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野生作家”系列】史傑鵬:猥瑣是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按:區分作家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可以用他們擅長的文體加以區分;比如可以用世代進行分隔;但還可以有一種區分方式,促成了我們接下來要涉獵的這樣一群作家——

中國當代的作家基本有兩種存在形態,

一種是“專業的”,他們加入各級作家協會享有某種身份和工資福利待遇。還有一種,則是體制之外的作家們,他們一個個更像是“單打獨鬥”的個體,沒有組織,也沒有體制。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大都還有一個別的身份和一份養活自己工作,甚至是養活自己的寫作。他們很多人的文學創作要在晚上或者週末的時間裡進行,他們生活得樣貌千姿百態,
若論共同點,大概只有一直持續、默默地寫作著這件事。 我們就暫且稱他們為“野生作家”。

其實,無論中外,全職以寫作為生都是不容易的,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大作家也都並非全職寫作:美國詩人T.S.艾略特是銀行的評估員,卡夫卡是公務員,捷克作家赫拉巴爾年過半百時才專職寫作,此前他做過列車調度員、廢紙收購員和舞臺佈景工,而他們的“兼職”寫作身份完全無損於作品的偉大。

回到中國,當代的“野生”作家們的寫作形態是怎樣的?他們對自己的寫作和環境有著怎麼樣的期待和認知?他們的寫作圈子又是怎樣的?他們是否期待全職寫作?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些“野生”、自在生長出來的作家,就是想以他們的生存和寫作姿態還原出中國文壇的另類的、多元的又充滿生機的景象。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野生”作家史傑鵬的故事。

在北師大教書的時候,

史傑鵬開過一門音韻學課程,音韻學很有趣,也很難,二十多年前,史傑鵬報考北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時,音韻學差點就成了他的攔路虎。

在課上,他好幾次被好奇心旺盛的學生追問:“如果學好音韻學,比如把《廣韻》整個背下來,穿越回古代能不能和古人對話。”

史傑鵬告訴學生,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如今網路上流行的上古擬音系統,被錄製成了音訊材料,也絕非古人談話時的真實發音:“他們如何說話,

除非有錄音,否則今天的人無法精確復原。”

答案讓學生大失所望,史傑鵬腦海裡卻突然閃現出一個被音韻學串起來的模糊故事:一個古代的楚國大巫,機關算盡利用巫術與歌謠走了一步通向遙遠時代的大棋,最後卻功虧一簣,因為他沒料到語言讀音在未來的變遷。

日復一日,這個念頭在史傑鵬頭腦裡揮之不去。太迷人了,他想,

人是可悲的東西,對很多事情其實無能為力,這種無力卻又散發出充滿遺憾的美感。他決心要為這一縷靈感寫出一部小說。

一、童年:農村不是詩人筆下的田園牧歌

據老同學回憶,學生時代的史傑鵬能整段整段地背誦《漢書》,很有點名士氣象,對此,史傑鵬本人反倒謙虛起來,表示記憶已不真切,並毫不避諱透露自己兒時生活慘澹,父母也不幸福,幾乎可以和窮困潦倒劃等號。

提起在南昌郊外的童年,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小時候的生活,和漢代下層人民的日常,並沒有太大不同。”如果非要說出不同,那就是古人生活更為淒苦。

“你看《史記》裡,講到某某縱橫家,路上被強盜搶走了一口鍋。人們讀到這裡會覺得很好笑,但細想一下,背後是秦漢時代人出遠門的艱難:不僅要自己挑糧食,還得自帶炊具。商店、旅館想都不要想,即使有也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

一年吃不上十頓肉,使用牛與犁耕田,幼年的史傑鵬往來自己在南昌郊區的親戚家,會瞧見懸掛在房梁上的竹籃,裡面裝的是上一頓沒吃完的食物——掛在房梁上,老鼠就不容易偷吃。在沒有冰箱的年代,中國南方農村家庭的儲餐習慣大多不外如是。直到成年後回憶起這類細節時,史傑鵬才琢磨出這種儲存方式必然為食物帶來大量亞硝酸鹽,從前的人,恐怕多少都已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對一個出生在1971年的知識份子而言,這樣的童年生活絕談不上愉快。在史傑鵬的眼裡,農村不是詩人筆下的田園牧歌,而是赤裸裸展示叢林法則的地方,他甚至體會不到太多親情的美好。只有一點他是自小就看透了的:“猥瑣是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在大學,史傑鵬見到了更多來自全省不同地方的學生,他驚奇地觀察到許多鄉村出身的同學都有類似特質,甚至連艱難生活帶來的烙印都很相似:“易怒,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會覺得自尊心受辱。”多年以後,當他投入在一系列漢代題材的小說創作時,鄉村經驗和伴隨農村戶口一道長大的敏感心靈,反倒成了他發揮想像力時的重要倚靠。

2003年,史傑鵬通過互聯網發表了長篇小說處☆禁☆女作,長篇歷史小說《亭長小武》,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漢代豫章郡小吏借勢爬上高位卻最終走向悲劇的故事,前半段宛如偵探小說,後半段則加入了歷史典故中的政治陰謀。為了方便敘事,史傑鵬把故事的發生地設定在自己的家鄉。

“寫一個在南昌發生的故事,我純粹是尋找一種溫馨的感覺,尤其是寫到環境方面更加真切一點。”

《亭長小武》至今仍是他最暢銷的作品,十幾年來反復加印,史傑鵬自嘲後來在結構技巧上的探索很少受到讀者認可,反倒是“小武”這類種馬小說,膾炙人口,一版再版。

我被“種馬小說”的提法逗樂了,史傑鵬卻一本正經說,小武的故事是符合實際的:“漢代存在這樣的社會現象,當時的人要改變命運,一部分會選擇熟讀律令,成為一名小酷吏。漢代不少丞相、御史大夫,就是從鄉幹部、派出所所長一步步做起來的,小武正是這樣一個人。但做酷吏需要機遇,沒有這種機會,就只能靠不顧一切的闖勁和鑽營了,所以我後來寫了和小武很不一樣的《賭徒陳湯》。”

中央與地方豪強對立嚴重的武帝時代,一度是史傑鵬反復描摹的物件。他為之創作了《亭長小武》、《嬰齊傳》,稍後的《賭徒陳湯》儘管發生在宣帝年間,故事文本卻與武帝時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史傑鵬對帝王將相的故事興趣不大,他更希望觀察一個小人物,瞭解他們在那樣的時代是怎麼去改變命運。

這篇小說誕生後,一位學生告訴史傑鵬,自己看完感到非常失望:“這樣一個人渣,怎麼能當歷史小說主角呢?”史傑鵬沒有多做解釋,在他心裡,歷史上真實的陳湯說不定人格更糟糕,自己的小說已經有拔高他的可能了。

“常有人說我小說裡有種冷酷的世界觀,其實那是我讀《漢書》的感受。所以我說千萬不要穿越到漢代,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可能一個和你有點關係的親戚被牽連了,你也得莫名其妙陪著被殺。你知道漢代腰斬是要先把犯人衣服剝光的……”

史傑鵬會忍不住描述其中的細節,仿佛趙忠祥解說動物世界,聽者偶爾意識到這些都是兩千年前真實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殘酷往事,不自覺便毛骨悚然。

