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長學校怒剪孩子手機:發洩式的教育方式容易適得其反

近日,一則名為“漢中一學生上課玩手機,老師叫來家長剪爛手機”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瘋傳,而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真相也已被澄清:高二女生上課玩手機被叫家長,母親“恨鐵不成鋼”掏出鉗子當眾將手機夾碎。

勸解不下,班主任為證清白自拍視頻上傳家長群,卻被謠傳“班主任讓家長這樣做”。

女生站在不遠處,靜靜看著老師拿著手機,拍攝著自己怒氣衝衝的母親發洩般的鉸著自己的手機,這個畫面,或許會一直烙在她的心裡吧。

教育應該是成熟的、理智的,發洩情緒不是教育,孩子更不是情緒垃圾桶,即便他們真的做錯了。

孩子犯錯,家長情緒失控,一時衝動口不擇言、指責貶低、施以棍棒巴掌,甚至剝奪孩子最重視和心愛之物,看到孩子害怕了、求饒了、流淚了,就會感覺到惡氣全消,覺得對的起做父母的職責,對得起教育孩子的義務,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傷的不只是孩子的心,更是在家庭教育的鏈條上丟失了重要的一環。

事件中的母親事後表示:“當時只想到影響了班級和其他同學,就想毀了它,只是對我家孩子恨鐵不成鋼罷了。”她也認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太粗暴,而且還是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這樣做,太傷女兒自尊,可能會適得其反。對於這對母女而言,可能這次事件的發酵,能讓她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但是既定的傷害已經造成,母親也一定悔不當初,
也許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和耐心去重建正確的家庭教育模式。

老祖宗告訴我們“溺子如殺子”,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不經意間“溺愛”了孩子,沒錯,溺愛孩子確實是在害孩子,但是,我們不能打著“不溺愛孩子”的旗號把教育變成一種發洩的形式,

更不要以看到孩子痛哭害怕而自喜教育成功。這樣的方式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大人自私的發洩,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只能是委屈,恐懼,壓抑,埋下陰鬱,消極,自卑,心胸狹窄,叛逆的種子。

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孩子走正確的道路,靠暴力解決問題,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認真好學。孩子上課玩手機,問題的關鍵不在手機上,而在於家長和老師必須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律精神,

引導學生平衡好學習和娛樂之間的關係。簡單粗暴的行為,不但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也透露出一種過於功利的教育觀。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習慣養成過程,而家長要做的,是付出足夠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父母給予的耐心和包容是孩子內心強大、理性的基礎,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能長成寬厚、陽光的人,對周圍的人也報以同樣的耐心和包容。只有正能量滿滿的父母,不斷地向孩子輻射正能量,讓孩子也形成自己的正能量,這樣的教育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恨鐵不成鋼”剪碎孩子手機

是簡單粗暴,還是直接有效?

你又怎麼看呢?

歡迎在下方討論區留言

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能長成寬厚、陽光的人,對周圍的人也報以同樣的耐心和包容。只有正能量滿滿的父母,不斷地向孩子輻射正能量,讓孩子也形成自己的正能量,這樣的教育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恨鐵不成鋼”剪碎孩子手機

是簡單粗暴,還是直接有效?

你又怎麼看呢?

歡迎在下方討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