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攜程親子園事件:憤怒過後,家長如何第一時間知道孩子是否受虐

繼昨天曝光後,攜程親子園虐☆禁☆童事件持續發酵。

看上去這件事已經以“老師被帶走”和企業的“撇清關係告知書”為了結了,但媽媽們的恐懼心卻仍在不斷升級。

一位受害者家長還曬出孩子的檢查結果,檢查單子上清晰寫著四個字:應激障礙。

令人可悲的是,類似的虐☆禁☆童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1

西安某幼稚園,為了提高出勤率,給逾百名沒病的孩子長期吃抗生素“病毒靈”!

原因居然是“孩子要是生病不去上學,幼稚園就收不到費用。”

2

河北省三河市某幼稚園疑似發生老師虐待兒童事件。

該園老師用針紮幼兒、用刀威嚇幼兒、逼幼兒喝尿、逼幼兒吃老師鼻屎等眾多虐☆禁☆童行為。

有圖片視頻為證,該幼稚園概不承認。

3

山西某幼稚園:教師連扇兒童70多個耳光。

2012年10月,網上瘋傳一段陝西省太原市一個幼稚園5歲女童十分鐘被打幾十個耳光的視頻,

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以及強烈譴責。

4

浙江溫嶺藍孔雀幼稚園老師揪孩子耳朵只是為了好玩。

視頻中,老師雙手揪住一名男童的耳朵,把他拎了起來,男童雙腳離地大約有20釐米,雙耳支撐全身的重量使他的臉看起來都變了形,

疼痛使孩子張大了嘴,哇哇大哭起來。

然而這位年輕女老師對之不理不睬,還讓同班老師幫她拍照。

相信經歷和目睹過虐☆禁☆童事後,大部分家長都會擔心想兩個問題:

1. 還能不能把孩子送去托班或幼稚園?

2. 如何知道孩子在幼稚園有沒有被霸淩?怎麼可以從孩子口中瞭解更多?

就第一個擔憂來說,畢竟多數老師還是正常人,如果孩子沒有出現特別反感去幼稚園或者明顯的體傷情況下,

把他們送去仍然是維持正常家庭運行的最好選擇。

第二個擔憂才是最難以應對,也是家長們該去從多方面去瞭解的。

受傷的孩子一定會表達的。哪怕是一個語言能力尚不完善的幼兒,他們依然會通過異常的言行進行“求助”!

孩子可能受到霸淩的14個表現

1、經常頭痛、胃痛或嘔吐

2、做噩夢(尤其是周日晚上或貫穿週一到週五)

3、總是在上學前大發脾氣

4、行為方面有很突然的轉變

5、一到放學,情緒和行為就會變化很大

6、愛說一些自嘲的話

7、拒絕出家門

8、找藉口在家休息,不去學校

9、對學校一點興趣都沒有

10、對父母說老師不喜歡自己

11、抱怨老師總是挑自己的刺

12、抱怨總是被老師大聲訓斥

13、抱怨老師羞辱自己

14、抱怨老師對待自己太粗魯、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當你的孩子發生了上述事情,很可能是孩子和老師的相處出現了問題,當然也可能是來自其他孩子的欺霸,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狀況了。

那麼如果孩子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只是受到了漠視、罰站、言語侮辱、隔離的方式呢?

這些冷處理雖然談不上暴力,但對孩子的心靈一樣傷害巨大。所以,需要家長學會主動去瞭解孩子的一些情況,養成平日裡定期和孩子溝通的習慣。

當然,你還需要掌握一些詢問和溝通的小技巧:

從學校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話

不要泛泛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你表現的乖嗎”之類,

這樣模糊且封閉的問題,

你只能得到孩子“乖”“不乖”之類的答案。

建議問:

“老師今天帶你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嗎?”

“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呀?”

“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分享給媽媽聽嗎?”……

這樣你會聽到更多、更詳細的資訊描述。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

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表現、功課或者考試成績,

而是關注孩子的感受,情緒狀態,

讓孩子知道:

我開心是能跟爸爸媽媽分享的,

我難過也是有爸爸媽媽陪我分擔的。

不要只關心孩子一個人的事

多閒聊些學校裡發生的各種趣事,

以及學校裡各個孩子、各位老師。

這樣的溝通有助於父母客觀把握

孩子在學校裡的真正狀態。

希望這樣的悲痛事件,少一點,再少一點!也希望相關部門加大懲罰力度,早日立法。

如果此類事件不幸發生在你孩子的身上,

請父母們記得告訴孩子們:

1

這不是老師在懲罰孩子,

而是在虐待和折磨孩子。

1 1

2

沒有孩子該受到折磨,

施虐者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3

這不是你的錯,

你只是無辜的孩子。

4

受傷害不是一切,

決定不了你未來的路。

5

你是討人喜歡的孩子,

我愛你,會一直陪伴你。

來源│新京報、果殼網、部分來自“尖叫童年”微信公號

孩子可能受到霸淩的14個表現

1、經常頭痛、胃痛或嘔吐

2、做噩夢(尤其是周日晚上或貫穿週一到週五)

3、總是在上學前大發脾氣

4、行為方面有很突然的轉變

5、一到放學,情緒和行為就會變化很大

6、愛說一些自嘲的話

7、拒絕出家門

8、找藉口在家休息,不去學校

9、對學校一點興趣都沒有

10、對父母說老師不喜歡自己

11、抱怨老師總是挑自己的刺

12、抱怨總是被老師大聲訓斥

13、抱怨老師羞辱自己

14、抱怨老師對待自己太粗魯、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當你的孩子發生了上述事情,很可能是孩子和老師的相處出現了問題,當然也可能是來自其他孩子的欺霸,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狀況了。

那麼如果孩子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只是受到了漠視、罰站、言語侮辱、隔離的方式呢?

這些冷處理雖然談不上暴力,但對孩子的心靈一樣傷害巨大。所以,需要家長學會主動去瞭解孩子的一些情況,養成平日裡定期和孩子溝通的習慣。

當然,你還需要掌握一些詢問和溝通的小技巧:

從學校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話

不要泛泛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你表現的乖嗎”之類,

這樣模糊且封閉的問題,

你只能得到孩子“乖”“不乖”之類的答案。

建議問:

“老師今天帶你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嗎?”

“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呀?”

“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分享給媽媽聽嗎?”……

這樣你會聽到更多、更詳細的資訊描述。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

不要只關注孩子的表現、功課或者考試成績,

而是關注孩子的感受,情緒狀態,

讓孩子知道:

我開心是能跟爸爸媽媽分享的,

我難過也是有爸爸媽媽陪我分擔的。

不要只關心孩子一個人的事

多閒聊些學校裡發生的各種趣事,

以及學校裡各個孩子、各位老師。

這樣的溝通有助於父母客觀把握

孩子在學校裡的真正狀態。

希望這樣的悲痛事件,少一點,再少一點!也希望相關部門加大懲罰力度,早日立法。

如果此類事件不幸發生在你孩子的身上,

請父母們記得告訴孩子們:

1

這不是老師在懲罰孩子,

而是在虐待和折磨孩子。

1 1

2

沒有孩子該受到折磨,

施虐者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3

這不是你的錯,

你只是無辜的孩子。

4

受傷害不是一切,

決定不了你未來的路。

5

你是討人喜歡的孩子,

我愛你,會一直陪伴你。

來源│新京報、果殼網、部分來自“尖叫童年”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