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啥時拜師?要準備什麼?舊時傳統手工業,收徒拜師的行規與講究

拜師,舊時手工業、娛樂業等多種行當的職業民俗。

手工業的歷史由來已久。通常手工業的的技術都是家傳而不外露的。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為防技術外流,甯傳兒媳,不傳閨女。

如果有學徒拜師,學藝者須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在此期間,學徒要為師傅無償幹活,還要幫師傅料理家務。對師傅、師母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否則就得不到師傅的認可,工藝就學不到手。

學徒拜師,要先由介紹人提前與師傅接洽,如果師傅同意,就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

舉行拜師儀式。一般選擇端午、中秋、年初四等日子進行拜師。徒弟要準備豬肉、麵條、蠟燭、紅棗、桂圓等禮物,隨介紹人到師傅家。經介紹人引見,師徒相見後,要書寫“關書”,寫明學徒期限為三至四年,也有長達五年的。“關書”還寫明學徒期間,徒弟無論出現任何閃失,乃至傷殘病死,概與師傅無關。“關書”由師傅、徒弟、介紹人畫押簽字,各執一份收藏。

“關書”簽署後就要舉行拜師儀式。

在儀式中,要點燃紅燭一對,師傅上座,學徒跪在紅毯上向師傅行磕頭禮。拜師結束後,師傅把徒弟介紹給在場的師母及其他工人。徒弟要把帶來的紅棗、桂圓分給在場的大小師傅、各位師兄吃。意思是與各位師傅、師兄結緣。木匠學徒還要在師傅的帶領下祭拜祖師魯班。

學徒期間,師傅管吃管住,每月發一塊銀元“月規鈿”。學徒第一年充當師傅家的雜役,第二年如收有新學徒才開始正始學藝。

學徒期滿後,大都留在師傅家做夥計,少數經師傅同意後,可“跑碼頭”,自行謀生。解放後,學徒拜師仍延續,但儀式已改革,師徒關係建立在尊師愛徒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