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暗之光:紐西蘭約翰山天文臺觀星記

沿著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和貝塔星的中點劃根垂直的直線,與南十字星Mimosa與Palida兩顆星的延長線相交,那個落下的方向就是南極。古代的航海者們,就用它來確定方向。在紐西蘭南島Tekapo湖旁的約翰山上,

我見到了和麥哲倫們當初所見一樣的,一整片搖搖欲墜的星空。

人煙稀少的蒂卡普湖,風景有幾分像我國新疆

紐西蘭夏日的白晝很長,晚上十點多,南島才迎來徹底的黑夜。木星伴著月亮升起,將夜空下的蒂卡普湖湖面,映照得亮如明鏡,

甚至能看見水波泛動的微微光澤。

日落後的蒂卡普湖,湖水泛著神秘的幽藍色

紐西蘭的奧拉基麥肯奇國際黑暗天空保護區(Aoraki Mackenzie 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是南半球的第一個暗夜天空保護區,也是全球最大的暗夜天空保護區。它西臨南阿爾卑斯山,東靠雙拇指山,幅員430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四周環繞著巍峨壯麗的高山美景。

其中,俯瞰著麥肯奇盆地及蒂卡普湖的約翰山天文臺,被認為是世界上頂級的觀察和研究南半球天空的地點之一。

我在入住旅館時就預約了約翰山“地球與天空”觀星之旅(Earth & Sky)。晚上八點,遊覽車把我接到鎮上的觀星辦公室,在這裡當場排隊買票。如果天氣條件不佳,你也可以選擇不冒這個險,打道回府。買完票後又去排隊領棉衣,

“今晚很晴朗,你們一定會看到很多星星的!”發棉衣的小夥子似乎比我們這些遊客還要激動。

搭車上山。沒有路燈,黑夜以包圍一切的態勢襲來,我看不清身旁乘客的臉,車窗外只有以螢光畫出的行車路線。導遊介紹著關於約翰山的情況。這座天文臺因其年均晴朗天數、大氣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再加上獨一無二的暗黑夜空,被國際公認為觀測南半球夜空的最佳天文臺之一。

負責管理的坎特伯雷大學在這裡設立了四座大型望遠鏡,供來自紐西蘭和全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使用,其中包括紐西蘭最大的望遠鏡,每晚最多能觀測到五千萬多顆星星。而專業的星空旅行公司Earth & Sky則負責每晚組織遊客上山觀星,並給予專業的導遊服務。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看見的所有星星,都是來自昨天的,那時候人類尚未誕生,海洋尚是陸地。

而今天它們上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夠知道。”導遊以這幾句煽情的話作為結語,而車廂也隨之安靜下來,也許大家都在默默思索宇宙的浩茫與人類的渺小。很快,拐過幾個彎,我們進入了天文臺的平坦領地。“現在大家可以下車了,如果明天白天有時間的話,歡迎大家上山來。我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到底長什麼樣。”我發誓,這是我當天聽過最好笑的笑話。

山上一片漆黑,只有地上暗紅色的螢光鋪設出路和臺階的方向。走動需要非常小心,不然就會撞到別人。“有沒有說普通話的遊客?”有點意外,在這天文臺,居然有中文導遊服務。我們往聲音的來源聚去,是一個年輕的男孩子。交談得知,Ken來自香港,大學畢業後沒有馬上選擇工作,而是來到紐西蘭,在這裡邊打工邊度假。據他說今天天氣很好,寧靜晴朗,是觀星的好日子。“冬天山頂的風曾經達到200多公里/小時,氣溫降到零下十攝氏度,人都很難在戶外行走。”

因為喜歡觀星,Ken在這裡學習了不少關於天文的知識。他的老師Fraser Gunn當晚不在,據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星癡,曾經徹夜在山頂拍攝星空的照片。天文臺的明信片和畫冊裡,不少都是他的作品。

“紐西蘭人真的很棒。”順著Ken手指的方向,我們望向Tekapo城鎮那一片微弱的黃色燈光。“不說你可能不會注意到,但為了減少光污染,小鎮的路燈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所以這裡的星空才格外清晰。”

約翰山天文臺是南半球最佳觀星地之一

我抬頭看天。銀河如潑翻的牛奶,傾倒在天空的中心。大小麥哲倫星雲仿佛兩團柔軟的棉絮,散落在不遠處——難以想像那麼小的一個圖案,實際上是一整個浩瀚星系!

