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正所謂“病從口入”,消化科醫生教您如何吃出健康!

《黃帝內經》稱健康人為“平人”,健康標準強調“和”的狀態,包括“血和,氣和,志意和以及寒溫和”。分別指筋骨強勁有力,關節活動自如柔順;肌肉滑潤,皮膚柔和,排汗正常;精神安定集中,

無雜念,不易產生悔恨、惱怒等不良情緒;腸胃功能正常,經脈暢通,肢體關節功能活動正常。概括下來“和”的表現即:“氣血調和,陰陽平和,性情溫和,氣候適合”。《黃帝內經》強調“血氣精神”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因而,內經中的人類健康標準,也就是中醫的“無病狀態”,就是指血氣運行調順、精神活動正常、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強。

古人雲:“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食”對於人們的健康是多麼的重要。如何理解這個“食”字: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人們的實踐和認識都在不斷深化。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吃飽、求生存;二是好吃、求美味;三是吃好、求健康。吃飽的問題,這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已基本解決了。吃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尚需啟蒙。

“好吃”的問題,則較為嚴重,普遍存在。據統計資料,全國約有2億人超重,6000多萬人肥胖,45歲以上人群有三成多患高血壓,病死率位居世界第二;糖尿病患者達4500萬,發病人數已居世界之最;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類慢性疾病榜首,死亡人數已達全球死亡數的五分之一。

正所謂“病從口入”,人們在關注食物本身是否健康的同時,吃的合理性也同樣重要。“飲食有節”是《黃帝內經》提出的關於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

要想吃的健康,需要做到以下五點:

一:合理搭配

其中,麻、麥、稷、稻、豆,五穀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牛、羊、雞、豬、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即所謂的“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二:食不偏嗜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也就是說,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鹹,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濕滯;過辛,筋脈衰敗。日常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三:食不過量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噁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麼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線,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優酪乳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四:食之所宜

首先,時節相宜。《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靈樞•師傳》)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早飯吃熱的。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主食。晚上別吃冷飲。晚上七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飯後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後尤其不要吃甜點。

五:食無所犯

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鹹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鹹;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素問•宣明五氣》)。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因而,要想吃的健康,須飲食有節制。中醫認為養生之道講究調理、預防,所以人們更應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

陝中大附院 消化二科

作者:消化二科 唐榕曼醫生

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四:食之所宜

首先,時節相宜。《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靈樞•師傳》)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早飯吃熱的。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主食。晚上別吃冷飲。晚上七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飯後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後尤其不要吃甜點。

五:食無所犯

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鹹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鹹;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素問•宣明五氣》)。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因而,要想吃的健康,須飲食有節制。中醫認為養生之道講究調理、預防,所以人們更應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

陝中大附院 消化二科

作者:消化二科 唐榕曼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