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何雲昌:藝術是春藥,瘋子才為了錢去幹活

何雲昌,1967 生於雲南,中國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畢業于雲南藝術學校。

「別人的話可能是為了買房子拼命工作,或者為了入黨提幹拼命地表現,是吧,甚至做一些違心的事,我沒有,我可以為了一個虛無縹緲不存在的東西,然後我努力了24小時。」

從2017年1月到6月之間,Figure對何雲昌進行了6次深度採訪,每個人都成了何雲昌的粉絲,他浪漫、真實、可愛,結束工作的時候開心得像個小朋友。

何雲昌生活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中的一處院子裡,院子裡堆滿木材,

這些木材也是何雲昌的一件名為《出入》的作品。他利用閒置時間把從木材市場買回來的木頭劈成長短大概一致的柴火,並且在上面寫上日期。從2007年11月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

今年4月29日,何雲昌的一幅誕生于這片柴牆前的《同名同姓-李剛》攝影作品獲得了第二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金獎,得到了中國影像藝術展中最高的30萬元獎金。

《同名同姓-李剛》2017

何雲昌的許多作品,基本上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隨便聽聽就已經很害怕了。

2006年9月24日到2007年1月14日的112天裡,何雲昌從英國東北部的海岸城市Boulme撿了一塊石頭,逆時針沿著英國海岸走了一整圈,歷程3500公里,最後把石頭放回原處。

《天山外》,何雲昌用2.5米乘1.5米的中空水泥墩及宣紙5000張、火藥1.25公斤自製土炮,

引爆後何雲昌迅速跑到水泥墩後面抵擋火炮轟擊。

《視力檢測》,2003年11月27日在北京,何雲昌注視256只燈泡發出的一萬瓦燈光60 分鐘,使自己視力有所下降。雙目視力分別從1.2和1.5降到了0.8和0.9。

《一米民主》, 2010年10月10日,以不記名方式投票決定是否在何雲昌身體上開1條長1米、深0.5cm-1cm的創口。最終12票支持,10票反對,3票棄權,投票者被要求留下見證手術過程。手術全過程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由一位元醫士幫助完成。

「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藝術比生命重要,我現在覺得生命重要。藝術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板塊,而生命可以涵蓋的這種面是非常廣闊的、開闊的。」

這些作品的誕生過程裡,何雲昌也像普通人一樣充滿恐懼感。做《天山外》,團隊都撤到150米以外全部臥倒,何雲昌只能一個人去面對,他說那種感覺很恐怖,很孤獨。

《一根肋骨》2008

《一根肋骨》的時候,前一分鐘還有說有笑,進去之後整個人聲音都在下墜。《英國石頭漫遊記》,累到每天醒來只有眼皮能動,完成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也沒有那麼激動了。

何雲昌說自己這個年齡也挺尷尬,上有老下有小,小孩在國際學校讀書也需要交不菲的學費。他現在的工作室是花了當年可以買別墅的價錢租的,240萬,20年,那時候的別墅現在已經價值上億了,說到這裡,他笑了,在場的人也都跟著笑了。

自 述| 何 雲 昌 |▼

我小時候愛打架,後來出了一件事,我就不打了

我從小沒怎麼受過約束,家裡面也不管我上學的事情,不管我就瞎混唄。

我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哥一姐。我從小就雞賊。

奶奶有好吃的,我就跟她說:「奶奶,那個豆豉太好吃了,那個核桃太好吃了,真好吃。」老太太就會翻箱倒櫃找出來給我吃。我哥騙不著,所以我們關係不太好。

我小時候愛打架。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跟人打架,對方有兩個人,叮噹叮噹開打的時候,我哥走過來了,就在路的對面。我就挺高興:「我哥來了,這倆慘了。」我哥比我高兩級,跟他一塊兒走的人說:「你看,打你弟呢。」我哥看了一眼,繼續走:「不管,打死他。」

