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冰城新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丨哈爾濱市建委傾力打造哈站北廣場重點工程提升百姓出行滿意度

新建成的哈站北廣場。 記者蘇強攝

8月31日,哈站北廣場工程開始試運行;10月12日,哈站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工程正式投用,擔負起哈爾濱火車站每日進出列車85對、4萬至6萬人次旅客的疏散任務。

據統計,僅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長假期間,北廣場每日疏散旅客超過6萬人次,區域交通樞紐的載體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專案總體規劃推進過程中,哈爾濱市率先突破,承擔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市政配套工程建設任務的哈爾濱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提前謀劃、攻堅克難、統籌配套,如期完成了哈站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和地面廣場工程兩部分建設任務。

彰顯以人為本的民生情懷,哈市建委以歐式建築風格構建起獨樹一幟的地標建築,同時進一步提升區域路網貫通疏解能力,城市載體功能得到提高,大幅提升了百姓出行滿意度。

哈站北廣場竣工投用區域交通疏解激發新活力

走進新落成的哈爾濱站北站房,映入眼簾的歐式建築充滿神韻,廣場上旅客川流不息,地上地下立體交通樞紐快捷通暢,為哈站區域交通疏解帶來全新活力。

根據哈站改造專案總體規劃安排,哈爾濱市負責實施的哈站南、北廣場及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和區域交通疏解工程。北廣場工程建成後,將通過地下交通樞紐工程與哈站子站房、城市通廊、南站房、南廣場互聯互通,形成南北通透、上進下出的交通格局。

哈站北廣場工程緩解區域交通壓力。

哈爾濱站改造配套市政工程項目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一直是哈市鐵路建設項目的重中之重,哈市建委提前謀劃、統籌佈局、科學規劃、文明施工、合力推進,目前,如期完工的哈站北廣場及地下交通樞紐工程,不僅承擔了哈站旅客全部集散功能,也為困擾多年的哈站擁堵頑疾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

1打造“上進下出”立體交通樞紐

近日,記者在剛剛建成投用的哈站北廣場看到,灰色的石磚路面,寬闊舒適的站前廣場,在歐式建築風格北站房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大氣,不少旅客正通過北廣場進入站房購票乘車,坐落在北廣場上的伊維爾教堂修復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現場記者看到,哈站北廣場共設有四個出入口,通過兩進兩出的方式進出地下交通樞紐,位於北廣場的中心區域,

這裡設置了兩部扶梯,出站的旅客可以通過陽光大廳乘坐扶梯出站。記者注意到,哈站北廣場除了位於霽紅街既有的公交月臺外,在北廣場西側臨近海城橋區域開闢公交候車長廊,給市民、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此外,在北廣場左側的三角區域還設置了停車站,可滿足近150台車輛的停放。

車輛經行車通道進入地下落客區。

“地面廣場工程總用地面積約3.97萬平方米,由旅客集散廣場、停車場、景觀綠地等部分組成,並對原有的伊維爾教堂、育嬰堂等保護建築進行修繕。”哈爾濱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北廣場地下一層地下交通樞紐記者看到,灰色的地面,白色和綠色相間的牆柱,顯得環境整潔透亮,車位元線、區域標識、護欄、照明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地下一層除了設有294個停車位外,還設有專用落客區,落客區與鐵路子站房通過3個進站通道相連,車輛進入地下樞紐後可以通過送站通道抵達落客區。車輛可以按照標識駛離或者進入地下二層。地下二層為接客區,可實現320台計程車蓄車,出站旅客在這裡乘坐計程車出站。

哈站北廣場地下停車場

哈站北廣場地上停車場

“哈站北廣場工程分為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和地面廣場工程兩部分,通過兩層地下交通樞紐與鐵路子站房相連接,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共設置4個車輛出入口,同時在地下停車場、下沉廣場和陽光大廳,通過8部直梯、9部扶梯和4部人行梯供旅客進出站。負一層為送站區,負二層為接站區。”哈爾濱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哈爾濱站改造配套市政工程項目按照“上進下出”的設計理念,將進出站的客流進行分流。也就是說,乘客從地面廣場層進站,出站乘客則一律從地下走,兩者互不干擾。進站的乘客,下了公車或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可通過北廣場直接進站購票乘車,出站的乘客可在地下負二層乘車出站,也可通過下沉廣場乘坐扶梯出站。

