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在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是什麼?一分鐘瞭解工業4.0

工業4.0的概念最早的提出時在2011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它描繪了全球價值鏈將發生怎樣的變革。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推動“智慧工廠”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實現虛擬和實體生產體系的靈活協作,

從而實現產品生產定制化,並催生新的運營模式。

在明確第四次工業革命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三次。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在1840年前,以鐵路和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使人類從單純手工的肌肉生產時代進入了大機械生產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20世紀前後,

電力的應用及生產線的普及,讓規模化生產成為主流。第三次工業革命起始於20實際六十年,以電腦、半導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標誌,數位化及資訊化產業大規模發展。可以看得出,前三次革命均源於技術領域的變革,從單一領域輻射至其他行業,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極大提升。

基於以上的經驗及判斷,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無人駕駛、3D列印、物聯網、納米技術、材料技術等各領域技術的大規模集中爆發作為技術的引領,數位化的模式一改以往三次工業革命從單一領域爆發的趨勢,而是從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後興起,引發了全球經濟及生產力的變革。

中國人常掛在嘴邊的衣食住行,衣有阿裡的淘寶,食有美團和大眾點評,住有Airbnb,行有共用單車及滴滴Uber,社交網路、移動支付、雲存儲的普及,讓大多數人們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對於之前堅持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的蛻變。不僅如此,在創造價值的道路上,這一次革命也不同彼此。我們拿1900年傳統產業中心的汽車城底特律和2014年的矽谷作比較,
底特律最大的三家企業總市值、總收入和員工數分別為360億美元,2500億美元和120萬人,而矽谷最大的三家公司總市值為1.09萬億美元,總收入為2470億美元,但員工僅為13.7萬人。這得益於數位化時代,產品本就不是一個實體的物質。儲存、運輸、製造的成本幾乎為零。

不同於以往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一場深刻的系統變革,技術和數位化將會改變一切。其程度之深,範圍之廣、速度之快,需要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甚至是組織和國家及時意識到這次變革的意義,並反思創造和產生價值的方式。

顛覆,在實實在在的發生,我們也無法逃避其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顛覆來臨之時就毫無招架之力。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確立一套共同的價值觀,讓第四次工業革命成為自己眼前的機遇。

讓第四次工業革命成為自己眼前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