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

伍子胥(?~西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

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

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係,與孫武等制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
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眾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待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後數年間,吳軍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於奔命,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攻楚的準備,爭取與楚有矛盾的蔡、唐兩國作為吳的盟國,使楚北方門戶洞開,
為爾後避開楚軍防守正面實施突襲創造了條件。又出兵攻越,給楚造成吳不會大舉攻楚的假像,並施反間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于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
長驅攻入楚都郢(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闔閭死後,繼事吳王夫差。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幾於亡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句(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
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大。三十六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句踐率眾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絕。知夫差昧於大勢而不可諫,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避禍而托子于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漢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五子胥》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注: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

其原因應該是:他本是楚國人,攻破楚都後,楚昭王逃跑了,子胥沒能抓到他,於是把仇人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並用鞭子抽了300下才罷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以泄仇恨。最終卻被吳王夫差疏遠,以致被迫自殺。

-------------------------------------------------

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費無極做他的少傅。費無極對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無極到秦國為大子建娶親。因為秦女長的姣美,無極就急忙趕回來報告平王說:“這是個絕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給太子另外娶個媳婦。”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極度地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另外給太子建娶了媳婦。

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向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機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擔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繼位殺了自己,竟因此詆毀太子建。太子建的母親,是蔡國人,楚平王不寵愛她。平王也越來越疏遠太子建,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

不久,無忌又沒日沒夜地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他說:“太子因為秦女的原因,不會沒有怨恨情緒,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備著點。自從太子駐守城父以後,統率著軍隊,對外和諸侯交往,將要進入都城作亂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知道無忌在平王面前說了太子的壞話,因此說:“大王怎麼能僅僅憑撥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壞話,就疏遠骨肉至親呢?”無忌說:“大王現在不制止,他們的陰謀就要得逞,大王將要被逮捕了!”於是平王發怒,把伍奢囚禁起來,同時命令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還沒走到,奮揚派人提前告訴太子:“太子趕快離開,要不然,將被殺死。”於是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

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不殺掉他們,將成為楚國的禍害。可以用他父親作人質,把他們召來,不這樣將成為楚國的後患。”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能把你兩個兒子叫來,就能活命,不叫來,就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叫他,一定能來;伍員人桀驁不訓,忍辱負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來了一塊被擒,勢必不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兩個兒子,說:“來,我使你父親活命;不來,現在就殺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員說:“楚王召我們兄弟,並不打算讓我們父親活命,擔心我們逃跑,產生後患,所以,用父親作人質,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要和父親一塊處死。對父親的死有什麼好處呢?去了,就叫我們報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別的國家去,借助別國的力量洗雪父親的恥辱。一塊去死,沒有意義呀。”伍尚說:“我知道去了最後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後又不能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對伍員說:“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後,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前去追隨他。伍奢聽說子胥逃跑了,說:“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

伍子胥到宋國以後,正好遇上宋國華氏作亂,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去。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說:“太子既然跟鄭國的關係友好,鄭國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給我們作內應,我們從外面進攻,一定能滅掉鄭國,滅掉鄭國,就把它分封給太子。”於是太子回到鄭國。舉事的時機還沒成熟,正趕上太子因為個人私事打算殺掉一個跟隨他的人,這個人知道太子的計畫,就把它告訴鄭國。鄭定公和子產殺死了太子建。建有個兒子叫勝。伍子胥害怕了,就和勝一同逃奔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官兵要捉拿他們,於是,伍子胥和勝各自隻身徒步逃跑,差一點不能脫身。追兵在後。到江邊,江上有一個漁翁乘著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過江。伍子胥過江後,解下隨身帶的寶劍說:“這把劍價值百金,把它送給你老人家。”漁翁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給糧食五萬石,封給執珪的爵位,難道是僅僅值百金的寶劍嗎?”不肯接受。伍子胥還沒逃到吳國京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來,討飯吃。到達吳都,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

《漢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五子胥》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注: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

其原因應該是:他本是楚國人,攻破楚都後,楚昭王逃跑了,子胥沒能抓到他,於是把仇人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並用鞭子抽了300下才罷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以泄仇恨。最終卻被吳王夫差疏遠,以致被迫自殺。

-------------------------------------------------

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費無極做他的少傅。費無極對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無極到秦國為大子建娶親。因為秦女長的姣美,無極就急忙趕回來報告平王說:“這是個絕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給太子另外娶個媳婦。”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極度地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另外給太子建娶了媳婦。

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向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機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擔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繼位殺了自己,竟因此詆毀太子建。太子建的母親,是蔡國人,楚平王不寵愛她。平王也越來越疏遠太子建,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

不久,無忌又沒日沒夜地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他說:“太子因為秦女的原因,不會沒有怨恨情緒,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備著點。自從太子駐守城父以後,統率著軍隊,對外和諸侯交往,將要進入都城作亂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知道無忌在平王面前說了太子的壞話,因此說:“大王怎麼能僅僅憑撥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壞話,就疏遠骨肉至親呢?”無忌說:“大王現在不制止,他們的陰謀就要得逞,大王將要被逮捕了!”於是平王發怒,把伍奢囚禁起來,同時命令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還沒走到,奮揚派人提前告訴太子:“太子趕快離開,要不然,將被殺死。”於是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

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不殺掉他們,將成為楚國的禍害。可以用他父親作人質,把他們召來,不這樣將成為楚國的後患。”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能把你兩個兒子叫來,就能活命,不叫來,就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叫他,一定能來;伍員人桀驁不訓,忍辱負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來了一塊被擒,勢必不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兩個兒子,說:“來,我使你父親活命;不來,現在就殺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員說:“楚王召我們兄弟,並不打算讓我們父親活命,擔心我們逃跑,產生後患,所以,用父親作人質,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要和父親一塊處死。對父親的死有什麼好處呢?去了,就叫我們報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別的國家去,借助別國的力量洗雪父親的恥辱。一塊去死,沒有意義呀。”伍尚說:“我知道去了最後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後又不能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對伍員說:“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後,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前去追隨他。伍奢聽說子胥逃跑了,說:“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

伍子胥到宋國以後,正好遇上宋國華氏作亂,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去。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說:“太子既然跟鄭國的關係友好,鄭國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給我們作內應,我們從外面進攻,一定能滅掉鄭國,滅掉鄭國,就把它分封給太子。”於是太子回到鄭國。舉事的時機還沒成熟,正趕上太子因為個人私事打算殺掉一個跟隨他的人,這個人知道太子的計畫,就把它告訴鄭國。鄭定公和子產殺死了太子建。建有個兒子叫勝。伍子胥害怕了,就和勝一同逃奔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官兵要捉拿他們,於是,伍子胥和勝各自隻身徒步逃跑,差一點不能脫身。追兵在後。到江邊,江上有一個漁翁乘著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過江。伍子胥過江後,解下隨身帶的寶劍說:“這把劍價值百金,把它送給你老人家。”漁翁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給糧食五萬石,封給執珪的爵位,難道是僅僅值百金的寶劍嗎?”不肯接受。伍子胥還沒逃到吳國京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來,討飯吃。到達吳都,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