旅客從下沉廣場乘坐扶梯出站

哈爾濱站改造配套市政工程項目的投用,除了解決了哈站老站房運力不足的問題,還承載了諸多城市功能。哈站北廣場緊鄰南崗、道裡商圈,聯通南崗秋林和道裡中央大街、哈一百商圈。不僅如此,作為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哈站北廣場也徹底打開了道裡的路網結構,將分擔哈站南廣場一半交通壓力,緩解霽虹橋交通流量。據介紹,哈站北廣場將彌補南廣場的交通局限性,徹底打通城中心交通節點。從道外、道裡去往哈站的車輛不必繞行南崗,其交通便捷性將輻射群力、松北新區,大大縮短新區至城市中心的距離。

2多方聯動把施工影響降低

哈站北廣場位於城市中心區域,施工給周邊環境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其中,尤為嚴重的是殘土的外運問題。為此,工程指揮部協調相關部門,形成聯動機制,把工程對城市影響降到最低。

據介紹,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工程需外運土方75萬立方米,外運殘土運輸車輛需5萬台次。按每天1000台次計算,需50個有效工作日。他們協調哈市交管、城管、行政執法部門及各區給予大力支持,僅用34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土方外運工作。

據瞭解,工程前期,工程指揮部與交警部門徒步進行現場踏查,研究殘土外運車輛行駛路線,提高了運土效率,同時降低了對沿線交通及環境的影響。每天早晚,指揮部分兩次與施工單位在現場研究出土順序、挖倔機占位、運輸車數量、車輛出入路線、出土量,確保土方外運有序高效進行。每天夜間,指揮部與施工單位對地下障礙清理工程量及時認定,保障土方外運進度。同時,強化施工單位自我約束,在施工現場出入口內硬化鋪裝,設清洗設施,殘土外運車輛出場前清洗車輪,夜間沿線道路做好清潔保障,發現問題及時清掃,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科學謀劃文明施工合力構建樣板工程

據工程部門介紹,2016年5月8日啟動建設的哈站北廣場工程,緊鄰新建的哈站子站房,東起霽虹街,西至海城橋,規劃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下交通樞紐工程由地下兩層交通樞紐構成,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停車泊位294個;地下二層停車泊位349個,出租待客320個。北廣場地面工程的旅客集散廣場占地1.44萬平方米,景觀綠地0.77萬平方米。

2016年5月8日,哈站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基礎工程施工單位進場,在未完全淨地的條件下,他們見縫插針,搶抓工期。哈市建委結合實際情況,工程指揮部與施工監理多次研究進行施工調整,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現場施工負責人員告訴記者,工程啟動時無法全面進行勘測,他們找專家把脈,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距離基坑近的建築物的支護方案、冬季施工方案等,都是請專家反復研究,多次修改,最終形成了安全有效、確保品質和工程進度的施工方案。

施工進程中,他們實施聯動機制,把安全文明施工做為頭等大事來抓。現場指揮部主動與安全站聯繫,無論是白天夜晚還是節假日,安全站相關人員都到現場檢查,具體指導系統安排,為抓好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起到了引領和促進作用。同時,對工程監理及施工單位負責人,指揮部也要求每天到現場聯合檢查安全文明施工情況,有問題及時指出,督促限時整改。工地上每天的工程例會、現場的安全檢查,時時處處、事無巨細,安全文明這根弦始終深入人心。

為有效提速工程建設,工程指揮部統籌兼顧,按工程進度預期快速推進。他們針對不同施工單位與不同監理單位同時進場的情況,不斷強調全域意識,要求分工不分家,多家施工單位都做到了相互支援,齊心協力,密切配合,達到了預期效果。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施工關鍵階段,面臨工期緊,基礎、主體施工單位交叉作業,晝夜三班倒連續施工,現場材料場地異常緊張。指揮部要求監理單位每個施工區域安排專人晝夜監理,指揮部夜間設專人現場值班,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每日兩次例會,協調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指揮部還每天不定時現場檢查監理及施工單位作業情況,形成合力推進安全有效工程進度的局面。

車輛行走路徑

計程車和社會車輛可從兩個方向駛入北廣場,一個是從海城橋方向,走海城橋輔道或走鐵順街可進入站前地工街;另一個是從霽虹街方向,可走尚志大街左轉進入北安街下穿地道橋,駛出後右轉進入海城橋右轉進入。

駛出北廣場向三個方向疏散:一是經地工街、地德里街或鐵順街駛出;二是經地工街、安寧街、撫順街駛出;三是經地工街右轉進入霽虹橋。

計程車可經地下交通樞紐接送旅客,以減輕路面交通壓力。經A、B兩入口計程車進入地下停車場,經過C、D兩出口計程車駛離。

此外,出站旅客可經出站陽光大廳、下沉廣場上至地面廣場,在站前地工街上可乘坐免費擺渡車,或步行至霽虹街公交站乘車駛離。

公交乘坐路徑

來自道裡區西部駛入哈站北廣場的2、14、21、32、110、133、383路公交,停靠在霽虹街北廣場站;來自友誼路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01、103、94、105路公交,停靠在霽虹街北廣場站;來自南崗區鐵路街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18路公交,在霽虹街站停靠,旅客步行進入北廣場;來自南崗區紅軍街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4、101、103、94路公交,停靠在工廠街站。

