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動高潭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同步小康

坐落于中洞紀念廣場的“中洞改編”雕塑,雕塑高19.27米,

紅旗寬20.17米,設有9盞射燈,寓意著紀念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梁維春攝

改造後的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梁維春攝

馬克思街、列寧街新貌。

梁維春攝

90年前,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成為全國最早的紅色政權之一。

90年後,高潭革命老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11月11日是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紀念日,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和惠州市委、市政府聯合在惠東縣高潭鎮,舉行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紀念座談會,深切緬懷高潭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弘揚高潭革命精神,激勵後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高潭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凝聚成了“忠誠如鐵、敢為人先、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人們奮勇向前。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潭革命老區的發展,特別是去年以來,大力推進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工作,促進高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當地面貌煥然一新,推動高潭老區脫貧致富、同步小康,

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行動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好的繼承。”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表示,惠州將以實際行動來弘揚高潭革命精神,著力推進“三個基地、十件實事”,把高潭革命精神轉化為推動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強大動力。

撰文:羅銳徐樂樂管春楓

編輯統籌:李傑倫

弘揚高潭革命精神

開展紅色教育

在紀念座談會上,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高永中說,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蘇維埃政府之一,高潭人民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潭革命精神,這就是“忠誠如鐵、敢為人先、不怕犧牲、一往無前”。高潭革命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挖掘利用好紅色資源對於加強黨性鍛煉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義重大。近年來,惠州深入挖掘高潭紅色資源,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2014年春節前夕,惠州市四套班子負責人,到高潭開展以“學黨史、強信仰、轉作風”為主題的集中學習活動;2016年,惠州市四套班子負責人再次到高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今年11月10日,惠州市委常委班子集體再次來到高潭瞻仰革命舊址,重溫入黨誓詞,並在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中洞村百慶樓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委常委會後,陳奕威為中洞村黨支部全體黨員上專題黨課。據統計,今年以來,惠州全市已在高潭舉辦各類培訓班35期,培訓人數約2500人。

“從我記事起,高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熱鬧過,也從沒有變化這麼大過,弘揚革命精神一定會為高潭發展打開新的天地!”11日上午,剛剛建成的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嘉賓遊客參觀,58歲的村民魏大勇看到這一幕內心十分激動。

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總用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陳列館展示了紅色革命內容、歷史照片、藝術品、文物、歷史景觀、圖示,播放革命歌曲等。陳列館整體猶如兩塊堅硬革命岩石,代表著革命精神,紀念著革命歷程,凝結著革命精髓。

令高潭人欣喜的變化還有很多: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進行整體改造,兩側的建築進行立面改造,地面鋪設青石板,街道設置景觀照明,夜晚燈光亮起,兩條街道顯得格外莊嚴;莊嚴肅穆的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了翻新升級;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及其周邊環境設施等進行改造;百慶樓、紅軍井、紅軍磨坊、湖山書舍等一大批革命舊址被重新發掘、修繕、保護;還建造了中洞改編雕塑、泔溪村黨支部5名黨員雕塑廣場……一批紅色景觀、景點亮相,讓高潭的面貌煥然一新。

廣東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黃振位認為,弘揚高潭革命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辱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修繕、復原、保護、利用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輩的歷史功績,舉行紀念活動,就是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就是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是“不忘初心”的體現。

在高潭鎮泔溪村,五名黨員雕塑廣場莊嚴肅立。朱遠平、朱正光、鐘蔚強、鐘金娘、鐘李仁這五名黨員在飽受敵人摧殘、高潭黨組織受到敵人破壞、廣東省黨組織停止活動的情況下,做到支部始終不散,冒死堅持鬥爭長達6年、主動尋找黨組織,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朱遠平的孫子朱嶸峰說,作為革命後代,他將講好革命先輩的英雄故事,繼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弘揚高潭革命精神,惠州還在高潭建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東江幹部學院),該項目今年4月已開工建設,占地約5.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新建教學綜合樓、學員宿舍樓、配套用房等,可同時滿足500人培訓及住宿,預計2018年可投入使用。

加快推進

“三個基地、十件實事”

行動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好的繼承。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建設。2016年,惠州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實施方案》,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區建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黨史教育基地、特色產業基地”,辦好“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等十件實事。

