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秋末期強大的越國:竟然離奇消失

在春秋歷史上,爭霸戰爭成為這個歷史階段的主旋律。其中,就春秋五霸來說,歷史上主要流行兩個版本。其中,《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對於越王勾踐和越國來說,被墨子認為是好戰之國,而且和齊國、晉國、楚國並列為四強。但是,為什麼到了戰國中期,越國就消失了呢?

首先,在春秋末期,越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吞併了吳國。由此,勾踐坐擁吳越兩個大國,

在晉楚爭霸的末期,尤其是晉國和楚國相繼衰落的背景下,越國不僅在兵力上鋒芒畢露,而且在徐州會盟後,越國的霸主地位得到鞏固。不過,在越國實力達到頂峰的時候,志得意滿的勾踐不再銳意進取,並且將數百里的土地主動割讓給楚國等諸侯國。特別是淮上之地的贈送,無異于表明越國就安心在吳越之地做一個土霸王。

其次,但是,正是這種不思進取,

遠離中原先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等制度的心態,為越國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與此同時,越國自從越王勾踐去世後,其王室宗族經常發生內亂。尤其是在王朱勾發動政變弑君殺父篡位後,越國連續發生幾代內亂弑君篡位的惡行,而這對於越國的國力無疑是巨大的內耗。從“諸咎之亂”後,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再者,西元前312年,在秦國、韓國、魏國與楚國、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于曲沃和商於。越王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以“乘舟”、戰船三百艘、箭五萬支,送給魏國以支持魏國。與此同時,末代越王無彊原要伐齊國,經齊王使人遊說越王,越不攻齊而攻楚。而對於楚國來說,這越國不僅幫助自己的對手魏國,現在又要主動來攻打自己,於是在楚威王的指揮下,

楚軍大敗越軍。不過,對於地域遼闊的越國,楚國等到楚懷王在位的時候才趁著越國內亂之際,發兵消滅了越國,解除了這個心腹大患。

最後,就這樣,越國雖然在戰國初期實力強盛,但還是在戰國中期就被亡國。由此,和宋國、中山國等類似,越國雖然在國力上不遜色于韓國,但因為沒有活動秦始皇統一戰爭期間,所以算不上戰國七雄。當然,越國在被楚國吞併後,

這個國家的王族後代繼續向南遷移分散,在百越之地建立了多個國家政權。而在秦始皇建立前朝後,一度徵調了至少五十萬大軍來統一百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