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帶你瞭解絲綢之路的發展史

首先來說一下絲綢之路它並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個道路系統,是由不同的路線所組成的一個基本走向,它是古代貫穿亞歐的通道。因為在這一通道上進行的貿易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

所以“絲綢之路”因此而得名。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它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因為史學家把溝通中西方的商路統稱為絲綢之路,其上下歷史跨越了2000多年,經過先秦,漢唐,宋元,明清四個時期,有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又分為北方絲路和南方絲路。北方陸上絲路指由黃河中下游通達西域的商路,繁榮于漢唐時期,是絲路的主幹道,全長7000多公里,分東、中、西三段。東段自西安到敦煌,中段敦煌至帕米爾或江布林,西段怛羅斯至羅馬。

海上絲路起于秦漢,

興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海上絲路的重要起點有廣州,煙臺,揚州,寧波,泉州等,規模最大的港口是廣州和泉州。廣州從秦漢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商港,明清實行海禁廣州又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泉州發端于唐,宋元時成為東方第一大港。歷代海上絲路,亦可分三大航線:

①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

②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③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歷史上開通和維護絲綢之路的動力並不是中國。漢武帝時期,匈奴一直進犯漢朝的邊界,殺戮漢朝官員和百姓。為了能夠聯合月氏族一起夾攻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但是等張騫回來時,漢朝已打敗匈奴。之後,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宣揚漢朝的強大和富裕,號召西域各國來長安朝見。出發時,張騫帶了大批禮品,準備賞賜給西域各國君主,其中最主要的是絲綢。一方面,當時西域各國沒有絲綢,“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長途運輸,只有像絲綢這樣本身價值高、分量輕,又經得起長期儲存的物品才最合適。這次通西域後,漢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團,
源源不斷地把絲綢運到西域,並配合著進行一次次的擴張。絲綢一開始不是作為一種正常貿易品出現的。不過,張騫出使後,西域商人看到有利可圖,並且絲綢流通到波斯、羅馬那裡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價格堪比黃金,因而不少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絡繹不絕地往返於這條路上,絲綢之路就是這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