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姻今日頭條背後:獵豹的開放之路

王如晨/文

一隻專注、聚焦的獵豹又回來了

獵豹移動(NYSE: CMCM)正通過開放創新路徑,

將過去多年的國際化實踐經驗變現輸出,扮演本地互聯網公司複製甚至借道的平臺。而它也將得以消除最大顧慮,縮短戰線,輕裝上陣,繼續聚焦、推進從工具到內容再到AI的戰略轉型進程。

本月8日,獵豹子公司Live.me接受今日頭條5000萬美元投資(B輪);同日,旗下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8660萬美元售予後者;10 日,今日頭條宣佈,將全資收購北美知名短視頻社交產品 Musical.ly,而獵豹正是後者A輪投資者。

三項交易將給獵豹帶來3億美元收入。受益於交易利好,11月9日,獵豹移動股價大漲26%,快速走出前段被動行情。最近兩日雖有微調,仍顯示出不錯的趨勢。

你可能會說,不就是出售兩項內容業務,釋放一項內容業務股權進行B輪融資,最終獲得3億美元收益嘛。考慮到傅盛說過工具業務是“昨天”,內容是“今天”,AI是“明天”,這動作,不會是放棄內容戰略,扭轉轉型進程吧?

展開之前,

先鋪墊幾句。我說的獵豹利好,當然包括資本要素。三項交易獲得3億美元,至少會讓獵豹的經營獲得較大緩衝,能在更關鍵的業務版圖上強化投資,比如AI方面。

不過,如果純粹籌錢而賣內容,那肯定不是傅盛或獵豹的本意。事實上,若你梳理財報,會發現,它的現金流其實一直不錯,而且每個季度都賺錢。

那麼,為什麼獵豹會出售之前強調多次的內容業務?我想說,這裡面有一些戰略性的問題或者顧慮,

它應該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過往一段,獵豹願景、戰略雖然很清晰,主業成長也重新走上穩健,但是工具之外的內容、AI都是重決策、重投資、重經營、重產業鏈耕耘的領域,獵豹的戰線有些過長;

二、內容業務版圖雖是核心,但著眼于獵豹未來核心競爭力,其實更多在於這三大層面,即資料高地(目前有6億全球海量用戶)、AI等智慧技術、全球化實踐。本質上,

獵豹是一家資料、技術驅動的新型ICT基礎設施服務公司。

展開一些來說。

無論是內容還是AI,這兩塊未來的投資與運營都會很重。比如說內容業務,隨著佈局加深,它會走向相當明顯的線上線下、專業化、垂直化的縱深風格,它本身也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裡面當然涉及資本,但更涉及人才、在地化的運營、產業鏈合作;而AI,這個階段,角逐最深的是智力資本,它集中在核心技術、牛逼的全球化人才,

當然還有產業鏈合作。

而這種訴求,時間的成本壓力往往比資本的渴求更重。如果戰線拉得太長,將很難持續聚焦,局部實現更大突破。

獵豹當然有自己的優勢。PC時代,獵豹曾創下單點突破的經典。移動互聯網開啟後,它率先踏入國際化市場,成就了一番傳奇,被視為中國互聯網國際化的先導。它也是少數幾家擁有6億以上用戶的公司。而且,用戶遍佈全球。截至目前,它的工具類業務穩定,現金流與利潤表現良好,內容、AI戰略清晰。

除此之外,傅盛的全球大局觀、產品經理意識、投資家意識、創業家精神,在今日的互聯網企業群體裡,頗有口碑。我甚至覺得,他的邏輯思辨能力、框架分析能力更為出色。

但必須得提醒,如果只看財務面,獵豹整體上還只是一家中小型互聯網公司。如果只靠自身財務面持續投入,很難有速度優勢,也很難獨立支撐一個偌大生態體系。

比如內容,除了傳統的內容型企業,我們能看到蘋果、FB、BAT都在快速衝刺;比如AI,你看看穀歌、IBM、FB、微軟以及中國BAT們,過去兩年瘋狂挖AI牛人、重金佈局,就能明白,這個領域,目前正處於一波跑馬圈地運動中,帶有一點粗暴的特徵。

