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建大田縣種植辣木的第一人:在外漂泊18年,回鄉幹起這份事業

辣木樹。圖文無關

大田縣吳山鎮錦山村,從地面到山腰,

婀娜多姿的辣木樹在風中搖曳,仿佛一片片綠色的錦緞。

這裡就是錦山辣木種植基地。村民告訴記者,兩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山,連路都沒有,如今4米寬的水泥路如同一條玉帶鑲嵌在山上,一株株“綠色黃金”給村民帶來了健康與財富。

基地的創建者是當地村民劉登提。他是大田縣種植辣木的第一人,致力於開發辣木的衍生產品。

漂泊18年,回鄉當茶農

今年46歲的劉登提,

有過18年在外漂泊的經歷。

1989年,劉登提初中畢業,剛滿15歲,就跑到永安給開木材加工廠的叔叔當學徒。1993年,他開始創業,做原木批發生意,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0年他跑去天津做建材業務,2001年去了北京,擔任福建省文行燈飾北京區域的銷售經理,年薪12萬元。

那時,他長期在外忙碌,只有逢年過節、祭祖才回鄉。2007年,母親患癌症,他回鄉照顧,直至母親去世,花光了積蓄。

村中長者見他一片孝心,

勤勞能幹,人脈廣、閱歷豐富,希望他能留在鄉里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回來做什麼呢?

錦山村海拔高,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富氧,晝夜溫差較大,很適合種植茶葉。劉登提小時候就跟隨父母上山採茶。於是他萌生了在家鄉大規模種茶的想法。

在他帶動下,不少村民也種上了茶樹,踏上致富路。

遇到瓶頸,轉型種辣木

近年來,茶葉市場不景氣,劉登提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2014年,大田縣赴廈門招商,縣領導向他推薦了辣木。

辣木樹全身是寶,根、皮、葉、花、果、種子、樹膠均可藥用和食用,市場前景看好。劉登提決定在老家種植辣木樹。

2015年初,他籌資150多萬元,流轉荒田130畝,成立了富祥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了確保試種成功,去廈門、將樂實地考察,回來再上網查閱資料,做足了功課,這才從廈門買來價值70萬元的辣木幼苗試種。

萬事開頭難。劉登提第一次種辣木也失敗了。

辣木原產於印度北部,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來到錦山,有些“水土不服”,加上種植技術又不成熟,2015年冬天發生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氣溫驟降,樹苗全部凍死。

劉登提沒有放棄,向銀行貸款40多萬元,繼續投資辣木種植。

辣木加工,生態經濟雙效益

基地裡,很多辣木樹被攔腰截斷,“辣木長得可快了,這是今年4月種下去的,8月底已經進行了第一次收割,每次都留1米多高,

方便人們采葉。如果不砍伐的話,最高能長到四五米。”劉登提介紹,辣木長到近2米高時,就可以把上半部分砍下來加工銷售,下半部分只要留下70釐米左右,它又可以繼續生長。大約4個月便可進行又一輪收割。

辣木雖難種植,但一點也不“嬌弱”,不需要花大量精力去照顧。劉登提的主要工作就是施肥、除草。收割時,請幾十名村民來幫忙就行。

辣木採收後就可以加工了。

“辣木不辣,口感很嫩滑,清炒、燉湯都可以,味道有點像菠菜。”劉登提介紹,辣木渾身都是寶,其新梢嫩葉可以炒蛋、做湯、製作麵條,葉梗、枝幹可以切片製成湯包,用來燉湯和煮火鍋,老葉可曬乾制茶,嫩莢可當菜炒,花可做涼拌菜或乾燥泡茶,種子生吃,幼苗的根乾燥後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用……

談起辣木樹發展前景,劉登提一下就來了精神。他說,辣木樹生長速度特快,能當年育苗、定植、成林、開花、結果。辣木對二氧化碳的濃度很敏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般植物的近20倍,對溫室效應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大量種植辣木樹,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一畝地可種植辣木樹200餘棵,種植一年後光賣樹葉一畝純收入就可達5000元,加工的產品價值可達2萬元。

劉登提種的第一批辣木加工成辣木茶葉、辣木泡酒等產品。目前,加工廠正在籌建,劉登提表示,將以初加工為基礎,推出辣木粉、辣木籽、辣木油、辣木精片等系列產品,逐步將產業鏈向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延伸,更好地開發辣木的內在價值,讓辣木產業可持續發展。

生態遊,讓鄉親們一起致富

“辣木花很漂亮,有香味。辣木園形成規模後,一定能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和採摘。”劉登提還有一個設想,把辣木種植基地打造成生態農業示範園及鄉村旅遊度假養身山莊,通過發展當地特色旅遊,帶動村民致富。

基地裡一排排百香果藤架上,拳頭大的百香果垂吊在綠葉下,還種了桃樹、桔樹等小樹苗;在生態魚塘裡,成群的魚兒暢遊;小溪裡,小鴨在嬉戲……

“搞生態旅遊業投資雖大,風險卻小,效益持久,前景看好。”劉登提告訴記者,生態園區規劃約有6000畝,採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佈局,以綠色、健康、休閒為主題,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將建設花藝館、燒烤樂園、綠色餐廳、天然鳥林、自行車道等休閒娛樂場所。

望著這漫山遍野的“綠色黃金”,劉登提躊躇滿志,透過那一片片青翠的枝芽,他看見了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錦繡江山”。

口感很嫩滑,清炒、燉湯都可以,味道有點像菠菜。”劉登提介紹,辣木渾身都是寶,其新梢嫩葉可以炒蛋、做湯、製作麵條,葉梗、枝幹可以切片製成湯包,用來燉湯和煮火鍋,老葉可曬乾制茶,嫩莢可當菜炒,花可做涼拌菜或乾燥泡茶,種子生吃,幼苗的根乾燥後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用……

談起辣木樹發展前景,劉登提一下就來了精神。他說,辣木樹生長速度特快,能當年育苗、定植、成林、開花、結果。辣木對二氧化碳的濃度很敏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般植物的近20倍,對溫室效應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大量種植辣木樹,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一畝地可種植辣木樹200餘棵,種植一年後光賣樹葉一畝純收入就可達5000元,加工的產品價值可達2萬元。

劉登提種的第一批辣木加工成辣木茶葉、辣木泡酒等產品。目前,加工廠正在籌建,劉登提表示,將以初加工為基礎,推出辣木粉、辣木籽、辣木油、辣木精片等系列產品,逐步將產業鏈向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延伸,更好地開發辣木的內在價值,讓辣木產業可持續發展。

生態遊,讓鄉親們一起致富

“辣木花很漂亮,有香味。辣木園形成規模後,一定能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和採摘。”劉登提還有一個設想,把辣木種植基地打造成生態農業示範園及鄉村旅遊度假養身山莊,通過發展當地特色旅遊,帶動村民致富。

基地裡一排排百香果藤架上,拳頭大的百香果垂吊在綠葉下,還種了桃樹、桔樹等小樹苗;在生態魚塘裡,成群的魚兒暢遊;小溪裡,小鴨在嬉戲……

“搞生態旅遊業投資雖大,風險卻小,效益持久,前景看好。”劉登提告訴記者,生態園區規劃約有6000畝,採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佈局,以綠色、健康、休閒為主題,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將建設花藝館、燒烤樂園、綠色餐廳、天然鳥林、自行車道等休閒娛樂場所。

望著這漫山遍野的“綠色黃金”,劉登提躊躇滿志,透過那一片片青翠的枝芽,他看見了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錦繡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