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治縣民間飲食“八大怪”

第一怪 拉麵扯得像褲帶

這種拉麵不同於上黨餐飲界的大把圓條拉麵,而稱小把拉麵。因這種小把拉麵是家庭小戶操作,和麵時不放鹽,不放堿,用四季水(春、夏、秋涼水,冬季溫水)搋成稍硬的麵團,

用濕布子蓋住餳半個小時,取出放在案板上揉至光滑,用擀杖擀成大薄片,再用擀杖擋住一邊,用刀尖順著擀杖犁成5釐米寬的條形。犁完後,兩手抓起一兩根麵條,兩頭一拽,再對折起來一扯,即成3釐米寬的長條。所以在長治縣民間也稱 “ 扯面”、“老圪扯”“刀割犁”。旺火沸水煮熟後,撈入碗裡,澆上帶皮的豬肉片、大豆芽、海帶絲、土豆丁製成的煎肉片臊子,再淋上適量的柳林村的香醋,
配上蘇店村種得紫皮獨頭蒜瓣,或者家庭醃制的韭花、鹹菜,美滋滋地醇香可口。這種麵條寬窄等嘴, 形如褲腰帶,嚼著有筋、吃著入味,所以當地人編了個順口溜:“和麵用拳搋,麵條用刀開 ,兩手一咯拽,形似褲腰帶”。

第二怪 燈糕蒸得像籠蓋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娘家人要向出嫁未滿三年的女兒送“燈糕”。“燈糕”底坐大,頭頂小,活像一座寶塔。最大的燈糕有十二層,

每 層 三十個紅棗,其中雙數層各多一個紅棗,所以也叫“棗花”、“棗山”。一個燈糕需要八斤至十斤麵粉,三百六十五個紅棗,它象徵著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紅火,紅至塔頂,吉祥如意,步步登高之意。送“燈糕”除求大吉大利之外,還有讓女兒早生貴子、讓女婿求職高升之意。蒸這樣大的“燈糕”確實是一種絕活,沒有一定的面塑技術是蒸不好的,因為它和麵、下堿、摻老酵、捏制花樣都有規律。
技術性高的還在燈糕上面捏做十二生肖動物,如銀鼠探險、金牛望月、猛虎下山、玉兔尋寶、青龍臥雪、小龍出水、一馬當先、三羊開泰、猴王登山、金雞報曉、神犬吃月、八戒獻寶,個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個籠蓋大的“燈糕”就像一件面塑工藝品。有一秀才編寫了一首打油詩:“燈糕盤大頂部小,大花小花都有棗,女婿女兒吃了它,生女育兒招財寶”。

第三怪 家家都漚老黃菜

“老黃菜”也叫“酸菜”或“漿水菜 ”,是農家風味特色菜。因為它是漚成酸菜再曬乾成黃紅色的菜,可存放數月不壞,故稱“老黃菜”。老黃菜,按形態分,有幹黃菜、濕黃菜;按原料分,有白蘿蔔黃菜、芥纓黃菜、刺角(野菜)黃菜;以方法分,有大 缸黃菜、小甕黃菜。

製作老黃菜,

當地土語叫“按菜”。按菜的方法是,先將白蘿蔔須刮淨,洗去泥土,控淨水分,再用耪床擦絲,放入缸內,用長擀杖搗實,上放大箅子,再放一塊壓菜石壓緊 ,加冷水密封。按菜時可以單按一種菜,也可以多種蔬菜混按。如有的把白蘿蔔纓、芥子纓、菜根纓洗淨晾乾水分,或煮熟擠淨水分後再剁碎,同蘿蔔絲混合按,叫“花菜”。這樣一缸內就可以按兩種菜,即上面漚制的發黑叫“黑黃菜”,下麵蘿蔔絲叫“白黃菜”。黑黃菜供冬天吃,白黃菜曬乾供春、夏用。每天早晨吃圪糝稠飯配酸菜,從入冬直吃到來年開春。

第四怪 菜飯裡邊沒有菜

和子飯本是上黨民間晚餐一絕,它是用小米或炒小米,或玉米圪糝、玉麵糊糊,加上黃豆煮成稀粥,再加入老南瓜塊,山藥蛋塊,老豆角段,紅蘿蔔塊熬成菜飯,最後加入三和麵條或粉豆麵條成熟後,放鹽、醋,再用油炸蒜片、蔥花烹入飯內,即成“和子飯”也叫“調和飯”。

長治縣南鄉一帶的農民常吃“菜飯”,可是飯裡又不放各種蔬菜,只放麵條或拌圪塔叫“菜飯”;全放菜的和子飯叫“瞎菜飯”。故而“菜飯裡邊沒有菜,你說這事怪不怪,究竟何年沿下來,至今誰也說不來”。

第五怪 主家備菜酒自帶

長治縣西火鎮及周邊一帶的村莊,愛喝酒的同夥相聚到誰家飲酒取樂,主家不但不嫌棄,還主動炒一盤菜,如山藥蛋絲、蘿蔔絲或白菜絲,並取出一瓶白乾供聚者飲酒歡樂。但主家的酒飲完後,凡在場內飲酒的歡樂者,都在懷裡揣掖著一瓶白酒,主動取出來供大家繼續猜拳行令飲酒,直到酒完人醉方可甘休。所以當地人流傳著“長治西火有一怪,喝酒規矩不破壞。主家沒酒只備菜,誰來喝酒自己帶。”

