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然養豬法!生態養豬的技術 生態養豬新模式!

內容摘要:對養豬業而言,生態養豬是保障畜產品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態養豬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是由於養殖中缺乏嚴格的控制,
導致養殖環境和畜產品的品質安全受到嚴重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對生態養豬的模式與技術展開深入探討,以保障養豬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生態養豬的技術 生態養豬新模式――自然養豬法。

1、生態養豬的模式

所謂生態養豬技術也被稱為“自然養豬法”。當前,生態養豬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生態養豬模式的應用,首先,應該選擇成長性較好的優良品種,並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肉質口感風味較好的豬作為父母本,進行相互雜交培育遺傳基因;其次,研究人員要重視生豬成長的過程,採用現代先進的資訊技術進行遠端監控;再次,採用先進的餵養技術,合理配置養豬飼料,適度採用放養技術;最後,

還需要綜合利用沼氣技術,將豬糞和豬尿通過專用管道排放到沼氣池中,並通過發酵之後產生大量的沼氣用於生活生產。同時,還需要將沼氣渣和沼液作為灌溉果樹和蔬菜的重要肥料,從根本上實現資源的迴圈再利用。

2、生態養豬中的關鍵技術

(1)豬舍的設置。由於場地是生態養豬的一個關鍵因素,因而豬舍在生態養豬過程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

過去,豬舍地面多為水泥地,而現在則是以墊料為主。墊料主要為鋸末、穀殼與採集或培養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類墊料厚度在80釐米左右,發酵時間不超過1周。墊料可使豬舍的環境保持乾淨衛生且沒有臭味,並將豬舍溫度控制在合適範圍內。秋冬季節,23℃的豬舍溫度有助於仔豬的健康生長。

(2)發酵管理。沼氣發酵是生態養豬過程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其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還能使大部分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地下式與常溫發酵是豬場裡較為常用的兩種發酵方式。一般來說,沼氣發酵方式可分為溫度和工藝兩種。第一種又被細分為三種形式,即高溫發酵、中溫發酵和正常溫度發酵。第二種又被細分為兩種形式,即地上式與地下式。在生態養豬模式中,沼氣發酵的關鍵技術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建造沼氣池時,一定要慎重選擇材料與沼液輸送管道,
使沼氣池的保溫性能得到保證,促進整個沼氣池發酵效率的提高,降低沼液裡污染物的濃度。

(3)幹清糞工藝技術。當前,我國一些規模化養豬場裡主要採取水沖糞、水泡糞以及幹清糞這三種清糞技術。這三種技術各有優勢。水沖糞的優勢在於清除糞便過程中可盡可能少地投入勞動力。水泡糞的優勢在於可使水資源得到節約,但極易發出氣味。現階段,通過地方政府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重視環保問題,進而將幹清糞工藝技術應用到養殖過程中。如果規模化的養豬場採用這一技術,把幹糞當做肥料,通常可使糞便污染減少60%以上,也就意味著豬場的糞便池中大約可容積60%的能源。這樣做以後,可使後續治理污染的壓力大大減輕。

3、嚴格科學的飼養管理

(2)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案。在豬的飼養過程中,應該根據豬成長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飼料配方。同時,在飼喂仔豬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定時定量,儘量先飼喂精料,再飼喂青料,為豬提供的水源一定要保證乾淨衛生。秋冬季節要將豬場的保暖措施做好,夏季則需要注意豬場的防曬和降溫工作,切忌飼養密度過大。因此,在豬欄建設過程中,其比例應該根據飼養豬的數量而定,為豬創造一個更好的活動空間。

(3)加強獸醫衛生管理。應做好豬舍內部的環境衛生工作,及時清除糞便,讓豬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同時加強對豬舍的消毒,定期殺滅老鼠、蟑螂和蒼蠅。

4、疾病防治

(1)建立消毒機制。不管養豬場的條件怎樣,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和消毒環節,如設置消毒池、紫外線燈和洗手液等,建立良好的消毒機制。