獵豹上述三項內容業務,有兩項都是通過收購完成佈局(其中Live.me是獨立孵化和培育的)。初期確實都有團隊支撐,但如果繼續向下耕耘,它就需要更多專業的團隊支撐,也需要持續的線下生態耕耘,否則將很難有縱深的價值。此外,技術投資也必須加重。

絮叨這麼長,我的意思是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最核心的問題。獵豹面臨的真正挑戰,就在於過往一段,戰線過長,缺乏聚焦。而且,現有的主力團隊,更多還是工具類業務時代的儲備,有些方面很難適應,很難像BAT那樣大規模佈局。此外,還要看到,獵豹主戰場在海外,某些成本要素可能比本地要更有壓力。

關於這些顧慮,建議大家讀讀前幾天傅盛與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的一篇對話。裡面有傅盛個人的反思,我們能體會到,他就是在談內容、AI戰略轉型對於獵豹創新、人才及組織管理帶來的諸多挑戰。這也是一個公司創新進程中的核心話題。

那你會說,所以,獵豹內容戰略支撐不住了,就只好放棄了?

當然不是,不但沒有放棄,反而還將進一步壯大。在我們看來,它是充分考量了這一階段的壓力、長短板之後,採用了一種開放的合作路徑。

傅盛不可能放棄內容,獵豹只是變革佈局策略。就是說,已從過去獨立投資、孵化、佈局走向尋求互補合作,走開放之路。

你應該瞭解一個細節:三項交易,都是今日頭條更主動,而且談判很密。其中的live.me交易案,今日頭條本來也想完整買下,但被傅盛明確拒絕了。

你能體會到他在內容方面的堅持。事實上,你從三項交易發佈時的資訊裡也能看到,未來,獵豹與今日頭條將在內容方面達成更深的合作。

這是一種強強聯手,互補合作的案例:上面說的內容運營、變現方式以及部分技術支撐,今日頭條的優勢非常明顯。它可是這一領域的當紅炸子雞。不過,若著眼海外,今日頭條肯定眼紅獵豹6億用戶、龐大流量、技術優勢,以及豐富的國際化實踐經驗。

我們剛才說獵豹有長短板,其實,三項交易中,更能反映今日頭條的壓力面,它聯姻獵豹的意志更為強烈:基於技術的內容戰略、資料戰略,基於兩者的資訊流廣告變現,是這家公司的核心優勢。但過去兩年,已經回過神來的騰訊們、百度們,正不斷聚焦核心資源,衝擊它的地位。上季財報,百度資訊流廣告已非常接近它。

考慮到BAT巨頭擁有強大的資源支撐,並喜歡飽和攻擊,今日頭條必須在維持本地深耕基礎上,儘快找到差異化市場。此刻,海外應該是它覬覦深深的地方。至少目前,巨頭們都沒有太好的經驗,仍還在初步探索中。而獵豹的國際化佈局基礎,則給了今日頭條一個非常關鍵的支撐。它們都給對方創造了成長的緩衝,可以消除一些顧慮。

你可能會問,既然獵豹過去幾年國際化戰略如此深入,為什麼BAT們到現在也沒有太大的版圖呢。

這個你從獵豹的業務佈局能感受到。它最初是工具類業務,這部分容易落地。而巨頭們的佈局,一開始總是習慣于複製本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比如阿裡較早時已經處理了美國、日本的網站。百度也有過挫折。小米的國際化一度也很被動,雷軍說踩了不知道多少坑。

你能看到,後來巨頭的佈局,就開始習慣用資本開路,收購整合當地細分領域的地頭蛇。尤其是阿裡,一度眼花繚亂。而最近正式啟動的馬來西亞eWTP項目,主要帶有政經味道,它不能作為其他互聯網公司完全參照的案例,很多方面並不能直接複製。阿裡動用的資源,不是誰人都能比的。

