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山縣探索實施﹃多彩田園﹄產業扶貧模式紀實

□本報記者胡巨成本報通訊員劉宏冰許飛

河南日報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吹響精准脫貧的號角,

要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光山縣立足自然稟賦和脫貧攻堅實際,積極探索實施“多彩田園”產業扶貧模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發展規律為驅動,以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自主融入產業鏈條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立產業發展與貧困人口增收的穩定利益聯結機制,

力促貧困戶通過多種管道融入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類型多樣性、帶貧模式多樣性、增收管道多樣性的產業扶貧格局。

“田園更多彩,增收才有保障,農民美好生活才有盼頭,鄉村振興才會有希望。”談起在這塊1835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在鏖戰的脫貧攻堅戰,縣委書記劉勇感慨說道,“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85萬光山人民一定能夠奮發圖強,用勤勞雙手,在多彩田園上種出更多更大更喜人的甜蜜果實。

A

強產業龍頭帶動

初冬季節,光山南部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地,依然處處綠意盎然。位於槐店鄉的萬畝油茶基地內,朵朵白色的油茶花,把山山嶺嶺點綴得愈發嬌豔。

室外油茶花開得正豔,室內茶油香氣四溢。聯興油茶公司總經理陳世法拿著一瓶晶瑩剔透、色澤微黃的透明玻璃瓶裝山茶油告訴記者,像這樣精製提純的特級山茶油,因為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以及山茶甙、茶多酚、多種微量元素,還有具抗氧化、消炎和抗癌功能的角鯊烯等營養物質,在市場上可以賣到200多元一斤,不僅可以當作食用油,還可以作為藥品和護膚品使用,深受消費者青睞。

槐店鄉鄉長吳正宇告訴記者,在縣裡支援下,聯興油茶已在全縣流轉荒山荒地3萬余畝,成長為一家以油茶產業為主,集茶葉種植、苗木花卉培育及水產特禽養殖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林重點龍頭企業,下轄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及2個家庭農場,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基地周邊近300戶貧困戶依託油茶和產業增收脫貧。

光山多淺山丘陵,農業資源獨特,田園山水優勢明顯。他們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綠色茶葉油茶、金色水稻種植、黃色油菜種植、特色農副產品、多色苗木花卉、鄉村旅遊業等產業,努力實現扶貧產業對貧困戶、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的“三個全覆蓋”,發展優質水稻基地78萬畝,油菜基地40萬畝,茶葉基地24.6萬畝,油茶基地18.7萬畝,苗木花卉基地9.2萬畝,中藥材基地8.3萬畝,初步形成了中北部糧油,西南部茶葉、油茶、中藥材,中東部苗木、花卉,城鎮近郊綠色蔬菜等特色生態高效農業產業格局。

無獨有偶。光山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以油脂加工為龍頭,帶動在全縣4個鄉鎮建立油茶、雙低油菜、優質水稻和芡實基地3萬餘畝,加工生產山茶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芝麻調和油等8大類24個品種,年產值近2億元。

公司總經理向勇也是土生土長的光山人,對貧困鄉親們的疾苦感同身受。因而縣裡脫貧攻堅戰一打響,公司就成立了包括總經理在內的29人幫扶工作隊,積極主動承擔起了企業帶貧幫貧的社會責任,出臺多項幫扶措施,與69位貧困人口簽訂長期用工合同,與320餘名貧困人口簽訂季節性用工合同,以低於市場價10%的價格為簽約貧困戶提供種子、農藥,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簽約貧困戶農產品,免費為4個鄉鎮7個貧困村5個非貧困村的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和科技服務,捐資50余萬元用於改善幫扶村基礎設施,還與280戶貧困戶簽訂金融扶貧協議,願意就業的優先安排勞動用工,保證年收入不低入8000元,無勞動能力的,每戶給予產業帶貧貼息資金4000元。

為鼓勵支援糧油、茶業、羽絨等本土涉農企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縣裡出臺產業政策加以扶持,加大金融、財政、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17年,全縣共整合資金2.9億元支援產業發展,金融機構發放各類扶貧貸款2.43億元,進而探索出企業用工幫扶、產業技能幫扶、農產品收購“訂單”幫扶等多種帶貧增收模式,全縣共建設“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工程362個,帶動貧困戶占比達87.4%。