民眾熱衷追憶古代的帝王偉業,對充當背景布的普通人的際遇缺乏興趣。史傑鵬感到滑稽:“我認為,歷來老百姓崇拜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殘害百姓的人渣。”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史傑鵬剛剛完成創作的新小說《刺殺孫策》,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小說。“我的歷史觀和很多人不一樣,孫氏家族在江東,巧取豪奪,非常殘暴,以不講信用著稱。基本是個沒什麼文化的家族。”史傑鵬想通過這部小說來闡述他對三國人物的看法。

為了創作《刺殺孫策》,史傑鵬從湖南走馬樓出土的吳國簡牘中提取了不少基礎資訊,涉及孫吳時代的統治方式、基層官吏的運轉模式,雖然故事出於虛構,但史傑鵬自信在歷史感上,會比當下流行的三國題材創作好很多。

歷史感,一直是他的文字追求,缺乏歷史感,則一切小說都只是作者對時代做出強硬設定的當代小說。史傑鵬明確表達過對人氣小說《大秦帝國》的厭惡,表示看到“白雪“這種人名就不想看了,因為作者並無還原歷史場景的能力;他也通過《故事新編》中“小窮奇”“小丙君”一類的人名,表示過對魯迅古文功底的認可。

“我的理想,其實是寫出一部完全不涉及上層鬥爭的歷史小說,徹底的平民視角,一個古代版的《戶口本》。但文獻材料還支撐不起這個構想,也許過幾年我會嘗試一下。”

《戶口本》是史傑鵬的自傳體小說,描寫他自江西農村長大過程的所聞所見,出版於2016年,很多讀者說,這是他最好的作品,一部完全意義上的當代史和個人史。史傑鵬想,倘若能寫出一個古代版的《戶口本》,這大概就是歷史小說的極致了吧。

二、求學:從菜農之子,成為大學者的傳人

為了寫小說,特地去釋讀出土的竹簡,這聽上去完全不是小說家應該做的事,但史傑鵬的寫作與秦漢文獻淵源頗深,在他的一部小說《亭長小武》誕生時,竹簡就幫過他的大忙。那時,史傑鵬正在研讀一批出土于湖北張家山的漢簡,漢簡中透露的某些資訊讓他興致盎然。

“我這個人呢比較感性,張家山漢簡對漢代人的生活細節披露非常詳細,我看了就覺得那些人非常可憐。裡面講了一個刺殺的案子,特別生動,我把它照搬進了《亭長小武》,也就是小說第一章的故事。它是漢代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一開始,史傑鵬只打算就這個刑事案件卷宗寫一個短篇小說,他將故事發表在自己和好友檀作文合辦的BBS論壇“生於七十年代”上,架不住網友紛紛說好看,史傑鵬乾脆順著故事寫下去,中途將連載陣地換到了天涯社區,點擊率一路暴漲,最後竟虛構出了三十多萬字。

“可能這種小說以前沒有出現過,裡面關於漢代律令的描寫,要有專業背景。”小說出版後,中影也找上門來買下了影視改編權。2008年,中影再次找上史傑鵬,邀請他為吳宇森導演籌備的歷史電影《赤壁》提供劇本創作,合作者是劉震雲。

“我執筆,劉震雲作為指導。寫完第一版,劉震雲覺得非常好,說就該這麼寫,但最後吳宇森沒有採用,拍電影的時候用的還是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創作最終沒能被搬上螢幕,史傑鵬有些遺憾。但他也明白劇本與小說對於技巧的要求天然不同,對他而言,前者帶來收入,後者則滿足創作欲望。當然,還有古文字學,那是他的本業,也是吃飯傢伙,同時也是他熱愛的一門願意以之為志業的學問。

對古文字的興趣源於《紅樓夢》,史傑鵬從小感性,高中時是完全意義上的文學青年,他熱衷詩詞,並對《紅樓夢》中毒頗深。上大學後,在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圖書館裡,史傑鵬翻遍了每一本解讀《紅樓夢》的作品。有天,他從一本編寫于文革期間的彙編資料中讀到了王國維的文章,以叔本華哲學思想分析《紅樓夢》,史傑鵬頓時感到五體投地,他對這個原本僅被與《人間詞話》聯繫在一起的前清遺老刮目相看,順理成章地瞭解到了王國維的本業之一:小學。

古文字學,亦稱小學。究其本意,指的是秦漢時代的字詞句。這些文字的書寫、讀音在歷史中逐漸變得面目全非,最終,原本真的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文字知識,變成了大學者才有能力解讀的艱深學科。史傑鵬發覺自己進了一個全新領域,並且自己興趣不減。

“對小學產生興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看古文的時候要依靠別人的注釋,因為注釋總會出錯。”

九十年代初的江西師大顯然不是一個適合研究小學的地方,隨著自學的深入,史傑鵬知道了裘錫圭、李學勤這些古文字大家的名字,並以他們的作品為綱,對古文字領域的教材進行系統性的閱讀。

“裘錫圭有篇文章,叫《談談怎麼學習古文字學》,我按照他的說法,看了郭沫若的《卜辭通纂》、《殷契粹編》,還有一些音韻學的著作。”讀的書多了,史傑鵬冒出了追隨這些大師進行學術訓練的想法,他開始向裘錫圭寫信,表達有意報考北大古文字專業的願望,在信件的地址一欄,史傑鵬填上:北京大學中文系。

不久後,裘錫圭親筆寫的回信真的來了。信中,裘錫圭告訴這個對古文字深懷興趣的江西青年,自己已經不帶碩士研究生了,但北大的另一位學者李家浩,同樣學識深厚,他或許願意接納新生。沒過幾天,李家浩的信也來了,他只是謹慎地對史傑鵬說,這年學校的確希望他招一位碩士,如果史傑鵬實在有興趣,可以試試。

收到兩位學界大拿的回信,給了史傑鵬極大的鼓舞,他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花在在接下來的備考過程中。從結果看,史傑鵬的自學效果不錯,他順利通過了1994年的北大研究生入學考試,通往學術世界的大門被撬開了。

“考研的時候,有道音韻學問題我答錯了,後來李家浩老師問我這事,我就很老實告訴他,書看了好幾遍,確實沒弄懂。因為音韻學真的很難。”史傑鵬繼續作出解釋,“古漢字本身並不是絕對指代特定意思,更像一種記音的語言,同音字之間可以通用。我們今天叫通假字,當時人其實不覺得,漢字對他們就是記音符號。所以如果不知道某個字當時的讀音,就很難確定他指代的是今天的哪個詞。不懂音韻學,研究古文字就瘸了一條腿。"

李家浩是戰國簡帛的專家,在九十年代中葉,中國出土的竹簡規模還不大,可解讀的文獻有限,簡單的資訊早已被破譯,沒人做的課題大多很有難度。史傑鵬選擇1987年出土的包山楚簡作為研究物件,他把想法告訴裘錫圭,裘錫圭想了想,提醒他:“這個題目有點難哦。”

“要在他們手下過關,是很難的。但最後我拿出了七條劄記,兩萬多字。”史傑鵬毫不掩飾自豪,無論是李家浩還是裘錫圭,對待學問和作品都極為嚴格。史傑鵬印象深刻的另一次收到褒獎,是在自己的散文隨筆集《舊時天氣舊時衣》出版後不久,接到李家浩的電話:“你裡面有些文章,寫得挺有意思,知識面也豐富。你知道我這人平時很少誇人。”

