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胡希恕:感冒證治全講

冬春交替,在反復降溫和回溫的夾擊下,感冒頻發。一起學習下胡希恕先生診治一般傷風感冒和流行性☆禁☆感冒的臨床經驗。

這裡討論的感冒,是一般的傷風感冒(簡稱感冒,俗稱傷風)和流行性☆禁☆感冒(簡稱流感)。

它們的臨床表現有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聲音嘶啞、咽幹癢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以及惡寒、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虛脫等全身症狀;有的伴有食欲不振、嘔惡、便幹、腹瀉等胃腸症狀;小兒有時伴有驚厥。

上述臨床表現就其全身症狀來說悉為表證,

其兼症則或為裡證,或為半表半裡證。

感冒初起,一般都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呈現,即為太陽病階段,依法均當汗解。

若為表虛自汗出的桂枝湯證,則用桂枝湯類方劑治療;若為表實無汗的麻黃湯證,則用麻黃湯類方劑治療。

但當用麻黃湯時,很多情況反不若用葛根湯為妥,特別是惡寒重而不喘者,更是如此。

若虛人感冒,雖有表證,但因機能沉衰而但惡寒不發熱,脈微細,但欲寐,或疲倦虛脫,即謂為少陰病者,與麻黃附子甘草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是為正治。

若惡寒期以發汗法治療的階段已過,

而病不解者,則有轉屬少陽或陽明的機變,依法應和解少陽之邪或清陽明裡熱,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白虎湯皆為遣方的主體。但感冒、流感一般無承氣湯證。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的主症見仲景書,此處不擬贅述。以下幾點為臨床所常見,宜注意:口苦,不欲飲食,苔白而幹;嘔而發熱;或發汗後熱不解(或微有惡寒);或頭痛如裂等等,均為柴胡證。

口乾舌燥者,

皆宜小柴胡東加石膏治之;若白苔兼黃苔者,心下發堵脹滿、大便幹者,高熱階段而嘔吐劇者,均宜大柴胡加石膏湯治之,則一般可愈。

也有感冒、流感初起,一來即不是純表證,而是表與裡或表與半表半裡的合病證者,即應合方治之。

其中葛根湯與小柴胡湯合方的兩解之法最為常見。

其症為惡寒發熱,嘔,不欲食,或嘔而頭痛,流感期小兒多病此證;口乾舌燥者加石膏更妙。有很多病人發高熱,已進到柴胡證階段而醫生想不到這兒,這是應予以注意的。

若表裡同病,表不解而下利者,視有汗、無汗適證選桂枝加葛根湯或葛根湯治療,多迎刃而解。

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狀,以咳嗽、咽痛(包括扁桃體炎)最為常見,略述如下:

只是咽痛,《傷寒論》有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等方。

不過,作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一般多作為感冒的一個主要症狀出現,較嚴重時即為感冒和扁桃體炎的合併症。

作為感冒的合併症,適證宜選桂枝湯或葛根東加桔梗(即與桔梗湯的合方),但無表證者,麻黃、桂枝不可用。

咽痛而無表證,可用桔梗湯;若口苦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東加桔梗再加石膏佳。

若扁桃體已經化膿,此時桔梗湯不足以治,必須用白虎湯清其高熱,或用白虎東加馬勃,也可再加生地黃、麥冬,即所謂白虎增液湯以治之;有時也有用黃連解毒丸苦寒直折的機會。

對咳嗽,在感冒初期,可于解表方劑中適證加鎮咳藥以照顧其症狀,此時後世方的桑菊飲可用(偏於治咳,對於傷風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於不顧,只著眼於表證,表解則咳亦得到緩解。

若表解後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樸東加減很好使,其方為:半夏四錢,厚朴三錢,紫蘇葉二錢,生薑三錢,茯苓四錢,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須加杏仁三錢,栝樓一兩,橘皮六錢,桑白皮三錢。

若乾咳無痰或痰少者,可以小柴胡湯中增量大棗至六枚,再加橘皮七至八錢,本方對咳而致吐或百日咳也有良效。

以上為感冒一般情況的論治,特殊情況還應宗《傷寒論》的理法辨證施治之。

不過,臨床實踐證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況即使方藥對證,也只能挫其凶勢,多數痊癒在少陽病的後期和陽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

