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電商行業發展的14個趨勢

自1990年電子商務誕生直到2014年的全民電商時代,電子商務作為新興行業快速發展至成熟穩定期。

由時間來推斷,2017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既是對上一階段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成績的一個考核年,同時也是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前瞻年。在此期間,電商線上線下的O2O融合與衝突初露端倪,物流大戰爆發後的衍生價值開始顯現,價格戰開始偃旗息鼓……這意味著電商在格局和模式上會發生轉變。下面我們就從使用者、業務模式、市場拓展、產品服務、品牌及行銷等方面來對2017年電商的十大趨勢做一次總結與預測。

1、電商下沉戰略勢在必行

在一線城市,各種形式的電商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加之物流以及網路的發達,“網購”儼然已成為一線城市的居民最為熱衷的生活方式,而相對與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再到鄉鎮農村還有大規模的用戶群體待挖掘,而且在二三線城市從事電商行業的公司比較緊缺,

其中還有假貨氾濫、產品監管有漏洞等不健全的發展因素制約著二三線城市電商業務的發展。但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觀的轉變,電商下沉也“水到渠成”。阿裡、京東爭相下鄉刷牆推廣其電商業務,京東幫服務站和淘寶村的模式出現,各大物流公司逐漸擴大派送範圍,這些也都為電商下沉鋪好了路。由於農村地廣人稀,農村電商必然走向當地語系化,
如何調用協力廠商廠商服務資源和社會化維修、銷售資源,會是2017年電商的角力點。

2、電商格局的雙寡頭加劇

從體量上看,阿裡與京東分別引領平臺和B2C自營領域,當當、1號店、蘇寧等被甩開的距離較遠。品類上,京東在3C家電領域依然佔據優勢,但在服裝、百貨等方面尚處於破冰期,2017年能否突破是一個看點,相比,天貓、淘寶等生態改善會是明年重點,消費者需求變化會加速阿裡的自我變革。

但有一點是確認的,京東與天貓的雙駕馬車局面會進一步鞏固,雙寡頭很難撼動,蘇寧、1號店等的距離會繼續拉大。

3、基礎服務再成行業競爭焦點

在經歷了價格戰、電商“造節”等等發展階段之後,國內電商通過早期粗放式的搶奪用戶開始到如今修煉內功,逐漸轉變為精細化的發展模式。精細化後,例如物流、售後這些直接決定品牌美譽度以及用戶黏性的環節,

變得尤其重要。而且目前國內電商品牌林立,各類綜合性百貨電商以及垂直電商都是八仙過海,各有各招,不過在價格這方面可做的文章並不多,同時在基礎服務方面,遭到消費者最多的詬病,雖然自電商誕生起,服務便是主打牌,但是消費者不滿意,這就意味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新的競爭點就出現了。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實本質上消費者要求的就是一個快速回應的服務機制,這在物流以及售後換修等方面體現尤其明顯。

4、產業群互聯網化催生更多垂直電商

互聯化幫助各產業鏈縮減了其中一部分環節,甚至是促進了上游和終端的直接連接,削減了中間成本。生鮮電商就是非常不錯的例子並頗具潛力,種植商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面對用戶,用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瞭解生鮮產品的生長過程,買到更為放心的食品。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最大的需求,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產銷不平衡造成經濟損失的例子,某地的農副產品因交通、天氣等因素導致滯銷,但同時另外一個地方卻因為產量降低導致價格上漲。此時如果電商平臺將生鮮產業鏈串聯起來,促進這種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義。或許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某電商開始圈地種菜了。

5、電商碎片化模式讓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

2017年移動電商將更加成熟,支付更便利,尤其是隨著O2O模式的落地,以及移動端交互體驗的增強,移動電商版圖將進一步擴張,並有望超越PC端占到60%以上的份額。另外,隨著智慧設備的不斷湧現,電商將從除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外更多平臺獲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購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動了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趨勢。

6、物流價值不只是快慢

物流對電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2014年圍繞著物流上的競爭大幕拉開,京東自建物流延伸出了極速達、3小時達、移動自提車等個性化物流服務,蘇寧、當當等也紛紛加碼物流建設,開啟了新一輪的對抗戰。2017年物流軍備競賽的優劣勢將充分暴露出來,並影響到用戶網購的選擇決策,“無物流,不電商”會成為鐵律。而且在明年,物流價值不僅是快、慢,以物流為杠杆延伸出來的供應鏈、服務、行銷等增值服務和價值也會凸顯,尤其是在四六線縣鄉級市場,物流會成為橋頭堡,缺失的玩家會喪失機會。

