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豆瓣已封神,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

文/韓茹雪

如有時間

請點開這部國產劇

說到大尺度的政治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紙牌屋》。

"There is but one rule : hunt or be hunted."

只有一條規矩,成為狩獵者,或者成為獵物。

"Politics requires sacrifice. The sacrifice of others, of course. "

政治需要犧牲,當然,是別人的犧牲。

……

政界的爾虞我詐,人性的權力饑渴,在這部劇中展露無遺,讓人們看完大呼過癮!

最近,咱們就有部國產劇尺度驚人,坊間傳言是“中國版《紙牌屋》”、“現代版《官場現形記》”,這就是號稱:

“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

《人民的名義》

迄今播出 8 集,收視率保持第一,豆瓣評分 8.7,在近 5 年的國產劇豆瓣排名中遙遙領先。

看這劇名就是濃濃的主旋律風,演員裡也沒有流量擔當的鮮肉加持,劇情更是摒棄了“小三閨蜜齊開撕 家長里短學區房”的現代劇“標配”,

那它憑什麼這麼火呢?

空前的尺度突破

談到政治劇,從古裝的《大明王朝1566》到現代的《大雪無痕》、《國家公訴》,都曾是很多人的經典回憶。

週刊君還記得小時候看《黑洞》,被陳道明飾演的“白麵”反派聶明宇給震驚到不行:

最近因為被“老婆是馬蓉閨蜜,搬空家產”送上頭條的劉斌,在《黑洞》中飾演的反派張峰更是童年陰影(能和馮遠征飾演的家暴男 —— 安家和平分秋色,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但在大約十年前,因為題材敏感,反腐劇一點點退出黃金檔。相比於小鮮肉式劇本,

反腐劇的投資方、製作方、播出平臺等硬體配套,本身就面臨很大的風險。

直到“打老虎、拍蒼蠅”的壯士斷腕態度一出,政策上留足了空間,這部《人民的名義》才得以問世。

開篇抓捕的趙德漢,身居處長職位,貪腐 2 億之多,可謂小官巨貪。兩億後邊有幾個零的問題先放一放,

先看看這些(友情提示:前方高能預警)

趙德漢這一角色的原型是“巨蠅”魏鵬遠(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

魏鵬遠現實裡也是穿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被抓時,在他家中起獲的現金超過 2 億,床板下、衣櫃裡,甚至塑膠袋裡裝的都是錢。十多名工作人員,五台點鈔機,清點了 14 個小時,甚至因為鈔票數量巨大,還燒壞了一台點鈔機。

在法庭上他的自白,和劇中趙德漢如出一轍,“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

劇中的侯德漢則被陸毅飾演的“候懟懟”當場反駁“你這種人,就是專門用來對不起人民的!”

這部劇除了“抓貪官”,更注重挖掘由腐敗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由趙德漢引出丁義珍,由丁義珍引出光明峰專案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大風服飾廠和山水集團的股權糾紛,大風服飾廠的地皮拆遷問題。

暴力強拆、官商同謀、官匪勾結、裙帶關係等敏感問題,一股腦地被端上螢幕,《人民的名義》誠意十足。

省常委會上,沙瑞金書記舉了某腐敗幹部的例子:

“科學家的名字一個都叫不出,再偏遠的女幹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幹部喝酒,總要喝倒幾個。”

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對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說了一句話:

“中國目前的政治生態,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

這種臺詞,真是尺度大到連UC會震驚:

強大的陣容保障

以往談到一部劇的陣容,總是演員優先,再寬泛一點,到內容創作團隊;但這部劇的陣容是全方位強大。能把這部劇搬上螢屏,背後的製作單位不容小覷。

在官方介紹中可以看到:

《人民的名義》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天津嘉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正和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利達影業有限公司、大盛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鳳凰傳奇影業有限公司、弘道影業有限公司出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湖南衛視、天娛傳媒、光環影業等單位參與聯合攝製,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當代檢察反腐題材電視劇。

有最高檢做製作內容支援,無論是尺度突破還是專業性呈現,《人民的名義》都有了質的飛躍。

創作了《國家公訴》、《絕對權力》的周梅森擔任該劇的編劇,他曾有過在市政府掛職副秘書長的經歷。據南方週末採訪:這段經歷幫他瞭解政權的運作模式和官場面貌。

據新京報採訪:為了創作這部作品,周梅森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協助下,見了許多的落馬貪官,其中甚至包括許多的廳局級的幹部。周梅森和這些落馬官員聊天,瞭解他們的心態,並用他們的經歷作為原型再加工。