(2)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加強春季疫苗接種工作,提高豬體免疫力,確保仔豬的存活率。

生態養豬新模式――自然養豬法

“自然養豬法”是韓國自然農業協會會長趙漢矽首創推廣的“自然農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理論是:順應自然規律,挖掘生物潛能,降低養殖污染,保持生態平衡。核心技術是:回歸傳統農業方法,發揮微生物及酵素效能,就地取材自製生產資料,以替代化學產品投入。主要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產品品質,節約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現將其技術要點、示範成效介紹如下:

一、發酵床技術

“自然養豬法”的核心技術是發酵床技術,其要點是:以地下式發酵床為主要形式,在地面以下挖深90釐米,填滿圈底有機墊料。這樣,圈底就變成了飼料工廠,豬排泄出的糞尿被微生物發酵後變成其可口的食物,因此,豬舍不需要清除糞便,也無臭味,無蛆少蠅,而且發酵的圈底在冬季溫度可自然升高,能達到35℃以上,特別溫暖,有利於豬的成長發育。

發酵床技術的關鍵是HM墊料發酵基的使用。HM墊料發酵基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畜禽糞尿的發酵、分解,防止惡臭產生,改善養殖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產生,提高畜禽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放線菌、真菌等多種有益複合菌種,以及豆粕、麩皮、玉米麵等有機載體。墊料選擇:墊料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氣性和一定的微生物營養源。墊料選擇應因地制宜,適時擇用,南方以稻殼、稻糠、竹鋸末、珍珠岩為主,稻草、樹葉雜草粉碎後也是很好的墊料;北方以玉米秸稈、花生殼粉、玉米芯粉、草粉、珍珠岩為主。

墊料厚度要求:一般豬舍中墊料的總厚度約為80釐米~100釐米,冬季墊料厚,夏季墊料相對薄一些。墊料厚度不低於45釐米,單個發酵床墊料體積不少於10立方米。

墊料發酵操作方法:①在冬季發酵墊料時,先將HM墊料發酵基在30℃~40℃的溫水中浸泡8小時~10小時,目的是啟動HM墊料發酵基。②其他季節發酵墊料時,將HM墊料發酵基與細碎的玉米麵、菜粕和麥麩混合物拌均,目的是給微生物提供多種營養的同時加大HM墊料發酵基與發酵原料的接觸面積。

混料發酵:①集中統一製作法:即在舍外按各豬舍的體積計算好各種墊料的用量,將各墊料按比例混均,在冬季發酵時,將第一種預處理過HM墊料發酵基分次加入水中,邊攪拌墊料邊加水,調水分至50%~60%(即手握時手心發濕,但指縫不滴水);其他季節發酵時,將第二種預處理過的HM墊料發酵基分次撒入墊料中,混合攪拌均勻,調水分至50%~60%,然後堆成高1米左右、寬1.5米~2米,長度不限的長方體,堆好後上半部用編織袋或長秸稈類物料覆蓋,以減少水分的蒸發,然後將溫度計插入物料30釐米處。混合堆積發酵,溫度達55℃以上保持5天,然後翻堆,翻堆後溫度達55度以上時再發酵5天,然後將堆高降低,待溫度平穩下降至環境溫度,即可將墊料填入豬舍。經過上述發酵,不僅對墊料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還保證了功能微生物菌種能夠大量繁殖和定殖。②舍內直接製作法:將選好的墊料、HM墊料發酵基按比例在豬舍發酵池內充分攪拌均勻,再加水攪拌,調水分至50%~60%,然後進行堆積發酵。發酵方法同舍外方法,注意發酵池內要預留一定空間,便於墊料攪拌、翻堆等到操作。