B

富鄉鄰合作共贏

潑陂河鎮鄔圍孜村的鄔圓滿至今不敢相信,自從他將自家的土地入股禾園農業合作社,與臺灣老闆陳冠宇一起成為一名快樂的田園創客後,依然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伺候田地,卻一舉甩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第一年就收入5萬多元,還成了同村貧困戶鄔澤合的指定幫扶人。

今年44歲的陳冠宇來自臺灣宜南縣,1998年來到大陸在深圳創辦了世大光電公司,專業設計製造光學鏡頭。企業步入正軌後,嚮往田園生活的他又盯上了農村廣闊的天地,先是在柬埔寨買下了2萬畝熱帶果園,又在幾位浙江朋友的介紹下,遠赴光山投資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了5000多畝土地,帶領5個村近千戶社員種植有機水稻、果蔬和彩色稻米。

有著先進工業化理念的陳冠宇非常重視農業機械化和標準化生產,禾園農業合作社不僅先後獲得了“河南省農機合作示範社”“全國農機推廣示範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有機水稻轉換認證,印有“禾園農合”商標的有機大米通過微商平臺和原有管道銷往武漢、深圳等地後,深受追捧。

“我每月要在深圳、柬埔寨和光山三個地方輪流轉,但在光山待的時間最長。”操著一口流利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陳冠宇高興地說:“這裡出產的有機稻米品質非常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市場打開後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今年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萬元,發展態勢良好,前景廣闊。”

光山縣產業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雷進介紹,禾園合作社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建成100餘個蔬菜大棚帶動75戶貧困戶年分紅1000元,通過土地流轉使缺乏勞動力的80余戶貧困戶年增收1500餘元,吸收近150戶貧困戶通過合作養牛,年增收3500元以上,周邊貧困戶脫貧增收效果顯著。

鄔圓滿負責幫扶的鄔澤合今年已經65歲,老伴患病常年吃藥,兩個兒子肢殘不能勞動,二兒媳天生智障神志不清,4個孫子孫女,大的才上小學6年級,小的不過3歲,全家9口人全靠鄔澤合一個人,儘管政府部門為他們符合條件的解決了低保,申辦了殘疾人補助,但一家人日子仍然過得困苦不堪。

禾園農業合作社剛成立,鄔澤合就把土地流轉了,合作社還與他簽訂了長期用工合同,讓他每個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

“如今啊,日子越過越好,老伴的身體也強了不少,高興的時候,我還會哼上幾嗓子花鼓戲呢。”趕著一大群麻鴨正往稻田裡走的鄔澤合笑呵呵地說,“看著孫子孫女們一天天長大,俺家的幸福日子終於要來了!”

光山縣積極鼓勵貧困農戶利用到戶增收項目、土地、現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按經營收益分紅實現增收。支援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林地、水面流轉,實行標準化、規模化園區建設,建成一批茶葉、油茶、苗木花卉、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園區,先後打造起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斛山鄉桃園、涼亭鄉茶園、磚橋鎮藏紅花園和南向店鄉的中草藥園等幾十個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800餘家、家庭農場700餘家,帶動全縣1650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今年,文殊鄉方窪村利用縣財政撥付的94萬元資金,建起10個香菇種植大棚,當年種植香菇年收益達15萬元左右。當年每戶2800元的增收分紅,已經足額發放到15戶貧困戶手中。

光山縣縣長王建平告訴記者,這是該縣為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存在再次弱化風險,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為每個貧困村安排100萬—150萬元的專項產業發展資金帶來的好處。這些貧困村把財政資金用於集體自主發展產業項目,或以村集體股金方式投入到企業信譽好、市場前景好、經營管理好、勞動密集型的市場經濟主體,由市場經濟主體按照每年8%的比例給村集體分紅,主要用於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收效明顯。