那時候就明白一個事情:不要指望別人,這個世界上親兄弟都靠不住。

後來出了一件事,我就不打了。

我們一群小屁孩成天打架,有一次我教一個孩子打架,讓他踢我,我打架打多了特別靈敏,他踢過來,我撥了一下閃開了,他就側摔出去把腿摔斷了,臉上黃豆大的汗珠往下冒,馬上就變成了小溪流了下來,止不住了,快疼得暈死過去了。我是把他背回家的,他爸也沒說我,讓我先回家了。

放學以後我去問他爸,他說腿斷了,在醫院。他爸特別喜歡我,也不說重話,也不要醫藥費,我就覺得挺不合適的。我說我以後再也不打架了,不主動找事兒了,除非別人來惹我。

我好多年之後才知道我是無疤痕體質。

我發現自己傷口癒合比別人都快。有一次被馬車輪子從左腳腳背上碾過去,當時血就濺開了,看到骨頭了,醫院都沒去,摘點蒿子包著,下午還去上學,過了不到兩周它自己就好了,但留下一個大鼓包。

為什麼要做《石頭英國漫遊記》

我做《石頭英國漫遊記》的時候,也就是說我30多歲的時候,這個鼓包才好的。(那時候)走路可能走得太過分了,就把筋脈全部打通了,鼓包就消下去了。一般重傷,皮開肉綻的,被人用磚頭拍或者什麼的,兩周皮膚就完好了,表皮都是好的。我後來想,我是無疤痕體質,而且是非常好的無疤痕體質。

我在紐約喝咖啡,看紐約人走路太快,我心想這幫逼走這麼快幹嘛。然後到北京覺得北京人步行的速度(也)很快。當時就一瞬間意識到,東京、紐約、倫敦、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的人拼了命的那麼快的步伐,坐飛機火車去任何地方是為了最快的效益、最高的達成,其實很反人類、反自然。

《石頭英國漫遊記》2006

所以在英國做《石頭英國漫遊記》,拿塊石頭,慢慢走一圈,累得死去活來的,它是非常低效的,幾近無效。但是這個理念和整個實施的方法,它和當時直至今天的很多主流社會的行為準則,它是相反的。就一瞬間產生的。

我去做一個專案事先的方案就是說,大概在半年,三個半月的時候我要圍著英國大陸走一圈所有的線路,英國方面是做了一個預測審核,我們必須要哪一天(到哪裡),結束那天要到達終點,所以這個行程是鐵定的。平常整個團隊都不是運動健將,都是普通人。我平常最懶的人,平常一百米我恨不得打個車,50米問哥們能不能背我一下。這種最懶的人天天走路,第二天醒來眼皮能動,整個身體跟一個石頭一樣,哪都動不了還得把自己撐起來,然後所有人吆喝起來,幹活去了。

一開始還挺好的,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風景很好。我走的頭一天還有一個好的想法:這麼長時間,我也許可以想想什麼好玩的事情。然後就沒想,沒心思想,就想著走路的事。但對整個團隊都是一樣的,我攝影師上午跟一個,中午換掉一個,下午另外一個跟,我走3500公里,他們差不多1750公里。問題是他們還要跑機位,天天開會,開會就是吵架,一天開無數次會,好幾次會,開會就開始吵了。

我自己,包括整個團隊我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作品能完整的實施,其實它的完成度還是挺高的,因為當中出任何一點點意外都,這個項目就中止了,我覺得我很幸運。

《石頭英國漫遊記》2006

最大的喜悅的時候通常是在做完作品的那一瞬間,那確實整個身心都放鬆了,我對我自己有一個交代,我把這個事情,處置掉了。其實不是那一刻,包括我把英國走完的那一刻,我都不是那麼激動,我走到一百開外去坐下來,終於可以踏踏實實的,非常放鬆的抽支煙,一會兒他們過去讓我合影。

