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羽“單刀赴會”真相,其實魯肅才是大英雄

有一個詞叫做“張冠李戴”,說的是把姓張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影視或文學作品中為了體現某個人的個性,有時會把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張冠李戴,

為的是吸引眼球。《三國演義》中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可謂大快人心,讓人看了對武聖關羽崇敬有加,甚至有些人覺得這就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景。其實不然,真實的歷史往往缺少戲劇性,而論雄辯,還是文人技高一籌。

頭條號/讀歷史品人生

歷史上的“單刀赴會”是這樣的。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孫、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防備關羽增援。呂蒙取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說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著幾個部將,

佩掛單刀赴會。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

頭條號/讀歷史品人生

尤其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讓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阪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

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蔭。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 

頭條號/讀歷史品人生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

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可見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應是魯肅。

畢竟《三國演義》是篇小說,小說最重要的是使人物的性格豐富飽滿,也難怪會有張冠李戴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