C

建平臺市場引領

61歲的陳謀是光山縣磚橋鎮李崗村夏灣村民組人,因為妻子有慢性肺病,常年咳嗽,每年光吃藥也得二三千元錢,兒子媳婦帶著孫子們在外打工,因為文化低沒技能,每年掙的沒有花的多,幾乎很少回家。

光山人魏均昌在外創業有成後不忘鄉鄰,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辦樺昌生態園,決心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陳謀成了樺昌生態園的6位珍禽養殖員之一,負責照顧園子裡的數千隻孔雀,每月能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從此再也不用為老伴的醫藥費發愁了。陳謀在向外人介紹自己名字時,也從“謀生”的“謀”變成了“謀幸福”的“謀”。

樺昌農業董事長魏均昌告訴記者,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從2008年起,他先後流轉了2.3萬畝土地,打造起包括孔雀繁育在內,集苗木花卉培育、果蔬種植、珍禽特色養殖、鄉村旅遊於一體的樺昌生態園,輻射帶動2個鄉鎮8個行政村的農戶1700余戶,其中穩定帶動貧困戶360余戶增收脫貧。

今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國孔雀產業發展論壇峰會在信陽舉行。來自中國林業科學院、國家林業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信陽農林學院、信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地孔雀產業的企業代表等共300餘人與會,魏均昌在會上詳細介紹了他們探索出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孔雀產業扶貧新模式”,引得與會代表紛紛前往光山實地參觀考察,無不對他們的努力大加讚賞。

據國家林業局林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林業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蔡登谷介紹,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之分,綠孔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可以人工飼養的藍孔雀為珍稀半草食性非保護動物,具有食用、藥用、觀賞等多種經濟價值,被國家林業局定為特種畜禽養殖產業化經營項目。孔雀是吉祥的象徵,絢麗多彩的羽衣,婀娜多姿的形態,開屏呈現的美景,常令人流連忘返,是人們喜愛的觀賞、馴養寵物;孔雀羽毛色彩斑斕,製作成的高級羽毛飾品在國內國際上都大受歡迎。近年來,我國的藍孔雀養殖業產銷兩旺,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要發展,市場說了算。在發展“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工程中,光山縣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大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名優農產品。

該縣利用“全國電商十佳消貧縣”“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的有利條件,組建了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舉辦各類電商培訓班93期,免費培訓1.2萬多人(次),其中貧困群眾2860人(次)。設立網銷產品開發基金,支援和鼓勵開發羽絨等特色農副網銷產品,為光山麻鴨、油條掛麵、文之勳月餅等特色農副產品打包註冊“光山十寶”商標,辦理SC許可證,採取“電商+光山十寶”的運營模式銷往全國各地,帶動了一大批貧困農戶增收脫貧。

今年雙11期間,光山縣1萬多家網店,20家電商服務企業,800多家供應商,49家速遞物流企業參與了網上銷售活動,累計銷售商品100余萬件,銷售額達1.52億元。2017年,全縣全年網銷額可達30億元,大量農副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也為這個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國家級貧困縣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繪好多彩田園,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群眾早日奔上小康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談起光山的未來,劉勇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我們唯有更努力,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下轄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及2個家庭農場,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基地周邊近300戶貧困戶依託油茶和產業增收脫貧。

光山多淺山丘陵,農業資源獨特,田園山水優勢明顯。他們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綠色茶葉油茶、金色水稻種植、黃色油菜種植、特色農副產品、多色苗木花卉、鄉村旅遊業等產業,努力實現扶貧產業對貧困戶、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的“三個全覆蓋”,發展優質水稻基地78萬畝,油菜基地40萬畝,茶葉基地24.6萬畝,油茶基地18.7萬畝,苗木花卉基地9.2萬畝,中藥材基地8.3萬畝,初步形成了中北部糧油,西南部茶葉、油茶、中藥材,中東部苗木、花卉,城鎮近郊綠色蔬菜等特色生態高效農業產業格局。

無獨有偶。光山四方植物油有限公司以油脂加工為龍頭,帶動在全縣4個鄉鎮建立油茶、雙低油菜、優質水稻和芡實基地3萬餘畝,加工生產山茶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芝麻調和油等8大類24個品種,年產值近2億元。