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三個基地、十件實事”建設,令高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步入發展黃金期。截至目前,“三個基地、十件實事”工作進展成效顯著。

高潭大力打造特色產業基地,不斷壯大特色產業,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現代農業,成效明顯。目前高潭已種植綠茶650畝、蜜柚1100畝、石斛25畝、養殖蜜蜂4200箱、食用菌營養棒約40000筒,推動了特色農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同時,特色農產品效益不斷提高,高潭酒廠生產的巴桔酒、糯米酒、米酒和五指嶂山泉水廠生產的瓶裝水、桶裝水遠銷深莞惠汕,年產值達3500萬元。“高潭三珍”——明薑、粽子、蜂蜜被評為“惠東十六寶”,年產值達1100萬元。

在現有的發展規模上,高潭將結合紅色旅遊,進一步推廣、擴大種植,著力打造萬畝蜜柚種植基地、6000箱養蜂基地、鐵皮石斛種植基地、2000畝茶葉基地等,做好基地招商建設工作,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1月12日,惠東縣旅遊局在高潭舉行惠東(高潭)紅色旅遊線路首發暨智慧旅遊平臺發佈儀式。擁有豐富的紅色革命歷史資源,特別隨著一批新的紅色景觀景點亮相,當前高潭正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建設紅色旅遊小鎮。當地完成了《高潭鎮紅色旅遊小鎮規劃》編制和評審;啟動了中洞村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申報工作等。在改造一新的馬克思街、列寧街,居民羅秀雲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街上開起了洪都民宿,近段時間入住率90%以上,按照統一規劃,她的民宿設計注入各類紅色元素,受到眾多遊客的歡迎。

路通財通,當前制約高潭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交通,去年通車的潮惠高速是最靠近高潭的高速路,惠州將通過建設潮惠高速連接線,實現高潭快速通高速公路,目前潮惠高速連接線中洞至公梅段已經通車,公梅至汕尾交界段已完成前期工作。在完善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方面,今年已累計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24千米,低壓線路103.5千米;高潭鎮9個行政村和圩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全部完工;現已完成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核心公共場所一期50個AP建設,實現了WiFi服務免費開放等。

讓老區人民與全市

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大山深處的高潭中洞村,滿眼蒼翠,鳥語花香。山間,可以看到不少排列整齊的蜂箱,成群的蜜蜂嗡嗡飛過。“現在一斤蜜糖賣到50元!”村民戴元標將養蜂的數量已從最初的30箱發展到120箱,加上養牛等,他每年純收入達到了約6萬元,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2218元增長到12000元,過上了“甜蜜”生活。

高潭鎮是惠東縣最邊遠的山區鎮,屬於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多個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惠州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讓革命老區人民與全市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三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高潭扎實推進兩輪扶貧開發工作,累計投入資金6645.22萬元,促使13個行政村全部通過扶貧驗收。當地通過將省、市扶貧資金集中使用,入股電站、自來水公司、市場等項目,目前全鎮1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7萬元以上,扶貧戶家庭收入明顯提高,全部村實現脫貧。目前高潭正在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該鎮確定精准扶貧戶共157戶269人,現已脫貧人數為132戶176人。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去年以來,惠州緊緊圍繞“村村有物業、戶戶有就業、人人有收入”的總要求,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在2016年實現20367相對貧困人口脫貧的基礎上,惠州今年集中力量以省下達的19422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為目標,通過採取專案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十大扶貧模式”,確保貧困人口與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目前,惠州全市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09億元,籌建村扶貧專案676個,戶脫貧專案2.4萬個;無勞動能力相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覆蓋範圍,實行了政策兜底。惠州市扶貧辦負責人表示,預計年底前全市基本實現脫貧。

當前惠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新農村建設思路,一頭抓150個省、市級貧困村及重點老區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一頭抓新農村示範片,中間帶動全市104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創新實施“3+3+X”鄉村振興行動方案,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治理“三大工程”建設;結合實際謀劃“自選”動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高潭鎮中洞村和泔溪村作為重點老區村,被納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建設範圍,目前中洞村5個村小組首批有關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40多個專案已基本完工,該村將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紅色旅遊產業、光伏產業等;泔溪村完成首批有關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等30多個專案建設,該村將集中力量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等。