三年的碩士生活,給史傑鵬的未來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他從一個菜農之子,成為了大學者的傳人。1997年,碩士畢業的史傑鵬打算找份工作,在北京紮下根。同一年,北師大創辦了國學研究院,負責人聽說李家浩今年有個待就業的學生,立刻向他發出了邀請。史傑鵬近水樓臺先得月,順利加入了北京師範大學,他在這所學校完成博士階段的研究,導師是王甯。

“王甯先生的老師是陸宗達,陸宗達師承章太炎、黃季剛,所以我的博士導師是章黃學派傳人,章黃都是我景仰的大師,雖然其嚴謹性不如清代的王念孫、段玉裁這批人。”說起小學,史傑鵬立刻與小說話題無縫切換,滔滔不絕,“王國維、郭沫若的學問雖然很好,但思維還不夠嚴密,對文字的釋讀多數還是猜測。這也是自古的傳統,比如鄭玄在講古文的時候,經常不顧語法,認為一個字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用,所以他解釋出來的東西很多是不可靠的。裘錫圭這派在老一輩上大大進了一步,引進了西方語言學的思維方式和語法觀念。”

“很奇怪的是,這種想法在清代的王念孫身上產生過。王念孫在講一個詞的用法的時候,會引用很多遵循相同語法的例句。說明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史傑鵬在北師大一待就是20年,白駒過隙,國學研究所早已換成了古籍所,史傑鵬也成了副教授。在這期間,他寫寫停停,從小說到劇本,到評論專欄,均有涉獵,直到在那節音韻課上和自己苦等多年的題材相遇。

但史傑鵬沒能一揮而就,這個由音韻學串起來的楚國故事折磨了他整整三年。

三、寫作:赤裸裸地展示生活的猥瑣

“要承載這樣一個故事,肯定得找到恰當的結構才能將作者理念表達出來,但就是一直找不到。”

史傑鵬不想重複自《亭長小武》以來的歷史小說套路,早在寫作《賭徒陳湯》時,他就已經在小說裡加入新的技巧,嘗試讓不同的人物回憶同一個角色,以碎片式的段落拼接出完整故事。這次,他想在結構上再大膽一點。

構思主線故事期間,史傑鵬仍在堅持讀小說。一天,他胡亂翻開胡安·魯爾福的名作《佩德羅·巴拉莫》,魯爾福是瑪律克斯的偶像,也是享譽世界的拉美文學代表人物。史傑鵬看到一半,忍不住一個激靈,心裡夢寐以求的故事結構和講述方式,瞬間豁然開朗了。

“《佩德羅·巴拉莫》對我有不小的啟發,很散,嬋變式的小說。我的寫法是分了章節,他不分,讀起來更繞。但他的時間線不是很長,我在《楚墓》裡設定是幾千年的故事。”

《楚墓》問世後,史傑鵬的讀者群發生了嚴重分歧,一部分認為史傑鵬突破了過去歷史小說的局限,文學性在他的個人寫作中被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小說中間插入的一篇訓詁論文,以及結尾處節外生枝的一章,都被看做神來之筆。另一部分讀者則完全不買帳,他們抱怨《楚墓》的故事雜亂無章,顛三倒四,且邏輯上極不可信。

除了偶爾在網路上打打筆仗,史傑鵬沒有過多糾纏於爭論,他開始全身心投入下一本小說的創作,這是一部來自江西農村少年的個人史,史傑鵬早已為它想好了名字——《戶口本》。

“戶口本這個東西,在七十年代對中國人的影響之大,現在可能無法想像。如果你戶口是農村的,基本就是二等人。所以它對我當時的心靈和後來性格也有影響,讓我小的時候很羞澀、敏感、自卑。”史傑鵬在這部小說裡傾注了自己自童年以來對於人性、家庭、鄉村社會的觀察和體認,據他描述,小說中的大部分故事都來自他的親身經歷,偶爾會加入同齡朋友們的回憶。

“我從一開始就想用一種比較別致的方法把過去的細節展現出來。寫的時候受巴別爾《騎兵軍》影響比較大,他對環境的描寫讓我很受用。還有查理斯·布考斯基,他對小說人物卑微猥瑣的形象描寫,《戶口本》裡的人物大多都這樣。”

但史傑鵬真正感受到了對這篇小說擁有把控力,是在看完了庫切的《青春》和奈保爾的《米格爾街》之後。“我當時想了很多種方法,絞盡腦汁,最後採取每章構成一個獨立小短篇的方式來展示我的整個生活環境,寫到一半,看了奈保爾的《米格爾街》,感覺就像遇到了知音。算是和大師不謀而合吧。庫切影響到我的,是他對自身挖掘的力度,他連從前誘☆禁☆姦自己表妹的事情都寫出來了,我想這一定是真的,西方人自我剖析的力度確實很有衝擊感。不看他的小說,我肯定不會像這樣挖掘自己,看完他,我就覺得,應該這樣寫作。”

《戶口本》的出版為史傑鵬帶來了道德困境,他在小說中將身為“鐵公雞”的父親和菜農母親卑微的形象展示得一覽無餘,同樣的待遇也被施加到每一個史傑鵬想得起來的親友身上。早在散文集《舊時天氣舊時衣》中,史傑鵬曾寫作過不少關於過去記憶的描寫,但那時筆調依然飽含溫情,在小說《戶口本》裡,史傑鵬選擇赤裸裸地去展示生活的猥瑣。

《戶口本》的故事只寫到史傑鵬十八歲為止,對於此後的歲月,他說自己依然有提筆的欲望。史傑鵬在十八歲後就離開了從小生活的南昌城南郊區一帶,並在4年後北上,在北京落地深根。

“如果繼續寫下去,就是我離開家鄉以後的事情了,那麼,我希望能寫得更加不溫情。”一想到這種可能,史傑鵬也忍不住笑起來。

四、去職:在北師大工作20年,離開只用了不到20天

2017年夏天,史傑鵬46歲了,他第一次嘗試用安眠藥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在朋友家做客的時候,他看到了幾盒三唑侖,順便問朋友討要了一盒。在那之前,他已經連續好幾天睡不好覺了。

睡眠問題困擾了史傑鵬很多年,他自小神經衰弱,失眠時有發生。剛進北大讀研的時候,史傑鵬的上鋪住著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檀作文,檀作文床頭擺著一個鬧鐘,每到深夜,滴答聲不絕如縷,直沁耳膜。沒幾個月,史傑鵬瀕臨崩潰的邊緣。他一言不發地從海澱市場買回一個沒有滴答聲的新鬧鐘,平靜地向檀作文提出交換的要求。

後來,史傑鵬把這段往事當做笑料寫在網上:“當時檀作文應該慶倖自己接受了交易,否則歹徒梁惠王拿回來的就不是鬧鐘,而是一副啞鈴。”

“梁惠王”是史傑鵬更響亮的花名,那是在20世紀初,他和檀作文共同在詩詞論壇上廝混,檀為自己取了網名“周穆王”,史傑鵬翻了翻《孟子》,順手就選了梁惠王做自己的名字。“每次都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叫梁惠王,我就說覺得他這個人挺不錯的,老被孟子罵,也不發作。”他停頓了下,然後揮揮手,說那些理由其實是扯淡,“就是隨便選的,沒有原因。”