高興當然是非常高興的,每次做完作品都非常高興。事實上最高興的是,有時候是讓自己比較欣慰的是,我有一天發現我應該去做點什麼,就是那個作品最初的構想進入我腦海的時候,然後我就會去慢慢地繼續去想,繼續設置,繼續推一點點的時候就越來越興奮,覺得這個不錯,這個可能就是我現在最在乎的事情了,這麼大的事,當然這種情況很多,有時候我自己空的時間太長了,我不能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我就去上網看我最喜歡的一些網路、社會新聞。這幫人居然這麼混帳,這幫人居然這麼無恥,然後我又覺得好像是應該做點什麼。

但我覺得藝術它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實際上起因往往就是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太多的黑色的因素,於是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當我覺得那個時候我覺得這是我活著的價值,活著的另外一種價值。

為什麼要做《一根肋骨》

我就想,人和人之間,人也罷,物也罷,你在乎的時候真是把它當做世間的珍寶,當關係淡的時候就形同陌路,或者說棄如破銅爛鐵了。

《肋骨》牽扯和指射比較精准一點,比如說《聖經》當中有說,亞當的一個肋骨是夏娃的組成,在中國有類似的言傳,我覺得用這種歷史文化,宗教的這種因素,融入到一個作品當中,那麼他的指射面和層次也豐富一些。

大致就是當地在亞當沉睡的時候,從他身上取了一根肋骨,給他做了一個伴侶就是夏娃,這個大家都知道。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肋骨賦予的意義就更深。

我想我還是做了最大的防範,取肋骨我沒有自己把自己,自己拿把刀把肋骨剪下來,我是找醫院來做的,我是依託在整個當代的醫療技術可靠的可信度很高的這麼一個基礎上去實施這個作品的,我對我自己已經做最大的保障,當然怎麼會不考慮到家人。

我把我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極致,那就是我對他們(家人)最負責任的方法。

《一根肋骨》2008

在開始做這件事之前,我會跟我的團隊營造一個氛圍,儘量輕鬆是吧。在手術室的外邊要等,大概十分鐘,我還是在那儘量的講講笑話什麼的,調節氣氛。但是要進去的那一刻,躺在手術車推進去的時候,那當然是很恐懼,也覺得很孤獨的。雖然裡邊還有兩個攝影師是我的朋友,一個很好很好的哥們,攝影師也是我的朋友,還有一個醫生的朋友,有一個發小。我知道的,這種事情你還得自己擔著,那一刀是在我身上的,不是在別人身上的。

一根肋骨,我覺得它呈現了當時現在以及未來的一種未來兩性關係的一種最豐富,然後最複雜的這種態勢,以後可能會有複合人,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臺灣通過同性戀婚姻法,他對現在的很多狀況其實也是一個衝擊,對宗教的,對國家活動,對法律,對倫理道德都是一個衝擊。

但是我覺得兩性關係它就是會越來越變化多端,越來越豐富的,我們每個人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也就活幾十年,你一生當中還是有很多這種心靈的依託,你在乎的東西那是彌足珍貴的。如果你不在乎了,金銀珠寶或者是親人愛人也就是塵埃了。總最終還是一個理念和狀態的直接的呈現,可以說一種期許。

藝術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

我覺得藝術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實際上起因往往就是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太多的黑色的因素,於是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那個時候我覺得這是我活著的價值,活著的另外一種價值。

世間的好多黑色因素,必然要透過一個藝術家的身心過濾一遍,最後它有選擇的,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爛事了,你目暇不及,你有什麼能耐處置呢,你只能想我能做點什麼。

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藝術比生命重要,我現在覺得生命重要。藝術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板塊,而生命可以涵蓋的這種面是非常廣闊的、開闊的。

再說了藝術是關乎你作為還是關乎天下呢,還是關乎他人呢?我在年輕的時候如果和我合作的人出現失誤會苛責於他,但是(現在)當我在做一個作品(《心殿·寧靜致遠》),因為我用宣紙做了3800張手紙,他們拿來畫畫,我直接給它做成手紙了,一個模特抱著一大摞呢,三個小時擦完,一個人還抱著一大摞。模特都暈倒跑了的時候,我就想,紙夠用了,把紙放下來。作品多重要?別人那麼累了,紙還不放下來。

