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2017年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最終62位當選!

1

產業動態

2017年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最終62位當選!

2017年的工程院院士增選已於近日正式投票,共有9大學部的62位相關領域專家成為了新晉工程院院士。由於投票結果還需要走後續的流程,最終的名單將會在12月初正式公佈。與2015年相比,本次評選出的院士數量比上屆少4位,整體入選率僅有30%左右。

淨利潤超20億!這7家藥企最會賺錢

近日,上市企業的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已披露完畢。據統計,A股醫藥企業在前三季度共有16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麗珠集團、康美藥業、上海醫藥、雲南白藥等7家超過20億元。增速最快的分別是麗珠集團、健康元、人福醫藥、天壇生物。

上海藥物所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氟諾呱齊獲批臨床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設計與發現研究中心、化學合成和藥理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共同開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症1類新藥氟諾呱齊(DC511020),近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獲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總經費超8億元!一批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出爐

今年5月底到6月初,科技部相繼公示了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40多個重點專項的立項清單,公示專案的總經費近220億元。日前,科技部又陸續公示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2017年項目,本次共有18個項目入選,項目總金額達到8.17億元。

CFDA發佈《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

為進一步做好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規範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工作,根據《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

專訪|鄭洪坤:基因科技服務2.0新時代已經到來

基因組學研究已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隨著近年來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資料也呈現出指數增長。百邁客創始人兼CEO鄭洪坤先生日前在第四屆全國功能基因組學高峰論壇上表示,如何在基因大資料時代利用好這些資料資源成為生物科研新時代的重要議題。期間,我們探索君對鄭洪坤先生做了專訪。

百濟神州蘇州生產工廠正式落成!自主研發小分子創新藥物率先投產

2017年11月8日,百濟神州(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生產工廠落成儀式在蘇州工業園區桑田島生物醫藥產業園順利舉辦。這標誌著百濟神州由創新研發領導者向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全面商業化企業轉型,成為我國由研發向商業化轉型的先驅,領軍並助力我國醫藥產業結構的升級。

2

中國學者Nature突破成果:首次揭秘“個體之間衰老速度不同”的遺傳基礎!

11月8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蔡時青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發表長文,第一次闡述了個體衰老速率差異背後的遺傳機制。通過秀麗隱杆線蟲,他們篩選出兩種自然發生的遺傳基因:rgba-1和npr-28。這兩種基因一經“聯手”,如同“閥門開關”,會通過減少線粒體未折疊蛋白反應(UPRmt),來調低秀麗隱杆線蟲的交☆禁☆配能力,加快衰老速度。

防止癌症復發不是夢,科學家已找到耐藥癌細胞共同弱點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基因上的弱點,可以讓腫瘤醫生消滅多種抗藥性類型的癌症。近期線上發表在Nature上的這項發現表明,如果能在人類患者身上得到證實,就有可能找到一種有效預防癌症復發的新方法。

不只是大腦,阿爾茲海默症或許是“全身性疾病“!

作為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神經衰退性疾病,阿爾茲海默症(AD)長期以來被認為只跟大腦有關。不過現在,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它可能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來自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精神病學教授宋宏偉和中國第三軍醫大學的神經學教授王延江團隊合作發現,阿爾茲海默症可能跟癌症一樣,其致病蛋白——β-澱粉樣蛋白會伴隨血液在全身內轉移。

白脂素——調節食欲和治療肥胖的新靶點

11月6日,貝勒醫學院的醫學遺傳學家 Atul Chopra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於Nature Medicine雜誌上新研究表明,asprosin(白脂素)會作用於大腦,刺激下丘腦的饑餓中心來控制食欲和體重。這可能為超重人群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長壽藥潛力股”白藜蘆醇:讓衰老細胞“變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組織會積累衰老細胞。這些細胞雖然活著,但不再生長,也不發揮作用,失去了正確調控基因“輸出”的能力。日前,來自英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帶來了一項抗衰老新成果。利用“長壽藥潛力股”白藜蘆醇的類似物,研究人員成功讓衰老人類細胞 “恢復青春”!

