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偵探小說女王”愛葛莎·克利斯蒂:曾經疲憊心碎,寫書只為賺錢

“當你對這個世界感到疲倦的時候,你不需要去迎合這個世界,

而是可以自己創造一個世界。”

文 ✎ 李依曼

編輯 ✎ 張慧

11月10日,在全球億萬粉絲的翹首期盼中,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電影《東方列車謀殺案》如期上映。

73年前出版的這本小說,經歷過至少3次電影改編,仍然能集結眾星雲集的卡司,吸引眾多觀眾的矚目,可謂超級大IP。有這樣號召力的人,非“偵探小說女王”愛葛莎·克利斯蒂莫屬。

從鏡頭前面容端莊、姿態優雅的愛葛莎·克利斯蒂身上,

很難看出她翻江倒海的“內心戲”。

1949年10月,克利斯蒂給出版商比利·柯林斯寫了一封與作品無關的信,原因是“收到了許多粉絲的來信,他們對我是‘這樣一個老太太’感到驚訝”。更讓她憤怒的是,劇院製片人伯蒂•邁耶竟然毫不客氣地對她的宣傳照評頭品足:“坦白說吧,

愛葛莎,這張照片讓你看起來足有70歲。”

克利斯蒂沒有讓邁耶閉嘴,而是把他的話牢牢記在心裡。

“沒有人喜歡這些照片,也許是因為它們根本沒有被修飾過,所有的線條和皺紋都在上面。”59歲的克利斯蒂怒氣衝衝地寫道,“該死,我根本不是70歲,連60歲都沒到呢。”她還反省自己在照片中所穿的粉色夾克衫,因為“粉紅色讓人顯得多愁善感,而不是殺氣凜冽”。

正如克利斯蒂所說,

內心深處,她一直都是那個穿著彼得·潘小圓翻領的前衛女孩。天性浪漫,充滿幻想,寡言少語但善於觀察,靈感像山泉般隨時可能噴湧而出。

故去多年後,她的故事還在繼續。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沉迷於她筆下精巧優美、環環相扣的縝密犯罪計畫。

寫作“只不過是在沙發墊上

繡花的自然延續”

從記事起,克利斯蒂就在腦中臆造了一群夥伴,先是小獅子狗、小松鼠和小樹,

後來是“基頓”一家。因為沒去上學,她又在想像中創辦了一所小學,學校裡有7個相貌不同、性格迥異的女孩。

為了抓住這些突然出現的靈感,克利斯蒂平時手邊至少準備半打筆記本,在茶館裡聽說了讓她震驚的故事,在報紙上讀到的詐騙案,以及各種毒素、藥物的效用,都被記了下來。

她不停地記錄,寫滿了上百個筆記本。

在克利斯蒂看來,想像中的人物遠比在現實生活中邂逅的人要生動得多。畢竟,“一個人能參與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當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與寫作碰撞,便成就了克利斯蒂令人驚歎的多產和暢銷。她曾借小說人物之口得意地抱怨,她總是至少想到5種絕妙的情節,在它們之間作出抉擇實在是太痛苦了。英國著名推理作家朱利安•西蒙斯認為,她“在迷惑人的詭計方面無人能及”。

真正讓克利斯蒂成為藝術大師的,是她設置的懸念。與真實犯罪故事相比,她的小說更像是精心設置的謎題或是桌遊,沒有希區柯克式的陰謀詭計和令人不適的血腥描寫,而是探究人性深處的原罪和欲望。

有人批評克利斯蒂的作品語言粗陋,人物單薄。但她的崇拜者指出,她可以用最精簡的描述和清晰的對白賦予十幾個角色不同的個性,她的幽默感、節奏感和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其他作家難以匹敵的。

儘管擁有這樣的才華,年輕時,克利斯蒂從未有過當作家的野心。

和同時代的女孩一樣,她熱衷於唱歌跳舞和談情說愛,滿心只考慮如何擇一位佳婿,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而寫作“只不過是在沙發墊上繡花的自然延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那年,克利斯蒂如願嫁給了鍾情的男人,生了一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過上了像模像樣的家庭生活。