至於但發熱不惡寒而渴的溫病,乃裡熱盛已傷津或表裡俱熱,此非表證,不可與太陽病等同視之。既非表證,則不可用汗法治之,辛溫宜忌,辛涼發汗亦不可用。

《傷寒論》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蓋咽幹、口渴、內熱擾擾而心煩者,均不可發汗也。

陳某,男,24歲,病案號97771。 初診日期1965年10月9日

昨天打籃球後用涼水洗澡,今早感惡寒身熱(T38.6℃)、無汗、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此屬太陽表實證,治以發汗解表,與麻黃湯。

麻黃三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杏仁三錢。

結果:上藥急煎即服,並加蓋棉被得微汗出,熱漸退,未再服藥,調養兩天自愈。

劉某,女,28歲,病案號12517。 初診日期1965年8月30日

昨日受涼後,出現鼻流清涕、噴嚏、頭痛、頭暈、微惡風寒,咽癢,舌苔薄白浮黃,脈細數。證屬太陽陽明合病,與桑菊飲加石膏。

蘆根五錢,桑葉三錢,菊花三錢,連翹三錢,薄荷二錢,杏仁二錢,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二劑,症已。

張某,男,44歲,病案號96718。 初診日期1965年2月25日。

自昨日來,惡寒,無汗,項背強,頭痛,腿痛,口唇幹,舌苔薄白,脈浮緊。證屬太陽陽明合病,與葛根東加石膏。

葛根三錢,桂枝三錢,麻黃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二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

結果:上藥服一劑,感冒證解。

唐某,男,35歲,病案號37867。 初診日期1965年4月24日。

感冒三天,咽痛,口幹,噁心,不欲食,頭痛、頭暈,咳則右上胸疼,舌苔白,脈弦細稍數。證屬少陽陽明合病,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方證。

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黨參三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苦桔梗三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三劑,口幹、咽痛已,咳嗽亦不明顯,但感噁心、腰痛,下肢涼,上方去苦桔梗,加桂枝、赤芍各三錢,生龍骨、牡蠣各五錢,服三劑諸證已。

張某,女,27歲,病案號125。 初診日期1965年9月24日。

一月來感冒,頭暈、咽痛、咽癢、鼻塞、流涕等反復出現,前醫曾診為“秋燥”、風熱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桑菊飲、銀翹散等,症狀不減卻越來越重,因而找胡老會診。

近症:頭暈,頭痛,背痛,惡寒,咽癢而咳,咯痰困難,晚上尤甚,口苦咽幹,舌苔薄白,脈弦細數。

胡老辨證為三陽合病,為柴胡桂枝湯合半夏厚朴東加石膏方證。

柴胡四錢,黨參三錢,半夏四錢,黃芩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厚朴三錢,蘇子二錢,蘇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三劑,頭暈、頭痛、口苦解,背痛、咳嗽減未已,仍微惡寒,脈已不數,與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湯,服六劑症已。

許某,男,47歲,病案號3752。 初診日期1978年5月4日

感冒2天,右頭痛,自覺無精神,兩手逆冷,無汗惡寒,口中和,不思飲,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咽紅濾泡增生多。

此屬虛寒表證,治以溫陽解表,與麻黃附子甘草加川芎湯:

麻黃三錢,制附子三錢,炙甘草二錢,川芎三錢。

結果:上藥服一劑,微汗出,頭痛解,未再服藥,調養兩日,精神如常。

文摘自《胡希恕醫論醫案》、《經方傳真》

推薦關注: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狀,以咳嗽、咽痛(包括扁桃體炎)最為常見,略述如下:

只是咽痛,《傷寒論》有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等方。

不過,作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咽痛,一般多作為感冒的一個主要症狀出現,較嚴重時即為感冒和扁桃體炎的合併症。

作為感冒的合併症,適證宜選桂枝湯或葛根東加桔梗(即與桔梗湯的合方),但無表證者,麻黃、桂枝不可用。

咽痛而無表證,可用桔梗湯;若口苦不欲食,可以小柴胡東加桔梗再加石膏佳。

若扁桃體已經化膿,此時桔梗湯不足以治,必須用白虎湯清其高熱,或用白虎東加馬勃,也可再加生地黃、麥冬,即所謂白虎增液湯以治之;有時也有用黃連解毒丸苦寒直折的機會。

對咳嗽,在感冒初期,可于解表方劑中適證加鎮咳藥以照顧其症狀,此時後世方的桑菊飲可用(偏於治咳,對於傷風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於不顧,只著眼於表證,表解則咳亦得到緩解。

