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莊子《齊物論》第一部分

《齊物論》也是《莊子》的代表篇目。“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莊子還認為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

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和不同,這就是“齊論”。“齊物”和“齊論”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體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誰邪”,從子綦進入無我境界開篇,生動地描寫大自然的不同聲響,並且指出它們全都出於自身。

【原文第一部分】

南郭子綦(qí)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tà)焉似喪其耦(ǒu)。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jī)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lài),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yī),其名為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liú)翏乎?山林之畏佳(cuī),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xiào)者,叱者,吸者,叫者,譹(háo)者,宎(yǎo)者,咬(jiāo)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yú)。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子遊曰:“地簌則眾竅是已,人簌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譯文】

南郭子綦靠著幾案而坐,仰首向天緩緩地吐著氣,那離神去智的樣子真好像精神脫出了軀體。他的學生顏成子遊陪站在跟前說道:“這是怎麼啦?形體誠然可以使它像乾枯的樹木,精神和思想難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樣嗎?你今天憑幾而坐,跟往昔憑幾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樣呢。

”子綦回答說:“偃,你這個問題不是問得很好嗎?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嗎?你聽見過‘人籟’卻沒有聽見過‘地籟’,你即使聽見過‘地籟’卻沒有聽見過‘天籟’啊!”子遊問:“我冒昧地請教它們的真實含意。”子綦說:“大地吐出的氣,名字叫風。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整個大地上數不清的竅孔都怒吼起來。你獨獨沒有聽過那呼呼的風聲嗎?山陵上陡峭崢嶸的各種去處,
百圍大樹上無數的竅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圓柱上插入橫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圍的柵欄,有的像舂米的臼窩,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淺池。它們發出的聲音,像湍急的流水聲,像迅疾的箭鏃聲,像大聲的呵叱聲,像細細的呼吸聲,像放聲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裡深沉回蕩,像鳥兒鳴叫嘰喳,真好像前面在嗚嗚唱導,後面在呼呼隨和。清風徐徐就有小小的和聲,長風呼呼便有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不曾看見風兒過處萬物隨風搖曳晃動的樣子嗎?”子遊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裡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從比並的各種不同的竹管裡發出的聲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請教什麼是天籟。”子綦說:“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發動者還有誰呢?”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滿辯證的觀點,但也經常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須得細加體會和分析。

長風呼呼便有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不曾看見風兒過處萬物隨風搖曳晃動的樣子嗎?”子遊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裡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從比並的各種不同的竹管裡發出的聲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請教什麼是天籟。”子綦說:“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發動者還有誰呢?”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滿辯證的觀點,但也經常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須得細加體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