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奉獻大愛 善行吉安」五年多來,他把光榮院裡的30多位老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

他自2012年擔任院長以來,把院裡30多位老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悉心照料,關懷備至,受到院民和社會好評;他所在的院年年被評為先進敬老院,每年在全縣民政系統“三院”考評中名列前三名;他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敬老院長,

他就是泰和縣灌溪鎮光榮院院長朱世信。

朱世信在打理菜園

2012年6月,當了29年民辦教師的朱世信,通過考試被招聘為灌溪鎮光榮院院長。看到院裡34位老人大多無兒無女,他在第一次院民大會上就深情地對老人們表示,

他是來做他們兒子的。五年多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上班不久,朱世信意識到院裡以往管理上不規範,院民隨意性很大,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了加強敬老院的管理,提升服務水準,朱世信從規範管理制度入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度制訂後,通過院民大會宣講,貼在牆上,使院民人人知曉,個個照章辦事。

在管理上,朱世信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首先規範院民進出請銷假制度,建立每日安全巡查制度,聘任一位有責任心的院民做門衛。其次搞好安全排查,對不合格線路重新整修,增添消防設施,集中安好插座,為院民自己煮東西提供場所,杜絕院民在房間煮飯、烤火等現象。院民衛生間安裝好扶手,在不安全場地懸掛警示語。通過教育整頓,全體院民牢固樹立了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
個個守制度,幾年來從未出過安全事故。

朱世信給老人餵飯

多年的工作讓朱世信深深體會到,敬老院院長不僅是一個職務,更是一種責任,因為黨和政府的責任、社會的責任都具體落實在自己身上。面對30多位院民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他感覺責任重大,

因此,在工作中他想方設法,儘量使老人滿意,社會放心。

敬老院政府撥款資金有限,每位院民每天不到10元的費用,往往是捉襟見肘。為了改善院民生活,朱世信帶領院民大力發展院辦經濟,積極開展“一種二養三加工四租賃”創收活動,院辦經濟紅紅火火,每年純收入達3萬餘元。平時開源節流,親自帶領一些有勞動能力的院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每年同院民一起砍柴1萬餘斤,

割茅草3萬餘斤,節約燃料資金1萬餘元,極大地改善了院民生活。院民每週加餐兩次以上,每日有一餐葷菜,葷素搭配,儘量使老人吃得舒心。逢年過節發放補助,老人生日舉行慶賀,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為了使院民生活得充實快樂,朱世信創辦文化長廊,每月刊出兩期黑板報,組建老人鼓樂隊,按時播放愛國歌曲,為老人安裝數位電視,舉行文體活動,每年請鎮電影隊為老人放映電影,著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使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2014年老人節,朱世信還組織老人到泰和縣城參觀遊覽,讓他們瞭解城區和園區的巨大變化。

朱世信給老人修剪指甲

養老機構是服務機構,朱世信深知,要做好敬老院工作必須帶著愛心,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工作中,他時時處處為老人著想,從老人的利益出發。慢慢地老人把他當作了親人,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說,與他聊。每天早晚,他都要到全體院民房間巡查,過問老人的身體狀況,查看內務整理。平時找老人談心,瞭解老人的困難,能解決的問題,一定儘快解決。比如80歲以上老人享受高齡補貼要準備材料,他去村裡,跑鎮裡,到派出所幫助老人準備所需材料並及時上交,從而解除老人東奔西跑的勞累。

院裡老人生病,他每天過問,幫助請醫購藥,嚴重的打電話叫醫院接去住院,自己護送並幫助辦理手續,儘量安排人員護理。2014年臘月二十七,朱世信母親八十大壽,可是這天孤寡院民郭庚鳳老人病重,他不得不護送老人到縣人民醫院住院,辦理完手續趕回家時,母親壽宴已經開始,他只能對母親表示歉意,但這卻使另外一個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院民肖偉常,由於患病,大小便失禁,他每週至少兩次為其打掃房間,清理糞便。