Ken打開他射程遙遠的專業手電筒,為我們一一描繪出星空的圖案——在古老的航海年代,人們是如何在南十字星以及它的兩顆指向星的幫助下,尋找南極的方向。而夏季星空中最明亮的星呢,那是天狼星;木星通常伴隨月亮出現,如果把望遠鏡對準它,可以看到耀眼的光環和衛星;獵戶星有著華麗的腰帶和盾牌;觀察小犬星則需要一點想像力,因為它只有兩顆可以肉眼看見的星星而已……在Ken的超級手電筒的指引下,原本混沌的星空開始清晰起來。

“好大的流星!”團裡的另外一個女孩叫起來。我轉頭尋找,卻已經太遲。“一定會再出現的,”Ken安慰我說,“每晚我都能看到三四顆呢。流星雨的時候就更多了。”“那顆慢慢移動的星,是跑得比較慢的流星麼?”我注意到天空中有一顆顏色稍淡的星,正由東往西運動。“噢,那是人造衛星或太空工作站一類。”Ken解釋說。

南半球的夏季星空

我們又來到天文臺的巨大望遠鏡前。Ken熟練地調整角度,一團像印象派畫作一樣的星雲華麗地出現在了鏡頭裡,說不清究竟有多少顆星點,璀璨地組合在一起。那是從多久以前傳來的光呢?那些光裡,有與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存在嗎?“這是我的最愛,47Tucanae星雲。”Ken的語氣,仿佛是在炫耀一件他心愛的寶貝。其實,包括他在內的天文臺工作人員都是星癡,有時候送走了遊客,他們仍然不願離去,就睡在玻璃房子裡整夜看著星空度過。“你知道嗎?冬季星空要美得多,光銀河的亮度,就是現在的三到四倍。當然,環境也非常惡劣。”也許,我在心中權衡,下次我會選擇在冬天再來拜訪一次約翰山。

只有地上暗紅色的螢光鋪設出路和臺階的方向。走動需要非常小心,不然就會撞到別人。“有沒有說普通話的遊客?”有點意外,在這天文臺,居然有中文導遊服務。我們往聲音的來源聚去,是一個年輕的男孩子。交談得知,Ken來自香港,大學畢業後沒有馬上選擇工作,而是來到紐西蘭,在這裡邊打工邊度假。據他說今天天氣很好,寧靜晴朗,是觀星的好日子。“冬天山頂的風曾經達到200多公里/小時,氣溫降到零下十攝氏度,人都很難在戶外行走。”

因為喜歡觀星,Ken在這裡學習了不少關於天文的知識。他的老師Fraser Gunn當晚不在,據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星癡,曾經徹夜在山頂拍攝星空的照片。天文臺的明信片和畫冊裡,不少都是他的作品。

“紐西蘭人真的很棒。”順著Ken手指的方向,我們望向Tekapo城鎮那一片微弱的黃色燈光。“不說你可能不會注意到,但為了減少光污染,小鎮的路燈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所以這裡的星空才格外清晰。”

約翰山天文臺是南半球最佳觀星地之一

我抬頭看天。銀河如潑翻的牛奶,傾倒在天空的中心。大小麥哲倫星雲仿佛兩團柔軟的棉絮,散落在不遠處——難以想像那麼小的一個圖案,實際上是一整個浩瀚星系!

Ken打開他射程遙遠的專業手電筒,為我們一一描繪出星空的圖案——在古老的航海年代,人們是如何在南十字星以及它的兩顆指向星的幫助下,尋找南極的方向。而夏季星空中最明亮的星呢,那是天狼星;木星通常伴隨月亮出現,如果把望遠鏡對準它,可以看到耀眼的光環和衛星;獵戶星有著華麗的腰帶和盾牌;觀察小犬星則需要一點想像力,因為它只有兩顆可以肉眼看見的星星而已……在Ken的超級手電筒的指引下,原本混沌的星空開始清晰起來。

“好大的流星!”團裡的另外一個女孩叫起來。我轉頭尋找,卻已經太遲。“一定會再出現的,”Ken安慰我說,“每晚我都能看到三四顆呢。流星雨的時候就更多了。”“那顆慢慢移動的星,是跑得比較慢的流星麼?”我注意到天空中有一顆顏色稍淡的星,正由東往西運動。“噢,那是人造衛星或太空工作站一類。”Ken解釋說。

南半球的夏季星空

我們又來到天文臺的巨大望遠鏡前。Ken熟練地調整角度,一團像印象派畫作一樣的星雲華麗地出現在了鏡頭裡,說不清究竟有多少顆星點,璀璨地組合在一起。那是從多久以前傳來的光呢?那些光裡,有與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存在嗎?“這是我的最愛,47Tucanae星雲。”Ken的語氣,仿佛是在炫耀一件他心愛的寶貝。其實,包括他在內的天文臺工作人員都是星癡,有時候送走了遊客,他們仍然不願離去,就睡在玻璃房子裡整夜看著星空度過。“你知道嗎?冬季星空要美得多,光銀河的亮度,就是現在的三到四倍。當然,環境也非常惡劣。”也許,我在心中權衡,下次我會選擇在冬天再來拜訪一次約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