她引以為榮的身份是已婚婦女,寫書則是副業。她甚至沒在家裡給自己準備一個書房,只是在臥室裡放洗臉盆用的大理石桌面和餐桌上草草寫作。

甜蜜的小日子似乎會永遠持續下去,她對寫作的熱情逐漸淡漠,對婚後撰寫的幾本書毫無印象,以前寫過的小說更是早被拋到了腦後。以至於兩年後收到出版公司邀請信時,她還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命運的轉捩點猝不及防地降臨。

只是一個疲憊而心碎的女人

1926年12月3日晚上9點30分,克利斯蒂從扶手椅中坐起,摘下婚戒,爬上樓梯親吻了熟睡中的7歲女兒羅莎琳德,跟心愛的約克夏梗犬彼得道再見,然後開車離家,靜靜消失在寒冷深沉的夜色中。

第二天,員警在採石場附近的陡坡上發現了她開的莫里斯·考利汽車,車裡裝著一件皮衣和一本過期的駕照,司機卻下落不明。

在警方的描述中,失蹤女子35歲,身高5.7英尺,紅發灰眼睛,皮膚白皙,體型勻稱,穿著灰色和深灰色的羊毛開衫,戴一枚鑲珍珠的白金戒指。

克利斯蒂的失蹤,引發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搜尋行動。1000多名員警和1.5萬名志願者上天入海地四處搜尋,飛機、潛水夫和嗅探犬參與其中。到第二個星期,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頭版。

各種猜測甚囂塵上。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新小說的宣傳噱頭,也有人猜測發生了最壞的情況。

警方請來《福爾摩斯探案集》作者柯南·道爾做“高參”。這位神秘主義者預測她還活著,只不過“半是迷糊,半是另有目的”。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作為最大的嫌疑人,她那位花心的飛行員丈夫阿爾奇成了眾矢之的。

摯愛的母親去世後,克利斯蒂被可怕的孤獨感包圍,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失眠、厭食、極度消沉。她在簽支票時突然忘了自己的姓名,因為發動不了汽車引擎而崩潰大哭。被她視為救命稻草的丈夫阿爾奇,卻在此時宣佈愛上了別人,要跟她離婚。

她失蹤那天,丈夫宣佈即將和情人一起去度週末。

後來,克利斯蒂告訴英國《每日郵報》,那天晚上,她非常痛苦,覺得生活無法再繼續下去。她離開家,打算做一些“絕望的事”。開到離採石場不遠的那條路時,她鬆開了方向盤,任由車徑直向前沖去。汽車猛地一跳突然停住,她被甩到方向盤上,撞到了頭。

那一刻,她不是書迷心目中冷靜睿智的“阿婆”,只是一個疲憊而心碎的女人。

11天后,克利斯蒂在哈羅蓋特的一家酒店被發現,用的是丈夫情人的名字。

她在這裡唱歌、跳舞、打網球,沒有引起任何懷疑。直到丈夫趕來接她,她也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不急不躁地換上了晚禮服。她沒有認出自己極力想挽回的丈夫,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女兒。

一切都成瞭解不開的謎。自稱失憶的克利斯蒂對這件事絕口不提,如果有人膽敢問起,她就當場翻臉,再也不跟對方說話。

傳記作家安德魯·諾曼認為,這位小說家可能因為創傷和抑鬱,陷入精神上的恍惚狀態,患上了罕見的健忘症。

《每日郵報》稱,克利斯蒂此舉是為了羞辱她不忠的丈夫,這是典型的對傷害她的人的精神報復。

比她小30歲的英國推理小說女作家P.D.詹姆斯則認為,這個女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從感情決裂的傷痛中恢復過來,只能從寫作中收穫安慰。

無論如何,克利斯蒂從這個痛苦的插曲中獲益匪淺。她從小有名氣的作家,成了英國最有名的女人之一,並很快迎來事業的高峰。

這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歷,讓她對婚姻的執念煙消雲散。

“假如你所追求的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不要讓自己糾纏在懊喪和妄想的羈絆之中,而應該認識自己,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她在自傳中寫道。

“我是一台不可思議的香腸機”