因為不管你怎麼設想,實際的現場的情況它總是有一些出入的,而且它還是一個動態的這種程式,分分秒秒都有變數,這種變數就是客觀存在的,你不大可能什麼都按你之前的設想、臆想也罷去進行的。你如果只在乎你個人的作品的話,我覺得也是挺砸的,這種作品讓它自生自滅,何必累及另外一個人,他又不明就理,他只是沖著一份報酬去的,沒必要讓他做更多,也不會損傷我所謂的作品。

有一個模特直接暈倒吐了,走了,(模特公司老闆娘)蘇姍直接脫光了站上去了,後面一陣騷動,我管都不管。一回頭看,老闆娘站在上面了,模特暈倒一個,她直接脫光衣服站上去了。她們跟我合作了好多年,經常給藝術家提供這種模特,攝影家、畫家、行為的。

如果所有人都像她這麼敬業,中國還是有希望的。

我覺得好多時代,幾乎每個時代,好的作品它還是有一種自然的那種溫暖和燦爛的因素的,比如說有時候,呈現的方法或者作品觸及的範疇是灰色的、黑色的。但是藝術家我覺得還是自身就是一盞燈,他自身就可以放電或者是反映光亮的。每個時代的藝術品還是有它燦爛、溫暖、抒情浪漫的一面。

他現在的工作室是花了當年可以買別墅的價錢租的,240萬,20年,那時候的別墅現在已經價值上億了,說到這裡,他笑了,在場的人也都跟著笑了。

自 述| 何 雲 昌 |▼

我小時候愛打架,後來出了一件事,我就不打了

我從小沒怎麼受過約束,家裡面也不管我上學的事情,不管我就瞎混唄。

我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哥一姐。我從小就雞賊。

奶奶有好吃的,我就跟她說:「奶奶,那個豆豉太好吃了,那個核桃太好吃了,真好吃。」老太太就會翻箱倒櫃找出來給我吃。我哥騙不著,所以我們關係不太好。

我小時候愛打架。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跟人打架,對方有兩個人,叮噹叮噹開打的時候,我哥走過來了,就在路的對面。我就挺高興:「我哥來了,這倆慘了。」我哥比我高兩級,跟他一塊兒走的人說:「你看,打你弟呢。」我哥看了一眼,繼續走:「不管,打死他。」

那時候就明白一個事情:不要指望別人,這個世界上親兄弟都靠不住。

後來出了一件事,我就不打了。

我們一群小屁孩成天打架,有一次我教一個孩子打架,讓他踢我,我打架打多了特別靈敏,他踢過來,我撥了一下閃開了,他就側摔出去把腿摔斷了,臉上黃豆大的汗珠往下冒,馬上就變成了小溪流了下來,止不住了,快疼得暈死過去了。我是把他背回家的,他爸也沒說我,讓我先回家了。

放學以後我去問他爸,他說腿斷了,在醫院。他爸特別喜歡我,也不說重話,也不要醫藥費,我就覺得挺不合適的。我說我以後再也不打架了,不主動找事兒了,除非別人來惹我。

我好多年之後才知道我是無疤痕體質。

我發現自己傷口癒合比別人都快。有一次被馬車輪子從左腳腳背上碾過去,當時血就濺開了,看到骨頭了,醫院都沒去,摘點蒿子包著,下午還去上學,過了不到兩周它自己就好了,但留下一個大鼓包。

為什麼要做《石頭英國漫遊記》

我做《石頭英國漫遊記》的時候,也就是說我30多歲的時候,這個鼓包才好的。(那時候)走路可能走得太過分了,就把筋脈全部打通了,鼓包就消下去了。一般重傷,皮開肉綻的,被人用磚頭拍或者什麼的,兩周皮膚就完好了,表皮都是好的。我後來想,我是無疤痕體質,而且是非常好的無疤痕體質。

