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榆次老照片首次曝光,彌足珍貴的古城記憶,竟看哭了很多人!

榆次,古稱“魏榆”,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和順縣交界,西同清徐縣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榆次區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1328平方千米。

素有“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的記憶,大家還記得嗎?

大北門望嶽門的外側,牆上還有侵華日軍的標語:“日華提攜東亞和平,打倒國共建設樂土。”

順城街路當中的采風亭

城隍廟,門口的兩座牌樓和兩跟鐵旗杆

同心橋擺正。。

在石家莊正太鐵路老照片展覽上現身的珍貴照片!1913年的榆次站!

南閣

南城牆,左面建築是大乘寺,右面城牆上三座建築,中間是鐘樓,兩面是魁星樓,第一座最高的魁星樓下面是郭牆

看到這張照片,晉華的人會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大張義宋繼宗,也叫宋啟英的義聚煤油莊和吉泰隆貨棧,吉字十大聯號之一,義聚公司在全省都有分號,這張就是駐介休分號的掌櫃夥計和吉泰隆的掌櫃夥計在1935年正月照的

正太鐵路東趙站水塔

同蒲鐵路老榆次縣站

仿佛時光倒流……

1934年正在修建中的同蒲鐵路瀟河橋

烏金山舊照

日本侵略者粉飾太平的作品——“再建的華北!山西榆次紗廠中勤勞工作的女工們”

首見的榆次角樓近照

《玉湖公園》

玉湖公園的免費開放是一件民心工程。

攝于2009年

《王湖古樹》

晉中榆次不僅修通了王湖村的路,還保護了古樹

攝於2009年

晉商公園開工建設前

老城舊街

《北門照》拍攝於1988年

《三輪計程車》二十多年前,榆次沒有現在一樣的計程車,街上到處都是人力三輪車計程車。攝於1985年

《拉客》

二十年前,榆次到太原的客運汽車由個人經營,誰拉得客人多誰就掙得錢多,拉客成了客運汽車的主要任務。攝於1989年

《老鼠夾》

老鼠夾是當前的主要滅鼠工具

《賣藥》

上世紀八十年代,圖上的這位賣藥先生天天坐在百貨大樓門口賣藥,一賣就是好多年,榆次沒有不認識他的,他的知名度不次於“二鬼、三芬、四忽悠”他屬於無人監管的無證經營小商販

《晉華禮堂》

當年的晉華禮堂早已變成頤景國際大酒店了

《小本生意》

改革開放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廣大農民自產自銷多種經營,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生活。

1984年攝於榆次北門外

《品味人生》

改革開放帶來了生活水準的提高,百姓過上了有品質的生活,享受著有品味的人生。

1987年攝於榆次百貨大樓旁邊的冷飲

《牧羊曲》

改革開放初期受益最大的是農民,農民有了自己的地,有了自己的副業,有的成了萬元戶。圖中的爺孫倆放自己家的羊

《進城》

二十多年前的有人騎著毛驢進城辦事,現在會有嗎?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1984年攝於榆次八一飯店

《武警風采》

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1987年榆次市在晉中體育場召開萬人公判大會,圖為正在維護現場秩序的武警

《漂亮的經緯公園》

攝於1989年

《原東大街中學》

東大街中學已經有了新校舍,原址建成了榆次老城

《原晉華小學》

攝於1989.6.1

《認針機》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做針線活的人越來越少,賣認針機也失去了市場

《淩雲大廈》

上世紀八十年代,榆次最高的兩座樓,一是淩雲大廈,二是鐵華大廈

《鐵華大廈》

舊榆次二中

《街頭小煙攤》

1984年攝於榆次街頭

《三輪摩托警》

三輪摩托警成為了歷史

攝於1986年元宵節

《晉中飯店對外餐廳》

曾經生意非常火爆的晉中飯店對外餐廳

《原晉中體育場》

新晉中體育場建在體育公園內

《原晉中職工大學》

現已合併為晉中學院《製作板面》

上世紀八十年代,單位制作板面都是手工方式,圖為晉中著名書法家張增謙為榆次市教育局書寫板面內容

1954年經緯紡織機械廠開工慶典大會

1951年晉華紡織廠生產競賽總結大會

七,八十年代北門廣場

百貨大樓

糧店街擁堵人流

(1977年)開通的迎賓路

( 60)年代修建的榆次電影院六十年代的榆次市百貨公司榆次聯營公司

原老城街上的照相館,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照相館的名字呢?