7、電商向上游侵襲會成為常態

電商行業一直以“出貨”為主,但隨著綜合性電商平臺在用戶、流量上的優勢,以及對網購行為、偏好、購買、支付等大資料的應用,2017年,電商向上游侵襲會成為新常態,C2B的按用戶需求定制和眾籌等模式將形成規模,進而傳遞到柔性製造、設計、供應鏈等環節,這也會帶來一個2017年電商市場上的突出現象,電商與上游廠商的聯盟與合作會越來越頻繁,合作深度將涉及到品牌、大資料、物流、供應鏈、互聯網金融、智慧設備等各個層面,電商的角色和重要性都會發生根本性轉變。

8、O2O線上線下對壘,多方合作平臺化趨勢明顯

在談到電商未來趨勢的時候,很難不提O2O,但O2O真正的落地模式還不多。2017年O2O將出現新的變化,一是電商網站將加快向線下進軍,例如阿裡入股銀泰與京東聯手全國百家便利店;二是線下零售業態O2O升級進入深水區,會瘋狂改造線下零售模式和體驗,萬達收購快錢補齊支付短板,2017年線下店面的優勢和地位會大幅抬升;三是O2O模式將整體走向成熟,創新的交互購物體驗會湧現,並帶來業務模式、使用者體驗上的新突破。另外,電商O2O必須依託線上交易的互聯網產物只有與線下建立聯繫,才能說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鏈。但目前電商建立的線下實體店,大多數屬於一個臉面工程,很難在優化使用者體驗,增加服務品類上有所建樹。

9、流量成本加大,追求更精准的行銷

所謂精准化行銷,就是花錢就要花在刀刃上,這是成本考量的第一要訣,對於電商來說,如何將產品定向推薦給需要的使用者,這在近幾年以及未來幾年都將會是不變的趨勢。隨著阿裡上市、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投入使用,目前電商圈由阿裡系、京東主導的格局已定,儘管京東還未盈利,但越來越具備實現“千億”願景的實力。同時國美、蘇寧、聚美等一批頗具實力的電商也逐漸完善各自的生態圈。

10、互聯網金融開疆拓土,政策是關鍵

金融是電商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寶們”的出生,為百姓增添了更多可投資的管道,在初期較高的回報更吸引了大批用戶,使得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的資金,由此開啟了電商深入拓展金融類產品的大幕。尤其是擁有自己的支付平臺的電商,無論是技術、安全還是資金,都給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打好了基礎。2017年,由電商延伸出來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會向縱深發展,成為推動電商進一步擴張和增強用戶粘性、消費力的重要工具。例如:京東推出了包含京東白條、京寶貝、項目眾籌等功能的京東金融平臺;阿裡支付寶也針對淘寶賣家推出了餘額寶信用支付手段……越來越多P2P平臺湧現,讓電商兼具了越來越多的銀行功能,但尚未形成標配效應。

11、去中心化,微商生力軍將進一步擴大

在支付平臺日益完善,社交平臺越來越優質的用戶體驗下,我們會發現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都開啟了微店,做起了生意,這一類借助自身的口碑效益逐漸積累了不少忠實用戶的微商群體在逐漸擴大,可以說我們目前進入到了人人皆電商的時代,與此同時,成熟的電商平臺也在“微”平臺開放入口,通過降低傭金等等舉措來網羅更多的賣家,在今後一年內,這種趨勢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12、電商購物體驗被重新定義,時尚路開啟

2017年,電商購物體驗也會被重新定義,體驗不再是一個購買便利性、介面友好性的單一話題,而是涵蓋品質、價格、個性化、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全流程體驗,單純的價格戰將越來越遠去,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2017年的消費群會更追求個性、社群專屬及品味主張,用戶年輕化、個性化的體現越來越明顯,如何網羅新用戶,並保持老用戶的新鮮感,打時尚牌顯然是順應潮流之舉。品質、時尚、服務體驗會是電商大佬們2017年比拼的新指標。例如:京東提出的新消費主義,宣佈將與《時尚芭莎》展開深度合作改變京東用戶男女比例失調的局面;天貓不再追求成交額、發佈時尚戰略,提供一系列時尚化解決方案;當當更換品牌logo強調當當的時尚屬性……

