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疾險、意外險、壽險、醫療險都有哪些常見誤區?

買保險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每個人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種潛在風險,保險的作用就是“抵抗”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但現在的保險產品豐富、種類眾多,很容易讓人眼花繚亂,

而完全依仗保險代理人又擔心不靠譜。中信富盈和大家分享一些簡單的保險知識,聊一聊重疾險、意外險、壽險、醫療險都有哪些誤區。

一、重疾險

重疾險顧名思義是和重大疾病相關的保險產品,但重大疾病也有很多講究。

誤區一:治病前就能拿到賠付的保險金,

用保險金來治病

實際上,如果沒有提前給付條款的約定,重疾險一般只會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或治療結束後,才能夠拿到保險金。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針對25種重大疾病做了詳細定義和說明。

例如,腦炎後遺症的定義是“指因患腦炎或腦膜炎導致的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

指疾病確診 180 天后,仍遺留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障礙”。

同樣,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的定義也有時間要求,“指雙腎功能慢性不可逆性衰竭,達到尿毒癥期,經診斷後已經進行了至少 90 天的規律性透析治療或實施了腎臟移植手術”。

因此,除了帶有提前給付功能的重疾險外,一般重疾險的賠付多會要求治療一段時間,方可達到賠付的時間條件,且治療期間的費用還需要自行墊付。

誤區二:只要醫院確診了就算符合保險理賠標準,可以拿到賠償

實際上,需要重疾符合《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所描述的症狀、手術方式等約定,保險公司才會進行賠付,而不是患病即賠。同樣,帶有提前給付功能的重疾險除外,

提前給付可以確診即賠。

例如,規範中對治療冠心病的描述是“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不在保障範圍內”,但實際生活中,支架手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很多患者採用的都是支架方式。而一旦實施支架方式,就不符合保險保障範圍了。

因此,重疾險並不是患病就能拿到賠付,還要看病狀、手術方式等是否符合要求。

誤區三:因病致死也能順利理賠

如果因患重疾導致被保險人死亡怎麼辦?保險能順利理賠嗎?

二、意外險

意外險是對意外傷害導致的殘疾或身故進行保障的一個險種。意外傷害的涵蓋範圍很廣,根據不同場景會有一些區別。有些意外險偏重於人身意外,有些偏重於交通意外,有些還會涵蓋因意外導致的醫療開銷。

誤區一:意外猝死也能理賠

實際上,雖然猝死在我們看起來是“意外”死亡的一種,但猝死並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內。因為我們眼中的“猝死”其實絕大多數是因病導致的,尤其是心血管類疾病。因此,猝死被看作因病致死,是有原因的死亡。市面上很多保險產品都會在“免除責任”中注明不會對猝死進行賠償,需要多加注意,避免這個誤區。

誤區二:買了意外險,因為意外導致受傷就醫也能報銷

實際上,帶有醫療報銷的一般是附加了“意外傷害醫療“和”意外傷害住院津貼“的綜合型意外險,單一的意外險只會保障意外身故和傷殘。

三、壽險

壽險主要保障被保險人全殘或身故。第一眼看上去是不是和意外險差不多?但相比意外險,壽險保障側重於“喪失全部勞動能力“,全殘和身故當然就沒有任何勞動能力了。所以,壽險的身故保額會比較高,可達百萬或以上級別。

誤區一:既然壽險保額高,我直接買壽險就能保障意外身故的風險了

實際上,壽險理賠更多是在被保險人喪失全部勞動能力後得到的一份生存保障金,或是身故後給家屬的一份撫恤金,以免家庭受到難以承擔的沉重打擊,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所以,壽險與意外險有根本性區別,兩者無法相互取代。

誤區二:終身壽險保障時間長,一定比定期壽險好。

實際上,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不存在哪個更好,而是哪個更合適。

首先定期壽險相比終身壽險,一般都比較便宜。更適合未來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經濟壓力,同時也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人,例如現在很多身背房貸的上班族。出險後,定期壽險可以分擔一部分經濟重擔,讓生活得以繼續。因此定期壽險一般以消費型為主,保障時間有限,到期後若被保險人沒有出險則不會返還。

終身壽險有不少是返還型或分紅型,繳費時間較長,更適合經濟來源穩定的人群,終老後有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終身壽險可以用來做長期儲蓄,雖然終身壽險能提供的收益不多,但作為老年經濟來源之一也未嘗不可。但終身壽險保費高昂,相同條件下保費比定期壽險高30%-50%是比較普遍的。且終身型壽險由於時間跨度太大,且返還的資金固定,導致終身險受通貨膨脹影響大,換句話說就是返給你的錢會變得不值錢。

四、醫療險

醫療險是通過約定醫療費,為被保險人住院、診療、護理等方面提供費用保障的保險。

誤區一:有了社保就可以不用買商業醫療險了

誤區二:是去醫院看病就可以享受理賠

誤區三:醫療險理賠額度越高越好,例如百萬級以上的醫療險

醫療險和重疾、壽險不同,醫療險更像是報銷,而不是一次性把保額都賠給你。假設買了百萬級醫療險,但看病是需要自行墊付的,自己先要有百萬級的積蓄才能發揮醫療險的作用。

1、保險條款上沒有寫明的承諾都是騙局。

所有保險產品均經過保監會審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所有權益,均會在條款中明確寫明,一切以條款內容為依據。因此,無論別人那保險產品說的天花亂墜,這些“好處“在保險條款中黑紙白字寫出來才是靠譜的,保險公司絕不會承諾你條款上沒有的內容。