“基因療法+幹細胞”,成功挽救毀滅性皮膚病患兒!來看Nature又一重磅成果

科學家借助于轉基因幹細胞,成功挽救一名患有毀滅性皮膚病的小男孩,使其擁有全新的皮膚。這也是繼延長1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1)患兒生命之後,罕見病領域又傳出一條好消息。相關研究成果於11月8日線上發表在《Nature》期刊。

Science子刊:傷口癒合也受生物鐘調控!白天癒合更快

生物鐘會影響傷口的癒合速率,白天受傷的癒合速率大約比晚上快了60%——這項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期刊上的研究首次展示了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如何調節皮膚細胞的傷口癒合,這可能會對外科手術等醫療程式產生影響,並為開發改善傷口癒合的藥物提供新靶點。

新驚喜!綿羊能識別人臉,或有助於研究亨廷頓氏舞蹈症等疾病

識別人臉是人類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之一,但亨廷頓氏舞蹈症(H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會使病人無法辨別人臉。日前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綿羊竟和人類一樣,具有極強的人臉識別能力,或有望成為研究這類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

只是場誤會?Cell重磅成果“青蒿素治糖尿病”被潑冷水

2016年12月,Cell曾發表過一篇糖尿病重磅成果:“諾獎得主”青蒿素能夠實現α細胞向β細胞的轉變,為糖尿病治療帶來了新的驚喜。現在,這一“青蒿素治療糖尿病”的研究或許“只是場誤會” ! 11月2日,一篇最新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論文幾乎 “駁斥了”這一結論。

Nature子刊驚人發現:免疫細胞將心臟病發作“誤解為”病毒感染?!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師Kevin King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心臟病發作後,免疫系統扮演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角色。這項研究可能會導致新的心臟病治療策略。相關成果於11月6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拯救神經元——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一個新途徑

近日,發表於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能拯救腦細胞的神經保護化合物,可以防止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在晚年出現記憶和學習問題及抑鬱樣的行為。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研究將重點放在神經元存活,而非傳統的澱粉樣蛋白或神經纖維纏結上,或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提供新途徑。

戒煙為何如此困難?來看Cell Reports最新揭秘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讓人無奈的是,戒煙對很多人來說非常困難。那麼,究竟為什麼戒煙如此困難呢?本周,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找到了新的答案。原來,之前被大家忽視的microRNA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或降低16%的患癌風險!華法林又有新用途

近年來,包括阿司匹林、二甲雙胍、雷帕黴素在內的“神藥”一直是研究的熱點。除了最初的藥物功效之外,這些藥物都被證實在抗腫瘤、抗衰老等多個領域有著巨大的潛能。現在,又一款傳統藥物被挖掘,它就是華法林!最新一項超百萬人的研究揭示,它可以降低癌症16%的發生概率!

如何在基因大資料時代利用好這些資料資源成為生物科研新時代的重要議題。期間,我們探索君對鄭洪坤先生做了專訪。

百濟神州蘇州生產工廠正式落成!自主研發小分子創新藥物率先投產

2017年11月8日,百濟神州(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生產工廠落成儀式在蘇州工業園區桑田島生物醫藥產業園順利舉辦。這標誌著百濟神州由創新研發領導者向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全面商業化企業轉型,成為我國由研發向商業化轉型的先驅,領軍並助力我國醫藥產業結構的升級。

2

中國學者Nature突破成果:首次揭秘“個體之間衰老速度不同”的遺傳基礎!

11月8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蔡時青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發表長文,第一次闡述了個體衰老速率差異背後的遺傳機制。通過秀麗隱杆線蟲,他們篩選出兩種自然發生的遺傳基因:rgba-1和npr-28。這兩種基因一經“聯手”,如同“閥門開關”,會通過減少線粒體未折疊蛋白反應(UPRmt),來調低秀麗隱杆線蟲的交☆禁☆配能力,加快衰老速度。

防止癌症復發不是夢,科學家已找到耐藥癌細胞共同弱點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基因上的弱點,可以讓腫瘤醫生消滅多種抗藥性類型的癌症。近期線上發表在Nature上的這項發現表明,如果能在人類患者身上得到證實,就有可能找到一種有效預防癌症復發的新方法。

不只是大腦,阿爾茲海默症或許是“全身性疾病“!