與丈夫離婚後,克利斯蒂再次陷入拮据的窘境。

她自母親去世後就沒再寫作、沒有收入,僅有的一點現金也很快花銷一空。對她來說,最要緊的事就是儘快寫一本書。

她最初不想寫,就硬著頭皮寫。她構思了司空見慣的情節,卻在口述時不斷地結巴、支吾、猶豫、重複。那本倒楣的書最後是怎麼寫完的,連她自己都不清楚。克利斯蒂承認,她此時寫書,完全是被掙錢的願望驅使。

對於出身並不富裕的克利斯蒂,金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成為職業作家的壞處在於被束縛,不想寫也得寫。但只要賣得出好價錢,就足夠讓克利斯蒂心滿意足。

在自傳裡,她絮絮叨叨地一筆筆細數自己獲得的版稅,琢磨一本書寫多少字不會讓讀者厭倦但又覺得物超所值。為了從精打細算的出版商那裡多摳些錢出來,她毫不猶豫地找了專業的代理人。

在小說裡,金錢也是她最為得心應手的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利斯蒂人氣飆升。被戰爭陰雲籠罩的英國人充滿恐懼和焦慮,早上起床時都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上床,甚至還會不會有床。她筆下傳統英國社會和“舒適犯罪”,給人們帶來了適度的刺激和逃離現實的安慰。一切井然有序,惡棍總會被抓住,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

此後連續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克利斯蒂幾乎每年都有數部作品推出,其中相當一部分成了世界級的暢銷書。

接受採訪時,她曾調侃自己是“一台不可思議的香腸機”。從《羅傑疑案》到《東方快車謀殺案》,從《尼羅河上的慘案》到《無人生還》,她聲名日盛,成了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筆耕不輟的勤奮給她帶來了足夠豐厚的回報。寫一篇小說可以帶來60英鎊的收入,扣除所得稅還有45英鎊歸她。憑藉《褐衣男子》拿了500英鎊稿費後,她給自己重新標了價碼,連為英國廣播公司撰稿都不例外。

2011年,英國《衛報》報導稱,按照著作銷量、票房收入、公司收入等計算,克利斯蒂的身價在當時已高達1億英鎊,是英國最富有的兩位罪案小說作家之一,另一位元是“007”系列的作者伊恩·弗萊明。

直到今天,她的書仍然每年售出400萬冊,為後人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跨越生死的非凡影響力

隨著二戰結束,克利斯蒂的人生掀開新的一頁。人們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把破碎的生活連綴起來。

對這位元誓以賺錢為目的的偵探小說女王而言,稅收提高了,她拼命工作的動力就減少了。她決定一年只寫一本書,反正多寫也多賺不了多少錢,不過是增加工作量而已。

美國《史密森尼雜誌》報導,48歲那年,克利斯蒂花6000英鎊鉅款(相當於現在的20萬美元)買下了德文郡的格林威莊園,一所漂亮的“夢想之家”。“它的絕美讓我感到一陣刺痛……那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它幾乎讓我窒息。”她在給丈夫的信中寫道。

每年夏天,她都會來這裡隱居一段時間。綠樹蔥蘢,陽光透過玉蘭樹和甜栗樹的枝葉灑在綠油油的草坪上,能俯瞰達特河的宅邸華麗幽深,坐在落地窗前的扶手椅上,一杯紅茶香氣撲鼻。

克利斯蒂很少在格林威莊園寫作。她在這裡逃避工作和名聲的壓力,很容易就融入祖母、妻子和鄰居的角色中。她到村裡的小店理髮,到魚販子那裡買魚,還曾租一輛大巴車,帶著學校裡的孩子們去看話劇《捕鼠器》。

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在20世紀50年代就結束了,但名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的身影多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克利斯蒂也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又找到了新的舞臺。

1947年,英國廣播公司打電話邀請克利斯蒂,為瑪麗王太后八十壽辰的專題節目寫一出廣播短劇,廣播劇《三隻瞎老鼠》由此問世。由它改編而來的舞臺劇《捕鼠器》1952年登臺,至今仍受歡迎,成為全世界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經典劇碼。