這部劇能打動人心,很大程度上也是老戲骨們的“殿堂級演技”加持效果。每個人都用有層次的表演,讓自己飾演的角色,或正或邪、或清或貪,都成為一個立體的形象,存在于觀眾心中。

以侯勇老師扮演的貪官趙德漢為例:

陸毅飾演的偵察處長候亮平到趙德漢家中搜集證據逮捕他時,他還一副廉潔清官的模樣,教育起檢察人員:

被帶到藏匿贓款的位址時,下車腿都軟了,需要別人扶著才不至於摔倒:

在候亮平打開冰箱,看著冰箱裡塞得滿滿的人民幣時,心裡最後一道僥倖的防線被擊垮:

40多位老戲骨齊上陣,連《永不瞑目》出道的陸毅,都被人調侃:

”陸毅演技被吊打,可以和《北平無戰事》裡的劉燁做個伴兒了“

精緻的細節把控

說起“細節控”、“處☆禁☆女座”劇組,《人民的名義》一定當仁不讓。

細節體現誠意,更是體現專業。

從稱呼語言就可見一斑:

關於稱呼問題,各級地方黨委都出臺過一些關於稱呼的要求,但並沒有特別明確和規範。而這部戲則是給出了一個範本級的稱呼模式:

1、稱呼“同志”,這是毛澤東在50年代就要求全黨的,所以在政府中互相稱呼同志是基本原則;

2、對於上級稱呼姓或姓名加職務稱呼這是最標準的,例如,劇中反貪局局長稱呼檢察長為季檢察長;

3、對於平級稱呼××同志,但是這裡也要注意平級當中的實際地位(是否是常委)與排名先後問題,例如李達康是市委書記,同時是省委常委,為副省級幹部,而省檢察長也是副省級幹部,但是並非省委常委,於是李稱呼季為昌明同志,而季稱呼李為達康書記。而對於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來說,他跟李都是省委常委,但是其排名要在李之前,所以李稱呼高為育良書記。

再看場景動作細節:

反貪局局長陳海和季昌明檢察長同坐一車,在接到業務線索電話時,按下車窗玻璃,可以讓外部噪音進入,免于同車人聽到交談細節(順便給陳局長側顏點個贊):

陳海在過馬路時遭遇車禍,信號燈顯示為綠燈通行狀態,暗示這起車禍存在“人為”因素:

京州副市長、貪腐官員丁義珍接到神秘電話,僥倖出逃成功。觀眾紛紛扒皮“洩密者”,中途去衛生間的李達康成為重點懷疑對象。

丁義珍在外聲稱是“李書記的化身”大肆斂財,又和李的妻子財務往來甚密。李達康的一再“壓制事態”做法,讓人懷疑。

但真正指揮的“洩密者”左手沒有手錶啊,李達康有沒有帶手錶呢?在場的誰沒有帶手錶呢?

這裡週刊君就不劇透了,好奇寶寶們可以自己看重播啦~~~

看到這裡,是不是準備去刷劇了呢?

儘管整體好評,但這部劇也有自身的局限。

不過作為“反腐劇”沉寂十年的新突破,這部劇的播出就已經是一份強大的信心。

從賣小鮮肉到集體飆戲,從賣 IP 到直指官場現實,我們都能看到一份對國產劇的希望。

一個眼神就是一場戲,一個場景就是一個局,那種感覺不要太過癮。

週刊君真心覺得,我們都該來看看這部劇。

順便問一句:

你有多久沒看過這麼敢說的國產劇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魏鵬遠現實裡也是穿著樸素,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被抓時,在他家中起獲的現金超過 2 億,床板下、衣櫃裡,甚至塑膠袋裡裝的都是錢。十多名工作人員,五台點鈔機,清點了 14 個小時,甚至因為鈔票數量巨大,還燒壞了一台點鈔機。

在法庭上他的自白,和劇中趙德漢如出一轍,“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

劇中的侯德漢則被陸毅飾演的“候懟懟”當場反駁“你這種人,就是專門用來對不起人民的!”

這部劇除了“抓貪官”,更注重挖掘由腐敗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由趙德漢引出丁義珍,由丁義珍引出光明峰專案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大風服飾廠和山水集團的股權糾紛,大風服飾廠的地皮拆遷問題。

暴力強拆、官商同謀、官匪勾結、裙帶關係等敏感問題,一股腦地被端上螢幕,《人民的名義》誠意十足。

省常委會上,沙瑞金書記舉了某腐敗幹部的例子:

“科學家的名字一個都叫不出,再偏遠的女幹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幹部喝酒,總要喝倒幾個。”

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對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說了一句話:

“中國目前的政治生態,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

這種臺詞,真是尺度大到連UC會震驚:

