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族文化·藏族|這門藝術居然已經走過了1300年的歷史!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唐卡歷史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

從西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唐卡至今已經有1300年多的歷史,唐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盛衰,融合,傳承後,從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畫派。即:衛藏地區(西藏自治區)的勉唐畫派,康巴地區(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中心、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噶瑪噶孜畫派,安多地區(青海地區)的熱貢畫派。

據《大昭寺志》記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後,

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親手裝幀。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五世達賴喇嘛在其《釋迦佛像記.水晶寶鏡》中也明確的記載了此事。在西元7世紀到8世紀,唐卡開始了緩慢的發展。由於9世紀,是藏區比較動盪的年代,期間經歷了:西元815年,藏王赤德松贊駕崩;第五個兒子赤祖德贊繼位贊普;西元841年赤祖德贊為貴族所弑,其兄達磨達瑪烏都贊(朗達瑪)繼位贊普,
讓整個西藏經歷了"朗達瑪滅佛"的重創。使整個藏區的唐卡所剩無幾。由於朗達瑪滅佛致使吐蕃諸將和部屬叛離了朗達瑪,奴隸以及屬民先後在各地紛紛起義。西元877年,奴隸起義軍佔據吐蕃雅隆河谷等地之後,吐蕃王朝滅亡。西元895年,吉德尼瑪袞的後代在阿裡建立古格王朝,以後日巴袞據芒域建立拉達克王朝。西元978年,魯麥.喜饒楚臣等人在桑耶寺,
噶迥寺授徒傳法,佛教在西藏地區再度傳播,歷史上稱為佛教後弘期元年。西元10世紀唐卡藝術迎來了第二個春天,開始了有序發展。11~12世紀是唐卡藝術形成系統時期。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當、希解、覺宇、覺囊、郭紮、夏魯等小派形成時期。13~14世紀,唐卡藝術風格凸顯,穩步發展,形成唐卡三大畫派:勉唐,噶孜,熱貢畫派,明清時期是唐卡繪畫藝術發展的繁榮時期,
還形成了三大畫派旗下很多畫派。 

明清兩代,中央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統治,採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領的辦法,明封八王,清封達賴、班禪及呼圖克圖即是這種管理的具體實施。這些措施對西藏社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西藏的唐卡藝術也隨著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個時期的唐卡,一是數量明顯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畫派,這是西藏繪畫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西藏繪畫藝術更趨成熟的表現。大體說來,前藏的唐卡構圖嚴謹,筆力精細,尤擅肖像,善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後藏的唐卡用筆細膩,風格華麗,構圖講究飽滿,線條精細,著色濃豔,屬工筆彩的畫法。

從時間上,我們大致可把唐卡藝術分為4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7至9世紀的檻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傳佛教的濫觴期。構圖簡練,多用青、黃、赤、白4種根本顯色繪成。人物造像幾乎全☆禁☆裸,僅以梵繩、八寶為莊嚴,主尊畫得較大,多直線。第二個時期是12世紀左右,即藏傳佛教的後宏期。西藏江孜地區形成了一種以印度健陀羅、尼泊爾、漢地和西藏本土藝術風格相互影響融合的地方藝術風格流派,即江孜畫派。其特點是造型比例適當,著重心理表現,突出個性特徵的寫實手法。第三個時期是15至16世紀,即藏族佛教藝術的繁盛期。宗教上層參與唐卡的創作活動,產生了著名的“門者畫派”、“門薩畫派”和“嘎瑪貢畫派”。第四個時期是18至19世紀,也就是唐卡繪畫的鼎盛時期。這時期的藝術風格主要受到漢地工筆重彩技法的影響。它的發展前後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18世紀八邦寺高僧多傾覺和曲吉牛勤所創的“新嘎瑪貢”畫派為其代表。這一畫派學習漢族工筆劃傳統,重暈染、烘托、勾勒,藝術上已不滿足原有的樸素、簡潔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所謂“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來豐富畫面效果。第二階段是19世紀初所形成的“漢風”時期。“新嘎瑪貢”畫派在第一階段華麗富貴的風格基礎上,開始追求漢畫設色雅致、清新的風格,並將一些漢地通用的“福”、“壽”之類吉祥詞繪於畫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藝術風格。 

注:以上民族資料與相關圖片來自於網路搜索,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官方網站——//www.minzuwc.com/

企鵝媒體平臺ID——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從時間上,我們大致可把唐卡藝術分為4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7至9世紀的檻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傳佛教的濫觴期。構圖簡練,多用青、黃、赤、白4種根本顯色繪成。人物造像幾乎全☆禁☆裸,僅以梵繩、八寶為莊嚴,主尊畫得較大,多直線。第二個時期是12世紀左右,即藏傳佛教的後宏期。西藏江孜地區形成了一種以印度健陀羅、尼泊爾、漢地和西藏本土藝術風格相互影響融合的地方藝術風格流派,即江孜畫派。其特點是造型比例適當,著重心理表現,突出個性特徵的寫實手法。第三個時期是15至16世紀,即藏族佛教藝術的繁盛期。宗教上層參與唐卡的創作活動,產生了著名的“門者畫派”、“門薩畫派”和“嘎瑪貢畫派”。第四個時期是18至19世紀,也就是唐卡繪畫的鼎盛時期。這時期的藝術風格主要受到漢地工筆重彩技法的影響。它的發展前後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18世紀八邦寺高僧多傾覺和曲吉牛勤所創的“新嘎瑪貢”畫派為其代表。這一畫派學習漢族工筆劃傳統,重暈染、烘托、勾勒,藝術上已不滿足原有的樸素、簡潔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所謂“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來豐富畫面效果。第二階段是19世紀初所形成的“漢風”時期。“新嘎瑪貢”畫派在第一階段華麗富貴的風格基礎上,開始追求漢畫設色雅致、清新的風格,並將一些漢地通用的“福”、“壽”之類吉祥詞繪於畫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藝術風格。 

注:以上民族資料與相關圖片來自於網路搜索,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官方網站——//www.minzuwc.com/

企鵝媒體平臺ID——民族元素文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