接著,她又把《空幻之屋》一書改編成劇本,由彼得·桑德斯搬上舞臺,一舉成功。這部劇上演十幾年,演員陣容幾經更換,劇院的座椅和帷幕換了一批,舞臺佈景也早已破爛不堪,可仍然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她是英國女王親自冊封的女爵士,曾獲伊莉莎白二世之邀在白金漢宮共進午餐,法國總統戴高樂也是她的忠實粉絲。1975年,英格麗·褒曼憑藉根據《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第三座奧斯卡獎盃。

1976年,克利斯蒂平靜地等到了死亡的來臨。她再也無法登上那列通往遠方的東方列車,無法再享用嫩牛排、蘋果和黑草莓,也沒法懶洋洋地坐在陽光下,陷入對往事的回憶。

但在去世後的40多年裡,她仍然擁有非凡的影響力。

她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蓋章”過的史上最暢銷小說家,一生創作了68部長篇偵探小說、21部中短篇小說集、18個劇本、1部自傳和兩部詩集,全球銷量超過20億本,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的著作。

她的故居格林威莊園自2009年對公眾開放後,平均每天有500名遊客前來緬懷。在英國德文郡的海濱小鎮托基,一年一度的克利斯蒂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忠實粉絲,他們在托基參加神秘的晚宴和偵探小說寫作工作坊,觀看克利斯蒂經典電影,還會模仿她筆下名偵探波洛的裝扮。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崇拜者到她曾踏上過的土地朝聖。

遊客的過分熱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不少麻煩和困擾。但克利斯蒂如果在世,恐怕仍能怡然以對。

“當你對這個世界感到疲倦的時候,你不需要去迎合這個世界,而是可以自己創造一個世界。”她說,“只要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情景。”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在它們之間作出抉擇實在是太痛苦了。英國著名推理作家朱利安•西蒙斯認為,她“在迷惑人的詭計方面無人能及”。

真正讓克利斯蒂成為藝術大師的,是她設置的懸念。與真實犯罪故事相比,她的小說更像是精心設置的謎題或是桌遊,沒有希區柯克式的陰謀詭計和令人不適的血腥描寫,而是探究人性深處的原罪和欲望。

有人批評克利斯蒂的作品語言粗陋,人物單薄。但她的崇拜者指出,她可以用最精簡的描述和清晰的對白賦予十幾個角色不同的個性,她的幽默感、節奏感和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其他作家難以匹敵的。

儘管擁有這樣的才華,年輕時,克利斯蒂從未有過當作家的野心。

和同時代的女孩一樣,她熱衷於唱歌跳舞和談情說愛,滿心只考慮如何擇一位佳婿,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而寫作“只不過是在沙發墊上繡花的自然延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那年,克利斯蒂如願嫁給了鍾情的男人,生了一個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過上了像模像樣的家庭生活。

她引以為榮的身份是已婚婦女,寫書則是副業。她甚至沒在家裡給自己準備一個書房,只是在臥室裡放洗臉盆用的大理石桌面和餐桌上草草寫作。

甜蜜的小日子似乎會永遠持續下去,她對寫作的熱情逐漸淡漠,對婚後撰寫的幾本書毫無印象,以前寫過的小說更是早被拋到了腦後。以至於兩年後收到出版公司邀請信時,她還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命運的轉捩點猝不及防地降臨。

只是一個疲憊而心碎的女人

1926年12月3日晚上9點30分,克利斯蒂從扶手椅中坐起,摘下婚戒,爬上樓梯親吻了熟睡中的7歲女兒羅莎琳德,跟心愛的約克夏梗犬彼得道再見,然後開車離家,靜靜消失在寒冷深沉的夜色中。

第二天,員警在採石場附近的陡坡上發現了她開的莫里斯·考利汽車,車裡裝著一件皮衣和一本過期的駕照,司機卻下落不明。

在警方的描述中,失蹤女子35歲,身高5.7英尺,紅發灰眼睛,皮膚白皙,體型勻稱,穿著灰色和深灰色的羊毛開衫,戴一枚鑲珍珠的白金戒指。

克利斯蒂的失蹤,引發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搜尋行動。1000多名員警和1.5萬名志願者上天入海地四處搜尋,飛機、潛水夫和嗅探犬參與其中。到第二個星期,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頭版。

各種猜測甚囂塵上。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新小說的宣傳噱頭,也有人猜測發生了最壞的情況。

