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十而立,一汽

距離2018年,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回顧今年的車市版圖,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但豪華品牌銷售增長迅猛。從2017年成績來看,豪華車三強的差距在收窄,但奧迪始終都是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

截止9月底,一汽-大眾奧迪憑藉完善的銷售和服務體系已21次摘得J.D. Power公佈的“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滿意度”冠軍和“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冠軍。

古語曰“三十而立”。所謂“而立”其中承載了太多,它是對過去成功總結,更是對充滿未知將來的一份淡定與坦然。能自豪的談起過往、坦然的面對未來,那才是一個成功的“30歲”,也是一汽攜手奧迪的“30歲”。

經過短期調整,一汽-大眾奧迪在豪華車市場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王者歸來”。今年9月份,一汽-大眾奧迪在國內銷售58,062輛,同比增長7.1%,以創造新銷量紀錄的方式,連續四個月獲得中國市場豪華汽車銷量單月冠軍。近期,海外品牌管理諮詢公司Brand Trust發佈的Brand Trust汽車品牌2017年度“彈性指數”報告指出:奧迪品牌以69.5的得分位列“汽車品牌未來能力”排名之首,

超越2015年度位於該排名榜首的特斯拉。

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若沒有比較又何來成功。在這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實現品牌向上是汽車品牌們追逐的目標,但是要論品牌精髓、品牌品質、業界口碑,真正踐行並做到的,一汽-大眾奧迪可以說實至名歸。因為,回顧過往,一汽-大眾奧迪在中國這片熱土灑下太多汗水。

一汽-大眾奧迪無疑是中國豪華汽車品牌的開拓者。在中國的百姓對於汽車的概念尚且停留在大貨車、公車、吉普車的年代。奧迪100的橫空出現,讓國人第一次對高端轎車有了具象的概念。對大多數國內消費者來說,對豪華車設計的審美就從那時建立,

甚至影響至今。

過去三十載:深耕“本土化” 豎起合資標杆

與當年的競爭者不同,早在1988年奧迪品牌入華之初,中德雙方便達成“全面推進奧迪在華研發本土化”的共識。隨著“全價值鏈本土化”發展模式的推進,也讓日後的一汽-大眾奧迪成為了中國首個超過400萬輛級的高檔車品牌。

從合作之初一汽便深知,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資源來生產和經營奧迪,才能實現中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國產化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在全價值鏈上提升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整體水準。因此無論遇到怎樣的危機與艱難,一汽在“本土化”問題上始終不退讓。對奧迪而言,能達到奧迪標準的“全價值鏈本土化”也最能滿足其在中國的最大經濟利益。

往後,“全價值鏈本土化”不僅成為了一汽-大眾奧迪征服中國豪華市場的關鍵一步,更成為眾多合資車企合作的“腳本”。

1996年,根據公開的資料,經過8年的努力,一汽-大眾奧迪在1996年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其中50%以上是自製件。毫無疑問,當年一汽-大眾奧迪所走的這條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特色的道路,也是奧迪在豪華車市場修煉內功的基礎。

同時,一汽認識中國汽車工業更需要的是培養自己的“造血”能力。對一汽來說,不能簡單組裝,要實現生產、研發、採購、行銷本土化。為此,一汽在奧迪200車型上便開始了在外觀、發動機匹配、副車架等方面,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適應性開發。此後,中方開啟了在本土適應性開發的嘗試和探索,“加長”更是成為國際高檔車品牌的“中國標準”。

2000年3月28日,第一家奧迪標準經銷商——北京中潤發公司正式開業。一汽-大眾奧迪首創4S店經銷模式,刷新了國內消費者對購車、售後的認識,開拓了一種全新汽車銷售模式,吸引後來者群起效仿。

近30年來,“全價值鏈本土化”已成為中國高檔車合資企業發展的典範。至今,一汽-大眾奧迪形成集研發、生產、採購、行銷全面發展的體系能力,本土化人才培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可以說,一汽-大眾奧迪開啟了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的新紀元。

在中國,為中國 貼近中國用戶30年

除了向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一汽-大眾奧迪更是首個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私人訂制”的豪華品牌。上世紀90年代初,當一汽與奧迪就合資生產按全球頂尖技術、設計和製造工藝標準來打造的新一代奧迪A6 C5達成共識時,雙方就決定要為中國市場開發一款加長版的奧迪A6。根據中國消費者的訴求與用車習慣,增加了車型的尺寸和空間。

從首次推出加長版奧迪A6L,到推出SUV車型,設立北京研發中心,再到DL382變速器在華投產,一汽-大眾奧迪一直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不斷推進本土化。具體來說,從產品規劃研發,到符合中國路況的地盤調校,再到鍍鉻飾條的佈局。概括起來,一汽-大眾奧迪技術開發部門的本土化研發工作分為三個部分。

“從中國到全球”,傾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並回饋給奧迪的全球研發團隊,從而參與和影響奧迪品牌技術和產品研發工作;“從全球到中國”,即在全球開發的產品基礎上,進行本土化二次開發,從而讓全球開發的產品在引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能夠更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中國,為中國”,也就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車型的研發,這方面是以中國團隊主導來進行的。其中,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戰略車型A6L e-tron車型的正式量產,這不僅是一汽-大眾奧迪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姿態,也是順應中國新能源領發展趨勢的步伐。