若表解後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樸東加減很好使,其方為:半夏四錢,厚朴三錢,紫蘇葉二錢,生薑三錢,茯苓四錢,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須加杏仁三錢,栝樓一兩,橘皮六錢,桑白皮三錢。

若乾咳無痰或痰少者,可以小柴胡湯中增量大棗至六枚,再加橘皮七至八錢,本方對咳而致吐或百日咳也有良效。

以上為感冒一般情況的論治,特殊情況還應宗《傷寒論》的理法辨證施治之。

不過,臨床實踐證明,在感冒初期,很多情況即使方藥對證,也只能挫其凶勢,多數痊癒在少陽病的後期和陽明病的初期,此不可不知。

至於但發熱不惡寒而渴的溫病,乃裡熱盛已傷津或表裡俱熱,此非表證,不可與太陽病等同視之。既非表證,則不可用汗法治之,辛溫宜忌,辛涼發汗亦不可用。

《傷寒論》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蓋咽幹、口渴、內熱擾擾而心煩者,均不可發汗也。

陳某,男,24歲,病案號97771。 初診日期1965年10月9日

昨天打籃球後用涼水洗澡,今早感惡寒身熱(T38.6℃)、無汗、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此屬太陽表實證,治以發汗解表,與麻黃湯。

麻黃三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杏仁三錢。

結果:上藥急煎即服,並加蓋棉被得微汗出,熱漸退,未再服藥,調養兩天自愈。

劉某,女,28歲,病案號12517。 初診日期1965年8月30日

昨日受涼後,出現鼻流清涕、噴嚏、頭痛、頭暈、微惡風寒,咽癢,舌苔薄白浮黃,脈細數。證屬太陽陽明合病,與桑菊飲加石膏。

蘆根五錢,桑葉三錢,菊花三錢,連翹三錢,薄荷二錢,杏仁二錢,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二劑,症已。

張某,男,44歲,病案號96718。 初診日期1965年2月25日。

自昨日來,惡寒,無汗,項背強,頭痛,腿痛,口唇幹,舌苔薄白,脈浮緊。證屬太陽陽明合病,與葛根東加石膏。

葛根三錢,桂枝三錢,麻黃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二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

結果:上藥服一劑,感冒證解。

唐某,男,35歲,病案號37867。 初診日期1965年4月24日。

感冒三天,咽痛,口幹,噁心,不欲食,頭痛、頭暈,咳則右上胸疼,舌苔白,脈弦細稍數。證屬少陽陽明合病,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方證。

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黨參三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苦桔梗三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三劑,口幹、咽痛已,咳嗽亦不明顯,但感噁心、腰痛,下肢涼,上方去苦桔梗,加桂枝、赤芍各三錢,生龍骨、牡蠣各五錢,服三劑諸證已。

張某,女,27歲,病案號125。 初診日期1965年9月24日。

一月來感冒,頭暈、咽痛、咽癢、鼻塞、流涕等反復出現,前醫曾診為“秋燥”、風熱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桑菊飲、銀翹散等,症狀不減卻越來越重,因而找胡老會診。

近症:頭暈,頭痛,背痛,惡寒,咽癢而咳,咯痰困難,晚上尤甚,口苦咽幹,舌苔薄白,脈弦細數。

胡老辨證為三陽合病,為柴胡桂枝湯合半夏厚朴東加石膏方證。

柴胡四錢,黨參三錢,半夏四錢,黃芩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厚朴三錢,蘇子二錢,蘇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茯苓三錢,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一兩半。

結果:上藥服三劑,頭暈、頭痛、口苦解,背痛、咳嗽減未已,仍微惡寒,脈已不數,與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湯,服六劑症已。

許某,男,47歲,病案號3752。 初診日期1978年5月4日

感冒2天,右頭痛,自覺無精神,兩手逆冷,無汗惡寒,口中和,不思飲,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咽紅濾泡增生多。

此屬虛寒表證,治以溫陽解表,與麻黃附子甘草加川芎湯:

麻黃三錢,制附子三錢,炙甘草二錢,川芎三錢。

結果:上藥服一劑,微汗出,頭痛解,未再服藥,調養兩日,精神如常。

文摘自《胡希恕醫論醫案》、《經方傳真》

推薦關注: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