鋪設墊料:墊料經過無害化處理,溫度下降平穩後,攤開墊料時有清爽的酸香味,沒有異臭味,說明墊料已發酵成功,即可將墊料攤開(運送)到每一個欄舍,按要求鋪設高度。

二、豬群管理要點

設置足夠的飼槽和飲水器,保持每頭豬都能正常自由採食和飲水。採用自然法養豬時,可適當減少飼喂量,但24小時不能斷料。饑餓的豬會吃墊料,豬採食過多的墊料會導致胃潰瘍,影響生豬健康生長。

應經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大小、強弱差異較大時須重新分群。分群原則:夜分晝不分。從斷乳豬(約7千克)到長成大豬,隨著豬體重增大,糞尿排泄量不斷增加,飼養密度應作相應調整。密度太高,墊料表面會非常潮濕,可能會產生氨味。

適當減少飼喂量,為使生豬排泄的糞尿快速分解,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飽。生豬一般有在固定地點排糞、撒尿習慣,管理人員待糞便成堆時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節要完全打開通風窗,必要時開啟強制通風系統,使舍內空氣能夠對流,降低舍內溫濕度;另在飲水中加點綠豆水,可降低豬體內的燥熱感。

三、顯著的試驗示範效果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八戒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引進“自然養豬法”後,在山東省畜牧辦公室、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指導下,通過對比試驗,總結起來有以下主要成效:

1. 真正解決了養豬業污染問題。走進“自然養豬法”的豬舍,沒有異味感,空氣清新;地面由於填滿乾淨的圈底有機墊料,及時翻埋,沒有污水、糞便;圈底有機墊料乾淨衛生,鏟起來鬆軟適度,放到鼻邊輕嗅沒有普通豬舍的過度臭味。

2. 大幅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採用自動飲水和自由採食,墊料可3?4年更換一次,省工節力。普通豬舍清除糞便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由於免除了豬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飼料,一人就可飼養上千頭生豬,提高勞動效率可達60%以上,有利於生豬飼養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

3. 增強了豬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長速度。溫床式的生活環境,極大地降低了普通豬舍冬季水泥地面冰凍的應激。同時,由於微生物發酵,墊料下溫度較高,殺滅或抑制了細菌、病毒的繁殖,有利於豬的健康生長。生豬處在自由逍遙的生存環境中,抵抗各種疫病的能力增強,獸藥、疫苗使用數量下降,生長速度大大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一頭豬可節省飼料10千克,增加體重3.5千克,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

4. 出欄生豬肉質更加安全保健。生豬較少感染疫病,一般採用較為安全健康的中草藥製劑進行健康保健,生豬體內沒有藥物及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經過微生物分解發酵的糞便及墊料,部分轉化為豬喜愛採食的有益微生物,並且由於生長環境的改善,豬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生豬採食的飼料中各類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更加合理,生豬的免疫能力顯著增強,豬肉品質更加營養健康。

5. 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每頭生豬可節約用料、用水、用電、用煤成本約50元,節約獸藥、疫苗費用大約10元,節約勞動力成本大約20元,增加銷售收入大約40元,增收節支總量可達110元,收益十分明顯。如果一處豬舍面積為1000平方米,每批飼養700頭,年出欄可達2000頭,豬舍等固定資產投資大約為20萬元,當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資,並有盈餘,具有社會推廣應用的良好前景。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從現在起,關注微信公眾號:(養豬畜牧 / dfjyzxm),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

現階段,通過地方政府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重視環保問題,進而將幹清糞工藝技術應用到養殖過程中。如果規模化的養豬場採用這一技術,把幹糞當做肥料,通常可使糞便污染減少60%以上,也就意味著豬場的糞便池中大約可容積60%的能源。這樣做以後,可使後續治理污染的壓力大大減輕。

3、嚴格科學的飼養管理

(2)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案。在豬的飼養過程中,應該根據豬成長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飼料配方。同時,在飼喂仔豬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定時定量,儘量先飼喂精料,再飼喂青料,為豬提供的水源一定要保證乾淨衛生。秋冬季節要將豬場的保暖措施做好,夏季則需要注意豬場的防曬和降溫工作,切忌飼養密度過大。因此,在豬欄建設過程中,其比例應該根據飼養豬的數量而定,為豬創造一個更好的活動空間。