針對當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多元化需求,一汽-大眾奧迪已經實現了從A0級到D級車、從轎車到SUV、從跨界旅行車到超級跑車的全方位細分市場的佈局與覆蓋,尤其奧迪TT、奧迪A5、奧迪A7、奧迪R8等極具個性的進口車型,以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運動化的用車需求。

在生產領域,目前一汽-大眾奧迪不僅擁有A6L、A4L、Q5、Q3、A3共5款國產高檔車型,其中豪華C級轎車奧迪A6L、豪華B級SUV奧迪Q5、豪華B級轎車奧迪A4L已連續三個月穩居“月銷萬輛俱樂部”,三款車型9月單月銷量分別達到12,533輛、11,980輛及11,749輛,充分體現出一汽-大眾奧迪的產品實力及豪華品質。據悉,明年,一汽-大眾奧迪還將推出包括全新A8、Q5L在內的多款重磅車型,進一步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

同時,一汽-大眾奧迪還擁有行業最領先的生產技術——全數位化衝壓車間、完全滿足“MQB/MLB平臺車型”生產需求的焊裝車間、最先進的總裝車間以及“零污染”塗裝車間。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在長春和佛山擁有兩大高檔車生產基地,形成南北呼應之勢。值得強調的是,新廠的建設與複製能力足以說明當前一汽-大眾奧迪生產體系完善以及龐大的供應規模。

此外,國內消費者對合資品牌“一國產就變差”的說法,在一汽-大眾奧迪被杜絕。在對國產車型的質控方面,一汽-大眾奧迪的本土化研發的始終遵循大眾全球統一的研發流程和研發手段,實現“同一星球、同一奧迪、同一品質”的“3同標準”,真正做到合資品牌國產車型品質“不打折扣”。

談未來:踐行新型工業化 向豪車4.0進階

憑藉多年來“全價值鏈本土化”的實踐,不僅為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零部件企業;也為今天自主的汽車工業做出了貢獻,更為中國汽車工業順利跨入工業4.0時代奠定了基礎。

對於一汽-大眾奧迪來說,目標不僅僅征服市場,更是捍衛著豪華車市場打下的江山,在日新月異的汽車行業,唯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今年年初,奧迪與一汽正式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畫》。雙方約定在繼續深化現有領域合作的基礎上,未來十年將廣泛地在全新領域開展合作。

規劃中提到奧迪未來將繼續擴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產品線,從而覆蓋豪華品牌最重要的六大細分市場。雙方將在智慧互聯、移動出行、聯合數位化專案、金融服務合作等眾多核心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同時,產品多元化的需求也將反應在合作的多元化,一汽-大眾奧迪也與阿裡、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了更有力地支撐未來合作事業的發展,雙方約定將持續提升一汽-大眾奧迪的本土化能力。

在新能源領域方面。根據此前奧迪曾發佈的《奧迪繪出中國業務發展藍圖》公告,未來5年內一汽-大眾將投產5款奧迪e-tron車型,其中包括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同時通過e-tron車型實現6個最大細分市場的全覆蓋,一汽-大眾奧迪品牌目前已經在中國啟動了電動車生產,奧迪A6L e-tron作為第一款插電式混動國產汽車已於今年年內交付經銷商。到2025年,奧迪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的每4款車型中將有1款是電動車。

在近30年的時間裡,雙方本著面向未來、平等、合作的商業夥伴精神, 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將一汽-大眾奧迪送上豪華車市場的冠軍寶座。對於未來30的年,一汽集團和奧迪已明確了立足中國市場的方向,在日益激烈的豪華車市場競爭中一汽-大眾奧迪還將續寫“神話”。

往後,“全價值鏈本土化”不僅成為了一汽-大眾奧迪征服中國豪華市場的關鍵一步,更成為眾多合資車企合作的“腳本”。

1996年,根據公開的資料,經過8年的努力,一汽-大眾奧迪在1996年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其中50%以上是自製件。毫無疑問,當年一汽-大眾奧迪所走的這條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特色的道路,也是奧迪在豪華車市場修煉內功的基礎。

同時,一汽認識中國汽車工業更需要的是培養自己的“造血”能力。對一汽來說,不能簡單組裝,要實現生產、研發、採購、行銷本土化。為此,一汽在奧迪200車型上便開始了在外觀、發動機匹配、副車架等方面,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適應性開發。此後,中方開啟了在本土適應性開發的嘗試和探索,“加長”更是成為國際高檔車品牌的“中國標準”。

2000年3月28日,第一家奧迪標準經銷商——北京中潤發公司正式開業。一汽-大眾奧迪首創4S店經銷模式,刷新了國內消費者對購車、售後的認識,開拓了一種全新汽車銷售模式,吸引後來者群起效仿。

近30年來,“全價值鏈本土化”已成為中國高檔車合資企業發展的典範。至今,一汽-大眾奧迪形成集研發、生產、採購、行銷全面發展的體系能力,本土化人才培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可以說,一汽-大眾奧迪開啟了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的新紀元。

