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氫能如皋|這個國際性盛會在如皋舉辦,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最江蘇”導讀

如皋氫能產業從無到有,到產業集群化發展之勢形成,再到今天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舉行,其中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積累了哪些經驗?

11月9日至10日,由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中國汽車工學會主辦,

南通市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在江蘇如皋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名燃料電池產業的政學精英和業界巨頭出席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為本屆大會發來的賀信。萬鋼在賀信中說,發展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對於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並提出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必須走“創新發展、系統推進”的道路,“合作、協同、共贏”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現場

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以“融合發展、產業共贏”為主題,

由“全體大會和四個專題會場”組成,圍繞燃料電池及整車技術、氫能及基礎設施產業鏈技術、燃料電池汽車政策標準法規、燃料電池在其他領域的市場化應用等展開深入研討。此外,會議採用會展結合的方式,注重與會代表的現場體驗與互動。豐田、現代、本田、上汽等最新的燃料電池汽車在如皋汽車文化館外進行了集中展示,
同時開展了試乘、試駕等活動。與會代表還分別前往如皋開發區內的南通百應能源、神華加氫站等企業進行技術參觀。

曾經,人們對發展氫能產業存在顧慮。如皋開發區領導班子經過認真考察、系統學習後認為,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並果斷決策,積極佈局氫能產業。如皋氫能產業從無到有,到產業集群化發展之勢形成,再到今天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舉行,

其中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積累了哪些經驗?

從“0”到“N” 如皋氫能產業集群化發展

經過科學研判,如皋開發區果斷決策佈局氫能產業。沒有廠房,香江路2號舊廠房變身研發中心;沒有工人,園區張羅招兵買馬;缺乏資金,區國有公司參股注資;銷售管道不暢,政府幫著牽線搭橋,引來青年集團注資8000萬元……如今,南通百應能源建成了國內最大的車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半自動化生產線,

全面掌握膜電極研製、電堆組裝、系統集成、整車匹配等核心技術,在國家工信部公告名錄上擁有兩張“通行證”,其研發生產的氫燃料電池,不僅真正實現了能源的“零排放”,而且適配多種應用場景。2016年,公司再投入2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新上檢測設備27套,已經具備6000套燃料電池系統的年生產能力,產業化水準處於世界領先。

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在江蘇如皋舉行(圖為會場外部景觀)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如皋開發區還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加拿大巴拉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澤禾新能源引進了巴拉德的模組集成技術,進一步增加HD7除電堆外其餘部件的國產化比例,降低產品成本。2016年,江蘇內首個加氫站項目在如皋開發區宣告啟動。

如皋開發區與企業同學習共成長,案例調研並與國內外同行和專案考察交流,瞭解最新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發展情況,邀請有關政策制定者、專家參加研討會,研究制定如皋中長期(2016-2025)氫能發展規劃。同時,積極開展氫能經濟政策和供應鏈研究,探討引入碳交易市場的可行性來促進燃料電池的大規模發展。

如皋市以產業為核心實施精准招商,吸引一批相關項目落戶,推動人才彙聚,助力平臺搭建;圍繞產業發展需要,突破土地、人力、金融等要素保障瓶頸,全面保駕護航。7年來,產業集群化發展之勢悄然形成。

目前,如皋開發區內已擁有百應能源、碧空氫能、澤禾新能源、陸地方舟、南通亞曼汽車、神華集團、江蘇清能、思茂空壓機、美國安思卓制氫設備等10多家氫能企業,發展態勢強勁,成長潛力巨大。

影響力建設同步推進,國內外知名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2016年8月,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如皋峰會成功召開,聯合國開發區計畫署授予如皋“中國氫經濟示範城市”,正式開展為期4年的“氫經濟示範城市專案”;今年5月,全國燃料電池標準化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如皋舉行,百應能源正式加入燃料電池標準化委員會;如皋汽車文化館正式開館;11月9日,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正式開幕……