警方請來《福爾摩斯探案集》作者柯南·道爾做“高參”。這位神秘主義者預測她還活著,只不過“半是迷糊,半是另有目的”。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作為最大的嫌疑人,她那位花心的飛行員丈夫阿爾奇成了眾矢之的。

摯愛的母親去世後,克利斯蒂被可怕的孤獨感包圍,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失眠、厭食、極度消沉。她在簽支票時突然忘了自己的姓名,因為發動不了汽車引擎而崩潰大哭。被她視為救命稻草的丈夫阿爾奇,卻在此時宣佈愛上了別人,要跟她離婚。

她失蹤那天,丈夫宣佈即將和情人一起去度週末。

後來,克利斯蒂告訴英國《每日郵報》,那天晚上,她非常痛苦,覺得生活無法再繼續下去。她離開家,打算做一些“絕望的事”。開到離採石場不遠的那條路時,她鬆開了方向盤,任由車徑直向前沖去。汽車猛地一跳突然停住,她被甩到方向盤上,撞到了頭。

那一刻,她不是書迷心目中冷靜睿智的“阿婆”,只是一個疲憊而心碎的女人。

11天后,克利斯蒂在哈羅蓋特的一家酒店被發現,用的是丈夫情人的名字。

她在這裡唱歌、跳舞、打網球,沒有引起任何懷疑。直到丈夫趕來接她,她也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不急不躁地換上了晚禮服。她沒有認出自己極力想挽回的丈夫,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女兒。

一切都成瞭解不開的謎。自稱失憶的克利斯蒂對這件事絕口不提,如果有人膽敢問起,她就當場翻臉,再也不跟對方說話。

傳記作家安德魯·諾曼認為,這位小說家可能因為創傷和抑鬱,陷入精神上的恍惚狀態,患上了罕見的健忘症。

《每日郵報》稱,克利斯蒂此舉是為了羞辱她不忠的丈夫,這是典型的對傷害她的人的精神報復。

比她小30歲的英國推理小說女作家P.D.詹姆斯則認為,這個女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從感情決裂的傷痛中恢復過來,只能從寫作中收穫安慰。

無論如何,克利斯蒂從這個痛苦的插曲中獲益匪淺。她從小有名氣的作家,成了英國最有名的女人之一,並很快迎來事業的高峰。

這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歷,讓她對婚姻的執念煙消雲散。

“假如你所追求的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不要讓自己糾纏在懊喪和妄想的羈絆之中,而應該認識自己,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她在自傳中寫道。

“我是一台不可思議的香腸機”

與丈夫離婚後,克利斯蒂再次陷入拮据的窘境。

她自母親去世後就沒再寫作、沒有收入,僅有的一點現金也很快花銷一空。對她來說,最要緊的事就是儘快寫一本書。

她最初不想寫,就硬著頭皮寫。她構思了司空見慣的情節,卻在口述時不斷地結巴、支吾、猶豫、重複。那本倒楣的書最後是怎麼寫完的,連她自己都不清楚。克利斯蒂承認,她此時寫書,完全是被掙錢的願望驅使。

對於出身並不富裕的克利斯蒂,金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成為職業作家的壞處在於被束縛,不想寫也得寫。但只要賣得出好價錢,就足夠讓克利斯蒂心滿意足。

在自傳裡,她絮絮叨叨地一筆筆細數自己獲得的版稅,琢磨一本書寫多少字不會讓讀者厭倦但又覺得物超所值。為了從精打細算的出版商那裡多摳些錢出來,她毫不猶豫地找了專業的代理人。

在小說裡,金錢也是她最為得心應手的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利斯蒂人氣飆升。被戰爭陰雲籠罩的英國人充滿恐懼和焦慮,早上起床時都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上床,甚至還會不會有床。她筆下傳統英國社會和“舒適犯罪”,給人們帶來了適度的刺激和逃離現實的安慰。一切井然有序,惡棍總會被抓住,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

此後連續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克利斯蒂幾乎每年都有數部作品推出,其中相當一部分成了世界級的暢銷書。