朱世信幫院民打掃房間

為了更好地搞好服務工作,2013年朱世信把在外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工資的妻子叫回來到光榮院做事,每月工資只有700元,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把光榮院當成了自己的家。無論是春節還是其他節日,他都在院裡和老人一起度過,儘量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敬老院經常會面臨老人的生老病死。2014年6月13日,該院兩位老人去世。朱世信感覺在處理完她們的後事時,問心無愧,對得起老人。院民劉金妹生病後在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6月12日,醫生打電話叫他過去,老人看到他後精神很好,交代了後事,他滿口答應。6月13日一早,醫院打電話說老人過世了,他得到消息後打電話通知老人所在村委會,馬上同院裡另一健康院民前往殯儀館,去之前沒有忘記院裡還有一位90多歲老人肖才英生病,兩次到她房間看望。在殯儀館劉金妹老人還沒有火化完,院裡又打來電話說肖才英老人過世了。這邊事一完,他急忙趕過去,來來回回好幾趟,處理好一切回院裡已是晚上九點。難怪肖才英娘家一個侄子說,有朱世信這樣的院長,他們放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朱世信幫院民整理床鋪

在朱世信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工作日志”,當院長的每一天,院裡的大事小情,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有記載。幾大本“工作日志”封面上都寫有他的座右銘: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著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使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2014年老人節,朱世信還組織老人到泰和縣城參觀遊覽,讓他們瞭解城區和園區的巨大變化。

朱世信給老人修剪指甲

養老機構是服務機構,朱世信深知,要做好敬老院工作必須帶著愛心,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工作中,他時時處處為老人著想,從老人的利益出發。慢慢地老人把他當作了親人,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說,與他聊。每天早晚,他都要到全體院民房間巡查,過問老人的身體狀況,查看內務整理。平時找老人談心,瞭解老人的困難,能解決的問題,一定儘快解決。比如80歲以上老人享受高齡補貼要準備材料,他去村裡,跑鎮裡,到派出所幫助老人準備所需材料並及時上交,從而解除老人東奔西跑的勞累。

院裡老人生病,他每天過問,幫助請醫購藥,嚴重的打電話叫醫院接去住院,自己護送並幫助辦理手續,儘量安排人員護理。2014年臘月二十七,朱世信母親八十大壽,可是這天孤寡院民郭庚鳳老人病重,他不得不護送老人到縣人民醫院住院,辦理完手續趕回家時,母親壽宴已經開始,他只能對母親表示歉意,但這卻使另外一個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院民肖偉常,由於患病,大小便失禁,他每週至少兩次為其打掃房間,清理糞便。

朱世信幫院民打掃房間

為了更好地搞好服務工作,2013年朱世信把在外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工資的妻子叫回來到光榮院做事,每月工資只有700元,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把光榮院當成了自己的家。無論是春節還是其他節日,他都在院裡和老人一起度過,儘量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敬老院經常會面臨老人的生老病死。2014年6月13日,該院兩位老人去世。朱世信感覺在處理完她們的後事時,問心無愧,對得起老人。院民劉金妹生病後在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6月12日,醫生打電話叫他過去,老人看到他後精神很好,交代了後事,他滿口答應。6月13日一早,醫院打電話說老人過世了,他得到消息後打電話通知老人所在村委會,馬上同院裡另一健康院民前往殯儀館,去之前沒有忘記院裡還有一位90多歲老人肖才英生病,兩次到她房間看望。在殯儀館劉金妹老人還沒有火化完,院裡又打來電話說肖才英老人過世了。這邊事一完,他急忙趕過去,來來回回好幾趟,處理好一切回院裡已是晚上九點。難怪肖才英娘家一個侄子說,有朱世信這樣的院長,他們放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朱世信幫院民整理床鋪

在朱世信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工作日志”,當院長的每一天,院裡的大事小情,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有記載。幾大本“工作日志”封面上都寫有他的座右銘: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