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白酒發展史看白酒勾兌,它其實並非一個現代詞

由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白酒造假、食用酒精中香精香料濫用等歷史原因,”白酒勾兌“一詞也隨之與酒精酒牢牢捆綁在了一起,並成為人們心目中劣質酒的代名詞。以至眼下,

一提起“白酒勾兌”,許多消費者仍是談虎色變,就連眾多白酒企業也開始避開這個詞,代之而起的是“白酒勾調”、”白酒調製“等許多新說法,甚至乾脆閉口不提“白酒勾兌”。

只是內行人都明白,擺在眾多白酒企業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要想對消費者負責,首先就要保證其酒質和口感的穩定性,

要保證酒質和口感的穩定性,也就無法繞開”勾兌“這個環節。或者說,也只有通過”勾兌“,在原酒間實現相互調配,才能最終達到確保酒質穩定和口感風格突出的目的,也進而博取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即為”白酒勾兌“之本意。

若再進一步講,“白酒勾兌“一詞也並非來源於現代,它幾乎又是伴隨著白酒的誕生而誕生的。只是在從前的”燒坊“、”糟房“或“燒鍋”上,他們還未發明“白酒勾兌”這個詞,而更多是以“獨家秘方”一詞存在。也就是說,無論他們釀出的酒質如何,許多”燒坊“、”糟房“或“燒鍋”主,在將自家燒酒推向市場之前,都要將口感更突出的酒與酒質不很突出的酒相互調兌一下,以達到口味更加突出的目的。

調兌的好,掌握了一定規律,即所謂擁有了“獨家秘方”,在市場上就會擁有一定發言權。

對此,最典型的又莫過於電影《紅高粱》中餘占鼇往酒簍中尿尿那個情節。餘占鼇尿尿的結果是使有尿的簍中酒竟比無尿的酒好喝。以致後來摻有人尿或尿鹹的”十八裡紅“能夠紅遍當地十裡八鄉。

儘管這是一個鬧劇性的劇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實說明了”白酒勾兌”絕非一個現代詞。或者說,在過去,哪 家”燒坊“、”糟房“或“燒鍋”上掌握了“白酒勾兌”這個“獨家秘方”,哪家釀出的酒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白酒勾兌”永遠是名白酒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道生產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