接受採訪時,她曾調侃自己是“一台不可思議的香腸機”。從《羅傑疑案》到《東方快車謀殺案》,從《尼羅河上的慘案》到《無人生還》,她聲名日盛,成了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筆耕不輟的勤奮給她帶來了足夠豐厚的回報。寫一篇小說可以帶來60英鎊的收入,扣除所得稅還有45英鎊歸她。憑藉《褐衣男子》拿了500英鎊稿費後,她給自己重新標了價碼,連為英國廣播公司撰稿都不例外。

2011年,英國《衛報》報導稱,按照著作銷量、票房收入、公司收入等計算,克利斯蒂的身價在當時已高達1億英鎊,是英國最富有的兩位罪案小說作家之一,另一位元是“007”系列的作者伊恩·弗萊明。

直到今天,她的書仍然每年售出400萬冊,為後人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跨越生死的非凡影響力

隨著二戰結束,克利斯蒂的人生掀開新的一頁。人們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把破碎的生活連綴起來。

對這位元誓以賺錢為目的的偵探小說女王而言,稅收提高了,她拼命工作的動力就減少了。她決定一年只寫一本書,反正多寫也多賺不了多少錢,不過是增加工作量而已。

美國《史密森尼雜誌》報導,48歲那年,克利斯蒂花6000英鎊鉅款(相當於現在的20萬美元)買下了德文郡的格林威莊園,一所漂亮的“夢想之家”。“它的絕美讓我感到一陣刺痛……那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它幾乎讓我窒息。”她在給丈夫的信中寫道。

每年夏天,她都會來這裡隱居一段時間。綠樹蔥蘢,陽光透過玉蘭樹和甜栗樹的枝葉灑在綠油油的草坪上,能俯瞰達特河的宅邸華麗幽深,坐在落地窗前的扶手椅上,一杯紅茶香氣撲鼻。

克利斯蒂很少在格林威莊園寫作。她在這裡逃避工作和名聲的壓力,很容易就融入祖母、妻子和鄰居的角色中。她到村裡的小店理髮,到魚販子那裡買魚,還曾租一輛大巴車,帶著學校裡的孩子們去看話劇《捕鼠器》。

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在20世紀50年代就結束了,但名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的身影多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克利斯蒂也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又找到了新的舞臺。

1947年,英國廣播公司打電話邀請克利斯蒂,為瑪麗王太后八十壽辰的專題節目寫一出廣播短劇,廣播劇《三隻瞎老鼠》由此問世。由它改編而來的舞臺劇《捕鼠器》1952年登臺,至今仍受歡迎,成為全世界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經典劇碼。

接著,她又把《空幻之屋》一書改編成劇本,由彼得·桑德斯搬上舞臺,一舉成功。這部劇上演十幾年,演員陣容幾經更換,劇院的座椅和帷幕換了一批,舞臺佈景也早已破爛不堪,可仍然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她是英國女王親自冊封的女爵士,曾獲伊莉莎白二世之邀在白金漢宮共進午餐,法國總統戴高樂也是她的忠實粉絲。1975年,英格麗·褒曼憑藉根據《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第三座奧斯卡獎盃。

1976年,克利斯蒂平靜地等到了死亡的來臨。她再也無法登上那列通往遠方的東方列車,無法再享用嫩牛排、蘋果和黑草莓,也沒法懶洋洋地坐在陽光下,陷入對往事的回憶。

但在去世後的40多年裡,她仍然擁有非凡的影響力。

她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蓋章”過的史上最暢銷小說家,一生創作了68部長篇偵探小說、21部中短篇小說集、18個劇本、1部自傳和兩部詩集,全球銷量超過20億本,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的著作。

她的故居格林威莊園自2009年對公眾開放後,平均每天有500名遊客前來緬懷。在英國德文郡的海濱小鎮托基,一年一度的克利斯蒂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忠實粉絲,他們在托基參加神秘的晚宴和偵探小說寫作工作坊,觀看克利斯蒂經典電影,還會模仿她筆下名偵探波洛的裝扮。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崇拜者到她曾踏上過的土地朝聖。

遊客的過分熱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不少麻煩和困擾。但克利斯蒂如果在世,恐怕仍能怡然以對。

“當你對這個世界感到疲倦的時候,你不需要去迎合這個世界,而是可以自己創造一個世界。”她說,“只要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情景。”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