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奉獻大愛 善行吉安」身邊榜樣!前行力量!泰和掀起向他學習熱潮!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泰和縣橋頭鎮掀起了學習張小華拾金不昧的行為熱潮。

9月14日下午,泰和縣橋頭中學初二學生張小華在放學途中拾到一本存摺,回家後他便請求父親張志彬幫忙尋找失主。張志彬通過微信將此事告知村委會後,村主任張今飛第一時間將該存摺的相關資訊發佈到橋頭鎮政府工作微信群,群內各村幹部立刻將該資訊轉發至各村工作微信群。經過全鎮人民一夜查找,民政所調取資料核實,

電話詢問存摺特徵,最終將存摺送回失主陳官生的手上。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縱觀歷史,江西老表與生俱來有一種溫和守矩、仁義向善的特質,時代發展到今天,老表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依舊沒有改變。無論是前段時間溫暖江西的廬山“的姐”,

亦或是歸還萬元的環衛老人,似乎都在用自己的行動為贛鄱兒女的道德背書。“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延續著傳承下來的文化血脈,張小華同學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當代江西青年的道德追求,他身上所彰顯的節義精神與跨越時代的井岡山精神高度契合,他堅定的道德信念恰恰印證了道德傳承亙古亙今。

時至今日,網路上不少人依然感慨如今的時代物欲橫流,金錢至上。尤其在前些年,老人摔倒後扶不扶的問題更是叩問著無數中國人的內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真的沒有市場了嗎?在利益誘惑面前,張小華同學選擇將存摺歸還失主,全鎮人民一夜的微信接力,不正好說明在今天拾金不昧依然是廣大人民的道德底線,

祖祖輩輩流淌在血液裡的道德力量讓每個人都在大是大非做出了正確選擇。失主陳官生在事後說:“十分感謝張小華同學送回了我的存摺,我也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努力向他學習,去幫助社會上其他人,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顯然,這樣正能量的故事不會因為這次事件的結束而結束,一次次微信接力將這份道德輻射到更多人的心中。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越來越多的“張小華”會不斷湧現在贛鄱大地,用自己的行為為這個時代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