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該怎麼來思考自己的保險規劃呢?

原圖來源與網路

文/文郎畫竹

我一直說大家要自己瞭解保險,

學會結合自己的人生情況思考自己的保險規劃,可是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思考,更不知道從哪開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瞭解了保險的基本內容後,我們需要要對應自身情況來考慮了。要知道人身保險是保障人本身的,也要知道保險無非是經濟賠償,那我們就需要考慮家庭裡的什麼成員在面臨什麼人身風險情況時,會導致家庭的經濟無以為繼。

那麼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掙錢的人不能再掙錢了,這句話有兩個點,第一個點是需要保障的人是掙錢的人,也就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第二個點就是什麼人身風險情況會導致經濟支柱不能再掙錢,這個就很容易想到了,無非是死亡、殘疾、得重疾這些情況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要優先保障家庭經濟支柱,要優先考慮保障型保險的原因。

再細想,終極風險還是首推死亡,

人死了那一定沒有收入了。所以壽險是最重要的了,當然我們還需要考慮到的是,考慮壽險的目的是擔心我們死亡了不能再掙錢,所以當我們已經沒有收入,或者掙不掙錢對家裡不重要了,不會影響到家庭了,那麼這個目的就不存在了,目的不存在了那麼就是去了保障的意義。比如說我們退休了,比如說孩子已經能夠獨立自主了,比如說對於原本就沒有經濟收入的家庭主婦和孩子,
這些情況都不需要考慮死亡帶來沒有收入的問題。

所以這樣我們就很明確了,家庭裡有收入的人可以保障壽險,期限嘛可以選擇保障到60歲、65歲的年齡,這個年齡意味著退休而不再有經濟收入,或者意味著孩子已經步入工作崗位不再需要來自於自己的保障。

再考慮重疾的情況,如果得了重疾,大多數情況下也很難再有精力與能力工作了。

何況如果想要治癒的話最好不要有壓力,也就是說儘量要讓自己放鬆,休閒下來。顯然這種情況是壽險無法解決的,所以重疾也是不得不考慮的。我們最先考慮的目的還是擔心掙錢的人不能再掙錢了,所以與壽險同樣的,家裡有收入的人保障重疾,期限同樣選擇保障到60歲、65歲的年齡。

再考慮殘疾的情況,同樣,殘疾的情況壽險和重疾險也沒辦法解決,只能通過意外險來解決。

不過不同的是意外殘疾會不會影響到經濟收入那需要根據職業而定,而且也有轉行的退路,除非是腦部的殘疾。所以這個可以酌情而定,但建議是最好也考慮上,因為風險是說不準的,對於個人而言並不因為概率低而不發生,但一旦發生那就是無可挽回,所以建議不要僥倖,既然考慮風險,不妨考慮全面。

分析完這些,就該考慮額度了,既然是替代收入,那麼保額當然是越高越好了,但保額可不是你想多高就多高的,投保的規則裡保額是要根據收入來計量的,一般死亡保額不能超過年收入的20倍,這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

在這個範圍內,你需要考慮的是自己希望發生對應風險時,能夠有幾年的收入來補償,比如說重疾,你可以想自己希望多少年限的帶薪休假假期。有一個考慮可以作為參考:一般壽險保額能夠替代自己10年的年收入比較合適,這樣孩子也有時間長大成人,而家人也有時間可以投入工作提高家庭收入。

在確定了費率的情況下,保額越高保費自然越高,所以考慮額度時不僅需要考慮自己的需要,還需要結合保費來看。過高的保費壓力當然是不建議的,但是10%到20%的年收入還是合理的。

當然重疾的保費比較貴,額度自然也會很受限,這個時候就需要跟壽險之間做平衡選擇了,哪個多一點哪個少一點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慮,原則是最優先壽險的足額,因為如果優先考慮重疾,恐怕很多時候重疾的額度並不能解決太多問題,最終會導致保險規劃淪為不能解決問題的雞肋。需要注意的是,重疾險一般都會包含身故責任,也就是重疾險裡也會有壽險的存在,所以在考慮壽險額度時也要將這點考慮在內。

解決了家庭經濟支柱收入替代的問題後,還需要考慮整個家庭的經濟情況。要保證一個家庭的經濟健康除了收入方面,還需要考慮支出方面。收入遠遠跟不上支出那家庭也會難以為繼。

對於家庭來說,開支最大的人身風險莫過於家裡人得了重疾了,而解決這個問題壽險和意外險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考慮的是重疾險和醫療險。當然如果選擇放棄的話這方面的考慮就不需要了,因為放棄意味著不會有太多支出,已經失去考慮的意義和基礎了。

有人說,那有醫療險不就行了嗎?而且醫療險保費便宜額度高,多合適。重疾險還有必要嗎?我想說必須有必要,畢竟醫療險是事後報銷,而在這一點上重疾險大多數情況下要比醫療險的賠付來的及時,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一開始不會耽誤病情,並且選擇優良的醫療手段。而如果一開始就拿不出錢來,即便有很高的報銷額度,那這個醫療也開始不了。何況還有不在醫療費用範圍內的很多支出,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是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相互搭配。

再來說額度與保費等問題,既然是治療,又以解決支出為目的,所以額度以治療的整體費用支出為准就好,保費當然是量入為出,量力而行。而且在這個問題上也要充分考慮社保能夠解決的問題。當然如果追求高端的醫療品質,那麼通常的治療費用以及社保等問題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在解決了以上這些基本保障的問題,就需要考慮教育金養老金的問題了,這兩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定非得由保險的方式來解決,尤其是教育金,但保險的方式有它的優勢是別的理財途徑不能比的,比如絕對安全,比如強制性,比如專款專用防止其他原因而挪用等。

