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龍安鎮探索“三三制”“四四二”產業扶貧模式

大橋鎮考察組來龍安鎮學習中蜂養殖技術近日,

記者從平武縣城出發,經過約30分鐘的車程,龍安鎮義佛山村便呈現在眼前。這裡有連片的車厘子、花開正豔的大櫻桃、規範有序的中蜂養殖園……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3年前,這個村還是生氣幾無的“空殼村”。

改變源自該村2014年探索的“三三制”以及2016年升級的“四四二”產業扶貧模式,讓村民主動作為意識日漸強烈,破解了產業發展資金缺乏以及整村推進產業發展緩慢的難題。

1探索“三三制”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上午10時許,記者遇到了正在給自家車厘子澆水的義佛山二組村民何國章。“我把12畝地全部種上了,要是不上心,今後保證金拿不到哦!”擦擦臉上的汗水,何國章笑道。

老何口中的保證金是指村子在發展產業過程中,貧困戶出資部分作為保證金(100元/畝),待達到成活率80%以上、精細化管理1年後,才能全部退還給農戶。這是幫扶單位平武縣委辦與村兩委班子一起想出的法子。

保證金是該村探索“三三制”中的一部分內容,“三三制”是指鄉鎮黨委與幫扶單位、貧困戶達成一致意見,三方共同籌集資金。除了資金外,村產業發展規劃必須三方定、產業發展技術要三方管。該村支部書記胡興斌解釋,前者指農技專家因地制宜編制“一村一品”產業規劃;後者指成立由幫扶單位、鄉鎮、貧困村黨員共同組成的黨員先鋒隊、黨員產業技術服務隊,

全程服務種植戶。

平武縣委辦主任任海波認為,“三三制”徹底將老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今,義佛山村已栽種車厘子500餘畝,群眾參與率、耕地覆蓋率分別達到81%、90%。

2升級“四四二”“空殼村”家底愈發厚實

除了長勢正盛的車厘子等產業,義佛山村另一支柱產業中蜂養殖也呈良好的發展勢頭。村子要發展,村集體經濟必須要有家底,運用“四四二”模式的中蜂產業便是厚實集體經濟家底的秘訣。

去年9月,龍安鎮政府引入平武縣康昕生態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村企聯建”“股份合作”方式經營,建設“四四二”制中蜂標準化養殖園,實行“公司+村集體+貧困戶”模式管理。“股份占比分別為企業4成、村集體4成、貧困戶2成。”該村第一書記田永金告訴記者,實現收益後按股份紅,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同步推進的問題。

田永金表示,今年整個村的蜂源產值將達到10萬元,

屆時村集體經濟可以分得4萬元的利潤,企業可以分得4萬元的利潤,未脫貧的14戶貧困戶,可獲得2萬元的利潤,確保村上貧困戶按時脫貧,貧困村按時摘帽。

3多方共贏“義佛山”模式遍地開花

據預計,義佛山村今年初投產的70畝車厘子可實現收入84萬元,幫助種植戶增收6000元,加上中蜂標準化養殖園帶來的收益,能實現貧困戶、公司以及村集體多方共贏的局面。

正是看到如此好的效益,龍安鎮將“義佛山”模式在該鎮其他4個貧困村推廣:在莫魚溝村種植刺龍苞600畝、鐵龍堡村種植脆紅李200畝、兩岔河村種植雷竹200畝,石人村嫁接改良核桃400餘畝,實現“一村一品”產業全覆蓋。

在平武多個大會上,龍安鎮黨委書記鄭茂君就“義佛山”模式進行了經驗交流。“義佛山”模式已經走出了龍安鎮,在全縣推廣以用於發展“平武中蜂+”產業。“3月份至少接待了10批次考察組!”對此,胡興斌自豪道。

正是看到如此好的效益,龍安鎮將“義佛山”模式在該鎮其他4個貧困村推廣:在莫魚溝村種植刺龍苞600畝、鐵龍堡村種植脆紅李200畝、兩岔河村種植雷竹200畝,石人村嫁接改良核桃400餘畝,實現“一村一品”產業全覆蓋。

在平武多個大會上,龍安鎮黨委書記鄭茂君就“義佛山”模式進行了經驗交流。“義佛山”模式已經走出了龍安鎮,在全縣推廣以用於發展“平武中蜂+”產業。“3月份至少接待了10批次考察組!”對此,胡興斌自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