“三個基地、十件實事”落實情況

●發展紅色旅遊產業

啟動中洞村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申報工作。制定了1至3日的“紅色之旅”線路。高潭首家民宿開始試運行。村民林友平、黃展捷分別試種南非葉和試養小龍蝦成功。全鎮種植南非葉100畝、綠茶600畝、蜜柚1100畝、石斛25畝、養殖蜂蜜4200箱、食用菌營養棒約4萬筒。

●建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幹部教育基地(東江幹部學院)規劃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樓、宿舍樓、運動場所、停車場等,可同時滿足500人培訓和食宿,預計2018年可投入使用。借鑒井岡山、大別山幹部學院建設經驗,擬將東江幹部學院建設成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推動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專案落戶

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屬高水頭抽水蓄能電站,計畫總裝機規模為120WW,總投資約63億元,目前已簽訂《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專案合作框架協議書》。在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和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的支持下,已完成了下庫中洞4個點和上庫五馬歸槽7個點的鑽探,外業工作全部完成,專案推進順利。

●建設潮莞高速連接線

潮莞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全長37.825公里,其中惠東境內全程14.545公里。目前,高潭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至公梅段(G236線,3.72公里)已通車,公梅至汕尾交界段(S242線,10.825公里)已完成前期工作。其中,圩鎮2公里段已通車。隨著潮莞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的建成通車,高潭加快進入深莞惠(3+2)經濟圈。

●完善供電基礎設施

高潭鎮2017年供電基礎建設包括馬克思街和列寧街低壓改造、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高壓遷改及配套、陳列館及紀念堂專變業擴配套等,累計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24千米,低壓線路103.5千米,遷改電杆及鐵塔152座,遷改及新增變壓器6台。同時,完成了2018年新增10千伏開閉鎖工程招標工作和110千伏寶口站擴建專案可研編制工作。

●改善寬頻通信設施

已完成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百慶樓、百祥樓等核心公共場所一期50個AP(無線網路接入點)建設,免費提供公共WIFI服務,二期將完成48個AP建設。

●建設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

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採用一次性投資建設,內設展覽區、辦公區、衛生間、配電房等設施。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高潭鎮9個行政村(福田村、普聯村、黃沙村、新聯村、黃州村、大星村、中洞村、星光村、泔溪村)和圩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完工,新建3宗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鋪設管道86公里。

●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5月,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命名為第三批廣東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高潭革命老區於2015年1月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可著手整理資料向上級主管部門提請申報。

●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別以“中洞革命舊址群”(百慶樓、百祥樓、紅軍井、紅軍磨房等中洞村周邊革命舊址)和“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革命舊址群”(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高潭革命紀念堂等高潭圩鎮周邊革命舊址)名義進行申報。目前,申報文本已上報國家文物局,等待國家文物局專家現場評估後按程式報批。

近年來,惠州深入挖掘高潭紅色資源,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2014年春節前夕,惠州市四套班子負責人,到高潭開展以“學黨史、強信仰、轉作風”為主題的集中學習活動;2016年,惠州市四套班子負責人再次到高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今年11月10日,惠州市委常委班子集體再次來到高潭瞻仰革命舊址,重溫入黨誓詞,並在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中洞村百慶樓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市委常委會後,陳奕威為中洞村黨支部全體黨員上專題黨課。據統計,今年以來,惠州全市已在高潭舉辦各類培訓班35期,培訓人數約2500人。

“從我記事起,高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熱鬧過,也從沒有變化這麼大過,弘揚革命精神一定會為高潭發展打開新的天地!”11日上午,剛剛建成的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大批嘉賓遊客參觀,58歲的村民魏大勇看到這一幕內心十分激動。

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總用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陳列館展示了紅色革命內容、歷史照片、藝術品、文物、歷史景觀、圖示,播放革命歌曲等。陳列館整體猶如兩塊堅硬革命岩石,代表著革命精神,紀念著革命歷程,凝結著革命精髓。

令高潭人欣喜的變化還有很多:馬克思街和列寧街進行整體改造,兩側的建築進行立面改造,地面鋪設青石板,街道設置景觀照明,夜晚燈光亮起,兩條街道顯得格外莊嚴;莊嚴肅穆的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了翻新升級;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及其周邊環境設施等進行改造;百慶樓、紅軍井、紅軍磨坊、湖山書舍等一大批革命舊址被重新發掘、修繕、保護;還建造了中洞改編雕塑、泔溪村黨支部5名黨員雕塑廣場……一批紅色景觀、景點亮相,讓高潭的面貌煥然一新。