教育和養老這兩件剛性需求但又沒有具體標準的事情,無非是量入為出,能有多少就用多少,而作為儲蓄性質的保險,教育金與養老金無非多投入多用,少投入少用,不投入沒得用。所以投入多少完全看自己將來想要有多少和現在能夠投入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少有些總是好過沒有的,而且時間性特別強,一定是越早做準備越輕鬆,積累起來也越多,晚了則時間不允許。所以不一定非有一個標準,量入為出為自己規劃一些,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不一定把這個當做唯一的,可以將這個當做是其中一種補充的途徑。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金與養老金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性,一定是對應的年齡才是對應的用處,不是教育階段能拿出來的錢就不是教育金,不是養老階段能拿出來的錢就不是養老金。

另外,在規劃時也一定要注意,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教育一定是早於養老的,所以哪個應該優先哪個應該往後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好了,能夠這麼想就基本能夠想明白並做出自己的保險規劃了,看到這裡不難發現,這不就是一整個人生的預想嗎?所以,為什麼說保險規劃就是人生規劃呢。

關聯文章:

再次整理下保險規劃前應該瞭解的保險基本內容

如何能夠避免代理人欺騙到自己

我說的不是保險

我立志把正確的保險觀念傳播出去。如果您覺得觀念不錯,希望能把文章轉發出去,這樣就可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啦。

對得起良心的保險代理人——文郎畫竹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O(∩_∩)O~

但保額可不是你想多高就多高的,投保的規則裡保額是要根據收入來計量的,一般死亡保額不能超過年收入的20倍,這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

在這個範圍內,你需要考慮的是自己希望發生對應風險時,能夠有幾年的收入來補償,比如說重疾,你可以想自己希望多少年限的帶薪休假假期。有一個考慮可以作為參考:一般壽險保額能夠替代自己10年的年收入比較合適,這樣孩子也有時間長大成人,而家人也有時間可以投入工作提高家庭收入。

在確定了費率的情況下,保額越高保費自然越高,所以考慮額度時不僅需要考慮自己的需要,還需要結合保費來看。過高的保費壓力當然是不建議的,但是10%到20%的年收入還是合理的。

當然重疾的保費比較貴,額度自然也會很受限,這個時候就需要跟壽險之間做平衡選擇了,哪個多一點哪個少一點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考慮,原則是最優先壽險的足額,因為如果優先考慮重疾,恐怕很多時候重疾的額度並不能解決太多問題,最終會導致保險規劃淪為不能解決問題的雞肋。需要注意的是,重疾險一般都會包含身故責任,也就是重疾險裡也會有壽險的存在,所以在考慮壽險額度時也要將這點考慮在內。

解決了家庭經濟支柱收入替代的問題後,還需要考慮整個家庭的經濟情況。要保證一個家庭的經濟健康除了收入方面,還需要考慮支出方面。收入遠遠跟不上支出那家庭也會難以為繼。

對於家庭來說,開支最大的人身風險莫過於家裡人得了重疾了,而解決這個問題壽險和意外險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考慮的是重疾險和醫療險。當然如果選擇放棄的話這方面的考慮就不需要了,因為放棄意味著不會有太多支出,已經失去考慮的意義和基礎了。

有人說,那有醫療險不就行了嗎?而且醫療險保費便宜額度高,多合適。重疾險還有必要嗎?我想說必須有必要,畢竟醫療險是事後報銷,而在這一點上重疾險大多數情況下要比醫療險的賠付來的及時,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一開始不會耽誤病情,並且選擇優良的醫療手段。而如果一開始就拿不出錢來,即便有很高的報銷額度,那這個醫療也開始不了。何況還有不在醫療費用範圍內的很多支出,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是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相互搭配。

再來說額度與保費等問題,既然是治療,又以解決支出為目的,所以額度以治療的整體費用支出為准就好,保費當然是量入為出,量力而行。而且在這個問題上也要充分考慮社保能夠解決的問題。當然如果追求高端的醫療品質,那麼通常的治療費用以及社保等問題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在解決了以上這些基本保障的問題,就需要考慮教育金養老金的問題了,這兩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定非得由保險的方式來解決,尤其是教育金,但保險的方式有它的優勢是別的理財途徑不能比的,比如絕對安全,比如強制性,比如專款專用防止其他原因而挪用等。

教育和養老這兩件剛性需求但又沒有具體標準的事情,無非是量入為出,能有多少就用多少,而作為儲蓄性質的保險,教育金與養老金無非多投入多用,少投入少用,不投入沒得用。所以投入多少完全看自己將來想要有多少和現在能夠投入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少有些總是好過沒有的,而且時間性特別強,一定是越早做準備越輕鬆,積累起來也越多,晚了則時間不允許。所以不一定非有一個標準,量入為出為自己規劃一些,將來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不一定把這個當做唯一的,可以將這個當做是其中一種補充的途徑。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金與養老金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性,一定是對應的年齡才是對應的用處,不是教育階段能拿出來的錢就不是教育金,不是養老階段能拿出來的錢就不是養老金。

另外,在規劃時也一定要注意,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教育一定是早於養老的,所以哪個應該優先哪個應該往後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好了,能夠這麼想就基本能夠想明白並做出自己的保險規劃了,看到這裡不難發現,這不就是一整個人生的預想嗎?所以,為什麼說保險規劃就是人生規劃呢。

關聯文章:

再次整理下保險規劃前應該瞭解的保險基本內容

如何能夠避免代理人欺騙到自己

我說的不是保險

我立志把正確的保險觀念傳播出去。如果您覺得觀念不錯,希望能把文章轉發出去,這樣就可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啦。

對得起良心的保險代理人——文郎畫竹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O(∩_∩)O~