在中國,為中國 貼近中國用戶30年

除了向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一汽-大眾奧迪更是首個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私人訂制”的豪華品牌。上世紀90年代初,當一汽與奧迪就合資生產按全球頂尖技術、設計和製造工藝標準來打造的新一代奧迪A6 C5達成共識時,雙方就決定要為中國市場開發一款加長版的奧迪A6。根據中國消費者的訴求與用車習慣,增加了車型的尺寸和空間。

從首次推出加長版奧迪A6L,到推出SUV車型,設立北京研發中心,再到DL382變速器在華投產,一汽-大眾奧迪一直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不斷推進本土化。具體來說,從產品規劃研發,到符合中國路況的地盤調校,再到鍍鉻飾條的佈局。概括起來,一汽-大眾奧迪技術開發部門的本土化研發工作分為三個部分。

“從中國到全球”,傾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並回饋給奧迪的全球研發團隊,從而參與和影響奧迪品牌技術和產品研發工作;“從全球到中國”,即在全球開發的產品基礎上,進行本土化二次開發,從而讓全球開發的產品在引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能夠更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中國,為中國”,也就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車型的研發,這方面是以中國團隊主導來進行的。其中,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戰略車型A6L e-tron車型的正式量產,這不僅是一汽-大眾奧迪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姿態,也是順應中國新能源領發展趨勢的步伐。

針對當前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多元化需求,一汽-大眾奧迪已經實現了從A0級到D級車、從轎車到SUV、從跨界旅行車到超級跑車的全方位細分市場的佈局與覆蓋,尤其奧迪TT、奧迪A5、奧迪A7、奧迪R8等極具個性的進口車型,以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運動化的用車需求。

在生產領域,目前一汽-大眾奧迪不僅擁有A6L、A4L、Q5、Q3、A3共5款國產高檔車型,其中豪華C級轎車奧迪A6L、豪華B級SUV奧迪Q5、豪華B級轎車奧迪A4L已連續三個月穩居“月銷萬輛俱樂部”,三款車型9月單月銷量分別達到12,533輛、11,980輛及11,749輛,充分體現出一汽-大眾奧迪的產品實力及豪華品質。據悉,明年,一汽-大眾奧迪還將推出包括全新A8、Q5L在內的多款重磅車型,進一步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

同時,一汽-大眾奧迪還擁有行業最領先的生產技術——全數位化衝壓車間、完全滿足“MQB/MLB平臺車型”生產需求的焊裝車間、最先進的總裝車間以及“零污染”塗裝車間。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在長春和佛山擁有兩大高檔車生產基地,形成南北呼應之勢。值得強調的是,新廠的建設與複製能力足以說明當前一汽-大眾奧迪生產體系完善以及龐大的供應規模。

此外,國內消費者對合資品牌“一國產就變差”的說法,在一汽-大眾奧迪被杜絕。在對國產車型的質控方面,一汽-大眾奧迪的本土化研發的始終遵循大眾全球統一的研發流程和研發手段,實現“同一星球、同一奧迪、同一品質”的“3同標準”,真正做到合資品牌國產車型品質“不打折扣”。

談未來:踐行新型工業化 向豪車4.0進階

憑藉多年來“全價值鏈本土化”的實踐,不僅為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零部件企業;也為今天自主的汽車工業做出了貢獻,更為中國汽車工業順利跨入工業4.0時代奠定了基礎。

對於一汽-大眾奧迪來說,目標不僅僅征服市場,更是捍衛著豪華車市場打下的江山,在日新月異的汽車行業,唯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今年年初,奧迪與一汽正式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畫》。雙方約定在繼續深化現有領域合作的基礎上,未來十年將廣泛地在全新領域開展合作。

規劃中提到奧迪未來將繼續擴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產品線,從而覆蓋豪華品牌最重要的六大細分市場。雙方將在智慧互聯、移動出行、聯合數位化專案、金融服務合作等眾多核心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同時,產品多元化的需求也將反應在合作的多元化,一汽-大眾奧迪也與阿裡、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了更有力地支撐未來合作事業的發展,雙方約定將持續提升一汽-大眾奧迪的本土化能力。

在新能源領域方面。根據此前奧迪曾發佈的《奧迪繪出中國業務發展藍圖》公告,未來5年內一汽-大眾將投產5款奧迪e-tron車型,其中包括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同時通過e-tron車型實現6個最大細分市場的全覆蓋,一汽-大眾奧迪品牌目前已經在中國啟動了電動車生產,奧迪A6L e-tron作為第一款插電式混動國產汽車已於今年年內交付經銷商。到2025年,奧迪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的每4款車型中將有1款是電動車。

在近30年的時間裡,雙方本著面向未來、平等、合作的商業夥伴精神, 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將一汽-大眾奧迪送上豪華車市場的冠軍寶座。對於未來30的年,一汽集團和奧迪已明確了立足中國市場的方向,在日益激烈的豪華車市場競爭中一汽-大眾奧迪還將續寫“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