據統計,共有15條公交線路在哈站北廣場區域設立網站。其中,北廣場東側霽虹街共有月臺4處、線路14條,分別為公交2路、12路、21路、113路、383路、98路、101路、110路、16路、32路、103路、105路、64路、94路;北廣場西側公交長廊共有4條線路,分別為47路專線、21路、32路以及94路。

近期,47路哈站北廣場專線開通。線路走向為:由萬達文化旅遊城(臨時)首末站至哈站北廣場方向,填補哈站北廣場公交線網空白。

車輛泊車路徑

哈站北廣場共設置地上、地下三處停車場,共有近800個停車泊位。

地上停車場位於哈站北站房左前方的三角地帶,靠近海城橋一側,該停車場設有130餘個停車泊位。

地下停車場有2層,共有643個停車泊位,設A,B兩個入口。A口位於地下停車場東側三精腎病醫院旁的工廠胡同;B口位於地下停車場西側海城橋附近。

車輛經行車通道進入地下落客區。

“地面廣場工程總用地面積約3.97萬平方米,由旅客集散廣場、停車場、景觀綠地等部分組成,並對原有的伊維爾教堂、育嬰堂等保護建築進行修繕。”哈爾濱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北廣場地下一層地下交通樞紐記者看到,灰色的地面,白色和綠色相間的牆柱,顯得環境整潔透亮,車位元線、區域標識、護欄、照明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地下一層除了設有294個停車位外,還設有專用落客區,落客區與鐵路子站房通過3個進站通道相連,車輛進入地下樞紐後可以通過送站通道抵達落客區。車輛可以按照標識駛離或者進入地下二層。地下二層為接客區,可實現320台計程車蓄車,出站旅客在這裡乘坐計程車出站。

哈站北廣場地下停車場

哈站北廣場地上停車場

“哈站北廣場工程分為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和地面廣場工程兩部分,通過兩層地下交通樞紐與鐵路子站房相連接,地下交通樞紐工程共設置4個車輛出入口,同時在地下停車場、下沉廣場和陽光大廳,通過8部直梯、9部扶梯和4部人行梯供旅客進出站。負一層為送站區,負二層為接站區。”哈爾濱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哈爾濱站改造配套市政工程項目按照“上進下出”的設計理念,將進出站的客流進行分流。也就是說,乘客從地面廣場層進站,出站乘客則一律從地下走,兩者互不干擾。進站的乘客,下了公車或計程車等交通工具,可通過北廣場直接進站購票乘車,出站的乘客可在地下負二層乘車出站,也可通過下沉廣場乘坐扶梯出站。

旅客從下沉廣場乘坐扶梯出站

哈爾濱站改造配套市政工程項目的投用,除了解決了哈站老站房運力不足的問題,還承載了諸多城市功能。哈站北廣場緊鄰南崗、道裡商圈,聯通南崗秋林和道裡中央大街、哈一百商圈。不僅如此,作為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哈站北廣場也徹底打開了道裡的路網結構,將分擔哈站南廣場一半交通壓力,緩解霽虹橋交通流量。據介紹,哈站北廣場將彌補南廣場的交通局限性,徹底打通城中心交通節點。從道外、道裡去往哈站的車輛不必繞行南崗,其交通便捷性將輻射群力、松北新區,大大縮短新區至城市中心的距離。

2多方聯動把施工影響降低

哈站北廣場位於城市中心區域,施工給周邊環境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其中,尤為嚴重的是殘土的外運問題。為此,工程指揮部協調相關部門,形成聯動機制,把工程對城市影響降到最低。

據介紹,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工程需外運土方75萬立方米,外運殘土運輸車輛需5萬台次。按每天1000台次計算,需50個有效工作日。他們協調哈市交管、城管、行政執法部門及各區給予大力支持,僅用34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土方外運工作。

據瞭解,工程前期,工程指揮部與交警部門徒步進行現場踏查,研究殘土外運車輛行駛路線,提高了運土效率,同時降低了對沿線交通及環境的影響。每天早晚,指揮部分兩次與施工單位在現場研究出土順序、挖倔機占位、運輸車數量、車輛出入路線、出土量,確保土方外運有序高效進行。每天夜間,指揮部與施工單位對地下障礙清理工程量及時認定,保障土方外運進度。同時,強化施工單位自我約束,在施工現場出入口內硬化鋪裝,設清洗設施,殘土外運車輛出場前清洗車輪,夜間沿線道路做好清潔保障,發現問題及時清掃,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科學謀劃文明施工合力構建樣板工程