幾個月前,史傑鵬失去了他在北師大的教職(古籍所副教授,副高七級)——他在北師大這裡工作了20年,但離開只花了不到20天。

現實擺在他眼前,他的工作,沒了。

“完全就是耍流氓。”據他回憶,收到教務處的解聘通知的日子恰好發生在北師大放暑假的前一天。他認為,這麼做無非是想讓自己沒有申辯的機會。解聘影響到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跟著他研究甲骨文的研究生們,“北師大搞我這個學問的老師沒幾個,我一走,好幾個學生都得去改論文選題。”

史傑鵬的睡眠品質在此後劇烈惡化,甚至徹夜難眠,終於到了不得不求諸安眠藥的地步。比起丟掉工作,這件事給自己家人帶來的錯愕更讓史傑鵬難過,而且這也很可能讓其他大學對他避之不及。史傑鵬有點後悔自己從前在社交網路上的口無遮攔了。

生活中裡史傑鵬,遠沒有那般激烈。他的學生們耳聞了老師在社交網路上的形象,反倒覺得有點萌,私底下也開始叫他“大王”起來。

“我性格比較剛直,受不得委屈,現在想來,這樣的性格往往會受更大的委屈,代價很大。”史傑鵬說,他最在意的是沒有把現實身份和網路ID切割開來。

“我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史傑鵬。但當時開通帳號的時候,我是受邀請使用者,帳號資訊已經由工作人員註冊好了,實名,還備註了我是北師大副教授。等我自己修改成歷史小說作者後,已經有很多人知道我的真實身份了,由不得我。

末了,他只好歎了口氣,“中國人就是這樣,因為你的一些說法,就去你的工作單位告狀,給你穿小鞋。這樣的結果,都是互相長期不寬容帶來的惡果吧。”

短暫的沮喪過後,史傑鵬又回復了梁惠王的神情,現在他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微信公號“梁惠王的雲夢之澤”,並嘗試製作面向大眾的古文字學線上課程。即使對於學術,史傑鵬仍未放棄相關研究工作。

“我最近兩三年的論文都是關於秦漢簡的,原先不是,我畢竟對包山竹簡很熟悉,但因為我博士研究的是訓詁學,在詞源學方面下了很深功夫,所以後來一直在做詞源學研究。現在秦漢簡大量出土,我發現利用詞源學研究可以解決秦漢簡不少問題,這兩年寫了十多篇文章,但生性懶散,一直沒有修改發表。”

“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沒有專門的期刊供你發表,但你可以發各個大學的學報,原來古文字的文章必須手寫,出現電腦照排之後可以剪切上去,就好辦多了,但你知道,學術圈存在很多人情稿,我可以肯定地說,那些有刊號的期刊裡,很多學術文章品質比不上本行當的集刊,但它們在考核上有便宜,因為有刊號。”

五、未來:創作一部以20世紀歷史為藍本的小說

在國學復興的時代,史傑鵬無疑是個滿腦子離經叛道思想的異類,他是古文字專家,卻絲毫不認為需要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保留所謂的溫情;面對甚囂塵上的文化復興熱,他總是潑出一碗碗冷水,提醒跟風者不要腦子過熱;身為學者出身的小說家,他對歐美小說的熟稔程度和對文學性的追求,在歷史題材寫作者中顯得格外醒目。

他曾經完成過一篇《衛鞅》,看過人都說,那是他最好的中篇小說。他還說,自己最大的野心是創作一部以20世紀歷史為藍本的小說作品,他希望把故事背景放到戰爭時期,從人性和人權的角度出發,讓現代價值觀介入故事,更直白地展示衝突。

“你熟讀《漢書》,又對漢代律令瞭若指掌,假如把你扔回漢代,你覺得自己能活下來嗎?”聽到這個問題,史傑鵬沉思片刻,聲調降低下來,說:“估計活不了吧。”

他反問:“孔融、禰衡這些人,難道就不懂禍從口出的道理嗎?其實就是性格使然,一時激憤,把命丟了。我知道很多道理,可我做不到。”

同題問答:

介面文化:你最欣賞的外國作家是誰?為什麼?

史傑鵬:太多了,查理斯·布考斯基,弗蘭納裡·奧康納,俄國作家有巴別爾,還有我特別喜歡的契科夫,還有普寧、海明威。我過去幾本小說裡,受過明顯影響的還有庫切、奈 保爾。

介面文化:你最欣賞的華語作家是誰?為什麼?

史傑鵬:我喜歡劉震雲,以及蘇童的一些短篇小說,他的長篇我不喜歡,形式上有點幼稚。現在已經好久不看國內作家作品了,看了也不喜歡。

介面文化:你的社交圈裡是否有許多作家朋友,是否認為寫作應該進入某個圈子?

史傑鵬:我沒什麼作家朋友,沒有加入作協。我想如果有一個圈子的話,可以互相砥礪,但如果沒法跟圈子裡的人和諧相處,只能不加入了,因為性格使然。我在寫一個小說後,會給我的朋友看看,我會給出版社,比如《楚墓》當時有的出版社看了就不想接,認為太文學了,他們建議我投文學類期刊,但我也不認識這方面什麼人。

介面文化:除了寫作和閱讀,你還有什麼愛好?

史傑鵬:我會打兩盤遊戲,那種射擊遊戲,一進去打兩把就出來,其他沒什麼愛好,要做家務,照顧孩子啊,時間有限。

介面文化:你認為作家和評論家是否應該保持距離?

史傑鵬:我覺得應該吧。

介面文化:你寫作的習慣是什麼?是否會在固定的時間寫作?

史傑鵬:會專門有個創作狀態,每天寫兩千字左右,寫完小說,我每次都想修改十幾遍,但總是做不到,能修改三五遍就很可以了。

介面文化:如何看待影視和文學的關係?

史傑鵬:好久沒看過電視了,家裡的電視機都不打開了,有段時間我看過《大明王朝1566》,還不錯,至少對生活細節有描繪,其他歷史戲很少對生活細節有細緻的描寫的。我曾經做過一個劇本《西楚霸王》,剛開始對方很興奮,但沒過多久,電視臺就要開播《楚漢風雲》,陳道明演的。當時我交劇本的時候,對方提醒我,你要臉譜化一點。只要臉譜化才有辨識度。影視和文學的另一個差別是生活化的細節,在劇本裡不需要多寫,老百姓不看的,你只要寫衝突就行了。

我會去讀好劇本,有次我寫過一個電影劇本,《天山之戰》,寫耿恭的,我就看了一些戰爭題材的劇本,《拯救大兵瑞恩》這些,想寫好劇本還是得看好萊塢電影劇本才行。但還是很難完全把它和中國的故事嫁接起來。

介面文化:你覺得未來文學的讀者會更多還是更少?

史傑鵬:我覺得純文學的讀者可能少了吧,看網文的人很多了。但網文我是真的看不下去,前些年有一部很火的愛情小說,裡面有個角色“玉面小飛龍”的那部(應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我的妻子告訴我說她的朋友評價這部小說”太完美了”,我就在Kindle上下載了看,發現這什麼玩意啊,太扯了,完全看不下去。

介面文化:我們談論一部小說時,會說到語言、結構、節奏、故事等等,你最在意其中的哪個方面?