何況獵豹的第二輪國際化,側重的是內容戰略。這一領域,過去多年,行業人士一直認為不適合本地企業出海,因為內容業務,除了部分涉及意識形態,許多受制于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尤其是內容消費差異。

這其實是一種誤區。過去兩年,傅盛多次對外澄清了這種偏見,它其實帶有一種恐懼心理。而獵豹內容戰略的持續落地,已經證明了內容出海完全可以媲美當年的工具類業務。事實上,阿裡矽谷人士甚至還讚揚過獵豹live.me出色的運營。

但無論如何,中國互聯網走出去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是王興提出的“下半場”概念,還是其他企業強調的種種成長機會,”國際化“都已經成為關鍵的路徑之一。你看阿裡2017年雙11的口號裡,也有這種強烈的意志。

放在獵豹身上,我的意思是說,這家公司過去多年的國際化實踐,終於到了一個輸出的階段。它與今日頭條的互補合作裡,透露著一種佈局路徑與商業模式的自信。

傅盛之前說,工具是昨天,內容是今天,AI是明天。在我看來,這並不意味著三大板塊真的可以完全切割開來,這裡的時間,並沒有任何貶抑。只是說,不同階段,佈局重心有差異。

比如說工具類業務吧,雖說是“昨天”,很難再有早期爆發增長局面,但截至目前,它仍然是獵豹的立身之本,是營收、利潤最大來源。過去兩季增幅非常明顯。我們的判斷是,工具類業務仍會有持續增長,驅動力主要來自於手機仍然可觀的年度增量,以及更為龐大的存量。這一領域,即便未來幾年在獵豹整體營收中占比下降,它一定也會是一個利基市場。

內容說是“今天”,而“今天”往往是一個挑戰最大的時限。內容業務,不但是獵豹用戶資料移轉、共用的新沃土,也會是獵豹新的營收與贏利來源之一。事實上,live.me營收占比已相當可觀,而且,它隱含的變現模式更為豐富。老實說,這部分,現在獵豹還需要補足,也是它尋求兩輪融資的原因之一。

AI戰略一定是獵豹的未來。傅盛最近談商業化時,幾乎不脫離資料與技術兩大要素。我們能體會到,他對獵豹的定位,其實帶有基礎設施的用心。是啊,一個掌握著全球海量使用者資料的獵豹,如果接下來再擁有軟硬體及服務於一體的AI支撐,它的商業化能力尤其變現能力也會變得非常強大。而且,在中國品牌或廣告主走出去、海外品牌或廣告主加速搶食中國消費升級趨勢下,獵豹卡位非常精准。

獵豹整體規模不及BAT,但也不要小看它的AI進展。這裡必須提一下獵豹旗下AI公司獵戶星空。不到一年時間,憑藉技術積累與自主IP,加上產品經驗,已搶佔AI多個高地。比如圖像識別技術,斬獲微軟百萬名人識別大賽第一名;而遠場語音交互系統,遠場語音辨識採用率已獲得業內第一。截至目前,獵戶語音OS現在與廣大的協力廠商如騰訊、小米、美的、海爾等頭部企業展開合作。

我們說,AI領域一般包括幾大關鍵要素,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辨識,計算、演算法,當然還有資料、連結能力。若考察這些要素,你會發現,獵豹雖然規模不及巨頭,但它在圖像識別、語音辨識、資料等多個維度上,擁有出色的競爭力。

所以,從獵豹整個願景與戰略轉型來看,它與今日頭條的交易,非常符合這個階段的核心訴求。獵豹確實需要重新聚焦,圍繞自身核心競爭力,通過開放合作,壯大內容業務,同時為AI乃至整個公司創造緩衝。

內容既是資料流程量高地,也是最為豐富的變現通路。借助大資料與技術,獵豹反而擁有更多合作機會。所以,與今日頭條的合作,屬於獵豹新一輪開放之路。如此才能穩固工具類業務,快速聚焦AI,在資料與技術兩大維度上,鍛造未來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而多年來豐富的國際化實踐經驗,則能在新一輪競爭中,讓它扮演一個技術與經驗輸出者角色。