據工程部門介紹,2016年5月8日啟動建設的哈站北廣場工程,緊鄰新建的哈站子站房,東起霽虹街,西至海城橋,規劃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下交通樞紐工程由地下兩層交通樞紐構成,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停車泊位294個;地下二層停車泊位349個,出租待客320個。北廣場地面工程的旅客集散廣場占地1.44萬平方米,景觀綠地0.77萬平方米。

2016年5月8日,哈站北廣場地下交通樞紐基礎工程施工單位進場,在未完全淨地的條件下,他們見縫插針,搶抓工期。哈市建委結合實際情況,工程指揮部與施工監理多次研究進行施工調整,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現場施工負責人員告訴記者,工程啟動時無法全面進行勘測,他們找專家把脈,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距離基坑近的建築物的支護方案、冬季施工方案等,都是請專家反復研究,多次修改,最終形成了安全有效、確保品質和工程進度的施工方案。

施工進程中,他們實施聯動機制,把安全文明施工做為頭等大事來抓。現場指揮部主動與安全站聯繫,無論是白天夜晚還是節假日,安全站相關人員都到現場檢查,具體指導系統安排,為抓好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起到了引領和促進作用。同時,對工程監理及施工單位負責人,指揮部也要求每天到現場聯合檢查安全文明施工情況,有問題及時指出,督促限時整改。工地上每天的工程例會、現場的安全檢查,時時處處、事無巨細,安全文明這根弦始終深入人心。

為有效提速工程建設,工程指揮部統籌兼顧,按工程進度預期快速推進。他們針對不同施工單位與不同監理單位同時進場的情況,不斷強調全域意識,要求分工不分家,多家施工單位都做到了相互支援,齊心協力,密切配合,達到了預期效果。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施工關鍵階段,面臨工期緊,基礎、主體施工單位交叉作業,晝夜三班倒連續施工,現場材料場地異常緊張。指揮部要求監理單位每個施工區域安排專人晝夜監理,指揮部夜間設專人現場值班,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每日兩次例會,協調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指揮部還每天不定時現場檢查監理及施工單位作業情況,形成合力推進安全有效工程進度的局面。

車輛行走路徑

計程車和社會車輛可從兩個方向駛入北廣場,一個是從海城橋方向,走海城橋輔道或走鐵順街可進入站前地工街;另一個是從霽虹街方向,可走尚志大街左轉進入北安街下穿地道橋,駛出後右轉進入海城橋右轉進入。

駛出北廣場向三個方向疏散:一是經地工街、地德里街或鐵順街駛出;二是經地工街、安寧街、撫順街駛出;三是經地工街右轉進入霽虹橋。

計程車可經地下交通樞紐接送旅客,以減輕路面交通壓力。經A、B兩入口計程車進入地下停車場,經過C、D兩出口計程車駛離。

此外,出站旅客可經出站陽光大廳、下沉廣場上至地面廣場,在站前地工街上可乘坐免費擺渡車,或步行至霽虹街公交站乘車駛離。

公交乘坐路徑

來自道裡區西部駛入哈站北廣場的2、14、21、32、110、133、383路公交,停靠在霽虹街北廣場站;來自友誼路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01、103、94、105路公交,停靠在霽虹街北廣場站;來自南崗區鐵路街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18路公交,在霽虹街站停靠,旅客步行進入北廣場;來自南崗區紅軍街駛入哈站北廣場的14、101、103、94路公交,停靠在工廠街站。

據統計,共有15條公交線路在哈站北廣場區域設立網站。其中,北廣場東側霽虹街共有月臺4處、線路14條,分別為公交2路、12路、21路、113路、383路、98路、101路、110路、16路、32路、103路、105路、64路、94路;北廣場西側公交長廊共有4條線路,分別為47路專線、21路、32路以及94路。

近期,47路哈站北廣場專線開通。線路走向為:由萬達文化旅遊城(臨時)首末站至哈站北廣場方向,填補哈站北廣場公交線網空白。

車輛泊車路徑

哈站北廣場共設置地上、地下三處停車場,共有近800個停車泊位。

地上停車場位於哈站北站房左前方的三角地帶,靠近海城橋一側,該停車場設有130餘個停車泊位。

地下停車場有2層,共有643個停車泊位,設A,B兩個入口。A口位於地下停車場東側三精腎病醫院旁的工廠胡同;B口位於地下停車場西側海城橋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