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入民間的“富貴病”——痛風!

在古代時,痛風這種疾病就被當做“富貴病”對待,又被稱之為“帝王病”。古代的帝王將相和達官顯貴們因營養過剩等原因,常常患有此病。

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元朝始祖忽必烈皇帝,

宗教領袖馬丁路德,著名科學家牛頓和美國總統佛蘭克林。除此之外,還有亞歷山大大帝,歌德、莫泊桑、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等等。

我們可以發現,在以前我們國家患有痛風的患者占比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在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

生活水準的上升也導致其發病率逐年增加中。其中有95%的為男性患者,還有逐年年輕化發展的趨勢。

【中醫針灸】

中醫辨證痛風為濕熱內蘊,脈絡瘀阻。其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濕,通經活絡。而治療方法首選受累關節刺血,之後才進行針灸治療。

具體操作:

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後,以采血針將患部鮮紅或暗紅的瘀絡刺破,瘀血順勢而出,其顏色由暗紅轉為鮮紅後即可加壓止血。

刺血後選用針刺療法,具體用穴為百會穴、神庭穴、曲池穴、合穀穴、神門穴、足三裡穴、太沖穴、豐隆穴、內庭穴、陰陵泉穴以及阿是穴。採用毫針瀉法,有著清熱利濕、通經止痛的功效。每日治療一次,5次一個療程。通常2-3次即可直折病勢,安神定痛。

【中醫艾灸】

艾灸治療主要以痛點為主,和腫脹的部位,同時加上中脘,神闕,關元和足三裡,腎俞,腰陽關。

因為我們不僅僅要治療痛點,我們還要用艾灸的方式來恢復體能,來恢復被疾病破壞的正氣,用艾灸來升元陰元陽。艾灸的主要功能也是驅,補,通,調。就驅寒邪,補正氣,

通經絡,調整人體的陰陽。

【中醫拔罐】

中醫拔罐要點是要先刺血,針刺取穴取患側太白,大都,足三裡,三陰☆禁☆交,豐隆,太沖,曲池。皮膚常規消毒針刺,急性期進針後提插撚轉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後起針,10次為1個療程。

具體操作:

常規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在疼痛最明顯處垂直刺入2mm,

每個痛點刺3~5個點,隨後用抽氣式拔罐法,拔出3~5ml血液,10分鐘後取罐,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注意:由於所有治療痛風的藥物都會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程度上的損害,尤其是嘌呤類的藥物。為了防止其副作用,此文將介紹中醫的三種外治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