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麥價格高位運行為主,向上漲的可能性小,回檔隨時展開!

今國內小麥價格仍以穩為主,農戶、貿易商忙於秋種秋收,加之餘糧庫存都很少,市場流通量偏緊。但以陝西為例,新季小麥品質不好,芽麥率大,造成當地終端市場對其他產區的高品質小麥需求大,

加快小麥流通速度,造成主產區小麥價格提升。11月份小麥價格仍以高位穩定運行為主,繼續上漲可能性小。考慮到倉儲成本的影響,有庫存的農戶、貿易商可以考慮適時出售。

新麥市場價格上行至階段性高位時,國家臨儲小麥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

成交也將逐步好轉,麵粉加工企業糧源成本承受度有限,加之政策性糧源庫存數量高企,且周度投放量保持高位將對新麥市場價格形成明顯阻力。建議持糧主體根據自身庫存糧源品質、數量及成本,合理制定銷售價格,把握庫存糧源銷售時機,靈活掌握市場銷售節奏。繼玉米之後,早秈稻當年的托市價格下調0.02元/斤,2017年稻穀最低收購價首次全面下調,
農業供給側改革正大踏步向前邁進。作為三大主糧之一,小麥在2018年也迎來了政策改革的消息。至此,我國三大主糧深入改革的號角已全部奏響。

小麥最低保護價格雖然出現了十二年來的首次下調,但下調幅度並不大,主要針對的是2018年產的小麥。

並且在調整之前,市場已經形成了統一的預期,下調的幅度對短期小麥市場的影響已經被提前消化,不至於對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 此次小麥保護價的首次下調,顯示了糧食供給側改革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接下來為了加深改革力度,國家後續或會對糧食價格及補貼等相關方面政策做進一步調整。對於小麥品種而言,如何通過引導優質專用小麥的生產提高糧食產品的競爭力,
保護農民收益,才是關鍵之所在。

由於國內主產區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幅度有限,加之臨儲小麥拍賣底價未有調整,當前部分區域新麥價格已逐步接軌臨儲麥採購成本,但大部分地區新麥價格較國家臨儲小麥仍具有一定的“質價”優勢。

隨著國內新麥市場價格,尤其是魯冀地區麥價漲幅相對明顯,近期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整體呈現回升態勢,山東及河北地區國家臨儲小麥在持續流拍後,自10月中下旬成交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