我們判斷,在與今日頭條結盟後,獵豹未來不排除嫁接更多內容企業,建立其他形式的深度合作。

這種開放策略,也伴隨著商業模式的優化。我們相信,資本市場應該能夠持續看到獵豹的變革,越來越專注、聚焦,戰略比過往一個階段要更加清晰。

當然,獵豹的壓力面仍還在。尤其是市值管理任務很重。截至上一交易日,獵豹美股市值只有16.38億,與它龐大的用戶群以及日益豐富的轉型策略並不匹配。一些晚近才掛牌的中概股,個個看上去都比它更大。

對話中,傅盛對張穎說,過去有段時間“覺得特別特別有壓力”。不過反過來,這些壓力後來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沒有這一遭,可能很多東西我一輩子都想不清楚。”他說,獵豹今天的市值遠遠沒有達到他的期望,但回過頭看,並不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比如太片面追求市值、追求收入,將整個獵豹的戰線拉得過長,還有業務不達標又不能狠心調整組織結構等。

他強調,此刻特別淡定,就是要將業務做好。與今日頭條的交易之後,獵豹能拿到更多可供支配的現金,加上自有的現金流儲備,會有很多緩衝。

“以現在的市值來看那肯定是太便宜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你說便宜的話,如果你堅定看好他就繼續買。估值窪地,你換一個角度看也不是壞事。所以學會這麼去看待壓力的時候,我覺得可能市值並不是你的一個證明。總是會有起伏,不要太在乎。”他說。

一個專注、聚焦的獵豹又回來了。面對複雜的行業變遷,我們期待這家公司能在全球新一輪競爭中再度騰躍,展現出強大的穿透力。

截至目前,它的工具類業務穩定,現金流與利潤表現良好,內容、AI戰略清晰。

除此之外,傅盛的全球大局觀、產品經理意識、投資家意識、創業家精神,在今日的互聯網企業群體裡,頗有口碑。我甚至覺得,他的邏輯思辨能力、框架分析能力更為出色。

但必須得提醒,如果只看財務面,獵豹整體上還只是一家中小型互聯網公司。如果只靠自身財務面持續投入,很難有速度優勢,也很難獨立支撐一個偌大生態體系。

比如內容,除了傳統的內容型企業,我們能看到蘋果、FB、BAT都在快速衝刺;比如AI,你看看穀歌、IBM、FB、微軟以及中國BAT們,過去兩年瘋狂挖AI牛人、重金佈局,就能明白,這個領域,目前正處於一波跑馬圈地運動中,帶有一點粗暴的特徵。

獵豹上述三項內容業務,有兩項都是通過收購完成佈局(其中Live.me是獨立孵化和培育的)。初期確實都有團隊支撐,但如果繼續向下耕耘,它就需要更多專業的團隊支撐,也需要持續的線下生態耕耘,否則將很難有縱深的價值。此外,技術投資也必須加重。

絮叨這麼長,我的意思是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最核心的問題。獵豹面臨的真正挑戰,就在於過往一段,戰線過長,缺乏聚焦。而且,現有的主力團隊,更多還是工具類業務時代的儲備,有些方面很難適應,很難像BAT那樣大規模佈局。此外,還要看到,獵豹主戰場在海外,某些成本要素可能比本地要更有壓力。

關於這些顧慮,建議大家讀讀前幾天傅盛與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的一篇對話。裡面有傅盛個人的反思,我們能體會到,他就是在談內容、AI戰略轉型對於獵豹創新、人才及組織管理帶來的諸多挑戰。這也是一個公司創新進程中的核心話題。

那你會說,所以,獵豹內容戰略支撐不住了,就只好放棄了?