(3)加強獸醫衛生管理。應做好豬舍內部的環境衛生工作,及時清除糞便,讓豬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同時加強對豬舍的消毒,定期殺滅老鼠、蟑螂和蒼蠅。

4、疾病防治

(1)建立消毒機制。不管養豬場的條件怎樣,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和消毒環節,如設置消毒池、紫外線燈和洗手液等,建立良好的消毒機制。

(2)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加強春季疫苗接種工作,提高豬體免疫力,確保仔豬的存活率。

生態養豬新模式――自然養豬法

“自然養豬法”是韓國自然農業協會會長趙漢矽首創推廣的“自然農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理論是:順應自然規律,挖掘生物潛能,降低養殖污染,保持生態平衡。核心技術是:回歸傳統農業方法,發揮微生物及酵素效能,就地取材自製生產資料,以替代化學產品投入。主要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產品品質,節約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現將其技術要點、示範成效介紹如下:

一、發酵床技術

“自然養豬法”的核心技術是發酵床技術,其要點是:以地下式發酵床為主要形式,在地面以下挖深90釐米,填滿圈底有機墊料。這樣,圈底就變成了飼料工廠,豬排泄出的糞尿被微生物發酵後變成其可口的食物,因此,豬舍不需要清除糞便,也無臭味,無蛆少蠅,而且發酵的圈底在冬季溫度可自然升高,能達到35℃以上,特別溫暖,有利於豬的成長發育。

發酵床技術的關鍵是HM墊料發酵基的使用。HM墊料發酵基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畜禽糞尿的發酵、分解,防止惡臭產生,改善養殖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產生,提高畜禽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放線菌、真菌等多種有益複合菌種,以及豆粕、麩皮、玉米麵等有機載體。墊料選擇:墊料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氣性和一定的微生物營養源。墊料選擇應因地制宜,適時擇用,南方以稻殼、稻糠、竹鋸末、珍珠岩為主,稻草、樹葉雜草粉碎後也是很好的墊料;北方以玉米秸稈、花生殼粉、玉米芯粉、草粉、珍珠岩為主。

墊料厚度要求:一般豬舍中墊料的總厚度約為80釐米~100釐米,冬季墊料厚,夏季墊料相對薄一些。墊料厚度不低於45釐米,單個發酵床墊料體積不少於10立方米。

墊料發酵操作方法:①在冬季發酵墊料時,先將HM墊料發酵基在30℃~40℃的溫水中浸泡8小時~10小時,目的是啟動HM墊料發酵基。②其他季節發酵墊料時,將HM墊料發酵基與細碎的玉米麵、菜粕和麥麩混合物拌均,目的是給微生物提供多種營養的同時加大HM墊料發酵基與發酵原料的接觸面積。

混料發酵:①集中統一製作法:即在舍外按各豬舍的體積計算好各種墊料的用量,將各墊料按比例混均,在冬季發酵時,將第一種預處理過HM墊料發酵基分次加入水中,邊攪拌墊料邊加水,調水分至50%~60%(即手握時手心發濕,但指縫不滴水);其他季節發酵時,將第二種預處理過的HM墊料發酵基分次撒入墊料中,混合攪拌均勻,調水分至50%~60%,然後堆成高1米左右、寬1.5米~2米,長度不限的長方體,堆好後上半部用編織袋或長秸稈類物料覆蓋,以減少水分的蒸發,然後將溫度計插入物料30釐米處。混合堆積發酵,溫度達55℃以上保持5天,然後翻堆,翻堆後溫度達55度以上時再發酵5天,然後將堆高降低,待溫度平穩下降至環境溫度,即可將墊料填入豬舍。經過上述發酵,不僅對墊料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還保證了功能微生物菌種能夠大量繁殖和定殖。②舍內直接製作法:將選好的墊料、HM墊料發酵基按比例在豬舍發酵池內充分攪拌均勻,再加水攪拌,調水分至50%~60%,然後進行堆積發酵。發酵方法同舍外方法,注意發酵池內要預留一定空間,便於墊料攪拌、翻堆等到操作。