強大的陣容保障

以往談到一部劇的陣容,總是演員優先,再寬泛一點,到內容創作團隊;但這部劇的陣容是全方位強大。能把這部劇搬上螢屏,背後的製作單位不容小覷。

在官方介紹中可以看到:

《人民的名義》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天津嘉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正和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利達影業有限公司、大盛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鳳凰傳奇影業有限公司、弘道影業有限公司出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湖南衛視、天娛傳媒、光環影業等單位參與聯合攝製,上海聚力傳媒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當代檢察反腐題材電視劇。

有最高檢做製作內容支援,無論是尺度突破還是專業性呈現,《人民的名義》都有了質的飛躍。

創作了《國家公訴》、《絕對權力》的周梅森擔任該劇的編劇,他曾有過在市政府掛職副秘書長的經歷。據南方週末採訪:這段經歷幫他瞭解政權的運作模式和官場面貌。

據新京報採訪:為了創作這部作品,周梅森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協助下,見了許多的落馬貪官,其中甚至包括許多的廳局級的幹部。周梅森和這些落馬官員聊天,瞭解他們的心態,並用他們的經歷作為原型再加工。

這部劇能打動人心,很大程度上也是老戲骨們的“殿堂級演技”加持效果。每個人都用有層次的表演,讓自己飾演的角色,或正或邪、或清或貪,都成為一個立體的形象,存在于觀眾心中。

以侯勇老師扮演的貪官趙德漢為例:

陸毅飾演的偵察處長候亮平到趙德漢家中搜集證據逮捕他時,他還一副廉潔清官的模樣,教育起檢察人員:

被帶到藏匿贓款的位址時,下車腿都軟了,需要別人扶著才不至於摔倒:

在候亮平打開冰箱,看著冰箱裡塞得滿滿的人民幣時,心裡最後一道僥倖的防線被擊垮:

40多位老戲骨齊上陣,連《永不瞑目》出道的陸毅,都被人調侃:

”陸毅演技被吊打,可以和《北平無戰事》裡的劉燁做個伴兒了“

精緻的細節把控

說起“細節控”、“處☆禁☆女座”劇組,《人民的名義》一定當仁不讓。

細節體現誠意,更是體現專業。

從稱呼語言就可見一斑:

關於稱呼問題,各級地方黨委都出臺過一些關於稱呼的要求,但並沒有特別明確和規範。而這部戲則是給出了一個範本級的稱呼模式:

1、稱呼“同志”,這是毛澤東在50年代就要求全黨的,所以在政府中互相稱呼同志是基本原則;

2、對於上級稱呼姓或姓名加職務稱呼這是最標準的,例如,劇中反貪局局長稱呼檢察長為季檢察長;

3、對於平級稱呼××同志,但是這裡也要注意平級當中的實際地位(是否是常委)與排名先後問題,例如李達康是市委書記,同時是省委常委,為副省級幹部,而省檢察長也是副省級幹部,但是並非省委常委,於是李稱呼季為昌明同志,而季稱呼李為達康書記。而對於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來說,他跟李都是省委常委,但是其排名要在李之前,所以李稱呼高為育良書記。

再看場景動作細節:

反貪局局長陳海和季昌明檢察長同坐一車,在接到業務線索電話時,按下車窗玻璃,可以讓外部噪音進入,免于同車人聽到交談細節(順便給陳局長側顏點個贊):

陳海在過馬路時遭遇車禍,信號燈顯示為綠燈通行狀態,暗示這起車禍存在“人為”因素:

京州副市長、貪腐官員丁義珍接到神秘電話,僥倖出逃成功。觀眾紛紛扒皮“洩密者”,中途去衛生間的李達康成為重點懷疑對象。

丁義珍在外聲稱是“李書記的化身”大肆斂財,又和李的妻子財務往來甚密。李達康的一再“壓制事態”做法,讓人懷疑。

但真正指揮的“洩密者”左手沒有手錶啊,李達康有沒有帶手錶呢?在場的誰沒有帶手錶呢?

這裡週刊君就不劇透了,好奇寶寶們可以自己看重播啦~~~

看到這裡,是不是準備去刷劇了呢?

儘管整體好評,但這部劇也有自身的局限。

不過作為“反腐劇”沉寂十年的新突破,這部劇的播出就已經是一份強大的信心。

從賣小鮮肉到集體飆戲,從賣 IP 到直指官場現實,我們都能看到一份對國產劇的希望。

一個眼神就是一場戲,一個場景就是一個局,那種感覺不要太過癮。

週刊君真心覺得,我們都該來看看這部劇。

順便問一句:

你有多久沒看過這麼敢說的國產劇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