公司總經理向勇也是土生土長的光山人,對貧困鄉親們的疾苦感同身受。因而縣裡脫貧攻堅戰一打響,公司就成立了包括總經理在內的29人幫扶工作隊,積極主動承擔起了企業帶貧幫貧的社會責任,出臺多項幫扶措施,與69位貧困人口簽訂長期用工合同,與320餘名貧困人口簽訂季節性用工合同,以低於市場價10%的價格為簽約貧困戶提供種子、農藥,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簽約貧困戶農產品,免費為4個鄉鎮7個貧困村5個非貧困村的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和科技服務,捐資50余萬元用於改善幫扶村基礎設施,還與280戶貧困戶簽訂金融扶貧協議,願意就業的優先安排勞動用工,保證年收入不低入8000元,無勞動能力的,每戶給予產業帶貧貼息資金4000元。

為鼓勵支援糧油、茶業、羽絨等本土涉農企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縣裡出臺產業政策加以扶持,加大金融、財政、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17年,全縣共整合資金2.9億元支援產業發展,金融機構發放各類扶貧貸款2.43億元,進而探索出企業用工幫扶、產業技能幫扶、農產品收購“訂單”幫扶等多種帶貧增收模式,全縣共建設“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工程362個,帶動貧困戶占比達87.4%。

B

富鄉鄰合作共贏

潑陂河鎮鄔圍孜村的鄔圓滿至今不敢相信,自從他將自家的土地入股禾園農業合作社,與臺灣老闆陳冠宇一起成為一名快樂的田園創客後,依然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伺候田地,卻一舉甩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第一年就收入5萬多元,還成了同村貧困戶鄔澤合的指定幫扶人。

今年44歲的陳冠宇來自臺灣宜南縣,1998年來到大陸在深圳創辦了世大光電公司,專業設計製造光學鏡頭。企業步入正軌後,嚮往田園生活的他又盯上了農村廣闊的天地,先是在柬埔寨買下了2萬畝熱帶果園,又在幾位浙江朋友的介紹下,遠赴光山投資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了5000多畝土地,帶領5個村近千戶社員種植有機水稻、果蔬和彩色稻米。

有著先進工業化理念的陳冠宇非常重視農業機械化和標準化生產,禾園農業合作社不僅先後獲得了“河南省農機合作示範社”“全國農機推廣示範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有機水稻轉換認證,印有“禾園農合”商標的有機大米通過微商平臺和原有管道銷往武漢、深圳等地後,深受追捧。

“我每月要在深圳、柬埔寨和光山三個地方輪流轉,但在光山待的時間最長。”操著一口流利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陳冠宇高興地說:“這裡出產的有機稻米品質非常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市場打開後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今年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萬元,發展態勢良好,前景廣闊。”

光山縣產業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雷進介紹,禾園合作社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建成100餘個蔬菜大棚帶動75戶貧困戶年分紅1000元,通過土地流轉使缺乏勞動力的80余戶貧困戶年增收1500餘元,吸收近150戶貧困戶通過合作養牛,年增收3500元以上,周邊貧困戶脫貧增收效果顯著。

鄔圓滿負責幫扶的鄔澤合今年已經65歲,老伴患病常年吃藥,兩個兒子肢殘不能勞動,二兒媳天生智障神志不清,4個孫子孫女,大的才上小學6年級,小的不過3歲,全家9口人全靠鄔澤合一個人,儘管政府部門為他們符合條件的解決了低保,申辦了殘疾人補助,但一家人日子仍然過得困苦不堪。

禾園農業合作社剛成立,鄔澤合就把土地流轉了,合作社還與他簽訂了長期用工合同,讓他每個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

“如今啊,日子越過越好,老伴的身體也強了不少,高興的時候,我還會哼上幾嗓子花鼓戲呢。”趕著一大群麻鴨正往稻田裡走的鄔澤合笑呵呵地說,“看著孫子孫女們一天天長大,俺家的幸福日子終於要來了!”