我在紐約喝咖啡,看紐約人走路太快,我心想這幫逼走這麼快幹嘛。然後到北京覺得北京人步行的速度(也)很快。當時就一瞬間意識到,東京、紐約、倫敦、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的人拼了命的那麼快的步伐,坐飛機火車去任何地方是為了最快的效益、最高的達成,其實很反人類、反自然。

《石頭英國漫遊記》2006

所以在英國做《石頭英國漫遊記》,拿塊石頭,慢慢走一圈,累得死去活來的,它是非常低效的,幾近無效。但是這個理念和整個實施的方法,它和當時直至今天的很多主流社會的行為準則,它是相反的。就一瞬間產生的。

我去做一個專案事先的方案就是說,大概在半年,三個半月的時候我要圍著英國大陸走一圈所有的線路,英國方面是做了一個預測審核,我們必須要哪一天(到哪裡),結束那天要到達終點,所以這個行程是鐵定的。平常整個團隊都不是運動健將,都是普通人。我平常最懶的人,平常一百米我恨不得打個車,50米問哥們能不能背我一下。這種最懶的人天天走路,第二天醒來眼皮能動,整個身體跟一個石頭一樣,哪都動不了還得把自己撐起來,然後所有人吆喝起來,幹活去了。

一開始還挺好的,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風景很好。我走的頭一天還有一個好的想法:這麼長時間,我也許可以想想什麼好玩的事情。然後就沒想,沒心思想,就想著走路的事。但對整個團隊都是一樣的,我攝影師上午跟一個,中午換掉一個,下午另外一個跟,我走3500公里,他們差不多1750公里。問題是他們還要跑機位,天天開會,開會就是吵架,一天開無數次會,好幾次會,開會就開始吵了。

我自己,包括整個團隊我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作品能完整的實施,其實它的完成度還是挺高的,因為當中出任何一點點意外都,這個項目就中止了,我覺得我很幸運。

《石頭英國漫遊記》2006

最大的喜悅的時候通常是在做完作品的那一瞬間,那確實整個身心都放鬆了,我對我自己有一個交代,我把這個事情,處置掉了。其實不是那一刻,包括我把英國走完的那一刻,我都不是那麼激動,我走到一百開外去坐下來,終於可以踏踏實實的,非常放鬆的抽支煙,一會兒他們過去讓我合影。

高興當然是非常高興的,每次做完作品都非常高興。事實上最高興的是,有時候是讓自己比較欣慰的是,我有一天發現我應該去做點什麼,就是那個作品最初的構想進入我腦海的時候,然後我就會去慢慢地繼續去想,繼續設置,繼續推一點點的時候就越來越興奮,覺得這個不錯,這個可能就是我現在最在乎的事情了,這麼大的事,當然這種情況很多,有時候我自己空的時間太長了,我不能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我就去上網看我最喜歡的一些網路、社會新聞。這幫人居然這麼混帳,這幫人居然這麼無恥,然後我又覺得好像是應該做點什麼。

但我覺得藝術它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實際上起因往往就是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太多的黑色的因素,於是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當我覺得那個時候我覺得這是我活著的價值,活著的另外一種價值。

為什麼要做《一根肋骨》

我就想,人和人之間,人也罷,物也罷,你在乎的時候真是把它當做世間的珍寶,當關係淡的時候就形同陌路,或者說棄如破銅爛鐵了。

《肋骨》牽扯和指射比較精准一點,比如說《聖經》當中有說,亞當的一個肋骨是夏娃的組成,在中國有類似的言傳,我覺得用這種歷史文化,宗教的這種因素,融入到一個作品當中,那麼他的指射面和層次也豐富一些。

大致就是當地在亞當沉睡的時候,從他身上取了一根肋骨,給他做了一個伴侶就是夏娃,這個大家都知道。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肋骨賦予的意義就更深。