廣東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黃振位認為,弘揚高潭革命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辱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修繕、復原、保護、利用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輩的歷史功績,舉行紀念活動,就是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就是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是“不忘初心”的體現。

在高潭鎮泔溪村,五名黨員雕塑廣場莊嚴肅立。朱遠平、朱正光、鐘蔚強、鐘金娘、鐘李仁這五名黨員在飽受敵人摧殘、高潭黨組織受到敵人破壞、廣東省黨組織停止活動的情況下,做到支部始終不散,冒死堅持鬥爭長達6年、主動尋找黨組織,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朱遠平的孫子朱嶸峰說,作為革命後代,他將講好革命先輩的英雄故事,繼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弘揚高潭革命精神,惠州還在高潭建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東江幹部學院),該項目今年4月已開工建設,占地約5.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新建教學綜合樓、學員宿舍樓、配套用房等,可同時滿足500人培訓及住宿,預計2018年可投入使用。

加快推進

“三個基地、十件實事”

行動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好的繼承。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建設。2016年,惠州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實施方案》,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區建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黨史教育基地、特色產業基地”,辦好“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等十件實事。

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三個基地、十件實事”建設,令高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步入發展黃金期。截至目前,“三個基地、十件實事”工作進展成效顯著。

高潭大力打造特色產業基地,不斷壯大特色產業,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現代農業,成效明顯。目前高潭已種植綠茶650畝、蜜柚1100畝、石斛25畝、養殖蜜蜂4200箱、食用菌營養棒約40000筒,推動了特色農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同時,特色農產品效益不斷提高,高潭酒廠生產的巴桔酒、糯米酒、米酒和五指嶂山泉水廠生產的瓶裝水、桶裝水遠銷深莞惠汕,年產值達3500萬元。“高潭三珍”——明薑、粽子、蜂蜜被評為“惠東十六寶”,年產值達1100萬元。

在現有的發展規模上,高潭將結合紅色旅遊,進一步推廣、擴大種植,著力打造萬畝蜜柚種植基地、6000箱養蜂基地、鐵皮石斛種植基地、2000畝茶葉基地等,做好基地招商建設工作,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1月12日,惠東縣旅遊局在高潭舉行惠東(高潭)紅色旅遊線路首發暨智慧旅遊平臺發佈儀式。擁有豐富的紅色革命歷史資源,特別隨著一批新的紅色景觀景點亮相,當前高潭正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建設紅色旅遊小鎮。當地完成了《高潭鎮紅色旅遊小鎮規劃》編制和評審;啟動了中洞村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申報工作等。在改造一新的馬克思街、列寧街,居民羅秀雲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街上開起了洪都民宿,近段時間入住率90%以上,按照統一規劃,她的民宿設計注入各類紅色元素,受到眾多遊客的歡迎。

路通財通,當前制約高潭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交通,去年通車的潮惠高速是最靠近高潭的高速路,惠州將通過建設潮惠高速連接線,實現高潭快速通高速公路,目前潮惠高速連接線中洞至公梅段已經通車,公梅至汕尾交界段已完成前期工作。在完善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方面,今年已累計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24千米,低壓線路103.5千米;高潭鎮9個行政村和圩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全部完工;現已完成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核心公共場所一期50個AP建設,實現了WiFi服務免費開放等。

讓老區人民與全市

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大山深處的高潭中洞村,滿眼蒼翠,鳥語花香。山間,可以看到不少排列整齊的蜂箱,成群的蜜蜂嗡嗡飛過。“現在一斤蜜糖賣到50元!”村民戴元標將養蜂的數量已從最初的30箱發展到120箱,加上養牛等,他每年純收入達到了約6萬元,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2218元增長到12000元,過上了“甜蜜”生活。

