其他的則是又往後拖。更有趣的是,在會議中群龍無首的會議代表們首先達成的一些共識,竟然是各國都妥協一些以期能使美國重回TPP。可見目前的日本很難稱得上是“主導”TPP,只能說是勉強支撐。

另一方面,以日本為主導的“反核”事業也出現一些問題。作為唯一一個在戰爭中被原子彈襲擊過的國家,長年以來日本堅持著向聯合國提議各國簽署反核協定,同時也借此在國際上發聲獲取話語權。然而最近,這項事業卻也倒退了一步。

10月29日,《東京新聞》在頭版刊發題為“‘唯一的被爆國’存在感被埋沒,核廢除決議贊成國減少”的報導,並在報導中寫道:“日本主導的聯合國總會第一委員會(軍縮)所採納的核武器廢棄決議案中,贊成國相比去年減少了23個國家。”《朝日新聞》在對此事的報導中寫道:“核軍縮方面(的倒退),日本的影響力低下也是一個原因。”

10月29日東京新聞關於核廢棄的頭版

朝日新聞10月29日關於核廢棄的頭版

今年9月末,世界經濟論壇公佈了“2017至2018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其中日本由去年的第8位下降到了第9位,連續兩年下降。無疑,日本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有倒退趨勢的。

2017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

繼續和美國拴在一條繩子上?

日本在國際影響力上的倒退其實很值得思考,因為日本本身的情況十分特殊,它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來源不是僅來自於它自己,更來自於它背後的美國。

美國近幾年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一落千丈是顯而易見的。隨著冷戰結束後屢次干涉外交政策的失敗、自身經濟的困境以及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國所謂霸主地位已是搖搖欲墜。

而自日美安保條約簽訂以來,日本一直對美國亦步亦趨,在政策戰略方面也是儘量以輔助美國為主。東京大學教授豬口孝在《冷戰後日本外交路線摸索》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無論從國家安全、經濟金融還是思想意識形態方面來看,日本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角色就是“美國體系的支援者”,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進行支持的角色。

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走在下坡路上時,日本就有可能宛如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般,和美國一起沉淪。這也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經濟上相對恢復向上的日本,國際影響力反而下降的情況。

當然,明知船在下沉還一直呆在船上,日本也不太想當這樣的傻瓜。事實上,早在2015年奧巴馬政府的末期時,日本學界就普遍對美國的孤立主義傾向表現出憂慮,並指出如若美國選擇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收縮、把關注重心轉回國內,日本將面臨美國退出留下的巨大的影響力空白區。這簡直就是對TPP鬧劇的神預測。

面對這種情況,根據豬口孝的研究,日本國內有三種傾向的看法:一是“日本邊境論”,即以管好自己分內的事為主,和美國一樣收縮,但這樣無疑會加劇日本國際影響力的下降;二是“middle power”論,即在相對維持國際影響力的同時,注重國內經濟發展;三是“核武裝論”,即搶佔美國留下的影響力空白區,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事務,謀求國家正常化。

從現實來看,安倍政府並沒有一條胡同走到黑的打算,但是面對這份巨大的影響力留白,似乎他自己和日本政府也還未完全決定要如何走下去。日本學界仍然堅信,美國影響力下降只是暫時的,並預計2030年左右將會有大幅回復。也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安倍政府仍然不停強調以美國為中心,加強日美聯盟。

與美國日本的情況正相反,中國踏踏實實地走在上坡路上。在“2017至2018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中,中國較上年又上升了一位,目前處於全球第27位。有媒體指出,當日本還在猶豫到底是否該邁出下一步時,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勾勒出一個超級大國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雖然日本不停強調要和美國“共沉淪”,卻有意無意地釋放對中友好的信號。9月28日中國駐日大使館舉辦68周年國慶酒會上,安倍的突然出席令許多人深感意外。近期,安倍政府也努力推進中日韓三國首腦峰會的舉行。有媒體預測,明年上半年安倍將會著力於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從美國到中國,日本國內輿論風向的變化是否意味著什麼?這也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