郊區電影院瀟河商場,這個商場到現在還存在。晉華禮堂榆次飯店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拆淩雲大廈時候的聲音?榆次人民醫院兒童公園,還記得裡面有個飛機麼?晉中體育場(1965)年北山煤礦絞車安裝建設施工留念 在這個年代,這玩意算是高科技了鋼管廠商品交流會王愛愛七十年代的活雷鋒張宛如郵電局人工發電報組

城市老照片,仿佛一件神秘的老物件,

定格了過去的風景,凝固了往昔的記憶,

但又能時時翻看,拿起老照片,

抬頭看看身邊的城市,

又會驚歎城市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塵封的記憶,永恆的感動

日本侵略者粉飾太平的作品——“再建的華北!山西榆次紗廠中勤勞工作的女工們”

首見的榆次角樓近照

《玉湖公園》

玉湖公園的免費開放是一件民心工程。

攝于2009年

《王湖古樹》

晉中榆次不僅修通了王湖村的路,還保護了古樹

攝於2009年

晉商公園開工建設前

老城舊街

《北門照》拍攝於1988年

《三輪計程車》二十多年前,榆次沒有現在一樣的計程車,街上到處都是人力三輪車計程車。攝於1985年

《拉客》

二十年前,榆次到太原的客運汽車由個人經營,誰拉得客人多誰就掙得錢多,拉客成了客運汽車的主要任務。攝於1989年

《老鼠夾》

老鼠夾是當前的主要滅鼠工具

《賣藥》

上世紀八十年代,圖上的這位賣藥先生天天坐在百貨大樓門口賣藥,一賣就是好多年,榆次沒有不認識他的,他的知名度不次於“二鬼、三芬、四忽悠”他屬於無人監管的無證經營小商販

《晉華禮堂》

當年的晉華禮堂早已變成頤景國際大酒店了

《小本生意》

改革開放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廣大農民自產自銷多種經營,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生活。

1984年攝於榆次北門外

《品味人生》

改革開放帶來了生活水準的提高,百姓過上了有品質的生活,享受著有品味的人生。

1987年攝於榆次百貨大樓旁邊的冷飲

《牧羊曲》

改革開放初期受益最大的是農民,農民有了自己的地,有了自己的副業,有的成了萬元戶。圖中的爺孫倆放自己家的羊

《進城》

二十多年前的有人騎著毛驢進城辦事,現在會有嗎?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1984年攝於榆次八一飯店

《武警風采》

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1987年榆次市在晉中體育場召開萬人公判大會,圖為正在維護現場秩序的武警

《漂亮的經緯公園》

攝於1989年

《原東大街中學》

東大街中學已經有了新校舍,原址建成了榆次老城

《原晉華小學》

攝於1989.6.1

《認針機》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做針線活的人越來越少,賣認針機也失去了市場

《淩雲大廈》

上世紀八十年代,榆次最高的兩座樓,一是淩雲大廈,二是鐵華大廈

《鐵華大廈》

舊榆次二中

《街頭小煙攤》

1984年攝於榆次街頭

《三輪摩托警》

三輪摩托警成為了歷史

攝於1986年元宵節

《晉中飯店對外餐廳》

曾經生意非常火爆的晉中飯店對外餐廳

《原晉中體育場》

新晉中體育場建在體育公園內

《原晉中職工大學》

現已合併為晉中學院《製作板面》

上世紀八十年代,單位制作板面都是手工方式,圖為晉中著名書法家張增謙為榆次市教育局書寫板面內容

1954年經緯紡織機械廠開工慶典大會

1951年晉華紡織廠生產競賽總結大會

七,八十年代北門廣場

百貨大樓

糧店街擁堵人流

(1977年)開通的迎賓路

( 60)年代修建的榆次電影院六十年代的榆次市百貨公司榆次聯營公司

原老城街上的照相館,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照相館的名字呢?

郊區電影院瀟河商場,這個商場到現在還存在。晉華禮堂榆次飯店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拆淩雲大廈時候的聲音?榆次人民醫院兒童公園,還記得裡面有個飛機麼?晉中體育場(1965)年北山煤礦絞車安裝建設施工留念 在這個年代,這玩意算是高科技了鋼管廠商品交流會王愛愛七十年代的活雷鋒張宛如郵電局人工發電報組

城市老照片,仿佛一件神秘的老物件,

定格了過去的風景,凝固了往昔的記憶,

但又能時時翻看,拿起老照片,

抬頭看看身邊的城市,

又會驚歎城市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塵封的記憶,永恆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