四個“中國惟一” 如皋氫能產業摘取多項桂冠

近三年來,如皋市氫能產業迅猛發展,摘取了多項桂冠。當前,在氫能產業方面,如皋市是中國惟一經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授予“中國氫經濟示範城市”的城市,是中國惟一將氫經濟列為戰略優先發展產業並全力推動的城市,是中國惟一成為國際氫能和燃料電池協會發起單位的城市,是中國惟一打造了較為完整的氫能上下游產業鏈並形成高效推進體制的城市。

如皋氫能小鎮專案規劃模型

2016年,如皋市氫能產業產值已達20億元,形成銷售14.64億元,同比增長488.09%,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億元以上企業4家,10億元以上企業1家。近三年,如皋市氫能產業應稅銷售年均增長率達700%,每年平均淨增規模企業2家,億元企業2家。

早在2010年底,如皋市開始佈局氫能產業發展,是全國涉足氫能產業最早的地方政府,並將氫能產業發展列入全市“十三五”重點發展產業。

下一步,如皋市將進一步抓好產業鏈招商,依託現有落戶企業以企引企,築巢引鳳,快速啟動氫能產業園標準廠房建設,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檢測中心項目,為氫能產業集群集聚提供一流檢測平臺。全力推進“氫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圍繞示範專案,分四年實施,研究氫能制取技術、存儲技術及加氫站的建設,以及氫能政策體系框架制度和碳交易方法學。精心推進“氫能小鎮”建設,打造涵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到產業化、示範應用、科普教育等環節的氫能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與百應能源等企業共同組建氫能產業研究院,在上海設立視窗,吸引更多的滬上人才、科技、資本為如皋服務。

如皋市把握產業發展趨勢,以氫能源裝備製造為發展方向,圍繞制氫、儲氫、加氫等領域,制定完善的氫能制取技術規範,提升氫能存儲技術,加快推進氫能燃料電池相關標準制定和檢測中心建設,為氫能產業集群集聚提供一流檢測平臺;以百應能源、澤禾新能源、龍能科技等為主體,開發基於新結構新原理的鋰電池、移動式電站控制與儲能系統等產品,加快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公司合作開發氫燃料乘用車和氫燃料大巴,推進氫能源汽車產業化;以“氫經濟示範城市”“氫能小鎮”建設為著力點,全力做好產業鏈招商,打造涵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到產業化、示範應用、科普教育等環節的氫能產業鏈。

四大優勢 氫能產業發展形成“如皋經驗”

如皋於2011年開始佈局氫能產業,著力招引優質專案落戶並扶持發展,目前氫能產業已實現了從無到有到規模量產的蛻變,初步走出了一條國際合作、集成創新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產業化道路,主要產品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聚焦氫能如皋,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11月9日開幕

技術水準穩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是產業發展、集聚以及示範應用的關鍵。通過多年發展,已落戶企業經過不斷引進、研發、創新,目前均具有自主知識技術產權。一方面在自主研發上成效明顯,相關指標在國際國內處於領先水準。百應能源利用自產膜電極組裝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其電堆可長期運行在4A/cm²狀態下,公司掌握從膜電極生產、電堆組裝、系統集成到整車匹配等全套的核心技術,其生產的氫燃料動力電源系統已成功應用于青年集團的氫燃料物流車,多款產品獲得工信部公告。碧空氫能的基站備用電源系統性能穩定、可靠,通過了泰爾實驗室檢測,DBX2000備用電源系統在中移動的四川、河南等地試運行效果理想,獲得一致好評。澤禾新能源引進的HD7系統,是巴拉德經過30多年積累而推出的最新一代產品,上一代HD6裝車100多台,在全球多個城市試執行時間超過7年,技術成熟,且成本已經降低到產業化水準。同時三家企業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產業技術能力突出的人才團隊,多人獲得江蘇雙創人才、南通江海英才等榮譽。

政府積極主動作為。除科研機構外,如皋市可以說是我國最早介入氫能產業的地區。目前,已在國內形成了獨有的政府扶持、社會認可、企業主導的良好產業發展氛圍。如皋作為世界第六大長壽之鄉、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生態示範城市,一直秉承綠色、生態發展理念,2013年,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協調服務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完善推動產業發展相關政策。作為基層政府,決策層即是執行層,因此如皋具有決策迅速、執行果斷等特點,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工作推進扎實有序、成效明顯。