第六怪 吃飯聚到飯市來

長治縣農村百姓吃飯有“舀飯揀大碗,端上到飯場,一家一個樣,互相能品嘗”的風俗習慣 。飯場即飯市,大村幾十個,最小的村也有一兩個。有在樹蔭下,有在碾磨旁,有在十字路口,有在村路兩旁。一般夏坐蔭涼處,冬移向陽方,一日三餐均有人,蹲飯場吃飯成習慣。飯市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說說笑笑 ,熱熱鬧鬧。飯場、飯市是傳播新聞、交流資訊的場所。這真是“老年飯市說古董,青年飯市瞎胡噴。小孩邊說邊打鬧,婦女邊吃邊說笑”。

第七怪 西池喝酒不配菜

長治縣西池、東池、南池一帶村民,把喝酒不配菜叫“幹喝”,吃菜不喝酒叫“光吃”。無論大事、小事、喜事、喪事,只要客人到場,先吃菜,不喝酒;如果菜不便宜,就先喝酒,而且是大杯大杯地喝,什麼時候喝得酩酊大醉,才要離場。所以當地人流傳著“西池百姓真正怪,喝酒吃菜兩分開。先喝後喝都可以,反正喝酒不配菜”。

第八怪 鐵勺做飯味不壞

長治縣雄山腳下的蔭城鎮,因歷史上生產鐵貨,遠銷國內外,故有“萬里蔭城”之聲譽。據史料記載,蔭城鎮各村自戰國時期就開始了簡單的鐵制炊具生產,如鍋、鏟、勺、瓢、刀、 籠、钅曾等,為促進上党飲食文化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生產的“鐵匙切菜刀,鐵勺大炒瓢,使用不生銹,做飯味道好。”如果用鋁、銅或其他地方的鐵制炊具做成的飯菜,吃不了就鍋盛放一兩天就有異味,而用蔭城生產的鐵鍋、鐵勺、鐵匙、鐵瓢做出的飯菜,原鍋盛放一兩天也無異味,回鍋熱一熱原味不變。什麼原因,至今誰也說不清。

(備註:圖片與內容無關)

下麵蘿蔔絲叫“白黃菜”。黑黃菜供冬天吃,白黃菜曬乾供春、夏用。每天早晨吃圪糝稠飯配酸菜,從入冬直吃到來年開春。

第四怪 菜飯裡邊沒有菜

和子飯本是上黨民間晚餐一絕,它是用小米或炒小米,或玉米圪糝、玉麵糊糊,加上黃豆煮成稀粥,再加入老南瓜塊,山藥蛋塊,老豆角段,紅蘿蔔塊熬成菜飯,最後加入三和麵條或粉豆麵條成熟後,放鹽、醋,再用油炸蒜片、蔥花烹入飯內,即成“和子飯”也叫“調和飯”。

長治縣南鄉一帶的農民常吃“菜飯”,可是飯裡又不放各種蔬菜,只放麵條或拌圪塔叫“菜飯”;全放菜的和子飯叫“瞎菜飯”。故而“菜飯裡邊沒有菜,你說這事怪不怪,究竟何年沿下來,至今誰也說不來”。

第五怪 主家備菜酒自帶

長治縣西火鎮及周邊一帶的村莊,愛喝酒的同夥相聚到誰家飲酒取樂,主家不但不嫌棄,還主動炒一盤菜,如山藥蛋絲、蘿蔔絲或白菜絲,並取出一瓶白乾供聚者飲酒歡樂。但主家的酒飲完後,凡在場內飲酒的歡樂者,都在懷裡揣掖著一瓶白酒,主動取出來供大家繼續猜拳行令飲酒,直到酒完人醉方可甘休。所以當地人流傳著“長治西火有一怪,喝酒規矩不破壞。主家沒酒只備菜,誰來喝酒自己帶。”

第六怪 吃飯聚到飯市來

長治縣農村百姓吃飯有“舀飯揀大碗,端上到飯場,一家一個樣,互相能品嘗”的風俗習慣 。飯場即飯市,大村幾十個,最小的村也有一兩個。有在樹蔭下,有在碾磨旁,有在十字路口,有在村路兩旁。一般夏坐蔭涼處,冬移向陽方,一日三餐均有人,蹲飯場吃飯成習慣。飯市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說說笑笑 ,熱熱鬧鬧。飯場、飯市是傳播新聞、交流資訊的場所。這真是“老年飯市說古董,青年飯市瞎胡噴。小孩邊說邊打鬧,婦女邊吃邊說笑”。

第七怪 西池喝酒不配菜

長治縣西池、東池、南池一帶村民,把喝酒不配菜叫“幹喝”,吃菜不喝酒叫“光吃”。無論大事、小事、喜事、喪事,只要客人到場,先吃菜,不喝酒;如果菜不便宜,就先喝酒,而且是大杯大杯地喝,什麼時候喝得酩酊大醉,才要離場。所以當地人流傳著“西池百姓真正怪,喝酒吃菜兩分開。先喝後喝都可以,反正喝酒不配菜”。

第八怪 鐵勺做飯味不壞

長治縣雄山腳下的蔭城鎮,因歷史上生產鐵貨,遠銷國內外,故有“萬里蔭城”之聲譽。據史料記載,蔭城鎮各村自戰國時期就開始了簡單的鐵制炊具生產,如鍋、鏟、勺、瓢、刀、 籠、钅曾等,為促進上党飲食文化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生產的“鐵匙切菜刀,鐵勺大炒瓢,使用不生銹,做飯味道好。”如果用鋁、銅或其他地方的鐵制炊具做成的飯菜,吃不了就鍋盛放一兩天就有異味,而用蔭城生產的鐵鍋、鐵勺、鐵匙、鐵瓢做出的飯菜,原鍋盛放一兩天也無異味,回鍋熱一熱原味不變。什麼原因,至今誰也說不清。

(備註:圖片與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