史傑鵬:結構,我個人的看法是結構更重要,一個故事如果找到一個很好的結構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表達出來,我為了給《楚墓》尋找結構,等了三年。文字技巧當然也很重要,但那是第二位的。

介面文化:寫作的時候你會想到讀者嗎?

史傑鵬:不是完全不考慮,我會想想讀者會不會覺得是否合理,但如果我想表達我的價值觀,就不管那麼多了。

介面文化:作家是否應該關注政治話題,公共性話題?

史傑鵬:我認為應該關注,作家寫到最後不是拼文學修養,而是拼思想境界,如果一個作家完全不關心政治,我不認為他的思想境界會高到哪裡去。最終你還是得思考這些東西,關注這些話題不僅是應該,還是必須。

人物簡介:史傑鵬,歷史小說作家,古文字學博士,原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1971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現居北京。師承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家浩、王寧,對古文字學、訓詁學、先秦兩漢文獻學有深入研究,曾參與多部影視劇本改編創作。出版文學作品:歷史小說《亭長小武》《嬰齊傳》《賭徒陳湯》《楚墓》《刺殺孫策》,歷史隨筆《文景之治》《楚漢爭霸》,散文集《舊時天氣舊時衣》,自傳體小說《戶口本》等。網路常用名為“梁惠王”,現為獨立撰稿人。

……………………………………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

提起在南昌郊外的童年,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小時候的生活,和漢代下層人民的日常,並沒有太大不同。”如果非要說出不同,那就是古人生活更為淒苦。

“你看《史記》裡,講到某某縱橫家,路上被強盜搶走了一口鍋。人們讀到這裡會覺得很好笑,但細想一下,背後是秦漢時代人出遠門的艱難:不僅要自己挑糧食,還得自帶炊具。商店、旅館想都不要想,即使有也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

一年吃不上十頓肉,使用牛與犁耕田,幼年的史傑鵬往來自己在南昌郊區的親戚家,會瞧見懸掛在房梁上的竹籃,裡面裝的是上一頓沒吃完的食物——掛在房梁上,老鼠就不容易偷吃。在沒有冰箱的年代,中國南方農村家庭的儲餐習慣大多不外如是。直到成年後回憶起這類細節時,史傑鵬才琢磨出這種儲存方式必然為食物帶來大量亞硝酸鹽,從前的人,恐怕多少都已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對一個出生在1971年的知識份子而言,這樣的童年生活絕談不上愉快。在史傑鵬的眼裡,農村不是詩人筆下的田園牧歌,而是赤裸裸展示叢林法則的地方,他甚至體會不到太多親情的美好。只有一點他是自小就看透了的:“猥瑣是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在大學,史傑鵬見到了更多來自全省不同地方的學生,他驚奇地觀察到許多鄉村出身的同學都有類似特質,甚至連艱難生活帶來的烙印都很相似:“易怒,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會覺得自尊心受辱。”多年以後,當他投入在一系列漢代題材的小說創作時,鄉村經驗和伴隨農村戶口一道長大的敏感心靈,反倒成了他發揮想像力時的重要倚靠。

2003年,史傑鵬通過互聯網發表了長篇小說處☆禁☆女作,長篇歷史小說《亭長小武》,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漢代豫章郡小吏借勢爬上高位卻最終走向悲劇的故事,前半段宛如偵探小說,後半段則加入了歷史典故中的政治陰謀。為了方便敘事,史傑鵬把故事的發生地設定在自己的家鄉。

“寫一個在南昌發生的故事,我純粹是尋找一種溫馨的感覺,尤其是寫到環境方面更加真切一點。”

《亭長小武》至今仍是他最暢銷的作品,十幾年來反復加印,史傑鵬自嘲後來在結構技巧上的探索很少受到讀者認可,反倒是“小武”這類種馬小說,膾炙人口,一版再版。

我被“種馬小說”的提法逗樂了,史傑鵬卻一本正經說,小武的故事是符合實際的:“漢代存在這樣的社會現象,當時的人要改變命運,一部分會選擇熟讀律令,成為一名小酷吏。漢代不少丞相、御史大夫,就是從鄉幹部、派出所所長一步步做起來的,小武正是這樣一個人。但做酷吏需要機遇,沒有這種機會,就只能靠不顧一切的闖勁和鑽營了,所以我後來寫了和小武很不一樣的《賭徒陳湯》。”

中央與地方豪強對立嚴重的武帝時代,一度是史傑鵬反復描摹的物件。他為之創作了《亭長小武》、《嬰齊傳》,稍後的《賭徒陳湯》儘管發生在宣帝年間,故事文本卻與武帝時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史傑鵬對帝王將相的故事興趣不大,他更希望觀察一個小人物,瞭解他們在那樣的時代是怎麼去改變命運。

這篇小說誕生後,一位學生告訴史傑鵬,自己看完感到非常失望:“這樣一個人渣,怎麼能當歷史小說主角呢?”史傑鵬沒有多做解釋,在他心裡,歷史上真實的陳湯說不定人格更糟糕,自己的小說已經有拔高他的可能了。

“常有人說我小說裡有種冷酷的世界觀,其實那是我讀《漢書》的感受。所以我說千萬不要穿越到漢代,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可能一個和你有點關係的親戚被牽連了,你也得莫名其妙陪著被殺。你知道漢代腰斬是要先把犯人衣服剝光的……”

史傑鵬會忍不住描述其中的細節,仿佛趙忠祥解說動物世界,聽者偶爾意識到這些都是兩千年前真實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殘酷往事,不自覺便毛骨悚然。

民眾熱衷追憶古代的帝王偉業,對充當背景布的普通人的際遇缺乏興趣。史傑鵬感到滑稽:“我認為,歷來老百姓崇拜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殘害百姓的人渣。”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史傑鵬剛剛完成創作的新小說《刺殺孫策》,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小說。“我的歷史觀和很多人不一樣,孫氏家族在江東,巧取豪奪,非常殘暴,以不講信用著稱。基本是個沒什麼文化的家族。”史傑鵬想通過這部小說來闡述他對三國人物的看法。

為了創作《刺殺孫策》,史傑鵬從湖南走馬樓出土的吳國簡牘中提取了不少基礎資訊,涉及孫吳時代的統治方式、基層官吏的運轉模式,雖然故事出於虛構,但史傑鵬自信在歷史感上,會比當下流行的三國題材創作好很多。

歷史感,一直是他的文字追求,缺乏歷史感,則一切小說都只是作者對時代做出強硬設定的當代小說。史傑鵬明確表達過對人氣小說《大秦帝國》的厭惡,表示看到“白雪“這種人名就不想看了,因為作者並無還原歷史場景的能力;他也通過《故事新編》中“小窮奇”“小丙君”一類的人名,表示過對魯迅古文功底的認可。

“我的理想,其實是寫出一部完全不涉及上層鬥爭的歷史小說,徹底的平民視角,一個古代版的《戶口本》。但文獻材料還支撐不起這個構想,也許過幾年我會嘗試一下。”