產業配套條件優越。如皋作為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特色產業集群)”,已有陸地方舟、康迪(吉利)、金杯、英田等多家新能源整車、改裝車企業,目前產能規模達到21.7萬輛,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期末產能將達80萬輛規模。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中明確,2020年前氫燃料汽車國家補助不退坡,如皋正積極推動車企與氫燃料電池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本地企業配套優勢,推動兩大產業良性互動、合力發展。在氫氣的來源方面,如皋周邊的工業副氫產量巨大,每年可滿足數十萬台燃料電池汽車使用,同時也在研究電解水制氫、天然氣制氫等方式的綜合應用。

產業化基礎扎實。目前,我國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大約有60多個研究所和公司,基本上都以研發試製為主,還沒有正式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國內眾多氫能源公司中,開發區的澤禾氫能源與碧空公司擁有技術優勢及產業化領先優勢。引入巴拉德公司的成熟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如皋率先在國內實現氫能源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從而實現規模經濟優勢,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在江蘇如皋舉行(圖為會場外部景觀)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同時,如皋開發區還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加拿大巴拉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澤禾新能源引進了巴拉德的模組集成技術,進一步增加HD7除電堆外其餘部件的國產化比例,降低產品成本。2016年,江蘇內首個加氫站項目在如皋開發區宣告啟動。

如皋開發區與企業同學習共成長,案例調研並與國內外同行和專案考察交流,瞭解最新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發展情況,邀請有關政策制定者、專家參加研討會,研究制定如皋中長期(2016-2025)氫能發展規劃。同時,積極開展氫能經濟政策和供應鏈研究,探討引入碳交易市場的可行性來促進燃料電池的大規模發展。

如皋市以產業為核心實施精准招商,吸引一批相關項目落戶,推動人才彙聚,助力平臺搭建;圍繞產業發展需要,突破土地、人力、金融等要素保障瓶頸,全面保駕護航。7年來,產業集群化發展之勢悄然形成。

目前,如皋開發區內已擁有百應能源、碧空氫能、澤禾新能源、陸地方舟、南通亞曼汽車、神華集團、江蘇清能、思茂空壓機、美國安思卓制氫設備等10多家氫能企業,發展態勢強勁,成長潛力巨大。

影響力建設同步推進,國內外知名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2016年8月,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如皋峰會成功召開,聯合國開發區計畫署授予如皋“中國氫經濟示範城市”,正式開展為期4年的“氫經濟示範城市專案”;今年5月,全國燃料電池標準化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如皋舉行,百應能源正式加入燃料電池標準化委員會;如皋汽車文化館正式開館;11月9日,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正式開幕……

四個“中國惟一” 如皋氫能產業摘取多項桂冠

近三年來,如皋市氫能產業迅猛發展,摘取了多項桂冠。當前,在氫能產業方面,如皋市是中國惟一經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授予“中國氫經濟示範城市”的城市,是中國惟一將氫經濟列為戰略優先發展產業並全力推動的城市,是中國惟一成為國際氫能和燃料電池協會發起單位的城市,是中國惟一打造了較為完整的氫能上下游產業鏈並形成高效推進體制的城市。

如皋氫能小鎮專案規劃模型

2016年,如皋市氫能產業產值已達20億元,形成銷售14.64億元,同比增長488.09%,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億元以上企業4家,10億元以上企業1家。近三年,如皋市氫能產業應稅銷售年均增長率達700%,每年平均淨增規模企業2家,億元企業2家。

早在2010年底,如皋市開始佈局氫能產業發展,是全國涉足氫能產業最早的地方政府,並將氫能產業發展列入全市“十三五”重點發展產業。

下一步,如皋市將進一步抓好產業鏈招商,依託現有落戶企業以企引企,築巢引鳳,快速啟動氫能產業園標準廠房建設,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檢測中心項目,為氫能產業集群集聚提供一流檢測平臺。全力推進“氫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圍繞示範專案,分四年實施,研究氫能制取技術、存儲技術及加氫站的建設,以及氫能政策體系框架制度和碳交易方法學。精心推進“氫能小鎮”建設,打造涵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到產業化、示範應用、科普教育等環節的氫能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與百應能源等企業共同組建氫能產業研究院,在上海設立視窗,吸引更多的滬上人才、科技、資本為如皋服務。