高潭鎮是惠東縣最邊遠的山區鎮,屬於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多個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惠州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讓革命老區人民與全市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三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高潭扎實推進兩輪扶貧開發工作,累計投入資金6645.22萬元,促使13個行政村全部通過扶貧驗收。當地通過將省、市扶貧資金集中使用,入股電站、自來水公司、市場等項目,目前全鎮1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7萬元以上,扶貧戶家庭收入明顯提高,全部村實現脫貧。目前高潭正在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該鎮確定精准扶貧戶共157戶269人,現已脫貧人數為132戶176人。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去年以來,惠州緊緊圍繞“村村有物業、戶戶有就業、人人有收入”的總要求,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在2016年實現20367相對貧困人口脫貧的基礎上,惠州今年集中力量以省下達的19422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為目標,通過採取專案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十大扶貧模式”,確保貧困人口與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目前,惠州全市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09億元,籌建村扶貧專案676個,戶脫貧專案2.4萬個;無勞動能力相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覆蓋範圍,實行了政策兜底。惠州市扶貧辦負責人表示,預計年底前全市基本實現脫貧。

當前惠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新農村建設思路,一頭抓150個省、市級貧困村及重點老區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一頭抓新農村示範片,中間帶動全市104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創新實施“3+3+X”鄉村振興行動方案,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三大行動”,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治理“三大工程”建設;結合實際謀劃“自選”動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高潭鎮中洞村和泔溪村作為重點老區村,被納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建設範圍,目前中洞村5個村小組首批有關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40多個專案已基本完工,該村將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紅色旅遊產業、光伏產業等;泔溪村完成首批有關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等30多個專案建設,該村將集中力量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等。

“三個基地、十件實事”落實情況

●發展紅色旅遊產業

啟動中洞村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申報工作。制定了1至3日的“紅色之旅”線路。高潭首家民宿開始試運行。村民林友平、黃展捷分別試種南非葉和試養小龍蝦成功。全鎮種植南非葉100畝、綠茶600畝、蜜柚1100畝、石斛25畝、養殖蜂蜜4200箱、食用菌營養棒約4萬筒。

●建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幹部教育基地(東江幹部學院)規劃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樓、宿舍樓、運動場所、停車場等,可同時滿足500人培訓和食宿,預計2018年可投入使用。借鑒井岡山、大別山幹部學院建設經驗,擬將東江幹部學院建設成革命傳統教育、黨性黨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推動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專案落戶

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屬高水頭抽水蓄能電站,計畫總裝機規模為120WW,總投資約63億元,目前已簽訂《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專案合作框架協議書》。在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和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的支持下,已完成了下庫中洞4個點和上庫五馬歸槽7個點的鑽探,外業工作全部完成,專案推進順利。

●建設潮莞高速連接線

潮莞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全長37.825公里,其中惠東境內全程14.545公里。目前,高潭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至公梅段(G236線,3.72公里)已通車,公梅至汕尾交界段(S242線,10.825公里)已完成前期工作。其中,圩鎮2公里段已通車。隨著潮莞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的建成通車,高潭加快進入深莞惠(3+2)經濟圈。

●完善供電基礎設施

高潭鎮2017年供電基礎建設包括馬克思街和列寧街低壓改造、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高壓遷改及配套、陳列館及紀念堂專變業擴配套等,累計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24千米,低壓線路103.5千米,遷改電杆及鐵塔152座,遷改及新增變壓器6台。同時,完成了2018年新增10千伏開閉鎖工程招標工作和110千伏寶口站擴建專案可研編制工作。

●改善寬頻通信設施

已完成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百慶樓、百祥樓等核心公共場所一期50個AP(無線網路接入點)建設,免費提供公共WIFI服務,二期將完成48個AP建設。

●建設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

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採用一次性投資建設,內設展覽區、辦公區、衛生間、配電房等設施。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高潭鎮9個行政村(福田村、普聯村、黃沙村、新聯村、黃州村、大星村、中洞村、星光村、泔溪村)和圩鎮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完工,新建3宗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鋪設管道86公里。

●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5月,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命名為第三批廣東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高潭革命老區於2015年1月獲評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可著手整理資料向上級主管部門提請申報。

●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別以“中洞革命舊址群”(百慶樓、百祥樓、紅軍井、紅軍磨房等中洞村周邊革命舊址)和“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革命舊址群”(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高潭革命紀念堂等高潭圩鎮周邊革命舊址)名義進行申報。目前,申報文本已上報國家文物局,等待國家文物局專家現場評估後按程式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