13、網購節的狂歡會逐步遠去,專屬消費模式崛起

從阿裡的雙十一到京東的6.18,電商造節聲勢巨大,更影響和帶動了線下零售企業的跟風,但2017年,隨著消費群的升級,以及個性化需求的增強,大眾化的靠5折、低價等手段驅動的網購節日將日漸消退,節日的主旋律會發生轉移,也會出現個性化、全球化等新標籤,網購族們對狂歡節也逐步喪失刺激效應,不再感冒,節日效應相應減弱。相比,一些定制化、專屬人群的節日可能會興起。

14、走向國際,擴大發展版圖

國內電商是一個大市場,隨著一級市場趨於飽和,以及高品質、中產階級消費群的崛起,2017年跨境電商、全球化會出現一波爭相湧入的行情。越來越多的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較有經驗和能力的電商開始將自己的業務線向外延伸,例如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聚美優品開放海淘專區、蘇甯成立跨境電商專案組等等。這不僅讓消費者享受更多海外購物的便利以及資金保障,還讓電商在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引進外國品牌進駐上都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實現多方共贏。未來一年,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外貿政策的影響,跨境電商將出現大的增長,但不會大規模爆發,在這一領域,綜合性電商的平臺優勢更有競爭力。

至此,2017年中國電商發展的14個趨勢已初步確定,並且隨著市場瞬息萬變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挑戰也是商場的魅力所在。

這在物流以及售後換修等方面體現尤其明顯。

4、產業群互聯網化催生更多垂直電商

互聯化幫助各產業鏈縮減了其中一部分環節,甚至是促進了上游和終端的直接連接,削減了中間成本。生鮮電商就是非常不錯的例子並頗具潛力,種植商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面對用戶,用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瞭解生鮮產品的生長過程,買到更為放心的食品。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最大的需求,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產銷不平衡造成經濟損失的例子,某地的農副產品因交通、天氣等因素導致滯銷,但同時另外一個地方卻因為產量降低導致價格上漲。此時如果電商平臺將生鮮產業鏈串聯起來,促進這種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義。或許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某電商開始圈地種菜了。

5、電商碎片化模式讓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

2017年移動電商將更加成熟,支付更便利,尤其是隨著O2O模式的落地,以及移動端交互體驗的增強,移動電商版圖將進一步擴張,並有望超越PC端占到60%以上的份額。另外,隨著智慧設備的不斷湧現,電商將從除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外更多平臺獲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購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動了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趨勢。

6、物流價值不只是快慢

物流對電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2014年圍繞著物流上的競爭大幕拉開,京東自建物流延伸出了極速達、3小時達、移動自提車等個性化物流服務,蘇寧、當當等也紛紛加碼物流建設,開啟了新一輪的對抗戰。2017年物流軍備競賽的優劣勢將充分暴露出來,並影響到用戶網購的選擇決策,“無物流,不電商”會成為鐵律。而且在明年,物流價值不僅是快、慢,以物流為杠杆延伸出來的供應鏈、服務、行銷等增值服務和價值也會凸顯,尤其是在四六線縣鄉級市場,物流會成為橋頭堡,缺失的玩家會喪失機會。

7、電商向上游侵襲會成為常態

電商行業一直以“出貨”為主,但隨著綜合性電商平臺在用戶、流量上的優勢,以及對網購行為、偏好、購買、支付等大資料的應用,2017年,電商向上游侵襲會成為新常態,C2B的按用戶需求定制和眾籌等模式將形成規模,進而傳遞到柔性製造、設計、供應鏈等環節,這也會帶來一個2017年電商市場上的突出現象,電商與上游廠商的聯盟與合作會越來越頻繁,合作深度將涉及到品牌、大資料、物流、供應鏈、互聯網金融、智慧設備等各個層面,電商的角色和重要性都會發生根本性轉變。

8、O2O線上線下對壘,多方合作平臺化趨勢明顯

在談到電商未來趨勢的時候,很難不提O2O,但O2O真正的落地模式還不多。2017年O2O將出現新的變化,一是電商網站將加快向線下進軍,例如阿裡入股銀泰與京東聯手全國百家便利店;二是線下零售業態O2O升級進入深水區,會瘋狂改造線下零售模式和體驗,萬達收購快錢補齊支付短板,2017年線下店面的優勢和地位會大幅抬升;三是O2O模式將整體走向成熟,創新的交互購物體驗會湧現,並帶來業務模式、使用者體驗上的新突破。另外,電商O2O必須依託線上交易的互聯網產物只有與線下建立聯繫,才能說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鏈。但目前電商建立的線下實體店,大多數屬於一個臉面工程,很難在優化使用者體驗,增加服務品類上有所建樹。