當然不是,不但沒有放棄,反而還將進一步壯大。在我們看來,它是充分考量了這一階段的壓力、長短板之後,採用了一種開放的合作路徑。

傅盛不可能放棄內容,獵豹只是變革佈局策略。就是說,已從過去獨立投資、孵化、佈局走向尋求互補合作,走開放之路。

你應該瞭解一個細節:三項交易,都是今日頭條更主動,而且談判很密。其中的live.me交易案,今日頭條本來也想完整買下,但被傅盛明確拒絕了。

你能體會到他在內容方面的堅持。事實上,你從三項交易發佈時的資訊裡也能看到,未來,獵豹與今日頭條將在內容方面達成更深的合作。

這是一種強強聯手,互補合作的案例:上面說的內容運營、變現方式以及部分技術支撐,今日頭條的優勢非常明顯。它可是這一領域的當紅炸子雞。不過,若著眼海外,今日頭條肯定眼紅獵豹6億用戶、龐大流量、技術優勢,以及豐富的國際化實踐經驗。

我們剛才說獵豹有長短板,其實,三項交易中,更能反映今日頭條的壓力面,它聯姻獵豹的意志更為強烈:基於技術的內容戰略、資料戰略,基於兩者的資訊流廣告變現,是這家公司的核心優勢。但過去兩年,已經回過神來的騰訊們、百度們,正不斷聚焦核心資源,衝擊它的地位。上季財報,百度資訊流廣告已非常接近它。

考慮到BAT巨頭擁有強大的資源支撐,並喜歡飽和攻擊,今日頭條必須在維持本地深耕基礎上,儘快找到差異化市場。此刻,海外應該是它覬覦深深的地方。至少目前,巨頭們都沒有太好的經驗,仍還在初步探索中。而獵豹的國際化佈局基礎,則給了今日頭條一個非常關鍵的支撐。它們都給對方創造了成長的緩衝,可以消除一些顧慮。

你可能會問,既然獵豹過去幾年國際化戰略如此深入,為什麼BAT們到現在也沒有太大的版圖呢。

這個你從獵豹的業務佈局能感受到。它最初是工具類業務,這部分容易落地。而巨頭們的佈局,一開始總是習慣于複製本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比如阿裡較早時已經處理了美國、日本的網站。百度也有過挫折。小米的國際化一度也很被動,雷軍說踩了不知道多少坑。

你能看到,後來巨頭的佈局,就開始習慣用資本開路,收購整合當地細分領域的地頭蛇。尤其是阿裡,一度眼花繚亂。而最近正式啟動的馬來西亞eWTP項目,主要帶有政經味道,它不能作為其他互聯網公司完全參照的案例,很多方面並不能直接複製。阿裡動用的資源,不是誰人都能比的。

何況獵豹的第二輪國際化,側重的是內容戰略。這一領域,過去多年,行業人士一直認為不適合本地企業出海,因為內容業務,除了部分涉及意識形態,許多受制于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尤其是內容消費差異。

這其實是一種誤區。過去兩年,傅盛多次對外澄清了這種偏見,它其實帶有一種恐懼心理。而獵豹內容戰略的持續落地,已經證明了內容出海完全可以媲美當年的工具類業務。事實上,阿裡矽谷人士甚至還讚揚過獵豹live.me出色的運營。

但無論如何,中國互聯網走出去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是王興提出的“下半場”概念,還是其他企業強調的種種成長機會,”國際化“都已經成為關鍵的路徑之一。你看阿裡2017年雙11的口號裡,也有這種強烈的意志。

放在獵豹身上,我的意思是說,這家公司過去多年的國際化實踐,終於到了一個輸出的階段。它與今日頭條的互補合作裡,透露著一種佈局路徑與商業模式的自信。

傅盛之前說,工具是昨天,內容是今天,AI是明天。在我看來,這並不意味著三大板塊真的可以完全切割開來,這裡的時間,並沒有任何貶抑。只是說,不同階段,佈局重心有差異。

比如說工具類業務吧,雖說是“昨天”,很難再有早期爆發增長局面,但截至目前,它仍然是獵豹的立身之本,是營收、利潤最大來源。過去兩季增幅非常明顯。我們的判斷是,工具類業務仍會有持續增長,驅動力主要來自於手機仍然可觀的年度增量,以及更為龐大的存量。這一領域,即便未來幾年在獵豹整體營收中占比下降,它一定也會是一個利基市場。

