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動作!你家附近公交站或有新變化,中山擬出臺這項設計技術指引

近日,《中山市公交場站設計技術指引》已通過專家評審,現對該方案予以公示,向市民徵求意見。

根據該指引

未來中山公交站場

將會有這些變化!

公交場站分為兩種

中山市公交場站設計技術指引建議將公交場站分為客流集散中心和車輛營運服務中心。

其中,客流集散中心包括公交樞紐站(分三級)和公交首末站。

車輛營運服務中心包括公交停車場和保養場,其功能和傳統分類保持一致,不同的是,停車場和保養場將承擔營運車輛90%以上的夜間停車功能。

公交樞紐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公交樞紐9個,二級公交樞紐22個,三級公交樞紐34個。新增與調整145個公交首末站。同時,規劃保留現有公交首末站70個。屆時,全市公交樞紐站和首末站達到280個。

其中,一級公交樞紐為市級樞紐,

設計標準滿足高峰客流量>3000 人/小時,分別設在中山北站、中山站、汽車總站、博覽中心,城軌小欖站、城南客運站、三鄉客運站、南朗站,以及位於翠亨新區的新中山港站。

現狀

部分公車場設置不合理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16個公交停保場,10個樞紐站,均為路外用地,

另外還有183個首末站,大多數路邊停靠。

存在問題包括:

部分公車場的位置選址不合理,場內車輛“貼身”停靠,且公交泊位未規範化;部分公車場車輛進出流線不暢,無法滿足停車或調度的空間需求;還有部分公車場缺乏保修工位等設施;另外,部分公車場停車區域與社會車輛停車區域交錯;出入口、車行道、月臺、上下客泊位、停車泊位等設計不太合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規劃

三級公交樞紐滿足不同需求

一級公交樞紐為市級樞紐,與“一主兩副、一城雙核”的城市空間結構相適應,銜接全市重要對外交通樞紐,設計標準滿足高峰客流量大於3000人/小時;

二級公交樞紐為鎮區級樞紐,銜接鎮區對外交通樞紐與商業中心,設計標準滿足高峰客流量大於2000 人/小時;

三級公交樞紐為鎮區片區級樞紐,提供多條公交線路的始發、換乘服務,設計標準滿足高峰客流量小於1500人/小時;

公交首末站則補充片區公交服務薄弱地區,擴大公交的覆蓋面,設計標準滿足高峰客流量500人/小時。另外,共規劃公交停保場24 個,其中,北部10個,中部10個,南部4個。

提倡

綠色出行

為加強公交首末站、樞紐站與自行車的無縫銜接,中山市公交場站設計技術指引提倡“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方式,進一步提高公交吸引力,結合自行車特性,建議將自行車設置於公交首末站、樞紐站的出入口,且宜臨近上客月臺,利用建築退讓空間來設置其停放點。

中山發佈編輯部

編輯:鄭敏君、蘇文穎

美編:鄭欣

責編:范偉業

執行總編輯:李華炎

編審:伍學標、朱江

提倡

綠色出行

為加強公交首末站、樞紐站與自行車的無縫銜接,中山市公交場站設計技術指引提倡“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方式,進一步提高公交吸引力,結合自行車特性,建議將自行車設置於公交首末站、樞紐站的出入口,且宜臨近上客月臺,利用建築退讓空間來設置其停放點。

中山發佈編輯部

編輯:鄭敏君、蘇文穎

美編:鄭欣

責編:范偉業

執行總編輯:李華炎

編審:伍學標、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