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葡萄酒的小秘密,你看到的酒精度都比實際低

對於葡萄酒,大家最在意的除了品種,就是酒精度了,雖然酒標上都有標注,但其實在業內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真正的酒精度都比實際的低。

葡萄酒標,尤其美國酒標,資訊通常很詳盡的,從葡萄品種、產區到年份,甚至還有品鑒記錄與配餐建議。

然而,這其中唯獨有一點不夠透明,那就是酒精度。根據美國葡萄酒律法,在標注酒精度時,允許出現1.5%(酒精度)的誤差。

美國法律明確指出,允許酒廠在產品上標注酒精度,對於酒精度在14% 以下的葡萄酒,

允許出現1.5%的誤差;對於14%以上酒精度的葡萄酒,最高誤差可達1%。

相比而言,歐洲律法更加嚴苛些。歐盟允許的酒精含量標注誤差只有0.5%。考慮到大部分餐酒的酒精度在11.5%-14.5%,說起來,這個範圍還是挺大的。

從技術層面講,就是允許釀酒師低估或者高估葡萄酒的酒精含量。

2015年《葡萄酒經濟學》雜誌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分析了10萬款葡萄酒,發現新世界葡萄酒標上標注的酒度比實際酒精含量低了0.45%;舊世界酒標上的酒度比實際酒度低了0.39%。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稅務”問題,美國法律規定酒精度超過14%的酒繳納的稅金比14%以下的酒高。如此一來,本應標注14.5% ABV的酒廠為了少納稅,就會標上14%的酒精度。

另一個原因來自人們的“慣性認知”。

隨著氣候日漸變暖,釀出的葡萄酒也越來越濃郁、成熟,平均酒精度也開始上升,比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納帕穀赤霞珠的平均酒精度還只有12%-12.5%,雖說現在平均酒精度已經大幅上升了,但消費者的潛意識還停留在12.5%,認為這才是正常葡萄酒應有的酒精含量,看到15%-15.5% ABV的酒就不敢喝了,無奈酒廠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只能捏造酒精度數據了。

以後,如果買到美國酒,看到13.9% ABV的資訊,請自動加上1.5%,換算成15.4%的酒度。買到歐洲酒,那就自動加上0.5%。

注:標準酒度(Alcohol% by volume)是法國著名化學家蓋·呂薩克發明的,指在20℃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的乙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