光山縣積極鼓勵貧困農戶利用到戶增收項目、土地、現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按經營收益分紅實現增收。支援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林地、水面流轉,實行標準化、規模化園區建設,建成一批茶葉、油茶、苗木花卉、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園區,先後打造起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斛山鄉桃園、涼亭鄉茶園、磚橋鎮藏紅花園和南向店鄉的中草藥園等幾十個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800餘家、家庭農場700餘家,帶動全縣1650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今年,文殊鄉方窪村利用縣財政撥付的94萬元資金,建起10個香菇種植大棚,當年種植香菇年收益達15萬元左右。當年每戶2800元的增收分紅,已經足額發放到15戶貧困戶手中。

光山縣縣長王建平告訴記者,這是該縣為解決貧困村集體經濟存在再次弱化風險,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為每個貧困村安排100萬—150萬元的專項產業發展資金帶來的好處。這些貧困村把財政資金用於集體自主發展產業項目,或以村集體股金方式投入到企業信譽好、市場前景好、經營管理好、勞動密集型的市場經濟主體,由市場經濟主體按照每年8%的比例給村集體分紅,主要用於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收效明顯。

C

建平臺市場引領

61歲的陳謀是光山縣磚橋鎮李崗村夏灣村民組人,因為妻子有慢性肺病,常年咳嗽,每年光吃藥也得二三千元錢,兒子媳婦帶著孫子們在外打工,因為文化低沒技能,每年掙的沒有花的多,幾乎很少回家。

光山人魏均昌在外創業有成後不忘鄉鄰,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辦樺昌生態園,決心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陳謀成了樺昌生態園的6位珍禽養殖員之一,負責照顧園子裡的數千隻孔雀,每月能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從此再也不用為老伴的醫藥費發愁了。陳謀在向外人介紹自己名字時,也從“謀生”的“謀”變成了“謀幸福”的“謀”。

樺昌農業董事長魏均昌告訴記者,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從2008年起,他先後流轉了2.3萬畝土地,打造起包括孔雀繁育在內,集苗木花卉培育、果蔬種植、珍禽特色養殖、鄉村旅遊於一體的樺昌生態園,輻射帶動2個鄉鎮8個行政村的農戶1700余戶,其中穩定帶動貧困戶360余戶增收脫貧。

今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國孔雀產業發展論壇峰會在信陽舉行。來自中國林業科學院、國家林業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信陽農林學院、信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地孔雀產業的企業代表等共300餘人與會,魏均昌在會上詳細介紹了他們探索出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孔雀產業扶貧新模式”,引得與會代表紛紛前往光山實地參觀考察,無不對他們的努力大加讚賞。

據國家林業局林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林業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蔡登谷介紹,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之分,綠孔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可以人工飼養的藍孔雀為珍稀半草食性非保護動物,具有食用、藥用、觀賞等多種經濟價值,被國家林業局定為特種畜禽養殖產業化經營項目。孔雀是吉祥的象徵,絢麗多彩的羽衣,婀娜多姿的形態,開屏呈現的美景,常令人流連忘返,是人們喜愛的觀賞、馴養寵物;孔雀羽毛色彩斑斕,製作成的高級羽毛飾品在國內國際上都大受歡迎。近年來,我國的藍孔雀養殖業產銷兩旺,市場前景廣闊。

產業要發展,市場說了算。在發展“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工程中,光山縣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大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名優農產品。

該縣利用“全國電商十佳消貧縣”“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的有利條件,組建了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舉辦各類電商培訓班93期,免費培訓1.2萬多人(次),其中貧困群眾2860人(次)。設立網銷產品開發基金,支援和鼓勵開發羽絨等特色農副網銷產品,為光山麻鴨、油條掛麵、文之勳月餅等特色農副產品打包註冊“光山十寶”商標,辦理SC許可證,採取“電商+光山十寶”的運營模式銷往全國各地,帶動了一大批貧困農戶增收脫貧。

今年雙11期間,光山縣1萬多家網店,20家電商服務企業,800多家供應商,49家速遞物流企業參與了網上銷售活動,累計銷售商品100余萬件,銷售額達1.52億元。2017年,全縣全年網銷額可達30億元,大量農副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也為這個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國家級貧困縣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繪好多彩田園,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群眾早日奔上小康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談起光山的未來,劉勇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我們唯有更努力,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