鋪設墊料:墊料經過無害化處理,溫度下降平穩後,攤開墊料時有清爽的酸香味,沒有異臭味,說明墊料已發酵成功,即可將墊料攤開(運送)到每一個欄舍,按要求鋪設高度。

二、豬群管理要點

設置足夠的飼槽和飲水器,保持每頭豬都能正常自由採食和飲水。採用自然法養豬時,可適當減少飼喂量,但24小時不能斷料。饑餓的豬會吃墊料,豬採食過多的墊料會導致胃潰瘍,影響生豬健康生長。

應經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大小、強弱差異較大時須重新分群。分群原則:夜分晝不分。從斷乳豬(約7千克)到長成大豬,隨著豬體重增大,糞尿排泄量不斷增加,飼養密度應作相應調整。密度太高,墊料表面會非常潮濕,可能會產生氨味。

適當減少飼喂量,為使生豬排泄的糞尿快速分解,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飽。生豬一般有在固定地點排糞、撒尿習慣,管理人員待糞便成堆時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節要完全打開通風窗,必要時開啟強制通風系統,使舍內空氣能夠對流,降低舍內溫濕度;另在飲水中加點綠豆水,可降低豬體內的燥熱感。

三、顯著的試驗示範效果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八戒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引進“自然養豬法”後,在山東省畜牧辦公室、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指導下,通過對比試驗,總結起來有以下主要成效:

1. 真正解決了養豬業污染問題。走進“自然養豬法”的豬舍,沒有異味感,空氣清新;地面由於填滿乾淨的圈底有機墊料,及時翻埋,沒有污水、糞便;圈底有機墊料乾淨衛生,鏟起來鬆軟適度,放到鼻邊輕嗅沒有普通豬舍的過度臭味。

2. 大幅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採用自動飲水和自由採食,墊料可3?4年更換一次,省工節力。普通豬舍清除糞便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由於免除了豬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飼料,一人就可飼養上千頭生豬,提高勞動效率可達60%以上,有利於生豬飼養的規模化、工廠化發展。

3. 增強了豬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長速度。溫床式的生活環境,極大地降低了普通豬舍冬季水泥地面冰凍的應激。同時,由於微生物發酵,墊料下溫度較高,殺滅或抑制了細菌、病毒的繁殖,有利於豬的健康生長。生豬處在自由逍遙的生存環境中,抵抗各種疫病的能力增強,獸藥、疫苗使用數量下降,生長速度大大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一頭豬可節省飼料10千克,增加體重3.5千克,生產效益大幅度提高。

4. 出欄生豬肉質更加安全保健。生豬較少感染疫病,一般採用較為安全健康的中草藥製劑進行健康保健,生豬體內沒有藥物及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經過微生物分解發酵的糞便及墊料,部分轉化為豬喜愛採食的有益微生物,並且由於生長環境的改善,豬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生豬採食的飼料中各類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更加合理,生豬的免疫能力顯著增強,豬肉品質更加營養健康。

5. 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每頭生豬可節約用料、用水、用電、用煤成本約50元,節約獸藥、疫苗費用大約10元,節約勞動力成本大約20元,增加銷售收入大約40元,增收節支總量可達110元,收益十分明顯。如果一處豬舍面積為1000平方米,每批飼養700頭,年出欄可達2000頭,豬舍等固定資產投資大約為20萬元,當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資,並有盈餘,具有社會推廣應用的良好前景。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從現在起,關注微信公眾號:(養豬畜牧 / dfjyzxm),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