如皋市把握產業發展趨勢,以氫能源裝備製造為發展方向,圍繞制氫、儲氫、加氫等領域,制定完善的氫能制取技術規範,提升氫能存儲技術,加快推進氫能燃料電池相關標準制定和檢測中心建設,為氫能產業集群集聚提供一流檢測平臺;以百應能源、澤禾新能源、龍能科技等為主體,開發基於新結構新原理的鋰電池、移動式電站控制與儲能系統等產品,加快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公司合作開發氫燃料乘用車和氫燃料大巴,推進氫能源汽車產業化;以“氫經濟示範城市”“氫能小鎮”建設為著力點,全力做好產業鏈招商,打造涵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到產業化、示範應用、科普教育等環節的氫能產業鏈。

四大優勢 氫能產業發展形成“如皋經驗”

如皋於2011年開始佈局氫能產業,著力招引優質專案落戶並扶持發展,目前氫能產業已實現了從無到有到規模量產的蛻變,初步走出了一條國際合作、集成創新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產業化道路,主要產品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聚焦氫能如皋,第二屆國際燃料電池汽車大會11月9日開幕

技術水準穩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是產業發展、集聚以及示範應用的關鍵。通過多年發展,已落戶企業經過不斷引進、研發、創新,目前均具有自主知識技術產權。一方面在自主研發上成效明顯,相關指標在國際國內處於領先水準。百應能源利用自產膜電極組裝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其電堆可長期運行在4A/cm²狀態下,公司掌握從膜電極生產、電堆組裝、系統集成到整車匹配等全套的核心技術,其生產的氫燃料動力電源系統已成功應用于青年集團的氫燃料物流車,多款產品獲得工信部公告。碧空氫能的基站備用電源系統性能穩定、可靠,通過了泰爾實驗室檢測,DBX2000備用電源系統在中移動的四川、河南等地試運行效果理想,獲得一致好評。澤禾新能源引進的HD7系統,是巴拉德經過30多年積累而推出的最新一代產品,上一代HD6裝車100多台,在全球多個城市試執行時間超過7年,技術成熟,且成本已經降低到產業化水準。同時三家企業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產業技術能力突出的人才團隊,多人獲得江蘇雙創人才、南通江海英才等榮譽。

政府積極主動作為。除科研機構外,如皋市可以說是我國最早介入氫能產業的地區。目前,已在國內形成了獨有的政府扶持、社會認可、企業主導的良好產業發展氛圍。如皋作為世界第六大長壽之鄉、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生態示範城市,一直秉承綠色、生態發展理念,2013年,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協調服務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完善推動產業發展相關政策。作為基層政府,決策層即是執行層,因此如皋具有決策迅速、執行果斷等特點,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工作推進扎實有序、成效明顯。

產業配套條件優越。如皋作為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特色產業集群)”,已有陸地方舟、康迪(吉利)、金杯、英田等多家新能源整車、改裝車企業,目前產能規模達到21.7萬輛,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期末產能將達80萬輛規模。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中明確,2020年前氫燃料汽車國家補助不退坡,如皋正積極推動車企與氫燃料電池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本地企業配套優勢,推動兩大產業良性互動、合力發展。在氫氣的來源方面,如皋周邊的工業副氫產量巨大,每年可滿足數十萬台燃料電池汽車使用,同時也在研究電解水制氫、天然氣制氫等方式的綜合應用。

產業化基礎扎實。目前,我國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大約有60多個研究所和公司,基本上都以研發試製為主,還沒有正式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國內眾多氫能源公司中,開發區的澤禾氫能源與碧空公司擁有技術優勢及產業化領先優勢。引入巴拉德公司的成熟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如皋率先在國內實現氫能源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從而實現規模經濟優勢,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