內容說是“今天”,而“今天”往往是一個挑戰最大的時限。內容業務,不但是獵豹用戶資料移轉、共用的新沃土,也會是獵豹新的營收與贏利來源之一。事實上,live.me營收占比已相當可觀,而且,它隱含的變現模式更為豐富。老實說,這部分,現在獵豹還需要補足,也是它尋求兩輪融資的原因之一。

AI戰略一定是獵豹的未來。傅盛最近談商業化時,幾乎不脫離資料與技術兩大要素。我們能體會到,他對獵豹的定位,其實帶有基礎設施的用心。是啊,一個掌握著全球海量使用者資料的獵豹,如果接下來再擁有軟硬體及服務於一體的AI支撐,它的商業化能力尤其變現能力也會變得非常強大。而且,在中國品牌或廣告主走出去、海外品牌或廣告主加速搶食中國消費升級趨勢下,獵豹卡位非常精准。

獵豹整體規模不及BAT,但也不要小看它的AI進展。這裡必須提一下獵豹旗下AI公司獵戶星空。不到一年時間,憑藉技術積累與自主IP,加上產品經驗,已搶佔AI多個高地。比如圖像識別技術,斬獲微軟百萬名人識別大賽第一名;而遠場語音交互系統,遠場語音辨識採用率已獲得業內第一。截至目前,獵戶語音OS現在與廣大的協力廠商如騰訊、小米、美的、海爾等頭部企業展開合作。

我們說,AI領域一般包括幾大關鍵要素,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辨識,計算、演算法,當然還有資料、連結能力。若考察這些要素,你會發現,獵豹雖然規模不及巨頭,但它在圖像識別、語音辨識、資料等多個維度上,擁有出色的競爭力。

所以,從獵豹整個願景與戰略轉型來看,它與今日頭條的交易,非常符合這個階段的核心訴求。獵豹確實需要重新聚焦,圍繞自身核心競爭力,通過開放合作,壯大內容業務,同時為AI乃至整個公司創造緩衝。

內容既是資料流程量高地,也是最為豐富的變現通路。借助大資料與技術,獵豹反而擁有更多合作機會。所以,與今日頭條的合作,屬於獵豹新一輪開放之路。如此才能穩固工具類業務,快速聚焦AI,在資料與技術兩大維度上,鍛造未來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而多年來豐富的國際化實踐經驗,則能在新一輪競爭中,讓它扮演一個技術與經驗輸出者角色。

我們判斷,在與今日頭條結盟後,獵豹未來不排除嫁接更多內容企業,建立其他形式的深度合作。

這種開放策略,也伴隨著商業模式的優化。我們相信,資本市場應該能夠持續看到獵豹的變革,越來越專注、聚焦,戰略比過往一個階段要更加清晰。

當然,獵豹的壓力面仍還在。尤其是市值管理任務很重。截至上一交易日,獵豹美股市值只有16.38億,與它龐大的用戶群以及日益豐富的轉型策略並不匹配。一些晚近才掛牌的中概股,個個看上去都比它更大。

對話中,傅盛對張穎說,過去有段時間“覺得特別特別有壓力”。不過反過來,這些壓力後來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沒有這一遭,可能很多東西我一輩子都想不清楚。”他說,獵豹今天的市值遠遠沒有達到他的期望,但回過頭看,並不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比如太片面追求市值、追求收入,將整個獵豹的戰線拉得過長,還有業務不達標又不能狠心調整組織結構等。

他強調,此刻特別淡定,就是要將業務做好。與今日頭條的交易之後,獵豹能拿到更多可供支配的現金,加上自有的現金流儲備,會有很多緩衝。

“以現在的市值來看那肯定是太便宜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你說便宜的話,如果你堅定看好他就繼續買。估值窪地,你換一個角度看也不是壞事。所以學會這麼去看待壓力的時候,我覺得可能市值並不是你的一個證明。總是會有起伏,不要太在乎。”他說。

一個專注、聚焦的獵豹又回來了。面對複雜的行業變遷,我們期待這家公司能在全球新一輪競爭中再度騰躍,展現出強大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