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彩黃驊」黃驊文化遺址之郛堤城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南2公里。

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

郛堤城位置

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西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侯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

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遺址被省專家鑒定組定為三級品。

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

2016年5月,黃驊市濕地公園工程建設中,

在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郛堤城遺址西北200米發現甕棺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黃驊市博物館隨即對該處甕棺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共發現戰漢時期甕棺葬113座。經勘探,在發掘區南側和東側各發現有甕棺葬分佈區。

發掘現場

葬具筒形甕

兒童翁棺

該處甕棺葬群是國內發現的數量最多的甕棺葬群之一,是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甕棺葬墓地,它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甕棺葬群和郛堤城遺址並存發現,可以更全面的從“生”與“死”兩方面研究當地古代社會狀況,進一步證明了郛堤城的年代和繁盛程度。同時,戰漢時期的甕棺葬習俗對整個東北亞地區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甕棺葬的背後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現象。

2016年8月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研究院考察了該葬群後建議,對甕棺葬進行有效保護,並以此為契機召開關於甕棺葬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7年5月13日,“甕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黃驊市正式舉行,來自京津冀魯遼相關省市考古科研機構,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日本、韓國的外國專家學者,共計30餘人出席會議。

甕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郛堤城甕棺葬群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16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這是黃驊考古工作上的大喜事!近年來,黃驊考古成果屢結碩果,這離不開文物工作者們的辛勤付出,也充分反映了黃驊這片熱土下埋藏著十分豐厚的歷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有幾處的考古發現是由市民發現並上報,歷史的遺存得到了及時的保護。反映了我市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在不斷加強和提升。

甕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郛堤城甕棺葬群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16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這是黃驊考古工作上的大喜事!近年來,黃驊考古成果屢結碩果,這離不開文物工作者們的辛勤付出,也充分反映了黃驊這片熱土下埋藏著十分豐厚的歷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有幾處的考古發現是由市民發現並上報,歷史的遺存得到了及時的保護。反映了我市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在不斷加強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