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像吳尊這樣“用孩子”,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已經播出了很多期,裡面的孩子都很可愛,各有特色,爸爸們對待孩子的方法也各有各的特色。

其中,一人扛倆娃的吳尊,就有一個亮點讓小編不得不佩服——他很會“使用”孩子。

記得之前有一期節目,吳尊一家被安排去玉米地摘玉米。

工作量很大,玉米也並不好摘,孩子包括爸爸也都沒有做過。

然而這對吳尊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他並沒有像平常爸爸媽媽那樣,讓孩子在一旁休息玩耍,也沒讓他們徒勞地去拔玉米繼而受挫,

而是很快就做好了分工:力氣最大的他摘玉米,小兒子Max接棒,再傳遞給姐姐Neinei放入筐中。

一項體力活,被安排成了一場接力賽和一條流水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工種,每個人都很重要,各司其職,缺一不可。

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吳尊安排得好不好了。

從頭至尾兩個孩子都很努力地和爸爸一起工作,沒喊辛苦,也沒說放棄。

吳尊問孩子,辛不辛苦?

Neinei先說辛苦,

繼而興奮地說,but it’s fun!(但是很好玩!)

這裡的好玩,除了勞作的樂趣,也有被信任和勝任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Max也是“懂事”、“乖巧”、“可愛“這些詞的代言人好嗎!雖然年紀很小,但是一直以來都表現超暖心,在地道中打頭陣,全程不哭不鬧。

會作為小主人為劉畊宏父女拿水,

會貼心的幫小泡芙拿書包,簡直就是吳尊男神2.0版。

還有一次,Max因為生病,沒和其他孩子們一起活動,而是跟著爸爸們一起去搭帳篷。

Max對爸爸說,你需要我幫你嗎?

吳尊說,當然了,我要你幫我。(而不是說,小孩子一邊去玩,你幫不了我。)

然後,儘量幫Max找他力所能及的活讓他來幫忙。

Max很開心,即使幫不上忙,但小小的身體一直在忙碌著,盡自己所能的幫助爸爸。

小小的max除了顏值遺傳了吳尊,

很多小習慣都深得吳尊真傳~吳尊做飯時,neinei用手去碰鐵鍋,Max立馬著急地阻止姐姐,生怕姐姐燙到。

而吳尊的老婆同樣也很會“用”孩子,Max再給媽媽打水的時候,雖然很慢,但是媽媽並沒有著急,而是一直在等著Max。

也正是因為吳尊懂得“用”孩子,所以Neinei和Max很暖心,

在大家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伸出援手,只要可以辦到的,就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而自己做不到的,也會明確告訴對方說這個我不行。

如果我說中國媽媽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勤快、最操心的媽媽,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裡外全包。

我們在孩子面前,最難做到的就是懶。

但是知道麼?父母越是大包大攬,不讓孩子涉及家務,孩子越是學不會感恩。

只有真真正正的讓孩子參與勞動,他才會體會到家務的快樂和父母的辛勞。

北大清華、央視特聘講師——田先老師,在“家長必讀講堂”做分享時就說: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被使用”的心理渴求,這證明我們在別人眼中是有用的、有價值的、不可缺少的,這是一個人自信、自尊的來源。

想一下我們身邊的老年人,他們雖然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可是每當子女們做飯、做家務時,他們總想著過來插一手。

這時候,很多子女就會沖老人嚷:“媽,別來添亂了,這裡用不著你!你坐那裡老老實實看電視多吧!”

聽到這樣的話,老人會超級開心嗎?不,很多老人心裡還是有點委屈的:“唉,年紀大了,不中用了,被嫌棄了……”

對孩子來說,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時常交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兒,時常使喚一下他,才能激發他內心小小的責任感,讓他感到自己在家裡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和自尊。

特蕾莎修女曾說,世界上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和沒有愛。

付出帶來的快樂,遠大於索取。

我們已經懂得給孩子很多愛,但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

如果父母事事包辦,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千叮嚀萬囑咐,一萬個不放心。那麼,就相當於我們永遠在孩子耳邊說著“你不行”三個字。

孩子向上的生命能量,孩子向外擴張的努力和嘗試,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和追求,都會因為這永遠在耳畔重複的“你不行”三個字,而減弱甚至消失。

當孩子想為我們做點什麼的時候,我們總是說,不用了,你去把學習搞好就好。那也相當於在對孩子說“我不需要你”這幾個字。

“合理使用”是最好的愛,“雪藏”才是最大的埋沒。

只有真真正正的讓孩子參與勞動,他才會體會到家務的快樂和父母的辛勞。

北大清華、央視特聘講師——田先老師,在“家長必讀講堂”做分享時就說: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被使用”的心理渴求,這證明我們在別人眼中是有用的、有價值的、不可缺少的,這是一個人自信、自尊的來源。

想一下我們身邊的老年人,他們雖然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可是每當子女們做飯、做家務時,他們總想著過來插一手。

這時候,很多子女就會沖老人嚷:“媽,別來添亂了,這裡用不著你!你坐那裡老老實實看電視多吧!”

聽到這樣的話,老人會超級開心嗎?不,很多老人心裡還是有點委屈的:“唉,年紀大了,不中用了,被嫌棄了……”

對孩子來說,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時常交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兒,時常使喚一下他,才能激發他內心小小的責任感,讓他感到自己在家裡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和自尊。

特蕾莎修女曾說,世界上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和沒有愛。

付出帶來的快樂,遠大於索取。

我們已經懂得給孩子很多愛,但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使用”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

如果父母事事包辦,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千叮嚀萬囑咐,一萬個不放心。那麼,就相當於我們永遠在孩子耳邊說著“你不行”三個字。

孩子向上的生命能量,孩子向外擴張的努力和嘗試,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和追求,都會因為這永遠在耳畔重複的“你不行”三個字,而減弱甚至消失。

當孩子想為我們做點什麼的時候,我們總是說,不用了,你去把學習搞好就好。那也相當於在對孩子說“我不需要你”這幾個字。

“合理使用”是最好的愛,“雪藏”才是最大的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