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健佳品栗子的功效,你知道多少?

栗子為堅果類落葉喬木栗樹的果實。又稱板栗。《名醫別錄》載:“栗,

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說明其有健脾益氣,厚腸止瀉,補腎壯腰,食之耐饑之功。栗子,性味甘,溫。根據中醫藥文獻記載及現代營養學研究,特別適合於老年人食用,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症。其在臨床中,有輔助治療作用。

【腰膝無力筋骨酸,風乾栗子宜常吃】《本草綱目》中說:“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幹,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蓋風乾之栗,勝於日曝,而火煨油炒,勝於煮蒸,仍須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這裡告訴我們栗子要風乾(陰涼通風處自然乾燥) 生吃,細嚼慢嚥,與唾液充分溶合,每日早晨吃10粒左右,

不宜多吃,這才有益健康。在山林寺院中僧人多自植栗樹,每到秋冬季有在早餐前咀嚼吃生栗子以養生保健的習慣,每天大栗3~5 粒去殼、皮後,吃生栗肉。即入口細嚼約20分鐘,使口中津液與栗子肉充分混合,其液汁呈乳白色,僧人們稱為瓊漿玉液。服此生栗有強筋骨、補腰膝、益腎氣之功。吃生栗肉對小孩也有補養作用,《食物本草》記載: 小孩腳弱無力,三四歲尚不能步行,日以生栗食之。
栗子肉3~5粒,蓮肉10粒共燉爛,加糖適量,常服之能強腳筋、促步行,比服鈣劑效果好。小孩咀嚼功能較弱,生栗較硬又不易消化,主張熟食而需煮透呈粉狀,入口香糯久嚼甘醇。

【脾腎兩虛大便溏,煨熟栗子能止瀉】《玉楸藥解》中說:“栗子,補中助氣,充虛益餒,培士實脾,諸物莫逮。但多食則氣滯難消,少啖則氣達易克耳。”這裡告訴我們,栗子有補脾益氣、厚腸止瀉作用,許多藥食都不能超過它,

說明其健脾止瀉之卓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了“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的案例。筆者常用于老人或小孩脾虛便溏,大便不化,面色萎黃,口淡少味等症。用栗子10~15 粒(30g左右)、炒米仁30g 加適量粳米燉粥; 或栗子粉15g,1次/日開水調服。長期服用,厚腸實便,效果確鑿。栗子花有很好的收斂止瀉作用,對腸炎腹瀉、消化不良性腹瀉有明顯療效,用其花30g 水煎服,一般3 劑見效。

【九九重陽栗子糕,栗子名食知多少】栗子有健脾補腎之功,是最適合於老年人的食物,重陽節又是老人節,正是秋高氣爽栗子飄香之時,歷來人們有做重陽糕的習俗,以敬孝老人。重陽糕即栗子糕,製作方法: 糯米粉500g,栗子肉200g,把糯米粉加少量開水攪拌,加糖適量(糖尿病患者不加糖或加專用於糖尿病的甜味劑)揉搓成軟糕狀,放入方盤中壓平,再把栗子肉嵌入糕中,再壓平並露出栗肉。上蒸加熱20 分鐘,待全部熟透,稍涼切塊即成,可供大家食用。《本草衍義》也指出:“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則滯氣隔食,往往致小兒病。”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故秋冬食果是進補,健脾益腎人多知,過食不節反致害,牢牢記住一個“度”。

上蒸加熱20 分鐘,待全部熟透,稍涼切塊即成,可供大家食用。《本草衍義》也指出:“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則滯氣隔食,往往致小兒病。”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故秋冬食果是進補,健脾益腎人多知,過食不節反致害,牢牢記住一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