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若想胃裡安,三裡常不幹,冬季了,趕緊“艾”起來

不知不覺中,已進入冬季,天氣逐漸寒冷,中醫裡冬季屬陰,

人的身體受到天氣的影響也會出現陰盛陽衰狀態,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隨之變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在相應的穴位或患處實施艾灸,可以達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

如果有興趣,我們不妨關元穴開始,此穴被古今醫學專家公認為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艾灸此穴時需要掌握火候,那就是要溫而不燙,持續地溫灸時間要長,

灸到自覺腹內熱乎乎像融化般的舒適狀態,以達到熱量內透。

據專家介紹,艾灸關元穴見效後,腹內的寒氣會立時覺得消散。每次灸的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或再長些,具體時間依個體的舒適度為限,隔日一次或每週灸兩次即可。

足三裡穴是個強身健體的穴、長壽穴,

估計沒有不知道的,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因此流傳著“若想胃裡安,三裡常不幹”的說法。這個“常不幹”指的是用艾灸條熏灼穴位,使該處的皮膚起水皰,又稱其為“灸花”“灸瘡”。

水皰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濕祛除,“常不幹”因此而來。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裡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冬季是人體陽氣最弱的一個季節,此時若不注意調養,會因陽氣不足而引發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針對寒性體質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但艾灸也有禁忌,首先顏面、眼球、大血管及心臟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其次是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再者是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及身體極度疲勞忌灸。

冬季艾灸養生能溫經通絡、補陽藏陽、消瘀散結,對人體的全方位保養具有特殊功效。還等什麼,趕緊“艾”起來,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