9、流量成本加大,追求更精准的行銷

所謂精准化行銷,就是花錢就要花在刀刃上,這是成本考量的第一要訣,對於電商來說,如何將產品定向推薦給需要的使用者,這在近幾年以及未來幾年都將會是不變的趨勢。隨著阿裡上市、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投入使用,目前電商圈由阿裡系、京東主導的格局已定,儘管京東還未盈利,但越來越具備實現“千億”願景的實力。同時國美、蘇寧、聚美等一批頗具實力的電商也逐漸完善各自的生態圈。

10、互聯網金融開疆拓土,政策是關鍵

金融是電商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寶們”的出生,為百姓增添了更多可投資的管道,在初期較高的回報更吸引了大批用戶,使得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的資金,由此開啟了電商深入拓展金融類產品的大幕。尤其是擁有自己的支付平臺的電商,無論是技術、安全還是資金,都給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打好了基礎。2017年,由電商延伸出來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會向縱深發展,成為推動電商進一步擴張和增強用戶粘性、消費力的重要工具。例如:京東推出了包含京東白條、京寶貝、項目眾籌等功能的京東金融平臺;阿裡支付寶也針對淘寶賣家推出了餘額寶信用支付手段……越來越多P2P平臺湧現,讓電商兼具了越來越多的銀行功能,但尚未形成標配效應。

11、去中心化,微商生力軍將進一步擴大

在支付平臺日益完善,社交平臺越來越優質的用戶體驗下,我們會發現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都開啟了微店,做起了生意,這一類借助自身的口碑效益逐漸積累了不少忠實用戶的微商群體在逐漸擴大,可以說我們目前進入到了人人皆電商的時代,與此同時,成熟的電商平臺也在“微”平臺開放入口,通過降低傭金等等舉措來網羅更多的賣家,在今後一年內,這種趨勢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12、電商購物體驗被重新定義,時尚路開啟

2017年,電商購物體驗也會被重新定義,體驗不再是一個購買便利性、介面友好性的單一話題,而是涵蓋品質、價格、個性化、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全流程體驗,單純的價格戰將越來越遠去,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2017年的消費群會更追求個性、社群專屬及品味主張,用戶年輕化、個性化的體現越來越明顯,如何網羅新用戶,並保持老用戶的新鮮感,打時尚牌顯然是順應潮流之舉。品質、時尚、服務體驗會是電商大佬們2017年比拼的新指標。例如:京東提出的新消費主義,宣佈將與《時尚芭莎》展開深度合作改變京東用戶男女比例失調的局面;天貓不再追求成交額、發佈時尚戰略,提供一系列時尚化解決方案;當當更換品牌logo強調當當的時尚屬性……

13、網購節的狂歡會逐步遠去,專屬消費模式崛起

從阿裡的雙十一到京東的6.18,電商造節聲勢巨大,更影響和帶動了線下零售企業的跟風,但2017年,隨著消費群的升級,以及個性化需求的增強,大眾化的靠5折、低價等手段驅動的網購節日將日漸消退,節日的主旋律會發生轉移,也會出現個性化、全球化等新標籤,網購族們對狂歡節也逐步喪失刺激效應,不再感冒,節日效應相應減弱。相比,一些定制化、專屬人群的節日可能會興起。

14、走向國際,擴大發展版圖

國內電商是一個大市場,隨著一級市場趨於飽和,以及高品質、中產階級消費群的崛起,2017年跨境電商、全球化會出現一波爭相湧入的行情。越來越多的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較有經驗和能力的電商開始將自己的業務線向外延伸,例如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聚美優品開放海淘專區、蘇甯成立跨境電商專案組等等。這不僅讓消費者享受更多海外購物的便利以及資金保障,還讓電商在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引進外國品牌進駐上都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實現多方共贏。未來一年,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外貿政策的影響,跨境電商將出現大的增長,但不會大規模爆發,在這一領域,綜合性電商的平臺優勢更有競爭力。

至此,2017年中國電商發展的14個趨勢已初步確定,並且隨著市場瞬息萬變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挑戰也是商場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