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ROE到P/E,其實你只需要一個P/B

作為最常見的選股指標,無論你是不是財務選股的擁躉和價值投資者,ROE都一定是你知曉和關心的指標。我們也出過相似的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我們曾經發表過的《ROA和ROE不好用?是時候試試RNOA了》和《如何在中國像巴菲特一樣炒股》

事實上,作為一家偉大公司最為直接的篩選指標之一,如何重視和解讀ROE都是不為過的,因為它最為直接地衡量了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對於股權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的價值源於股權投資也就是淨資產部分的回報。誠然我們可以通過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獲得收益,但是從根本上來講股票價值的增值來源依然是不斷累積的淨利潤。

所以作為股東關心股本的回報,也就是每一份淨資產所帶來的收益(即ROE),也就無可厚非了。

從結果來看策略五年預期年化收益是23.99%,同期滬深300指數的年化收益為17.78%,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策略是可以戰勝大盤的,並且從圖上可以看出,

累積預期收益與指數收益的差距在這幾年正在不斷擴大。

當然基本面出色的企業沒有誰不喜歡,但是優質股票在市場上實屬稀缺資源,你喜歡的股票很可能已經在前期已經經過了一輪價格的提升,此時你再出手結果也就只能接盤快樂了。因此從市場角度來說,我們都更偏愛低價股。而評價股票價格高低最為常用的指標是P/E(市盈率),它用股票市值比上淨利潤,

也就是表示每份淨利潤所對應的股價是多少,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保持這樣的利潤率,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股價表示的水準,因此這個指標越低越好。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當然是選到股價低(P/E低)而基本面好(ROE高)的股票,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把這兩個問題合併在一起考慮呢?

答案是有的,我們只要引入另外一個指標就可以了,而這個指標也很常見,

就是P/B(市淨率)。所謂市淨率就是用股價除以股票的每股淨資產,同樣地,這個指標也越低越好。那麼它是如何在ROE和P/E之間架起橋樑的呢?還是要從它們的計算公式講起: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E/P是P/E的倒數,作用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我們要理解為E/P越高越好,如果你討厭除法,也可以把P/B取倒數換成B/P,那麼公式就變成了ROE和B/P的乘積。這個變換的好處是,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高E/P的具備投資潛力的股票,

它的高E/P到底是由於這個企業的高ROE還是低P/B造成的(也可能兩者皆有),這樣不同企業間的E/P也就有了更多的比較基準。

在券商類似的研究中,也是沿用這個思路進行的,比如東方證券在《尋找便宜景氣好股票》一文中,就認為E/P值高於5%的股票大多被顯著低估(換言之就是P/E低於20倍),假如一檔股票ROE水準在20%時,意味著其P/B要在4倍以內。我們選用這個標準來對2016年以來的股票市場進行回測,對ROE資料我們選擇最近四個季度ROE的平均值資料計算,然後用這個均值乘以股票的B/P值,要求入選股票計算結果高於5%。

從結果來看,這一策略要顯著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收益水準。那麼相應地,我們想知道這樣的E/P到底是由高ROE還低P/B驅動的,那麼就可以分別加入這兩個方面的約束條件來看看。對於ROE我們要求最近五年股票的ROE水平均要高於10%,而對於B/P我們要求所選股票的B/P值高於25%(即P/B低於4倍),然後分別回測,結果顯示如下。

△加入ROE約束回測結果

△加入B/P約束回測結果

加入ROE條件的策略跑贏了滬深300指數,而加入B/P條件的策略累計預期收益則要弱於指數表現。這意味著在相同條件的E/P篩選條件下,更偏重於ROE會有助於我們獲得較高的收益。

當然B/P策略也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入企業經營的因素,要求所選企業目前處於經營景氣的階段,此時企業最近一個季度的淨利潤比上一個季度高出30%以上。加入這個條件之後,策略的表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然未能打敗滬深300。

在BAR中,我們可以直觀地對加入條件後的策略表現進行對比。圖中綠色為之前策略的收益情況,紅色為加入新條件之後收益的情況。

倒是之前ROE約束下的策略,在加入淨利潤要求之後,獲得了更高的收益。這意味著A股中的E/P策略,可能更多是依靠ROE來驅動的。

當然,基本面選股從來都是指標與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的共同結果,以上部分的分析只是為各位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價廉物美的股票標的,在具體投資時仍然需要進一步對股票進行具體分析。此外,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參照的標的對所選股票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比如用同ROE類似的ROA、ROIC等等來進行類似的交叉比對,更有助於我們瞭解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助於增強我們策略的穩健型。

本文使用的BAR系統代碼:

every(ROE>0.2,-5:-1,Y)

所選股票連續五年的ROE高於20%

avg_t(ROE,-4:-1,Q)*Book_Yield>0.05

最近四個季度的ROE平均值與B/P之積大於5%

Book_Yield>0.25

所選股票B/P高於25%

Net_Income_Q/Net_Income_Q(-2F)>1.3

最近一個季度淨利潤增長率大於30%

風險管理工具 / 量化投資知識 / 金融大講堂——"有金有險"

(歡迎金融機構從業的朋友申請BAR系統的試用)

對ROE資料我們選擇最近四個季度ROE的平均值資料計算,然後用這個均值乘以股票的B/P值,要求入選股票計算結果高於5%。

從結果來看,這一策略要顯著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收益水準。那麼相應地,我們想知道這樣的E/P到底是由高ROE還低P/B驅動的,那麼就可以分別加入這兩個方面的約束條件來看看。對於ROE我們要求最近五年股票的ROE水平均要高於10%,而對於B/P我們要求所選股票的B/P值高於25%(即P/B低於4倍),然後分別回測,結果顯示如下。

△加入ROE約束回測結果

△加入B/P約束回測結果

加入ROE條件的策略跑贏了滬深300指數,而加入B/P條件的策略累計預期收益則要弱於指數表現。這意味著在相同條件的E/P篩選條件下,更偏重於ROE會有助於我們獲得較高的收益。

當然B/P策略也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入企業經營的因素,要求所選企業目前處於經營景氣的階段,此時企業最近一個季度的淨利潤比上一個季度高出30%以上。加入這個條件之後,策略的表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然未能打敗滬深300。

在BAR中,我們可以直觀地對加入條件後的策略表現進行對比。圖中綠色為之前策略的收益情況,紅色為加入新條件之後收益的情況。

倒是之前ROE約束下的策略,在加入淨利潤要求之後,獲得了更高的收益。這意味著A股中的E/P策略,可能更多是依靠ROE來驅動的。

當然,基本面選股從來都是指標與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的共同結果,以上部分的分析只是為各位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價廉物美的股票標的,在具體投資時仍然需要進一步對股票進行具體分析。此外,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參照的標的對所選股票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比如用同ROE類似的ROA、ROIC等等來進行類似的交叉比對,更有助於我們瞭解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助於增強我們策略的穩健型。

本文使用的BAR系統代碼:

every(ROE>0.2,-5:-1,Y)

所選股票連續五年的ROE高於20%

avg_t(ROE,-4:-1,Q)*Book_Yield>0.05

最近四個季度的ROE平均值與B/P之積大於5%

Book_Yield>0.25

所選股票B/P高於25%

Net_Income_Q/Net_Income_Q(-2F)>1.3

最近一個季度淨利潤增長率大於30%

風險管理工具 / 量化投資知識 / 金融大講堂——"有金有險"

(歡迎金融機構從業的朋友申請BAR系統的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