《戶口本》是史傑鵬的自傳體小說,描寫他自江西農村長大過程的所聞所見,出版於2016年,很多讀者說,這是他最好的作品,一部完全意義上的當代史和個人史。史傑鵬想,倘若能寫出一個古代版的《戶口本》,這大概就是歷史小說的極致了吧。

二、求學:從菜農之子,成為大學者的傳人

為了寫小說,特地去釋讀出土的竹簡,這聽上去完全不是小說家應該做的事,但史傑鵬的寫作與秦漢文獻淵源頗深,在他的一部小說《亭長小武》誕生時,竹簡就幫過他的大忙。那時,史傑鵬正在研讀一批出土于湖北張家山的漢簡,漢簡中透露的某些資訊讓他興致盎然。

“我這個人呢比較感性,張家山漢簡對漢代人的生活細節披露非常詳細,我看了就覺得那些人非常可憐。裡面講了一個刺殺的案子,特別生動,我把它照搬進了《亭長小武》,也就是小說第一章的故事。它是漢代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一開始,史傑鵬只打算就這個刑事案件卷宗寫一個短篇小說,他將故事發表在自己和好友檀作文合辦的BBS論壇“生於七十年代”上,架不住網友紛紛說好看,史傑鵬乾脆順著故事寫下去,中途將連載陣地換到了天涯社區,點擊率一路暴漲,最後竟虛構出了三十多萬字。

“可能這種小說以前沒有出現過,裡面關於漢代律令的描寫,要有專業背景。”小說出版後,中影也找上門來買下了影視改編權。2008年,中影再次找上史傑鵬,邀請他為吳宇森導演籌備的歷史電影《赤壁》提供劇本創作,合作者是劉震雲。

“我執筆,劉震雲作為指導。寫完第一版,劉震雲覺得非常好,說就該這麼寫,但最後吳宇森沒有採用,拍電影的時候用的還是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創作最終沒能被搬上螢幕,史傑鵬有些遺憾。但他也明白劇本與小說對於技巧的要求天然不同,對他而言,前者帶來收入,後者則滿足創作欲望。當然,還有古文字學,那是他的本業,也是吃飯傢伙,同時也是他熱愛的一門願意以之為志業的學問。

對古文字的興趣源於《紅樓夢》,史傑鵬從小感性,高中時是完全意義上的文學青年,他熱衷詩詞,並對《紅樓夢》中毒頗深。上大學後,在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圖書館裡,史傑鵬翻遍了每一本解讀《紅樓夢》的作品。有天,他從一本編寫于文革期間的彙編資料中讀到了王國維的文章,以叔本華哲學思想分析《紅樓夢》,史傑鵬頓時感到五體投地,他對這個原本僅被與《人間詞話》聯繫在一起的前清遺老刮目相看,順理成章地瞭解到了王國維的本業之一:小學。

古文字學,亦稱小學。究其本意,指的是秦漢時代的字詞句。這些文字的書寫、讀音在歷史中逐漸變得面目全非,最終,原本真的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文字知識,變成了大學者才有能力解讀的艱深學科。史傑鵬發覺自己進了一個全新領域,並且自己興趣不減。

“對小學產生興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看古文的時候要依靠別人的注釋,因為注釋總會出錯。”

九十年代初的江西師大顯然不是一個適合研究小學的地方,隨著自學的深入,史傑鵬知道了裘錫圭、李學勤這些古文字大家的名字,並以他們的作品為綱,對古文字領域的教材進行系統性的閱讀。

“裘錫圭有篇文章,叫《談談怎麼學習古文字學》,我按照他的說法,看了郭沫若的《卜辭通纂》、《殷契粹編》,還有一些音韻學的著作。”讀的書多了,史傑鵬冒出了追隨這些大師進行學術訓練的想法,他開始向裘錫圭寫信,表達有意報考北大古文字專業的願望,在信件的地址一欄,史傑鵬填上:北京大學中文系。

不久後,裘錫圭親筆寫的回信真的來了。信中,裘錫圭告訴這個對古文字深懷興趣的江西青年,自己已經不帶碩士研究生了,但北大的另一位學者李家浩,同樣學識深厚,他或許願意接納新生。沒過幾天,李家浩的信也來了,他只是謹慎地對史傑鵬說,這年學校的確希望他招一位碩士,如果史傑鵬實在有興趣,可以試試。

收到兩位學界大拿的回信,給了史傑鵬極大的鼓舞,他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花在在接下來的備考過程中。從結果看,史傑鵬的自學效果不錯,他順利通過了1994年的北大研究生入學考試,通往學術世界的大門被撬開了。

“考研的時候,有道音韻學問題我答錯了,後來李家浩老師問我這事,我就很老實告訴他,書看了好幾遍,確實沒弄懂。因為音韻學真的很難。”史傑鵬繼續作出解釋,“古漢字本身並不是絕對指代特定意思,更像一種記音的語言,同音字之間可以通用。我們今天叫通假字,當時人其實不覺得,漢字對他們就是記音符號。所以如果不知道某個字當時的讀音,就很難確定他指代的是今天的哪個詞。不懂音韻學,研究古文字就瘸了一條腿。"

李家浩是戰國簡帛的專家,在九十年代中葉,中國出土的竹簡規模還不大,可解讀的文獻有限,簡單的資訊早已被破譯,沒人做的課題大多很有難度。史傑鵬選擇1987年出土的包山楚簡作為研究物件,他把想法告訴裘錫圭,裘錫圭想了想,提醒他:“這個題目有點難哦。”

“要在他們手下過關,是很難的。但最後我拿出了七條劄記,兩萬多字。”史傑鵬毫不掩飾自豪,無論是李家浩還是裘錫圭,對待學問和作品都極為嚴格。史傑鵬印象深刻的另一次收到褒獎,是在自己的散文隨筆集《舊時天氣舊時衣》出版後不久,接到李家浩的電話:“你裡面有些文章,寫得挺有意思,知識面也豐富。你知道我這人平時很少誇人。”

三年的碩士生活,給史傑鵬的未來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他從一個菜農之子,成為了大學者的傳人。1997年,碩士畢業的史傑鵬打算找份工作,在北京紮下根。同一年,北師大創辦了國學研究院,負責人聽說李家浩今年有個待就業的學生,立刻向他發出了邀請。史傑鵬近水樓臺先得月,順利加入了北京師範大學,他在這所學校完成博士階段的研究,導師是王甯。

“王甯先生的老師是陸宗達,陸宗達師承章太炎、黃季剛,所以我的博士導師是章黃學派傳人,章黃都是我景仰的大師,雖然其嚴謹性不如清代的王念孫、段玉裁這批人。”說起小學,史傑鵬立刻與小說話題無縫切換,滔滔不絕,“王國維、郭沫若的學問雖然很好,但思維還不夠嚴密,對文字的釋讀多數還是猜測。這也是自古的傳統,比如鄭玄在講古文的時候,經常不顧語法,認為一個字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用,所以他解釋出來的東西很多是不可靠的。裘錫圭這派在老一輩上大大進了一步,引進了西方語言學的思維方式和語法觀念。”

“很奇怪的是,這種想法在清代的王念孫身上產生過。王念孫在講一個詞的用法的時候,會引用很多遵循相同語法的例句。說明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史傑鵬在北師大一待就是20年,白駒過隙,國學研究所早已換成了古籍所,史傑鵬也成了副教授。在這期間,他寫寫停停,從小說到劇本,到評論專欄,均有涉獵,直到在那節音韻課上和自己苦等多年的題材相遇。