2、保險不是理財,更不是投機,靠保險掙錢不現實。

保險的目的只是防範風險,分紅險、萬能險等雖然提供了一定的收益,但收益極其有限,甚至不少情況下不如銀行定期理財收益率高。

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對保險資產監管嚴格,險資投資方向和行業限制較多,且投資比例也有嚴格規定。保險,畢竟保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也就導致了無法靠保險作為獲利手段,更不能把保險和理財劃等號!想要穩固高收益,買保險不如自己買各種理財產品。

3、買保險不是要“一步到位“才可以

一般來說,“一步到位“買到終身並不是太划算。

1)保費更貴。終身型保險保費比定期型貴40%-50%都是存在的,經濟能力決定保險配置方案,為了買保險而承擔經濟壓力,得不償失。

3)通貨膨脹影響未來的保障價值。現在看起來,保額50萬就不少了,但50年後、60年後還能值多少錢?還能幫到你什麼忙?恐怕誰都無法做出定論。

4)資金被大量佔用,無法靈活規劃。保險繳費週期長,短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期間發生任何情況都難以利用到這部分資金,靈活性不足。

【中信富盈】專注海外投資移民、海外資產配置諮詢服務20餘年,與世界500強金融集團及各國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專業的海外農業、保險理財、海外資產配置諮詢、海外移民、海外房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誤區一:意外猝死也能理賠

實際上,雖然猝死在我們看起來是“意外”死亡的一種,但猝死並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內。因為我們眼中的“猝死”其實絕大多數是因病導致的,尤其是心血管類疾病。因此,猝死被看作因病致死,是有原因的死亡。市面上很多保險產品都會在“免除責任”中注明不會對猝死進行賠償,需要多加注意,避免這個誤區。

誤區二:買了意外險,因為意外導致受傷就醫也能報銷

實際上,帶有醫療報銷的一般是附加了“意外傷害醫療“和”意外傷害住院津貼“的綜合型意外險,單一的意外險只會保障意外身故和傷殘。

三、壽險

壽險主要保障被保險人全殘或身故。第一眼看上去是不是和意外險差不多?但相比意外險,壽險保障側重於“喪失全部勞動能力“,全殘和身故當然就沒有任何勞動能力了。所以,壽險的身故保額會比較高,可達百萬或以上級別。

誤區一:既然壽險保額高,我直接買壽險就能保障意外身故的風險了

實際上,壽險理賠更多是在被保險人喪失全部勞動能力後得到的一份生存保障金,或是身故後給家屬的一份撫恤金,以免家庭受到難以承擔的沉重打擊,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所以,壽險與意外險有根本性區別,兩者無法相互取代。

誤區二:終身壽險保障時間長,一定比定期壽險好。

實際上,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不存在哪個更好,而是哪個更合適。

首先定期壽險相比終身壽險,一般都比較便宜。更適合未來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經濟壓力,同時也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人,例如現在很多身背房貸的上班族。出險後,定期壽險可以分擔一部分經濟重擔,讓生活得以繼續。因此定期壽險一般以消費型為主,保障時間有限,到期後若被保險人沒有出險則不會返還。

終身壽險有不少是返還型或分紅型,繳費時間較長,更適合經濟來源穩定的人群,終老後有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終身壽險可以用來做長期儲蓄,雖然終身壽險能提供的收益不多,但作為老年經濟來源之一也未嘗不可。但終身壽險保費高昂,相同條件下保費比定期壽險高30%-50%是比較普遍的。且終身型壽險由於時間跨度太大,且返還的資金固定,導致終身險受通貨膨脹影響大,換句話說就是返給你的錢會變得不值錢。

四、醫療險

醫療險是通過約定醫療費,為被保險人住院、診療、護理等方面提供費用保障的保險。

誤區一:有了社保就可以不用買商業醫療險了

誤區二:是去醫院看病就可以享受理賠

誤區三:醫療險理賠額度越高越好,例如百萬級以上的醫療險

醫療險和重疾、壽險不同,醫療險更像是報銷,而不是一次性把保額都賠給你。假設買了百萬級醫療險,但看病是需要自行墊付的,自己先要有百萬級的積蓄才能發揮醫療險的作用。

1、保險條款上沒有寫明的承諾都是騙局。

所有保險產品均經過保監會審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所有權益,均會在條款中明確寫明,一切以條款內容為依據。因此,無論別人那保險產品說的天花亂墜,這些“好處“在保險條款中黑紙白字寫出來才是靠譜的,保險公司絕不會承諾你條款上沒有的內容。

2、保險不是理財,更不是投機,靠保險掙錢不現實。

保險的目的只是防範風險,分紅險、萬能險等雖然提供了一定的收益,但收益極其有限,甚至不少情況下不如銀行定期理財收益率高。

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對保險資產監管嚴格,險資投資方向和行業限制較多,且投資比例也有嚴格規定。保險,畢竟保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也就導致了無法靠保險作為獲利手段,更不能把保險和理財劃等號!想要穩固高收益,買保險不如自己買各種理財產品。

3、買保險不是要“一步到位“才可以

一般來說,“一步到位“買到終身並不是太划算。

1)保費更貴。終身型保險保費比定期型貴40%-50%都是存在的,經濟能力決定保險配置方案,為了買保險而承擔經濟壓力,得不償失。

3)通貨膨脹影響未來的保障價值。現在看起來,保額50萬就不少了,但50年後、60年後還能值多少錢?還能幫到你什麼忙?恐怕誰都無法做出定論。

4)資金被大量佔用,無法靈活規劃。保險繳費週期長,短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期間發生任何情況都難以利用到這部分資金,靈活性不足。

【中信富盈】專注海外投資移民、海外資產配置諮詢服務20餘年,與世界500強金融集團及各國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專業的海外農業、保險理財、海外資產配置諮詢、海外移民、海外房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