我想我還是做了最大的防範,取肋骨我沒有自己把自己,自己拿把刀把肋骨剪下來,我是找醫院來做的,我是依託在整個當代的醫療技術可靠的可信度很高的這麼一個基礎上去實施這個作品的,我對我自己已經做最大的保障,當然怎麼會不考慮到家人。

我把我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極致,那就是我對他們(家人)最負責任的方法。

《一根肋骨》2008

在開始做這件事之前,我會跟我的團隊營造一個氛圍,儘量輕鬆是吧。在手術室的外邊要等,大概十分鐘,我還是在那儘量的講講笑話什麼的,調節氣氛。但是要進去的那一刻,躺在手術車推進去的時候,那當然是很恐懼,也覺得很孤獨的。雖然裡邊還有兩個攝影師是我的朋友,一個很好很好的哥們,攝影師也是我的朋友,還有一個醫生的朋友,有一個發小。我知道的,這種事情你還得自己擔著,那一刀是在我身上的,不是在別人身上的。

一根肋骨,我覺得它呈現了當時現在以及未來的一種未來兩性關係的一種最豐富,然後最複雜的這種態勢,以後可能會有複合人,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臺灣通過同性戀婚姻法,他對現在的很多狀況其實也是一個衝擊,對宗教的,對國家活動,對法律,對倫理道德都是一個衝擊。

但是我覺得兩性關係它就是會越來越變化多端,越來越豐富的,我們每個人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也就活幾十年,你一生當中還是有很多這種心靈的依託,你在乎的東西那是彌足珍貴的。如果你不在乎了,金銀珠寶或者是親人愛人也就是塵埃了。總最終還是一個理念和狀態的直接的呈現,可以說一種期許。

藝術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

我覺得藝術本身確實是這個世間很溫暖的因素,實際上起因往往就是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太多的黑色的因素,於是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那個時候我覺得這是我活著的價值,活著的另外一種價值。

世間的好多黑色因素,必然要透過一個藝術家的身心過濾一遍,最後它有選擇的,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爛事了,你目暇不及,你有什麼能耐處置呢,你只能想我能做點什麼。

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藝術比生命重要,我現在覺得生命重要。藝術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板塊,而生命可以涵蓋的這種面是非常廣闊的、開闊的。

再說了藝術是關乎你作為還是關乎天下呢,還是關乎他人呢?我在年輕的時候如果和我合作的人出現失誤會苛責於他,但是(現在)當我在做一個作品(《心殿·寧靜致遠》),因為我用宣紙做了3800張手紙,他們拿來畫畫,我直接給它做成手紙了,一個模特抱著一大摞呢,三個小時擦完,一個人還抱著一大摞。模特都暈倒跑了的時候,我就想,紙夠用了,把紙放下來。作品多重要?別人那麼累了,紙還不放下來。

因為不管你怎麼設想,實際的現場的情況它總是有一些出入的,而且它還是一個動態的這種程式,分分秒秒都有變數,這種變數就是客觀存在的,你不大可能什麼都按你之前的設想、臆想也罷去進行的。你如果只在乎你個人的作品的話,我覺得也是挺砸的,這種作品讓它自生自滅,何必累及另外一個人,他又不明就理,他只是沖著一份報酬去的,沒必要讓他做更多,也不會損傷我所謂的作品。

有一個模特直接暈倒吐了,走了,(模特公司老闆娘)蘇姍直接脫光了站上去了,後面一陣騷動,我管都不管。一回頭看,老闆娘站在上面了,模特暈倒一個,她直接脫光衣服站上去了。她們跟我合作了好多年,經常給藝術家提供這種模特,攝影家、畫家、行為的。

如果所有人都像她這麼敬業,中國還是有希望的。

我覺得好多時代,幾乎每個時代,好的作品它還是有一種自然的那種溫暖和燦爛的因素的,比如說有時候,呈現的方法或者作品觸及的範疇是灰色的、黑色的。但是藝術家我覺得還是自身就是一盞燈,他自身就可以放電或者是反映光亮的。每個時代的藝術品還是有它燦爛、溫暖、抒情浪漫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