但史傑鵬沒能一揮而就,這個由音韻學串起來的楚國故事折磨了他整整三年。

三、寫作:赤裸裸地展示生活的猥瑣

“要承載這樣一個故事,肯定得找到恰當的結構才能將作者理念表達出來,但就是一直找不到。”

史傑鵬不想重複自《亭長小武》以來的歷史小說套路,早在寫作《賭徒陳湯》時,他就已經在小說裡加入新的技巧,嘗試讓不同的人物回憶同一個角色,以碎片式的段落拼接出完整故事。這次,他想在結構上再大膽一點。

構思主線故事期間,史傑鵬仍在堅持讀小說。一天,他胡亂翻開胡安·魯爾福的名作《佩德羅·巴拉莫》,魯爾福是瑪律克斯的偶像,也是享譽世界的拉美文學代表人物。史傑鵬看到一半,忍不住一個激靈,心裡夢寐以求的故事結構和講述方式,瞬間豁然開朗了。

“《佩德羅·巴拉莫》對我有不小的啟發,很散,嬋變式的小說。我的寫法是分了章節,他不分,讀起來更繞。但他的時間線不是很長,我在《楚墓》裡設定是幾千年的故事。”

《楚墓》問世後,史傑鵬的讀者群發生了嚴重分歧,一部分認為史傑鵬突破了過去歷史小說的局限,文學性在他的個人寫作中被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小說中間插入的一篇訓詁論文,以及結尾處節外生枝的一章,都被看做神來之筆。另一部分讀者則完全不買帳,他們抱怨《楚墓》的故事雜亂無章,顛三倒四,且邏輯上極不可信。

除了偶爾在網路上打打筆仗,史傑鵬沒有過多糾纏於爭論,他開始全身心投入下一本小說的創作,這是一部來自江西農村少年的個人史,史傑鵬早已為它想好了名字——《戶口本》。

“戶口本這個東西,在七十年代對中國人的影響之大,現在可能無法想像。如果你戶口是農村的,基本就是二等人。所以它對我當時的心靈和後來性格也有影響,讓我小的時候很羞澀、敏感、自卑。”史傑鵬在這部小說裡傾注了自己自童年以來對於人性、家庭、鄉村社會的觀察和體認,據他描述,小說中的大部分故事都來自他的親身經歷,偶爾會加入同齡朋友們的回憶。

“我從一開始就想用一種比較別致的方法把過去的細節展現出來。寫的時候受巴別爾《騎兵軍》影響比較大,他對環境的描寫讓我很受用。還有查理斯·布考斯基,他對小說人物卑微猥瑣的形象描寫,《戶口本》裡的人物大多都這樣。”

但史傑鵬真正感受到了對這篇小說擁有把控力,是在看完了庫切的《青春》和奈保爾的《米格爾街》之後。“我當時想了很多種方法,絞盡腦汁,最後採取每章構成一個獨立小短篇的方式來展示我的整個生活環境,寫到一半,看了奈保爾的《米格爾街》,感覺就像遇到了知音。算是和大師不謀而合吧。庫切影響到我的,是他對自身挖掘的力度,他連從前誘☆禁☆姦自己表妹的事情都寫出來了,我想這一定是真的,西方人自我剖析的力度確實很有衝擊感。不看他的小說,我肯定不會像這樣挖掘自己,看完他,我就覺得,應該這樣寫作。”

《戶口本》的出版為史傑鵬帶來了道德困境,他在小說中將身為“鐵公雞”的父親和菜農母親卑微的形象展示得一覽無餘,同樣的待遇也被施加到每一個史傑鵬想得起來的親友身上。早在散文集《舊時天氣舊時衣》中,史傑鵬曾寫作過不少關於過去記憶的描寫,但那時筆調依然飽含溫情,在小說《戶口本》裡,史傑鵬選擇赤裸裸地去展示生活的猥瑣。

《戶口本》的故事只寫到史傑鵬十八歲為止,對於此後的歲月,他說自己依然有提筆的欲望。史傑鵬在十八歲後就離開了從小生活的南昌城南郊區一帶,並在4年後北上,在北京落地深根。

“如果繼續寫下去,就是我離開家鄉以後的事情了,那麼,我希望能寫得更加不溫情。”一想到這種可能,史傑鵬也忍不住笑起來。

四、去職:在北師大工作20年,離開只用了不到20天

2017年夏天,史傑鵬46歲了,他第一次嘗試用安眠藥改善自己的睡眠品質,在朋友家做客的時候,他看到了幾盒三唑侖,順便問朋友討要了一盒。在那之前,他已經連續好幾天睡不好覺了。

睡眠問題困擾了史傑鵬很多年,他自小神經衰弱,失眠時有發生。剛進北大讀研的時候,史傑鵬的上鋪住著古代文學專業的同學檀作文,檀作文床頭擺著一個鬧鐘,每到深夜,滴答聲不絕如縷,直沁耳膜。沒幾個月,史傑鵬瀕臨崩潰的邊緣。他一言不發地從海澱市場買回一個沒有滴答聲的新鬧鐘,平靜地向檀作文提出交換的要求。

後來,史傑鵬把這段往事當做笑料寫在網上:“當時檀作文應該慶倖自己接受了交易,否則歹徒梁惠王拿回來的就不是鬧鐘,而是一副啞鈴。”

“梁惠王”是史傑鵬更響亮的花名,那是在20世紀初,他和檀作文共同在詩詞論壇上廝混,檀為自己取了網名“周穆王”,史傑鵬翻了翻《孟子》,順手就選了梁惠王做自己的名字。“每次都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叫梁惠王,我就說覺得他這個人挺不錯的,老被孟子罵,也不發作。”他停頓了下,然後揮揮手,說那些理由其實是扯淡,“就是隨便選的,沒有原因。”

幾個月前,史傑鵬失去了他在北師大的教職(古籍所副教授,副高七級)——他在北師大這裡工作了20年,但離開只花了不到20天。

現實擺在他眼前,他的工作,沒了。

“完全就是耍流氓。”據他回憶,收到教務處的解聘通知的日子恰好發生在北師大放暑假的前一天。他認為,這麼做無非是想讓自己沒有申辯的機會。解聘影響到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跟著他研究甲骨文的研究生們,“北師大搞我這個學問的老師沒幾個,我一走,好幾個學生都得去改論文選題。”

史傑鵬的睡眠品質在此後劇烈惡化,甚至徹夜難眠,終於到了不得不求諸安眠藥的地步。比起丟掉工作,這件事給自己家人帶來的錯愕更讓史傑鵬難過,而且這也很可能讓其他大學對他避之不及。史傑鵬有點後悔自己從前在社交網路上的口無遮攔了。

生活中裡史傑鵬,遠沒有那般激烈。他的學生們耳聞了老師在社交網路上的形象,反倒覺得有點萌,私底下也開始叫他“大王”起來。

“我性格比較剛直,受不得委屈,現在想來,這樣的性格往往會受更大的委屈,代價很大。”史傑鵬說,他最在意的是沒有把現實身份和網路ID切割開來。

“我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史傑鵬。但當時開通帳號的時候,我是受邀請使用者,帳號資訊已經由工作人員註冊好了,實名,還備註了我是北師大副教授。等我自己修改成歷史小說作者後,已經有很多人知道我的真實身份了,由不得我。