作為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神經衰退性疾病,阿爾茲海默症(AD)長期以來被認為只跟大腦有關。不過現在,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它可能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來自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精神病學教授宋宏偉和中國第三軍醫大學的神經學教授王延江團隊合作發現,阿爾茲海默症可能跟癌症一樣,其致病蛋白——β-澱粉樣蛋白會伴隨血液在全身內轉移。

白脂素——調節食欲和治療肥胖的新靶點

11月6日,貝勒醫學院的醫學遺傳學家 Atul Chopra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於Nature Medicine雜誌上新研究表明,asprosin(白脂素)會作用於大腦,刺激下丘腦的饑餓中心來控制食欲和體重。這可能為超重人群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長壽藥潛力股”白藜蘆醇:讓衰老細胞“變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組織會積累衰老細胞。這些細胞雖然活著,但不再生長,也不發揮作用,失去了正確調控基因“輸出”的能力。日前,來自英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帶來了一項抗衰老新成果。利用“長壽藥潛力股”白藜蘆醇的類似物,研究人員成功讓衰老人類細胞 “恢復青春”!

“基因療法+幹細胞”,成功挽救毀滅性皮膚病患兒!來看Nature又一重磅成果

科學家借助于轉基因幹細胞,成功挽救一名患有毀滅性皮膚病的小男孩,使其擁有全新的皮膚。這也是繼延長1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1)患兒生命之後,罕見病領域又傳出一條好消息。相關研究成果於11月8日線上發表在《Nature》期刊。

Science子刊:傷口癒合也受生物鐘調控!白天癒合更快

生物鐘會影響傷口的癒合速率,白天受傷的癒合速率大約比晚上快了60%——這項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期刊上的研究首次展示了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如何調節皮膚細胞的傷口癒合,這可能會對外科手術等醫療程式產生影響,並為開發改善傷口癒合的藥物提供新靶點。

新驚喜!綿羊能識別人臉,或有助於研究亨廷頓氏舞蹈症等疾病

識別人臉是人類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之一,但亨廷頓氏舞蹈症(H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會使病人無法辨別人臉。日前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綿羊竟和人類一樣,具有極強的人臉識別能力,或有望成為研究這類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

只是場誤會?Cell重磅成果“青蒿素治糖尿病”被潑冷水

2016年12月,Cell曾發表過一篇糖尿病重磅成果:“諾獎得主”青蒿素能夠實現α細胞向β細胞的轉變,為糖尿病治療帶來了新的驚喜。現在,這一“青蒿素治療糖尿病”的研究或許“只是場誤會” ! 11月2日,一篇最新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論文幾乎 “駁斥了”這一結論。

Nature子刊驚人發現:免疫細胞將心臟病發作“誤解為”病毒感染?!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師Kevin King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心臟病發作後,免疫系統扮演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角色。這項研究可能會導致新的心臟病治療策略。相關成果於11月6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拯救神經元——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一個新途徑

近日,發表於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能拯救腦細胞的神經保護化合物,可以防止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在晚年出現記憶和學習問題及抑鬱樣的行為。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研究將重點放在神經元存活,而非傳統的澱粉樣蛋白或神經纖維纏結上,或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提供新途徑。

戒煙為何如此困難?來看Cell Reports最新揭秘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讓人無奈的是,戒煙對很多人來說非常困難。那麼,究竟為什麼戒煙如此困難呢?本周,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找到了新的答案。原來,之前被大家忽視的microRNA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或降低16%的患癌風險!華法林又有新用途

近年來,包括阿司匹林、二甲雙胍、雷帕黴素在內的“神藥”一直是研究的熱點。除了最初的藥物功效之外,這些藥物都被證實在抗腫瘤、抗衰老等多個領域有著巨大的潛能。現在,又一款傳統藥物被挖掘,它就是華法林!最新一項超百萬人的研究揭示,它可以降低癌症16%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