末了,他只好歎了口氣,“中國人就是這樣,因為你的一些說法,就去你的工作單位告狀,給你穿小鞋。這樣的結果,都是互相長期不寬容帶來的惡果吧。”

短暫的沮喪過後,史傑鵬又回復了梁惠王的神情,現在他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微信公號“梁惠王的雲夢之澤”,並嘗試製作面向大眾的古文字學線上課程。即使對於學術,史傑鵬仍未放棄相關研究工作。

“我最近兩三年的論文都是關於秦漢簡的,原先不是,我畢竟對包山竹簡很熟悉,但因為我博士研究的是訓詁學,在詞源學方面下了很深功夫,所以後來一直在做詞源學研究。現在秦漢簡大量出土,我發現利用詞源學研究可以解決秦漢簡不少問題,這兩年寫了十多篇文章,但生性懶散,一直沒有修改發表。”

“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沒有專門的期刊供你發表,但你可以發各個大學的學報,原來古文字的文章必須手寫,出現電腦照排之後可以剪切上去,就好辦多了,但你知道,學術圈存在很多人情稿,我可以肯定地說,那些有刊號的期刊裡,很多學術文章品質比不上本行當的集刊,但它們在考核上有便宜,因為有刊號。”

五、未來:創作一部以20世紀歷史為藍本的小說

在國學復興的時代,史傑鵬無疑是個滿腦子離經叛道思想的異類,他是古文字專家,卻絲毫不認為需要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保留所謂的溫情;面對甚囂塵上的文化復興熱,他總是潑出一碗碗冷水,提醒跟風者不要腦子過熱;身為學者出身的小說家,他對歐美小說的熟稔程度和對文學性的追求,在歷史題材寫作者中顯得格外醒目。

他曾經完成過一篇《衛鞅》,看過人都說,那是他最好的中篇小說。他還說,自己最大的野心是創作一部以20世紀歷史為藍本的小說作品,他希望把故事背景放到戰爭時期,從人性和人權的角度出發,讓現代價值觀介入故事,更直白地展示衝突。

“你熟讀《漢書》,又對漢代律令瞭若指掌,假如把你扔回漢代,你覺得自己能活下來嗎?”聽到這個問題,史傑鵬沉思片刻,聲調降低下來,說:“估計活不了吧。”

他反問:“孔融、禰衡這些人,難道就不懂禍從口出的道理嗎?其實就是性格使然,一時激憤,把命丟了。我知道很多道理,可我做不到。”

同題問答:

介面文化:你最欣賞的外國作家是誰?為什麼?

史傑鵬:太多了,查理斯·布考斯基,弗蘭納裡·奧康納,俄國作家有巴別爾,還有我特別喜歡的契科夫,還有普寧、海明威。我過去幾本小說裡,受過明顯影響的還有庫切、奈 保爾。

介面文化:你最欣賞的華語作家是誰?為什麼?

史傑鵬:我喜歡劉震雲,以及蘇童的一些短篇小說,他的長篇我不喜歡,形式上有點幼稚。現在已經好久不看國內作家作品了,看了也不喜歡。

介面文化:你的社交圈裡是否有許多作家朋友,是否認為寫作應該進入某個圈子?

史傑鵬:我沒什麼作家朋友,沒有加入作協。我想如果有一個圈子的話,可以互相砥礪,但如果沒法跟圈子裡的人和諧相處,只能不加入了,因為性格使然。我在寫一個小說後,會給我的朋友看看,我會給出版社,比如《楚墓》當時有的出版社看了就不想接,認為太文學了,他們建議我投文學類期刊,但我也不認識這方面什麼人。

介面文化:除了寫作和閱讀,你還有什麼愛好?

史傑鵬:我會打兩盤遊戲,那種射擊遊戲,一進去打兩把就出來,其他沒什麼愛好,要做家務,照顧孩子啊,時間有限。

介面文化:你認為作家和評論家是否應該保持距離?

史傑鵬:我覺得應該吧。

介面文化:你寫作的習慣是什麼?是否會在固定的時間寫作?

史傑鵬:會專門有個創作狀態,每天寫兩千字左右,寫完小說,我每次都想修改十幾遍,但總是做不到,能修改三五遍就很可以了。

介面文化:如何看待影視和文學的關係?

史傑鵬:好久沒看過電視了,家裡的電視機都不打開了,有段時間我看過《大明王朝1566》,還不錯,至少對生活細節有描繪,其他歷史戲很少對生活細節有細緻的描寫的。我曾經做過一個劇本《西楚霸王》,剛開始對方很興奮,但沒過多久,電視臺就要開播《楚漢風雲》,陳道明演的。當時我交劇本的時候,對方提醒我,你要臉譜化一點。只要臉譜化才有辨識度。影視和文學的另一個差別是生活化的細節,在劇本裡不需要多寫,老百姓不看的,你只要寫衝突就行了。

我會去讀好劇本,有次我寫過一個電影劇本,《天山之戰》,寫耿恭的,我就看了一些戰爭題材的劇本,《拯救大兵瑞恩》這些,想寫好劇本還是得看好萊塢電影劇本才行。但還是很難完全把它和中國的故事嫁接起來。

介面文化:你覺得未來文學的讀者會更多還是更少?

史傑鵬:我覺得純文學的讀者可能少了吧,看網文的人很多了。但網文我是真的看不下去,前些年有一部很火的愛情小說,裡面有個角色“玉面小飛龍”的那部(應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我的妻子告訴我說她的朋友評價這部小說”太完美了”,我就在Kindle上下載了看,發現這什麼玩意啊,太扯了,完全看不下去。

介面文化:我們談論一部小說時,會說到語言、結構、節奏、故事等等,你最在意其中的哪個方面?

史傑鵬:結構,我個人的看法是結構更重要,一個故事如果找到一個很好的結構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表達出來,我為了給《楚墓》尋找結構,等了三年。文字技巧當然也很重要,但那是第二位的。

介面文化:寫作的時候你會想到讀者嗎?

史傑鵬:不是完全不考慮,我會想想讀者會不會覺得是否合理,但如果我想表達我的價值觀,就不管那麼多了。

介面文化:作家是否應該關注政治話題,公共性話題?

史傑鵬:我認為應該關注,作家寫到最後不是拼文學修養,而是拼思想境界,如果一個作家完全不關心政治,我不認為他的思想境界會高到哪裡去。最終你還是得思考這些東西,關注這些話題不僅是應該,還是必須。

人物簡介:史傑鵬,歷史小說作家,古文字學博士,原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1971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現居北京。師承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家浩、王寧,對古文字學、訓詁學、先秦兩漢文獻學有深入研究,曾參與多部影視劇本改編創作。出版文學作品:歷史小說《亭長小武》《嬰齊傳》《賭徒陳湯》《楚墓》《刺殺孫策》,歷史隨筆《文景之治》《楚漢爭霸》,散文集《舊時天氣舊時衣》,自傳體小說《戶口本》等。網路常用名為“梁惠王”,現為獨立撰稿人。

……………………………………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